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夷堅志 | 上頁 下頁 |
一九二 |
|
夷堅丁志卷第三(十七事) 武師亮 撫州金溪主簿武師亮,秩滿,泊家于近村龍首院。夜有擲瓦擊窗者,疑寺僧所為,旦而詰之。僧不敢對,徐言曰:「此邑三郎神,響跡昭著,得非有所犯乎?」武未信。明日,行廊廡間,瓦礫從空而下,紛紛不絕。時方雪作,而擲者皆幹,殆若古墓中物。武始懼,召僧誦經禱謝,怪亦然,至飛石滿磬。其父取一磚題志,擲而祝曰:「果觸犯三聖,願複以來。」頃之再至,題處宛然。不得已,自東廂遷於西,以避其怒。行李未定,擾擾如初,乃盡室入邑中,寓妙音道觀。怪益甚,呼道士設醮致敬,略不為止。武怒,呼神名詬之曰:「汝為神,當聰明正直,何暴我如是?吾之待汝亦至矣,曾不少悛,恣具邪佷。自今以往,吾不復畏汝矣!」語訖,音響寂然。先是,家之箱篋,雖無鎖鑰者,亦如為物所據,牢不可啟,是日開闔如常。石害遂息。 王通判僕妻 撫州王通判,家居疎山寺。其僕之妻少而美,寓士周舜臣深屬意焉,而不可致。會王遣人篝火扣門,邀周夜話。及開門,乃僕妻也,顧周笑,吹燈滅,相隨以入,曰:「非通判招君,我作意來此爾。」周不勝愜適,遂留宿。明日再相逢,漠然如不識面,頗怪之。又疑與疇昔之夜所合者肥瘠不類,至夜複來,不敢納。堅不肯去,天未明,忽不見。周密扣寺僧,蓋鄰室有婦人菆柩。旋得病,月餘乃愈。蔡子思教授者聞之,特詣其室,焚香致禱,求一見,欲詢鄉里姓氏為誰,將為訪其家,寂無所睹。 雲林山 臨川徐彥長,居金溪雲林山下,妻党倪氏訪之,宿於外室。時天雨晦冥,夜半後,有物推門,門即開,徑入踞爐,吹火明而坐。倪從帳間窺之,似羊有髯,遍體皆濕,下床叱之。物躍起,僕于倪身,倪大叫走出,得脫。不知何怪也。 孫光祿 鄭人贈光祿大夫孫俁卒,其家蔔地以葬。長子恪夢與弟河東尉悚侍父及客張彥和者,同遊山寺,光祿令煮面,恪辭以飽,彥和亦不食而起,獨悚與對食。食罷,光祿曰:「此去小梅山只四五裡耳。」彥和曰:「幾有十裡。」光祿曰:「然。蓋楊妃村只四五裡也。」夢後十日,河中報悚訃音至,亦相從蔔葬,正與光祿同日。既過墳寺,寺僧饌面以供兩靈幾,宛然夢中事也。墓在小梅山南,相去十裡,又四裡有楊家莊雲。 江致平 江致平與能相老翁善,翁忽告之曰:「君何為作損陰德事?不一年死矣。」江,吉人也,應曰:「吾安得有此?」翁曰:「試思之。」江曰:「自省無他惡,但昔年為試官時,置一親舊在高等,其實有私焉。獨此事耳。」翁曰:「是也。君以一己好惡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未幾而卒。嗚呼!世人之過倍江公萬萬者比肩立,可不懼哉! 嵩山竹林寺 西京嵩山法王寺,相近皆大竹林,彌望不極,每當僧齋時,鐘聲隱隱出林表,因目為竹林寺,或雲五百大羅漢靈境也。有僧從陝右來禮達磨,道逢一僧,言:「吾竹林之徒也,一書欲達於典座,但扣寺傍大木,當有出應者。」僧受書而行,到其處,深林茂竹,無人可問。試扣木焉,一小行者出,引以入,行數百步得石橋,度橋百步,大刹金碧奪目。知客來迎,示以所持書,知客曰:「渠適往梵天赴齋,少頃歸矣。」坐良久,望空中僧百餘,駕飛鶴,乘師子,或龍或鳳,冉冉而下。僧擎書授之,且乞掛搭,堅不許。覆命前人引出,尋舊路以還。至石橋,指支徑,令獨去。才數步,反顧,則峻壁千尋,喬木參天,了不知寺所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