書名出自《列子·湯問》:《山海經》為「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大意說《山海經》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堅聽說後記載下來了。可見洪邁是以夷堅自謂,將其書比作《山海經》。 全書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順序編次。著成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今僅存二百零六卷)《夷堅志》之繁浩,為後人歎為不可及。 《夷堅志》是洪邁所經歷的宋代社會生活、宗教文化、倫理道德、民情風俗的一面鏡子,為後世提供了宋代社會豐富的歷史資料。從小說發展史上看,《夷堅志》又是宋代志怪小說發展到頂峰的產物,是自《搜神記》以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醉翁談錄》載:當時的「說話」藝人中,「《夷堅志》無有不覽」。明清擬宋市人小說,有不少取材於其中,僅淩蒙初的「二拍」、正話、入話出於《夷堅志》的,約有三十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