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三千二 人 |
|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二 九真 人 古今人表〈西漢書古今人表。師古曰但次古人而不表今人者其書未事故也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 〈所稱。唐虞以上。帝王有號諡。輔佐不可得而稱矣。文頴曰言達輕傳不復稱序也。師書曰。契。謂銼未以記事自唐虞以主帝王有號見於經典。其臣〉 〈佐不可得而稱記而諸子頗言之。雖不考虖孔氏然猶著在篇籍。歸乎顯善昭惡。勸戒後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師古曰北孔子〉 〈自謙。不敢當聖與仁也。又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師古曰。言能傳絕於人。而濟泉者非止稱仁。乃為聖人也。未知焉得仁師古曰。言智者雖。物。〉 〈猶不及仁者。所濟遠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師古曰。國謂有所不通也。又曰。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師古曰。書中庸之人。漸於訓誨。可以知上智之所知也。唯上智興下愚不移。師古曰。言上智不漢於惡。下愚雖教無賊自此已上。皆見〉 〈論語。凡引此者蓋班氏自。所表先聖後仁及智愚。之依於孔子者也傳曰。譬如堯舜禹稷卨。與之為善。則行。師古曰傳謂解說禮義者也鯀〉 〈讙兠。欲與為惡。則誅師古曰也讙兠也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為上智。桀紂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師古曰關之臣也〉 〈王子比干。紂之臣也皆免諫而死也于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師古曰。於莘崇之勇人也崇侯。紂之侯臣也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 〈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師古曰豎貂。即寺人貂也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以列九等之序究極經傳。繼世相次。總備古今之〉 〈略要雲。張晏曰老子玄默仲尼所師雖不在聖要為大賢文伯之毋達於禮典。動為聖人所歎言為後世所則而在第四田單以即墨孤城複強齊〉 〈之大魯連之博通。忽于榮利藺子申齊威秦王退讓頗乃在第五。大姬巫怪。好祭鬼神。陳人化之。國多淫犯寺人孟子違于大雅。以保其中既被〉 〈宮刑。怨刺而作乃在第三。嫪毒土烝。昏亂禮度惡不忍閑乃在第七其餘差違。紛錯不少。略舉揚較以起夫謬獨馳騖于數千歲之中旁貫諸子事〉 〈業。未究而尋遇竇氏之難使之然乎師古曰六家之論。輕重不同。百行所存。趣拾難壹張氏輙中所見掎摭班史熈其所論又自差錯且年代久遠。〉 〈典句學者數師以表幾古人名與諸書不同今則有發明。用暢者自編以下帝以讀傳記有舛敘說不〉 〈同所取正。大要知事之號而已諸人見於史傳。彰灼可知者無待釋問無複及焉〉 〈王觀國學林古今人表。列九等之序。而最下第九等。謂之愚人。班固以不道之君逆惡之臣皆置之九等。此貶惡勸善之意也。桀紂。妲己。管。蔡。幽。厲〉 〈州籲。趙高之徒皆在九等宜矣。而鯀與周平王亦在九等之列。蓋鯀在舜之時。群臣僉舉以為可治水則其才智。固已素稱於朝。不幸而績用弗成。〉 〈則智有所困。而力有所不足。故也。舜殛鯀。所以戒群臣。使後之治水者不可踵鯀之無功也。然則。鯀非愚也。譬猶戰而敗績爾。戰而敗績。豈遽謂之〉 〈愚人耶。周平王為西戎所逼。是時周室已弱。不能支梧。故平王東遷以避之。迫於不得已也。平王非不道之君。鯀非逆惡之臣班氏列在愚人之等。〉 〈則誤矣。又如荀卿居第二。而孔子弟子則居第三。老子嘗為孔子師。乃居第四。列子者。有道之賢。莊周嘗師之。乃與師曠。扁鵲。同居第五。孔文子。為〉 〈孔子之所稱美。而反居第七。如此之類。升降不倫者不可勝計奚足以盡公議耶表無漢人則是有古人。而無今人。豈書未成歟。王惲玉堂嘉話許〉 〈魯齋。說班固作古今人表。分九等。恐昔人心術行事。不易知也。如孔子稱四科。言語宰我子貢至哀公問社食稻衣錦曰安皆為失對稱管仲之器〉 〈小哉。而曰如其仁。如其仁伊尹謂不以堯舜之道事君治民是賊君民也而佐湯伐桀其前後不同如此〉 永樂大典卷之三千二 重錄總校官侍郎 〈臣高 拱〉 學士 〈臣瞿景淳〉 分校官編修 〈臣王希烈〉 書寫儒士 〈臣金 書〉 圈點生 〈臣敖 河〉 〈臣李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