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夷堅志 | 上頁 下頁 |
二八五 |
|
優伶箴戲 俳優侏儒,固伎之最下且賤者,然亦能因戲語而箴諷時政,有合于古蒙誦工諫之義,世目為雜劇者是已。崇甯初,斥遠元佑忠賢,禁錮學術,凡遇涉其時所為所行,無論大小,一切不得志。伶者對禦為戲,推一叅軍作宰相據坐,宣揚朝政之美。一僧乞給公憑游方,視其戒牒,則元佑三年者,立塗毀之,而加以冠巾。一道士失亡度牒,問其披戴時,亦元佑也,剝其羽衣,使為民。一士人以元佑五年獲薦,當免舉,禮部不為引用,來自言,即押送所屬屏斥,已而主管宅庫者附耳語曰:「今日于左藏庫請得相公料錢一千貫,盡是元佑錢,合取鈞旨。」其人俯首久之,曰:「從後門搬入去。」副者舉所持挺杖其背曰:「你做到宰相,元來也只要錢。」是時至尊亦解顏。蔡京作相,弟卞為樞宻,卞乃王安石壻,尊崇婦翁,當孔廟釋奠時,躋配享而封舒王。優人設孔子正坐,顏、孟與安石侍側。孔子命之坐,安石揖孟子居上,孟辭曰:「天下達尊,爵居其一。軻僅蒙公爵,相公貴于真王,何必謙乎如此。」遂揖顏子,顏曰:「回也陋巷匹夫,平生無分毫事業,公為明世真儒,位地有間,辭之過矣。」安石遂處其上。夫子不能安席,亦避位,安石惶懼拱手雲不敢,往復未決。子路在外,憤憤不能堪,徑趨從祀堂挽公冶長臂而出,公冶長為窘迫之狀謝曰:「長何罪?」乃責數之曰:「汝全不救護丈人,看取別人家女壻。」其意以譏卞也。時方議欲升安石於孟子之右,為此而止。又嘗設三輩為儒、道、釋,各稱誦其教。儒曰:「吾之所學,仁義禮智信,曰五常。」遂演暢其旨,皆采引經書,不雜媟語。次至道士,曰:「吾之所學,金木水火土,曰五行。」亦說大意。末至僧,僧抵掌曰:「二子腐生常談,不足聴。吾之所學,生老病死苦,曰五化。藏經淵奧,非汝等所得聞,當以觀世佛菩薩法理之妙為汝陳之。盍以次問我。」曰:「敢問生。」曰:「內自太學辟雍,外至下州偏縣,凡秀才讀書者,盡為三舎生。華屋美饌,月書季考,三歲大比,脫白掛緑,上可以為卿相。國家之於生也如此。」曰:「敢問老。」曰:「老而孤獨貧困,必淪溝壑。今所在立孤老院,養之終身。國家之於老也如此。」曰:「敢問病。」曰:「不幸而有病,家貧不能拯療,於是有安濟坊,使之存處,差醫付藥,責以十全之効。其於病也如此。」曰:「敢問死。」曰:「死者人所不免,唯窮人無所歸,則擇空隙地為漏澤園,無以斂,則與之棺,使得葬埋,春秋享祀,恩及泉壤。其於死也如此。」曰:「敢問苦。」其人瞑目不應,陽若惻悚然。促之再三,乃蹙額答曰:「只是百姓一般受無量苦。」徽宗為惻然長思,弗以為罪。紹興中,李椿年行經界量田法,方事之初,郡邑奉命嚴急,民當其職者頗困苦之。優者為先聖、先師鼎足而坐,有弟子從末席起,諮叩所疑。孟子奮曰:「仁政必自經界始。吾下世千五百年,其言乃為聖世所施用。三千之徒,皆不如我。」顏子黙黙不語。或於傍笑曰:「使汝在世非短命而死,也須做出一場害人。」事時秦檜主和議,聞者畏獲罪,不待此段之畢,即以謗褻聖賢,叱執送獄,明日杖而逐出境。壬戌省試,秦檜之子熺、侄昌時、昌齡皆奏名,公議藉藉而無敢輒語。至乙丑春首,優者即戲場設為士子赴南宮,相與推論知舉官為誰,或指侍從某尚書某侍郎當主文柄,優長曰:「非也,今年必差越。」問者曰:「朝廷之上,不聞有此官員。」曰:「漢梁王也。」曰「彼是古人,死已千年,如何來得?」曰:「前舉是楚王韓信、彭越一等人,所以知今為彭王。」問者嗤其妄,且扣厥旨,笑曰:「若不是韓信,如何取得他三秦?」四坐不敢領略,一閧而出。秦亦不敢明行譴法雲。 葉氏庖婢 永嘉葉正則為湖北安撫叅議官,有庖婢忽懷姙,疑其與童僕私通,而此婢為人村戅,持身甚謹,置不問。已而滿十月生子,暗中不作聲,捫其體,凍冷無氣,亟取火燭視,則泥塑所成者。將擲棄之,一老翁踉蹡而至,連呼曰:「吾兒也,不可殺。」就地抱撫,挾之而去,乃知其為土地祠中鬼物雲。葉氏亦不復扣所以。 三朶花 《東坡集》雲:房州通判許旺世以書遺餘,言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朶花,莫知其姓名。能作詩,皆神仙異語。又自能寫真,人有得之者,許欲以一本見恵,乃為作詩曰: 學道無成鬂已華,不勞千劍漫蒸砂。 朅來且看一宿覺,未暇逺尋三朶花。 兩手欲遮瓶裡雀,四條深怕井中蛇。 畫圖要識先生面,試問房陵好事家。 房人至今稱為三朶花先生。或雲姓李氏,隱於州之福溪岩,每戴紙花三朶入市,市人圍繞爭呼之,但笑雲:「休打裡。」休打裡者,房人方言,猶雲「莫要如此」也。有二三老翁常從之遊,間入山,邀之入城飲酒,輒使先去,我當便來。翁還到城,李已先在。迨同詣酒家,所沽錢盡而興未已,李探手於腰間小竹槎中取錢索酒至醉。三翁竊視其槎,空無所有,及李自取,依然隨手滿案。如是久之。忽與諸人告別,不知所屆。元隱處石璧塑像猶存,郡人祠之其詩雲: 戴花三朶鎮長春,誰識玄中不二門。 醉裡自傳神自活,終當不老看乾坤。 尾句或雲:「不知不覺到黃昏。」蓋每醉時必寫真,雖兵戈之後,民家尚有藏之者。紹興初,江淮劇盜張琦亦稱三朶花,意欲冒其名以惑眾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