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二千一百九十 圖 |
|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一百九十 六模 圖 〈帝王經世圖譜周必大題辭漢司馬談父子。貫穿經傳。馳聘古今。謂當時六蓻已千萬數。故有儒者慱而寡要。勞而少功之言。唐韓愈文不絕唫。〉 〈編不停披。然亦記事提其要。纂言鉤其深。矧去古逾遠。眾說日繁。才學未迨於前賢。宜其用力勞而見功微。此圖譜所繇作也。雖然。分門類事者固〉 〈多。其能旁搜遠紹合異為同則鮮矣。金華唐仲友。字與政。於書無不觀。於理無不究。凡天文。地志禮樂。刑政。陰陽。度數。兵農王霸。皆本之經典。兼采〉 〈傳注。類聚犀分。旁通午貫。使事時相參。形聲相配。或推消長之象。或列休咎之證。而於郊廟學校。畿疆井野。尤致詳焉。各為總說附其後。始終條理。〉 〈如指諸掌。每一篇成。門人金式輙繕寫藏去。積百二十有二篇。又得與政猶子燁別本。相與校讎。厘為十卷。以類相從。會分教廬陵。將鏤扳校官。而〉 〈郡守趙侯善鐻助成之。屬予題辭。大水之流東。惟海是歸。覃之指南。其塗不速。今是書折裡于聖人。示適治之路。故名曰帝王經世圖譜。非其他類〉 〈書比也。昔漠儒專通一經。仍守師說。居家用以修身。蒞官取以決事。況乎六經旨趣。百世軌範。皆聚於此。學者能因廣記備言。精思慱考。守以卓約。〉 〈則它日見諸行事。豈不要而有功也歟。與政。名臣子。少登兩科。壓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出知信台二州。擢江西提點刑獄。孝宗深知其才。不聿得〉 〈年僅五十三。凡所藴蓄。百未究一。予每與士大夫共惜之。因序其書並告來者。嘉泰元年七月庚戌前進士周必大書〉 圖書卦章經緯表裹圖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從〈橫四隔。數之皆十五。以二卦合五數為參伍。不變而參之者數不同〉 洪範〈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 太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戴九履一。六八為足〉 五居中央 井法〈八家皆私百畆。公田居中。三三九以一後八〉 陳法〈四頭八尾。中為握奇〉 月令 參天兩而𠋣數。〈天一大三大五合為九地二地四合為六〉 四象〈八木少陰〉〈七火少陽〉〈九金老陽〉〈六水 老陰〉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書曰。天乃鍚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漢儒謂伏羲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鍚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凡九〉 〈疇六十五字。皆洛書本文。以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經緯表裡之言則然。謂羲獨則河圖。禹獨法洛書。則偏矣。偏取圖書以分〉 〈卦範。則所謂經緯表裡者。歆或未盡知也。六十五字為洛書本文。事不經見。然圖書皆出作易之前。是說未可據信也。今以易範考之。則河圖洛書〉 〈易範兼取之矣。河圖之數四十五。四象也。四象奠方。八卦成列。而居中以貫之者。五也。洛書之數五十五。五行也。以奇生者以耦成。以耦生者以奇。〉 〈成。而得位以合之者。亦五也。三五以變。錯綜其數者。易之取河圖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易之取洛書也。揔其凡。則自一至九。其數四十五。範之取〉 〈河圖也。揔其目。則自行至極。其數五十有五。範之取洛書也。易之中爻。範之皇極。則貫象數而通之者中而已。河圖。象也。天五錯綜。而地十之數隱〉 〈於錯綜之間。洛書數也。天五有合。而地十之數顯於有合之際。隱顯不同。而上之為十五者常自若也。然則大衍之數五十者。何也。會隱顯而通象〉 〈數者也。圖顯其十。書隱其五。參天兩地。隱於術數之外。而顯於生爻之中。聖人所以則圖書而妙象數也。圖顯其十。聖人顯之乎。書隱其五。聖人隱〉 〈之乎聖人而隱顯是數也。聖人鑿矣。五數之中也。五行備矣。十數之合。五之衍也。以五乘十。以十乘五。皆五十而衍數立矣。聖人安能隱顯之。能知〉 〈之能用之而已大衍通于範乎。五行隱而皇極虛。斯大衍之數明矣。五事而次皆曰用初一日五行不言用大衍之義著矣。月令河圖之數也。故土〉 〈藏十。主盛德言故四象舉成以見生。土之盛德也。不以成數言者。十非土之盛而分寄於四象者也。聖人之則圖書也。以畫卦。以陳範。妙極天人之〉 〈藴。而其緒餘則畫井田。制軍法。奉時令。鹹出於此。然則聖人之觀象極數。意可知矣。況寓其神智於蓍卦吉凶與民同患者。大衍之數也。其可以私〉 〈意鑿哉揚雄最知大衍數者。故玄數曰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二七為火。一六為〉 〈水。五五為土。玄圖曰。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 與五相守。不言五十為土五無十相守者。知藏五之 為大衍也。然〉 〈則圖顯其十。書隱其五。豈聖人之鑿。吾之私言哉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 〈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劉歆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 〈法而陳之。九疇是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關子明曰。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 〈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康節邵子曰。圓者星也。曆紀之數。其肇於此乎。方者土也。畫州井地之法。〉 〈其放於此乎。蓋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敘之而作範也〉 〈西山蔡元定曰。古今傳記。自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皆以為河圖授羲。洛書錫禹。關子明。邵康節。皆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蓋大。傳既陳天地五十〉 〈有五之數。洪範又明言天乃錫禹洪範九疇。而九宮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正龜背之象也。惟劉牧意見以九為河圖。十為〉 〈洛書。托言出於希夷。既與諸儒舊說不合。又引大。傳以為二者皆出於伏羲之世。其易置圖書。皆無明驗。但謂伏羲兼取圖書。則易範之數誠相表〉 〈裡為可疑耳。其實天地之理一而已矣。雖時有古今先後之不同。而其理則不容有二也。故伏羲但據河圖以作易。不必預見洛書。而已逆與之合〉 〈矣。大禹但據洛書以作範。則亦不必追考河圖。而已暗與之符矣。其所以然者。何哉。誠以此理之外無複他理。故也。〉 〈右朱文公易本義。易學啟蒙。所載古今諸家之說。皆以證十為河圖。九為洛書。河圖授羲。洛書錫禹。之分也。劉牧之說。考之經。傳。既無。左驗。托〉 〈言出於希夷。則康節之學非出於希夷乎。何為而不同邪。今悅齋此書。獨主劉說。豈考亭之書是時方成。而悅齋偶未見之邪。抑以好惡不同。〉 〈而偏有所主邪。其自為說。則又謂圖顯其十。書隱其五。既曰圖顯其十。則十之為圖固矣。今其成書不敢輕改。姑附考亭之說如右。讀者苟能〉 〈參而考之。易而觀之。則亦可得而通矣〉 大衍揲蓍之圖 昜變卦〈變至五而複四又變而為游魂遊魂複其宮為歸魂遊魂世在四歸魂卦在三故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六七八九〉 〈坎離震兌。每爻直一氣。餘卦一卦直六日。七分六十卦。而一周天〉 〈七分者八十分日之七〉 〈四時十二月。月卦二十四氣。氣卦七十二候。候卦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為圖九重。〉 〈洛書五十五。天地之定數也。河圖四十五。天地之變數也。易具之矣。大衍生著之數也。五十圖書之參合十五之顯藏也。天地之數隱其五。參天兩〉 〈地。五行之本始也。大衍之用虛其一。元氣皇極之揔統也。象兩象三象時象閏。揲法之取象也。當期之日。當萬物之數。策數之配合也。四營十有八〉 〈變小成。引伸觸類而長。大衍之法數也。七八九六。四象也。九六為乾坤。七八為六子。陰陽老少之所以異也。爻用九六。乾坤之策也。父母三索而得〉 〈男女。納甲之數也。遊魂為變。變卦之微旨也。七日來複。卦候之微數也。廣大悉備。縱橫皆合。聖人未嘗容心也。天授之聖人。推之諸儒。究之白首而〉 〈後能言。猶未得其要也。拘者謂聖人用力焉。穿鑿以求象。如北辰不動。陰不兼陽之類是也。蕩者謂聖人無力焉。汗漫以為說。衍天地之數。所賴者〉 〈五十之類是也。過猶不及。皆非易之本旨。易不雲乎。幽贊於神明而生著。參天兩地而𠋣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此天人相資〉 〈之說也。曰神明。曰天地。曰陰陽。曰剛柔。天地之自然也。曰幽贊。曰參兩。曰觀變。曰發揮。聖人之妙用也。曰生蓍。𠋣數。立卦。生爻。聖人因天地而作易。〉 〈還以測之。而天地不能外者也。然聖人之作易。非獨以推天地之數。乃所以為人事。故曰和順于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聖人之極數。〉 〈其意在是。吾病拘者之鑿。蕩者之汗漫。故取諸家及考以自然之數。悉圖之如右〉 大昜闔辟往來之圖 六十四卦陽交錯無非闔之往來 〈占法得七八不變。得九六即變。九六。乾坤也。變則闔者辟。 辟者闔。一卦之變為六十四。不可㮣舉。以幹一卦明之〉 一爻六卦〈遇同人履小畜大有夬〉二爻變十五卦〈遯旡妄中孚大畜大壯訟巽鼎大過家人離革睽兌需〉 三爻變二十卦〈否泰損益責旅既濟未濟漸歸妹咸常渙節噬嗑豊井困蠱隨〉六爻變一卦〈坤〉 四爻變十五卦〈臨觀屯豪蹇解晉明夷升箤小過坎震艮順〉五爻變六卦〈剝複師比謙豫〉 〈乾坤易之門。不知乾坤無以知易。而乾坤之妙用。闔辟而已。闔辟更。相用。而乾坤之妙無所不通。茲其所以為易也。故闔辟為乾坤。一闔一辟。為六〉 〈子之變。往來為六十四卦之通。互相之變為四千九十有六。又配以歲月日時。五行之休旺。而吉凶之變。雖巧曆不能計。信乎其變通之不窮哉。六〉 〈十四卦彖象之中。發明往來。最為明白。故易不可以例推而可以變觀也。象之發明。惟取二體。一字之中。往來意見。彖之取義不一。而足有以六爻〉 〈明往來者。泰否之屬是也。有以五爻明往來者。剝之屬是也。有以四爻明往來者。大壯之屬是也。有以三爻明往來者。屯之屬是也。有以二爻明往〉 〈來者。臨之屬是也。有以一爻明往來者。複之屬是也。有以物我明往來者。蒙顧之屬是也。有以二象明往來者。晉明夷之屬是也。易之本體。天尊地〉 〈卑。故剛上柔下為常。小過為剛柔正而位當然。此乃乾坤之位之分。而道之與氣常相往來。而天地不交。卦乃為否。聖人即天澤以明其定位。即天〉 〈地以戒其不交。茲所以為並育而不相害。並行而不相悖也。以六爻言之。上下分焉。以三材言之。上下中見焉。以六位言之。則有中不在人者焉。以〉 〈二卦言之。下為內。上為外。自內適外為往。自外適內為來。三四為上下。二五為中。以六位言之。三四為中亦為內。觸類言之。而往來之義見。此易所〉 〈以無體〉 昜陰陽消長之圖 {{雙行注文|右六卦為陰長陽消 〈右六卦為陽長陰消〉 {{雙行注文|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複。雷在地中複。先王以至日閍哄。啇旅不行。後不省方複即幹之初九。潛龍勿用之時。當靜養以侍其道長。乃可用也〉 〈複。如大病之初愈。一君子之初進。乃陽氣潛萌于黃宮。雷在地中。複之時。當靜養以俟其朋來。若遽欲用之。則如大病初愈而勞之。君子初進〉 〈而與小 人爭。未有不死傷者也。若雷在竊冬。遽出於地。微陽發洩。則涸陰冱寒。必有甚於前日者矣〉 〈臨。至於八月。有凶。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遯尾厲。肥遯無不利。臨。剛長矣。然猶二陽也。遯。陰長矣。然猶二陰也。于二陽之卦已著八月〉 〈有凶之戒。知臨之必有遯也。于二陰之卦已著君子 遠小人之象。知遯之必至於剝也。戒遯尾之厲于初。明肥遯之利於上。言遠小人者不可〉 〈不速且遠如此。陽奇而陰耦。君子少而小人多。故君子常難進而。易退。小人常易進而難退。是以聖人切于戒君子。而急於遠小人。於二卦見〉 〈之。揚雄覃思太玄。右自蹈遯尾之厲。投閣符命。危身取辱。其法言稱蜀莊沈𡨋鄭子真名振範蠡。肥遯者皆悔辭也。然肥遯君子事。蠡未足。與〉 〈此泰。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否。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泰不拔茅。則君子無繼。無以保泰。否不拔茅。則 君子將盡。於小人無以傾否。拔茅於初九。引其類 而有為。故曰志在外也。君子類進。則外卦陽〉 〈進而 泰可保矣。拔茅於初六。愛其身以有侍。故曰志在 君也。君子全身。則否終能進。而否可傾矣。詩小雅南有嘉魚樂與賢。南山有台樂得賢。〉 〈菁菁者莪樂育才。皆拔茅之義也。與已用之賢則泰矣。必得未用之賢。育可成之才以繼之。而後泰可保。此所以立太平之基。而天下喜樂之〉 〈也。東漢威靈之際。剝之時也。李膺陳蕃之徒方將拔茅以為泰。揚庭以為夫。其可得乎。所以小人害君子。幾盡其類。人才不競。天下為之分裂〉 〈者數百年。雖禍極時昏。亦由不知拔茅于否之初雲耳泰。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九二。泰之大臣也。其道當以大公處之。稍有遍私。則非泰矣。包荒以容之。用馮河以才之。不遐遺 朋亡。以合併之。以是而得尚乎中行。不亦光〉 〈大乎。庶頑讒說。欲並生哉。舜所以命禹遷殷頑民。式 化厥訓。周公所以帥保萬民與。〉 〈臨。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泰。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夫。九五。莧陸夫夫。中行無咎。〉 〈君體剛而所柔。臣體柔而用剛。以六五之柔而納九二之剛。在臨為知臨之吉。在泰為歸妹之元吉。以九五之剛。資四陽之助。以決上六之小〉 〈人。猶深致其戒曰。莧陸夬夬。呂行無咎。然則人君之剛。柔亦何常之有。柔以納君子。則吉于臨而元吉於泰。剛以決小人。呂憲者無咎而已。決〉 〈小人之難。與用剛之難如此。然則專任君子。而折小人於未進之萌者。聖人之本心。資君子之助。以決小人於已用之後者。其不得已耳〉 〈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大壯。君子以非禮勿履。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小人之害君子。雖其本心欲然。亦必伺君子之間承 而乘之。教有窮則變生。容保有疆則助寡。壯而非 禮則眾怒。祿不及下則怨望。居德不忌〉 〈則過失多。此皆小人乘君子之畿也。故聖人深為之戒。戒教思容保於臨。戒非禮於壯。戒施祿居德於夫。卦之才。事之。敘也〉 〈泰。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天地交。為泰。天地之際。九三是也。于泰之盛而察消息之理。極持守之〉 〈戒者。其惟艱貞乎。假樂之卒。章。艱負之道也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者攸往。健而說。決而和〉 〈小人之難去甚矣。五陽決一陰。揚于王庭。可以直道而行矣。繼之以孚號有厲。則尚當致其懼焉。告自邑。不利即戎。尚力則窮故也。決柔。君子〉 〈之不得已以為喜。則小人之黨懼矣。陳蕃事女主。非夫之時。露章以誅宦官。欲揚于王庭也。不亦難乎〉 〈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在夫而施祿及下。則人心安在。否而不榮以祿。則小人不得以厚祿縻〉 〈君子。人心安。則小人無間以求複。君子不縻于小人。則能遠害。以待其敝。夫不施祿。是去小人以為己利也。否而榮以祿。則邦無道而富貴也〉 〈姤。女壯。勿用取女。姤即坤之初六。履霜堅水至。欲其早辨。故勿用取女。姤乃一陰之萌。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之時。何謂女壯。陽始往而陰始來。〉 〈來者壯而往者哀。不辦於早。則遯否與剝。皆馴致者者。故辨堅氷。當於初六。履霜而辨之。則無及矣。姤之勿用取女。辨早之道也〉 〈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保泰。非柔納剛。不能得臣。非九二包茺。不能安眾。休否非君臣同德。無〉 〈以救天下之亂。以剛居近。奉命而行。乃可以無咎。而疇離祉也。泰六四複否之端。故曰翩翩不富。以其鄰。否九四。複泰之端。有命而後無咎。君〉 〈子之難。小人之易如此。陳蕃竇武欲誅宦寺于女王之手。其無命有咎。而疇離禍者乎〉 〈休否。大人吉。其亡其忘。系于苞桑否非大人不能休也。休否。遂以為無否。其否也不旋踵。夫子贊易詳矣。〉 〈小毖之求助。其忘之辭也。坤。六四。括囊。無咎無譽。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隠〉 〈十二卦反復。聖人皆致意于君子小人之際。惟觀不言君子小人之進退。童觀窺觀。皆著小人之情。而卦意主為設教。蓋觀在剝否之間。事亦〉 〈可知。易道變通。取象不一。不可以與要求也。坤之六四。即觀也。著括囊之義焉。天地變化。泰也。雖草木猶蕃。行葦是也。天地閉。否也。賢人猶隠。〉 〈君子陽陽是也。否已當隠。則四之括囊。尚可疑哉。賢人而括囊。則人物失其性者多矣。非大觀之聖人。神道設教以服之。何以慰斯民哉〉 〈剝。上以厚下。安宅君子常欲損上以益下。旅獒無逸是也。小人常欲剝下以媚上。榮荑公〉 〈好利是也。剝下乃所以剝上。自足而辨。自辨而膚。小人之剝。勢必至此。君子知厚下安宅。則不至於剝矣。小人何以自進其說以剝君子哉〉 〈剝。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閹宦自古有之。以宮人竉。何不利之有。周官。閹爵止士。屬於內宰。供門〉 〈戶掃除之役。而無與政事。其貫魚以宮人竉之意。與漢光武唐太宗得之。宣帝明皇。失之遠矣〉 〈剝。上九。碩果不食倘非肥遯於遯。拔茅於否。則君子盡于小人。尚安有不食之碩果哉。肥〉 〈遯拔茅。所以為碩果。碩果所以為來複也複。朋來無咎。泰。朋亡。坤。得朋喪朋。意亦會通。〉 〈複欲朋來。慮其無助也。泰致朋亡。慮其絕物也。朋來所以為泰。朋亡所以保泰〉 〈荀卿作成相。言文武之道同伏羲。蓋有深意作易。固該三才之道。不止為君子小人。然為天下治亂之本者。君子小人而已。六十四〉 〈卦言陰陽消長。君子小人之進退最著明者。在此十二卦。故揔而。論之。周公得文王之道以告成王者。立政之書是也。與此卦合而〉 〈觀之。則憂小人而危君子。伏羲文武無異道也。荀卿為楚作成。相。故其言及此〉 乾坤寒暑消長之圖 八卦配象之圖 〈天一生水。在人為精。地二生火。在人為神。天三生木。在人為魂。地四生金。在人為魄。〉 〈天五生土。在人為體。精神魂為變。而無方體。魄子一而不變。〉 〈坎四離三巽三精神。魂之遞降也。如此即吾身。足以知之〉 六十四配象譜 〈易八卦而配象者十有四。聖人無容心焉。惟其象而已。幹之象〉 〈無假于金。故獨取於天。巽之象有取於木。故不獨取於風。其為〉 〈五行一也。一取一否。在象故也。水在雷天之上則為雲。雲者水〉 〈之氣也。出乎山之下則為泉。泉者水之萌也。在雷之下則為雨。〉 〈雨者水之施也。無非水者。故正卦曰水。以言其體。火之合乎雷〉 〈者為電。其出入乎地而照臨萬物者為明。無非明者。而日為明〉 〈之大。故正卦曰明。以言其用。經之互相發明也。如此說卦之於〉 〈離坎。言水火。言雨。言電。而獨不言雲。非缺文也。發之於象。略之〉 〈於說。以明八卦之所為。非止於說卦之所舉者。故曰引而伸之。〉 〈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昜幹卦四德之圖 〈在幹為四德。在它卦變易不同。雖具四者。與幹異意。觀其彖辭〉 〈可知矣。〉 〈元在幹為始。在它卦為大。元亨利貞雖並列為四德。然元以統〉 〈天資始。必至於流形。利以禦天。變化乃正其性命。元亨利貞相〉 〈因之理如此。故曰立人之道。曰仁曰義〉 〈幹不言所利。以其大也。坤者幹之配。猶有所指。言屯隨臨無妄〉 〈草。雖具四者。然彖或釋之曰大亨正。或曰大亨以正。則異乎幹〉 〈之不言矣。古說以貞為信。非也。幹事必以智。智而鑿。則物有失〉 〈其性命之情者矣。智者行其所無事。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言智〉 〈而正。其惟孟子乎〉 四德旁通之譜 易六畫六位六龍之圖 神卦履霜之圖 稽疑蔔筮之圖 卜筮旁通諸譜 〈易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天地大矣。有所不能。而聖人實成之。聖人之聦明固高於天下。而不敢自用其聦明。明則有人謀。幽〉 〈則有鬼謀。謀無不盡。斷而行之。則固在聖人。故百姓之與能。舍聖人亦無所歸也。洪範之有稽疑。其以此哉。夫五事修於已。八政施於民。五紀協於〉 〈天。皇極建而三德乂。人事可謂盡矣。理有未易窮。變有未易應。明而人謀。不能無疑。將遂行之乎。疑謀之成。其害實大。將遂不行乎。勢有不可不行〉 〈者。聖人于此。乃始決之鬼謀。人心之與鬼神。本無以異。知覺有先後。則與鬼神合其吉凶者。大人而已。故人心之不同。不若鬼神之德於吉凶為審〉 〈也。鬼神猶不可斁。矧可度乎。而吾何以通之。天地之生神物。固將以通神明之德也。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故探𦣱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 〈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而非聖人。莫之能用也。聖人以蓍龜以為蔔筮。立之官守。為之法數。然後吉凶可得而審矣。苟不擇其人而建立之。〉 〈則有如曹人之貨。晉史齊史之阿崔子。甚而若漢之丘子明者。疑可得而稽乎。既立其人。則法數在所謹矣。龜不。離乎五行。故曰雨曰霽曰蒙曰驛〉 〈曰克蔔五也。蓍不離乎四象。故曰貞曰悔。至於占則皆以衍忒。故曰佔用二也。龜有體有色有墨有坼。卑者之占愈詳。稽疑所言。則其氣色而已。易〉 〈有卦有爻有象。稽疑之所言。則卦而已。舉其一而可以類推也。得時得數得方得位得姓。莫非衍者。失則忒矣。秦遇蠱。得時也。晉遇複。得方也。文公〉 〈遇大有。得位也。趙鞅得水適火。得姓也。穆叔之繼莊叔。得數也。觸類推之。得皆衍而失皆忒也。然而象數之變無窮。非一智之能盡。聖人之法。吾皆〉 〈不可廢也。傳之各有其人。則立時人作蔔筮。可遍乎哉。兆有三兆。易有三易。故蔔以三龜而筮以三易。則占者固三人矣。三龜而習吉。如周公之金〉 〈縢。不然而皆不吉。其從何疑。二者有所未同。則從眾可也。故曰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古之用蔔筮。有常事焉。有非常之事焉。祀牲之日。昏。冠之日。〉 〈賓生之宅。死之葬。居之鄰。豕之宰。師之禦右致師。嘗之蔔芟。獮之蔔戒。社之蔔稼。右此之類。皆筮之常者。故龜有八命。筮有九筮。官司之守。在周禮〉 〈詳矣。于左氏備矣。其大者君或臨之。要皆常事而已。稽疑言王者大法。豈言其常者哉。所謂大疑則周禮之大詢。所謂國危國遷立君者是矣。王者〉 〈之於大疑。豈據舍人謀而從鬼謀哉。先之乃心。次之卿士。次之庶民。然後及于蔔筮。禹謨之所謂官占可考矣。使立君而皆如禹。國遷而皆如作洛。〉 〈行危事而皆如伐商。則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斷可必矣。詢國遷如盤庚之治毫。詢國危如周公之東征。吾得無權哉。故五占從其多。〉 〈而以龜筮為主。則雖如啇周之卿士庶民小有不同。終亦可以獲吉。而邾文公之遷繹。雖不利於君。尚不失為知命也。龜筮之為神物一也。龜天產〉 〈而屬乎陽。蓍地產而屬乎陰。故古人有短長之辨。而周官有後先之用。故龜從筮逆。猶可以作內。龜筮共違於人。則靜吉而作凶。稽疑主乎蔔筮。蔔〉 〈筮主乎龜蓍故也。然聖人之為卜筮。以稽疑也。不疑何蔔。晉立驪姬。崔娶棠薑。雖不蔔。知其凶矣。然蔔而皆驗。以是知受命如響。吉凶與民同患。聖〉 〈人之仁天下至矣。蔔不可違。故違蔔不祥。蔔不可瀆。故卜不習吉。蔔筮不相襲。蔔不可以非所宜。故易不可以占險。春秋之際。猶可驗也。然春秋之〉 〈際。蔔筮之法數猶存。而稽疑之意乖。故違者。瀆者。蔔非所宜者。以蔔為市。假蔔為詐者。靡不有之。洪範之道晦。周官之職廢矣。然當時賢者尚多祿〉 〈仕于卜史之中。其占驗皆若符契。自秦滅學。而疇人子弟分散。三兆之書遂亡。周易僅存。而術數淺駁。後世莫能明古人之法。遇艮之八。坦然著明。〉 〈而學如杜預。尚不能知。逐使范甯謂左氏失也誣。而柳宗元非國語肆為無忌憚之論。天以卜筮者尚其占。乃聖人之道。而稽疑九疇之一也。其庸〉 〈可廢乎。至於占夢視祲。亦蔔筮之助也。特職之有官。大人占之可也。召故老訊之則非矣。雖然。稽疑者。盡幽明之謀而。斷之在聖人。若乃發言盈〉 〈庭。我龜既厭。不我告猶。則非所以為稽疑矣。然豈有它哉。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經。故臧者違而不臧者依矣。盤庚大誥之書。則程於先民而經以〉 〈大猷者也。然則王者之稽疑。可不監盤庚周公而戒幽王哉。吾以近世之談易者略蔔筮。言書者眛昧於稽疑。故以易范周官參考之。而摭左氏之〉 〈遺法。譜而載之。以存其梗槩雲爾〉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一百九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