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四百八十五 忠


  永樂大典卷之四百八十五一東

  忠(忠傳一)

  忠經(馬融忠經)

  〈序曰。忠經蓋者出於孝經也。仲尼說孝經而敦事君之義。則知孝者俟忠而成。是所以答君親之恩。明臣子之行。忠不可廢于國。孝不可弛於家。孝既既有經。忠則猶闕。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經焉。今皇上含庖軒之道。茂勳華之德。弼賢俾能。無遠不奉。忠之與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則愚樸。沐浴德澤。其可默乎。作為此經。庻庶少禆補。誠則辭理薄陋。不足以。稱為忠之所存。存於勸善。勸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卑高以章目。引詩書以明義。皆師于古。曷敢徒然。其或異同。從忠孝之宜也。或對之以象其意。或遷之以就其類。或損之以簡其文。或益之以備其事。以忠應孝。亦分為十有八章。所以弘其至公。勉其誠信。本為政之大體。陳君事之要道。始於立德。終於成功。此忠經之義也。謹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征天體。忠之道也。忠之為道。乃合於天。至理之時。君臣同德。則體氣應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覆載之間。人倫之要。履之則言。違之則凶。無有大於忠者。忠者。中也。至公無私。不正其心。而私於事。則與忠反也。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四時廣運。天不私德。萬物亨生。地不私力。人能至公。不私諸已。何往不可也。忠也者。一其心之謂矣。一則鳥忠。二則鳥僻。為國之本。何莫由忠。未有舍忠而成於務。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於人乎。君臣國其義深也。社稷安其祚長也。天地感其誠達也。神明動其應彰也。忠之為用。其效如此。言人之易從也。夫忠。興於身。著於家。成于國。其行一焉。身及國家。雖有殊名。其為忠也。則無異行。是故一於其身。忠之始也。一於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國。忠之終也。道行自漸。忠之大焉。身一。則百祿至。立身履一。富貴之本。家一。則六親和。禦家不貳。自然篤睦。國一。則萬人理。天下合心。無不從化。書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精一守中。忠之義也。

  聖君章第二。惟君以聖德。監于萬邦。聖君在上。垂監於下。萬邦在下。觀行於上。自下至上。各有尊也。故王者。上事於天。下事於地。中事於宗廟。以臨於人。王者至重。猶有所尊。況其下乎。則人化之。天下盡忠以奉上也。上行下化。理之自然。文王敬遜。虞芮遜畔。是也。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日增一日。德益明矣。祿賢官能。式敷大化。惠澤長久。參民鹹懷非懷不可以居祿。非化不可以懷人。任賢陳化。君之要也。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揚于後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君聖臣賢。化行名措。以光祖考。以嚴配社稷于無疆者也。蓋聖君之忠也。忠之為道。無所不通也。詩雲。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君以明德事天。天以多福與人君也。

  冡臣章第三。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後化成。雖有周孔之才。必以忠為。本也。冡臣扵君。可謂一體。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股肱動扵下。元首隨扵上。以其義同。其心不異。夫忠者。豈惟奉君忘身。徇國忘家。正色直辭。臨。難死節已矣。此皆忠之常道。固所常行。未盡冡宰之事。在乎沉謀潛運。匡國安人。至忠無跡。誠在沉潛。任賢以為理。端委而自化。官各得人。何事之有。尊其君。有天地之大。日月之明。陰陽之和。四時之信。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昭之如日月。調之如陰陽。不言而信如四時。若是。君體用盡矣。聖德洋溢。頌聲作焉。樂生於中。和之於外。書雲。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君明則臣良。臣良則事康。

  百工章第四。有國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謹常。非忠之道。此乃守常之臣也。故君子之事上也。入則獻其謀。公家之利。知無不言。出則行其政。既在其位。職思其憂。居則思其道。益國之道。動則有儀。百事之儀。秉職不回。言事無憚。苟利社稷。則不顧其身。愛已曲從。則鳥屍素。上下用成。故昭君德。蓋百工之忠也。君任工能。工奉君政。政成於下。德歸於上。詩雲。靖共爾位。好是正直。恭可以成正。直可以獻忠。

  守宰章第五。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官不明。則事多欺。事不平。則怨難弭。身不清。則何以教民。清則無欲。平則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備矣。然後可以理人。獨清則謹已而已。不建於事。獨明則雖察於務。好賄難任。獨平則徒均扵物。昧濁無堪。夫理人者。必三備而後可也。君子盡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聞也。既才且忠。以臨其人。政之理也其固其必然。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順而安之。用其情而處之。莫不欲富。君子教而富之。因其利而勸之。篤之以仁義。以固其心。知仁與義。則皆就之。導之以禮樂。以和其氣。君子愛人。小人易使。宣君德以弘大其化。稱君德以布德。敦君化以行化。明國法以至扵無刑。章條申而不犯。刑雖設而當也。視君之人。如觀乎子。寒者衣之。饑者食之。則人愛之。如愛其親。民懷其恩。有同骨肉。蓋守宰之忠也。詩雲。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父母愛子。情莫過焉。官莫謹焉人誰非子?

  兆人章第六。天地泰寧。君之德也。天地設位。秉禦有君。非君泰寧。人必局蹐。君德昭明。則陰陽風雨以和。人頼之而生也。四氣和順。百榖用成。是以為休微。故人之生。頼成於君也。是故祗承君之法度。行孝悌於其家。服勤稼穡。以供王賦。此兆人之忠也。順化供養。勤勞奉。是則為忠。書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一人以大善撫萬國萬國以忠貞戴一人。

  政理章第七。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則人日遷善而不知。德化潛運以心。則不知所由。而民從善也。施之以政。理之中也。則人不得不為善。政施有術。昭見於人。人勉而行。欲罷不可。懲之以刑。理之下也。則人畏而不敢為非也。刑臨以威。知懼無犯。既劣扵政。彌蒙扵德。刑則在省而中。舜流四凶。足清萬國政則在簡而能。簡則易從。能則人服。德則在博而久。不博。則有不及。不久。則人心複澆。德者。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則薄。任刑非德則殘。兼德則厚。加德則寬。故君子務于德。修於政。謹于刑。刑不謹。則知政不修舉。德不務。而人不懷也。固其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何不理之人乎。忠信在已。恪勤修官。官修政明。而人自理。故無不能理之吏。與不可理之人。詩雲。敷政優優百祿是道。政其人理。祿其宜哉。

  武備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萬人也。武德在寧靜。非形扵征伐也。淳德布洽戎夷。稟命統軍之帥。命不可辱。帥不可失。之大寄。非易其人。仁以懷之。撫其疾苦。使之鹹懷。義以厲之。示其慷慨。使其激勸禮以訓之。明其節制。使之有序。信以行之。審其遠近。使之必行。賞以勸之。懸其爵賞。使之慕功。刑以嚴之。威其欽誠。使之懼罪。行此六者。謂之有利。六者並用。則失之。故晉將用師子犯曰。未知信之頸是也。故得師盡其心。竭其力。致其命。士卒從教。故師得利。是以攻之則克。守之則固。武備之道也。武可以備而不用。不可以用而不備也。詩雲。﨣﨣武夫。公侯干城。有其武才。堪其扞禦。

  觀風章第九。惟臣以天子之命。出扵四方以觀風。聽不可以不聡。視不可以不明。使臣之行。如君耳目。不聡不明。不勝其任。聡則審扵事。明則辨扵理。不聡則惑其所聞。不明則蔽其所見。理辨則忠。事審則分。理不辨。則其斷偏。事不害。則其信惑。君子去其私。正其色。私去則情滅。色正則邪遠。不害理以傷物。求罪為公。則成到浮。不憚勢以舉任。舉必以才。不必以勢惟善是與。惟惡是除。善雖讎必薦。惡雖親必去。以之而陟則有成。君子效能也。以之而出則無怨。小人伏罪也夫。如是。則天下敬職。萬邦以寧。官務修政。人始獲安。詩雲。載馳載驅。周爰諮諏。勤勞不寧。善斯勸矣。

  保孝行章第十。 夫惟孝者。必貴扵忠。若恩孝而忘忠。猶求福而棄天。忠苟不行。所率猶非道。忠不居心。動皆邪僻。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自貽伊罰。求安可乎。匪惟危身。辱及親也。既失扵忠。又失扵孝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則福祿至矣。忠則得福祿。則榮親也。故得盡愛敬之心。以養其親。施及於人。守忠之道。眾善攸歸身安親樂。得盡其養。此之謂保孝。行也。以忠之故得保扵孝。詩雲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考叔行孝施于莊公。君子善之。此之謂也。

  廣為國章第十一。 明主之為國也。任扵正。去扵邪。任正。則君子道長。去邪則小人道消。邪則不忠。忠則必正。忠則不邪。正則必忠。有正。然後用其能。能而無正則邪。正而有能則忠。是故師保道德。服肱賢良。周為保。召焉師。元焉服。凱為肱。內睦以文。外威以武。教莫若文。威莫若武。被服禮樂。堤防政刑。禮樂德之。則不可違躬。政刑理之。要不可破壞。故得大化興行。蠻夷率服。化行文彼。夷服武偃。人臣和悅。邦國平康。禮樂善。而政刑清也。此君能任臣。下忠上信。之所致也。臣在忠扵君。君在委扵臣。詩雲。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成廈非一木之材。為國資庶臣之力。

  廣至理章第十二。古者聖人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用天下之視聽。則無不見聞也。天下之心為心。順物之情。不任已欲。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謂致理也已矣。默化元運。其理如此。王者思扵至理。其遠乎哉。道無遠近。弘之則是。無為而天下自清有事則煩。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疑扵物。物亦信焉。不私而天下自公。不私扵物物亦公焉。賤珍則人去貪。貪由有珍。珍去貪息徹侈則人從儉。儉清扵侈。侈除儉生。用實則人不偽。見實知偽之惡。崇讓則人不爭。見遜。知爭之失。故得人心和平。天下淳質。化行心易。威服其淳樂其生。保其壽。氣得天和。鹹無夭折。優遊聖德。以為自然之至也。聖德無涯。與天地等。詩雲。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雖迷帝德,不違其則。

  揚聖章第十三。君德聖明。忠臣以榮。歟已獲奉斯君。君德不足。忠臣以辱。恥躬不能為臣。不足則補之。聖明則揚之。古之道也。補襄之間。揚君之休。古之忠臣。則皆然也。是以虞有德咎繇歌之。文王之道。周公頌之。宣王中興。吉甫詠之。君上行仁。覆之道也。臣下有贊。詠之義也。故君子臣扵盛明之時。必楊之盛德。流滿天下。傳扵後代。忠矣夫。若君有威德而臣不揚。使久遠無聞。則有缺扵忠道矣。

  辨忠章第十四。大哉忠之為用也。用忠以教。大美加焉。施之扵邇。則可以保家邦。以有問貳。施之扵遠。則可以極天地。以無空竊。故明王罵國。必先辨忠。馬國藉之。忠者臣節。不先辨忠。國將安寄。君子之言。忠而不佞。小人之言。侫而似忠而非。聞之者。鮮不惑矣。忠言從志。必求諸道。侫言順志。必求諸非遵。夫忠而能仁。則國德彰。為君撫愛。忠而能知。則國政舉。忠而能勇。則國難清。為君謀忠。為君果榖。故雖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忠而有能。則有功。仁而不忠。則私其恩。仁愈多而思愈深。知而不忠。則文其詐。知愈多。而詐愈密。勇而不忠。則易其亂。勇愈多。而易其亂。是雖有其能以不忠。而敗也。能而無忠。則為敗。此三者。不可不辨也。書雲。旌別。淑忒。其是謂乎。善惡既別。任使不謬。

  忠諫章第十五。忠臣之事君也。莫先扵諫。紏過正德。惟能諫之下能言之。上能聽之。則王道光矣。上能聽。下不能言。則虛其聽。下能言。而上不能聽。則虛其言。言聽俱能。則君臣德合。則其道光明也。諫扵於未形者上也。先事而止。君違不聞。諫扵已彰者次也。出未及施。改之非後。諫扵既行者下也。行而能改。雖下猶愈。違而不諫。則非忠臣。從君所昏是乃罪也。夫諫始扵順辭。中扵抗議。終扵死節。以成君休。以寧社稷。順辭不從。犯顏抗議。不從則繼之以死。其務使君改過為美。社稷之安固也。書雲。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繩直可以正木。臣忠可以正主也。

  證應章第十六。惟天監人。善惡必應。為善則吉。為惡則凶。善莫大扵作忠。百行之善。無忠皆忘。惡莫大扵不忠。大惡之惡。為逆者殃。忠則福祿至焉。不忠則刑罰加焉。忠則言播聞。未有不祿。不忠則不忠彰兆。未有不刑。君子守道。所以長守其休。小人不常。所以自陷其咎。天意本休。君子知而順之。天意無咎。小人求而取之。休咎之征也。不亦明哉。天監孔明。勿謂茫昧。書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報國章第十七。為人臣者官扵君。臣之官祿君實錫之。先後光慶皆君之德。光格祖考。慶垂子孫不思報國。豈忠也哉。忠則必報。不報非忠。君子有無祿而益君無有祿而已者也。君臨天下。誰不為臣。食土之毛。皆銜君德。昏衢迷扵日月。君子知懷帝恩。故偃息山林有能藩國。況待君祿位。而無聞焉。報國之道有四一曰貢賢。進得其才。君可端拱。二曰獻猷。納當其善君可依行。三曰立功。功吾其庸。君可無患。四曰興利。殖致其厚。君可與足。賢者國之幹。幹可以立。猷者國之規。規可以執。功者國之。將。將可以禦。利者國之用。用可以給。是皆報國之道。惟其能而行之。各以其能而報于國道斯廣矣詩雲。無言不酬。無德不報。況忠臣之扵國乎。凡人之聞一言一德。猶必報。君臣之義重恩重焉。如何忘也。

  盡忠章第十八。天下盡忠。淳化行也。忠有所未盡。則淳化不行。君子盡忠。則盡其心。小人盡忠。則盡其力。君子可以盡謀。小人可以效命。盡力者。則止其身。盡心者。則洪扵遠。止身。則匹夫之事。洪遠。則萬物之利。故明王之理也。務在任賢。賢臣盡忠。則君德廣矣。聖無獨理。道無常師。古之明王。必求賢明。無不修德。賢臣則無不盡忠。忠則為君闡揚。君德由廣大也。政教以之而美。君上立教。臣下所敷。禮樂以之而興。君上製作。臣下所行。刑罰以之而清。君上恤刑。臣下所化。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內。有太平音。君德既備。人懷始康。樂至而歌。自然之理也。嘉祥既成。告於上下。君臣之始於政。能著於群瑞。故其成功。可以告神明也。是故播於雅頌。傳扵無窮。德施扵人。務格扵神。而後行扵樂。樂行。則何極之有。〉

  忠傳(國朝忠傳)

  (文臣)

  〔插圖〕

  〈子產。姓國。名僑。是鄭國的大夫。鄭簡公時。子產做國相。專把禮義治國。養百姓。修明政事。做相一年。鄭國小的每都不敢戲耍。老的每都得快活。犁地的僮子不侵了別人的界分。二年後。市面上買賣貴賤都不講價。三年後。國中十分太平。百姓每夜裡都不閉門。也沒盜賊。路上有人失落下的物。見的都不敢拾。四年後。農家的田器撇放在野地裡。也沒人敢偷拿去。做國。相二十六年。國富兵強。晉楚大國都不敢來伐鄭。百姓每愛他如父母。〉

  〔插圖〕

  〈甯武子。名俞。是衛成公的臣。那時有晉文公起兵伐曹國。問衛成公借路。衛成公不肯。晉文公別路上去伐了曹。卻來伐衛。衛成公著人去楚國求救。晉文公將楚軍殺敗了。衛成公出去在陳國甯武子根著及衛成公歸國。甯武子先歸撫安國人。晉文公又將衛成公拘在周天子京城。甯武子又根著。盡心盡力。不怕勞苦。親自備衣服飲食。進與成公。晉文公著醫人來毒衛成公。甯武子將自己錢財與醫人。不曾下毒藥。以後周天子著衛成公還國。甯武子做上卿。〉

  (胡案:此處缺解揚圖。)

  〔插圖〕

  〈解揚。姓解名揚。是晉景公的臣。那時楚莊王起軍圍了宋國。宋國教他的臣樂嬰投晉國乞軍來救。晉景公欲要救宋。先差解揚去宋國說。且不要降楚。我晉國都起兵來救你。解揚經過鄭國。鄭國拿住解揚。送與楚軍中。楚莊王多將財寶買囑解揚。教他對宋國說晉不來救你。解揚先不肯從。直至再三說。解揚恐怕被他殺了。傳不得晉景公的言語。只得假應承著。及至到宋國城下。卻依舊說與宋人道。晉軍都來救你。早晚便到。莊王見他這等說。大怒。要殺他。著人對他說。你已自許了我。如何又失信。解揚對說。人臣能守著人君的命。令。死也不改移。這方是信。臣奉命出。使。有死無二。便有財寶。動不得臣的心。臣先怕王殺了臣。傳不得君命。所以許王。而今已自傳了我晉君的命。便死也甘心。莊王見他盡忠饒了他。季孫文子。名行,父是魯國的臣。做魯國三朝的卿相。一心只是奉公。家裡婢妾。不穿絹帛。所乘的馬不吃榖粟。不收藏金玉。不私置甲兵。臨終的日。家臣賣什物做葬具。眾大夫入他家裡看。都嘆息他忠於魯國。〉

  〔插圖〕

  〈蘧伯玉。名瑗。音院。是衛國的大夫。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夜裡坐。聽得闕門外車響。到闕門根前住了。過了闕門又還響。靈公便問夫人說。你料著這過的是誰。夫人說。這是蘧伯玉。靈公又問。你怎地知道是他。夫人說。我聽得禮書上說。為人臣的。過君的門須下了車馬。遇著君的鞍馬。也須起身恭敬。自古來忠臣。不因白日裡有人見時。才行這禮。也不因暗地裡無人見時。慢了這禮。蘧伯玉是衛國的賢大夫。有仁心。有見識。平生敬上。這個人必然不肯黑夜裡輕棄了禮法。我所以知道是他。靈公著人趕上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插圖〕

  〈晏嬰。表字平仲。東萊人。是齊景公的大夫。有德行。齊國的奸臣崔杼做右相。慶封做左。相。這兩個人要專權。怕眾人不從他。殺牲對神道說誓。說您眾人有不知俺兩家同心的。著他便死。晏嬰聽得。仰望著天說。晏嬰必不肯從你。若是忠君王。扶社稷的事。我便肯從。到底不肯依他說誓。慶封惱怒要殺晏嬰。崔杼音苧說他是忠臣。不曾殺他。在後崔杼。慶封事敗了。景公著晏嬰做丞相。齊國大治。〉

  〔插圖〕

  〈闘辛。是楚昭王。鄖音雲縣的縣官。在先昭王的父平王。曾殺了闘辛的父。又殺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走去吳國。勸吳王起軍馬入楚國報父兄的讎。昭王走到鄖縣。闘辛的弟闘懷要害昭王。對闘辛說道。已前平王殺了我父。我而今害他的子。有何不可闘辛回說。人君殺了人臣。誰敢做冤讎。假如一時害了人君。以後滅了宗族。也不是個孝子。你若敢犯這件罪。我決定殺了你。闘辛又恐怕兄弟真個無知。害了昭王。使著。別的兄弟闘巢。送昭王再走入隨國去。以後吳軍退了。昭王歸國。闘辛受賞。〉

  〔插圖〕

  〈申包胥。是楚昭王的臣。那時伍子胥在吳。引兵伐楚。楚王戰敗出走。吳兵入楚國都。申包胥見本國危急。直走去秦國求救。立著秦的朝門哭了七日七夜不絕聲。秦國君哀公召見他。申包胥啟說。吳國強大。要併吞各國。才從楚起。今臣的楚王失國在外。著臣來告急。哀公說。我知道了。你且歇息。待我商議。申包胥又說。臣的君王在野地裡未歸國。臣如何敢歇息。再立著庭前倚牆大哭。日夜不住聲。水不入口。哀公聞得感動。說楚君雖是無道有一個臣這般忠義。如何可不救。因此出兵救楚。敗了吳兵楚昭王復位。著申包胥做上卿。〉

  〔插圖〕

  〈公儀休。是魯國的相。遵守著法度。依順著道理。教百官每都依著他正道行。但系吃俸祿的人。不許和百姓爭利。那時有一個舊朋友。送魚與公儀休。公儀休不受。那朋友說。我知道丞。相愛吃魚。所以來送。怎地不受。公儀休說。我做國相。要魚吃時。自把俸錢買吃。我今不受你的。再誰敢送來與我。到了不肯受。公儀休又曾吃菜。滋味甚好。知道是自家種的。便把菜園裡葵菜都拔了。又見家人織得布細。便趕了織布的婦人。燒了織機。說道您自家種了好菜。又織了好布。都那農民婦女。將他的菜和布賣與誰。公儀休做人多似這般清儉有德。行。古今稱做賢人。〉

  〔插圖〕

  〈蕭何是沛縣人。在縣裡做吏。漢高祖皇帝初起兵時。用蕭何總管軍馬錢糧的事。及至破了秦咸陽城。諸將官爭去取金銀財物。只有蕭何獨先取秦丞相禦史府文書圖冊收藏了。後來高祖盡知道天下戶口多少。地理險要去處。都因得這秦的圖書。項羽著高祖去漢中做漢王。高祖怒。蕭何啟說。臣願大王且到漢中。撫養百姓。選求賢人。先安定了巴蜀。卻出來收三秦的地面。天下可取了。高祖去之國。著蕭何做丞相。保舉韓信做大將軍。助高祖出兵。收了三秦。高祖會合諸侯攻項羽。留蕭何守關中。輔太子。修城池宮殿。立社稷宗廟。置律。令。治州縣轉運糧草供給軍馬。沒一件欠缺。高祖領的軍多有逃亡的。蕭何在關中便發人來補了。又著他子孫兄弟少壯的都做軍。高祖滅了項羽。即帝位。封蕭何做酇才何切又音翼侯。食邑八千戶。位次第一。眾功臣都來爭功。高祖說與眾人道。你諸人獨一身根我。多的不過兩三人。蕭何全家三四十人根著。我。他守關中。輔佐我成帝業。功勞又大。務定著。蕭何位第一。子孫世世受封。〉

  〔插圖〕

  〈張良。表字子房。祖上是韓國的人。漢高祖皇帝初做沛公時。將數千人到下邳。張良歸從了高祖。常把太公兵法說與高祖。高祖心喜。用他計策。張良將兵法說與別人。便都不省。張良知高祖有天命。因此上根著不去及高祖引兵入咸陽。秦王子嬰投拜了。高祖得了秦國。看見宮室。帷賬狗馬。寶玩。婦女。甚多。心裡要留在宮裡住。樊噲諫高祖。不肯聽。張良諫說。秦朝因為無道。所以沛公得這裡。與天下的人除了害。正當儉素方好。如今才到秦國便要快活。又和秦一般了。人說的忠言。雖是逆著耳。卻成得事。便如苦味的藥。雖是苦著口。卻醫得病。高祖聽他說了。便領著軍馬還到霸上劄營。後來項羽怒高祖閉了函谷關門引兵攻破了關。駐劄在鴻門下要來攻高祖。項羽的叔父項伯。和張良是舊朋友。夜間騎著。馬走到高祖營外。悄地裡喚張良。著張良撇了高祖和他一搭兒走去。張良說。我根了沛公幾年今有急。難。便走去是不義了。便入去說與高祖。與高祖設策。請項伯飲酒結親。著項伯和解項羽。第二日。張良根隨高祖到鴻門謝項羽。飲酒中間。范增要害高祖。張良出外。著樊噲入去護衛高祖。高祖因而得脫去。張良後為高祖計謀。委任韓信。彭越。黥布。三人為。將。滅了項羽。高祖即帝位。著張良自揀齊地三萬戶。封做侯。張良辭不敢受。高祖封他一萬戶。做留侯。〉

  〔插圖〕

  〈汲黯。乙減切表字。長孺濮音卜陽人。漢孝武皇帝時。做官在朝。他的性忠直。武帝曾對臣宰每說。我欲要行仁義。你眾臣宰以為如何。汲黯奏說。陛下心多私欲。卻要外施仁義。怎地學得堯舜治天下。武帝大怒。退朝。對眾臣宰每說。汲黯這般不曉事。眾臣宰都怪責汲黯。汲黯對眾人說。天子置立公卿宰臣。恐怕有不是的事。要眾人匡正。你眾人如何阿諛順承天子的意。將天子陷扵不義。縱然愛惜身子不肯正諫。豈不羞辱了朝廷。眾臣宰皆服他說。武帝后來稱他可比古時社稷之臣。〉

  〔插圖〕

  〈魏相。表字弱翁。濟陰定陶人。漢孝宣皇帝時。除御史大夫。那時大將軍霍光沒了。宣帝想他已前功勞。著他兒子霍禹做右將軍。侄兒樂平侯霍山領尚書事。魏相實封奏說而今霍光沒了。又著。他兒子做大將軍。又著他侄兒掌朝廷政事。他一家人都有權勢。必是驕縱了。主上若減了他家的權柄。便安了國家。又全了功臣的子孫。宣帝依著他說。升他做丞相。封高平侯。既做了丞。相。和那御史大夫丙吉。同心輔佐朝廷政事。天下太平。漢朝好宰相。以前數蕭何。曹參。以後只數魏相。丙吉。〉

  〔插圖〕

  〈鄧禹。表字仲華。南陽人。小時和後漢光武皇帝。同在長安讀書。光武起兵。鄧禹根尋到河北。勸光武延接賢士。務得人心。立高祖的事業。救萬民的性命。光武大喜。著鄧禹就賬裡歇宿。每事與他商議。任用各將官。都問鄧禹。人人都用得停。當。曾。將數百萬兵不肯妄投一個人。天下已定。便去了甲兵。還修儒業。有兒子十三個。各教他學一件藝業。修整家法。教訓子孫。遵守國家法度。俸祿外。並不營添產業。光武極敬重他。除做太傅。封高密侯。二十八。將中是第一個人。畫像在南宮雲臺上。〉

  〔插圖〕

  〈鄭眾。表字仲師。河南開封人。漢明帝時。除做給事中。又做越。騎司馬。那時北裹胡人要與漢朝和親。明帝差鄭眾拏著漢家旌節。去做。使臣。胡人要鄭眾拜。鄭眾不肯拜。胡人的王子惱了。把鄭眾圍守著。不與飯食吃。要他降服。鄭眾不肯服。拔刀在手說誓。胡王害怕放了。著人送鄭眾回還到京城。章帝即位。又要差鄭眾去。鄭眾奏說。臣不忍拿著。大漢的旌節。去胡人氈賬裹拜。後胡人來漢朝。章帝胡人鄭眾不服胡王的緣故。胡人說鄭眾的意氣壯勇。蘇武也不及他。章帝喜悅。除鄭眾做軍司馬。使。〉

  〔插圖〕

  〈陳球。音求表字伯真。下邳淮浦人。後漢順帝除他做禦史。那時桂陽有賊李研等。群聚刼掠。州縣家拿捕不得。大尉楊秉薦陳球做零陵太守。陳球到了零陵。擺佈捉賊的法度。過了一月。賊知他威名。都散走了。又有軍人朱蓋。結交著桂陽賊胡蘭。領著二三萬人來攻零陵。城中的人害伯。吏人每都來對陳球說。而今賊來攻城。可將家裹老小逃趓去。陳球聽得大怒。說道太守分了國家虎符。管著。一郡。怎肯顧戀妻子。阻了國家的威勢。再有說的便斬了。卻和城裹人緊守著邵城子。和賊相抵十來日。朝廷差中郎將度尚來救。陳球和度尚共破了朱蓋。賜錢五十萬。又著他一個兒子做官。〉

  〔插圖〕

  〈諸葛亮。表字孔明。琅邪郡陽都人。大有才德。隱居南陽。蜀先主先不識得他。有徐庶在先主行舉薦。先立親自去探他三次。方與先主廝見。輔佐先主成帝業。做丞相。章武三年先主病在永安宮。著人去成都府取諸葛亮來。分付與他立後立的事。先主對他說。我看著你的才能過魏帝曹丕十倍。你必然能安定我的國家。我的兒子劉禪如可輔佐。你便輔佐他。若是不才。你可自做。諸葛亮哭奏先主說。臣當盡心盡力。以死報陛下。先主沒後。諸葛亮輔佐後主。出。將入。相一十二年。國治兵強。魏吳兩國都不敢伐蜀。他曾對後主說。臣成都有桑樹八百株。有薄田五十頃。足了子孫的衣食。若臣死時。必不教家中。有餘剩的匹帛。庫裡不教有餘剩的錢財。到死後果然。諡音示忠武侯。〉

  〔插圖〕

  〈顧雍。表字元歎。蘇州人。吳王孫權時。封顧雍做醴陵侯。伐孫劭做丞。相。顧雍凡選用文武的。將吏官員。務要人人盡他的材能。委用品職。心中無偏曲。又訪問得民間不便的事。及官人每的好惡。都密地裡著。朝廷知道但有行得好的事。都歸與朝廷。不敢教外人知道。孫權以此重他。常與他議事。〉

  〔插圖〕

  〈王導。表字茂弘。琅邪郡臨沂音移縣人。東晉元帝時。做丞相。他的性公忠。行的政事寬大。薦引賢才。撫安百姓。成就元帝中興的功業。元帝魯因吃酒妨廢國事。王導進諫。元帝將酒鐘覆了。終身不吃酒。王導房族的哥哥王敦謀友。王導奏知明帝。先設兵防備。及王敦反了。明帝著王導做大都督。總兵平王敦。王導寫書與王敦的哥哥王舍說道。先皇帝中興恩德在民。你兄弟無故友逆。人人憤怒。我一門受國家的厚恩。今日總兵在此。寧可做忠臣死了。不做逆党求生。以後王敦死。賊党都平了。王導做三朝丞相。倉裡無積下的米榖。身上無重穿的絹帛。一心只忠君愛國。做到司徒。封始興公。〉

  永樂的大典卷之四百八十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