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永樂年間,朱棣敕令大臣解縉、姚廣孝等組織兩千多名文臣、儒士,前後兩次,歷時5年編纂而成。輯入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圖書8000餘種,共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以單字分類,按《洪武正韻》進行排列。先列出音、文,次錄各韻書、字書所注反切、釋義,之後列出該字楷、篆、隸、草字體,最後分類列出從各書中摘錄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詞典故、雜藝等各項記載。 輯入古籍時不許任意刪節塗改,必須是按原書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篇或整段抄錄。因此,保留了古書的原來面目,使宋元以前許多佚文秘典賴以保存流傳。修四庫全書時僅存4222卷,四庫館從中輯書385種,於是認為「菁華已采,糟粕可捐」,(見《提要》)。但因《四庫全書》對原書篡改較多,《永樂大典》自然仍有其重要價值。現僅殘存800多卷,散藏於世界各地(見《藏書表》)。 此文本《繁體》簡化,有斷句,未標點,備查校。另有《簡體標點本》192卷。 (2023-3-5,獨孤氏整理,異體字半校/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