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一萬九千四百二十六 站 |
|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九千四百二十六 二十二勘 站〈驛站二〉 〈析津志大都東西館馬步站。 欽惟聖朝。一統天下。龍節虎符之分遣。蠻貊駿奔之貢奉。四方萬里使華往來可計日而至者。驛馬之力也。本驛上隸〉 〈朝省。下達萬邦。乃車書輻湊之所供億叢劇馳傳實繁。服役者有罄家之憂。居貧者有逃家之苦。無能伸訴。亦雲久矣。云云 國初驛站有諸都〉 〈統領使司。尋改升通政院。皇慶初院革屬夏官親站則有驛令提領之職。較站赤於軍民鼎峙。而不可偏廢也。然宣朝廷之政速。邊徼之警報俾天〉 〈下流通而無滯。惟驛為重。至元七年。裕宗之在東宮也。諭諸路如前規。大德五年。通政院奉令旨。各路牧地造籍。諸人母得爭奪云云牛站 至正〉 〈二十年五月十九日。皇上禦延春閣。大臣平章塔失迭木兒等官奏。因為近年調兵。軍儲倉廩不敷。若不各處措備呵怎中。俺商量來。陝西所轄延〉 〈安路。與東勝州相近。有今後專委陝西省官一員。延安路所出糧斛內斟酌交和糴。運赴東勝州收貯。儧運入京等事制曰。可。 至正二十年七月〉 〈十五日。歡真怯薛。第一日明仁殿裡。有時分。速古兒。赤八都。帖木兒。雲都赤塔海帖木兒。殿中納哈出。給事中哈兒八占等。有來省官每商量。可失〉 〈列門平章普賢奴都事。直省舍人馬兒答沙等奏。即目各處調兵之際。全籍饋餉供給。已經差官于延安等處和糴糧斛。就于彼處創造船隻。徑由〉 〈黃河運至東勝州。權且收貯。儧運入京。若不驗其陸路遠近。整治站赤。誠恐臨時失悞。俺商量來。而今東勝至白登伍處。元設牛站。並使牛人戶。除〉 〈見在外。其餘不敷人戶。差官僉補。所少車輛牛只布袋等物。收買成造。夏水固剏設車牛站一所。合用站戶。除軍站外。委兵部官於附近州縣相應〉 〈人戶內僉。權且應當。事寧之後。各歸元役。每站設驛令一員專一提調一應事務。仍將各站人戶除免雜泛差役。和雇和買怎生麼道。太子根前啟〉 〈呵。聖旨識也者麼道奏呵。奉聖旨那盤者。欽此。 牛站所。 東勝。 叚家村。 下水木大祖。 豐州。 三莊。 八撒。 徒道子。 上泉。 白登縣。〉 〈台頭。 夏永固。 兩家店。 通一十四處糧運入東勝。所造船只順流而下。 站赤。〉 〈駱駝站。大都驛。〉 〈寧夏運糧。即延安元額馬。一千三十〉 〈七疋。 驢二十頭。 目今見在馬二百單九疋 驢五十二頭。 陸運提舉司。元額站車五百八十九輛。 目今四十七輛。 大都步站所。 元〉 〈額站車一百九十四輛。 日今六十五輛。 舟站。 駱駝站。 牛站 車駕幸灤京往還見國朝歲紀。〉 〈天下站名 大都西東四十裡至通州。六十裡。夏店。一百。蘇州。一百二十裡至此分四路。 一路正東至遵化轉東北至北京 一〉 〈路東南至土田東北行至永平。 正北至北京。 一路東北行八十裡。遵化。九十裡東北。 灤陽。六十裡。 冨民。百二十裡。寬河。一百里神山。一〉 〈百里。 冨峪。 北京。今大寧。 玉田。正東八十裡。 豐閏。 七個嶺。八十裡永平。正北五十裡。 建昌。四十。 上灤。八十裡。 大姑。九十。 新店。七〉 〈十。 木思。六十裡。 甜水。六十裡。 家店。七十裡。 城子。八十裡。 大部落。 北京。至北分二路。一路正北至阿木哥大王府。 一路正東行至驛安。〉 〈大寧。北京八十正北。 恩州。八十裡。 花道。八十裡。 狗群。東北三十裡。高州。正北。 阿木哥大王府。正東一百里。 又道。一百十裡 西部落。七〉 〈十五裡 橋子站。東南七十裡。鹿窖。一百二十裡。 柳樹部落。一百二十裡。 驛安。至此分二路。 一路東北行至西洋州。 一路南行轉東南至〉 〈潘州驛安。東北百五十裡。 洪州。一百二十五裡。 寧昌。一百二十裡。 慶雲〉 〈正東偏南。 成平府大安。正北一百十裡。 賈道鋪。正東微北一百一十裡。韓州。 信州。 大水濼。正東百二十裡。十八裡。九十。 胡裡出。東北〉 〈百二十裡至西。 一路東行至塔海萬戶 洋州至北分三路。 一路正北肇州轉東北至吉答。 一路北行轉東生唆吉。 西洋州。正北。 斡母。〉 〈百二十。肇州。正東北三十裡。 塔魯。東北百四十裡。 泰州。百二十。 離怕合一百。 迪失吉。正北一百。 吉答。至北分二路。 一裡東行至失寶〉 〈赤萬戶。 一路西行至吾失溫。其西接阿木哥。吉答。正東。 牙剌。百二十。 撚站。百二十。 苦忴。八十。 奴迷。百三十。〉 〈失憐百四十 和倫。百一十。 海裡。挰來。一百。 阿餘站。 失寶赤萬戶 吉答。正西。 吾憐。 謀丹。 招安。 啖魯。 斜魯。 唆吉。納的。 移〉 〈裡迷 桓端吉 回引。 忙剌。 吾失溫。其西阿木哥。西祥州正東。 賓州一百一十。韋口鋪。百二十。 幹木火。百一十。 上〉 〈京 海哥七十。 鹿魯。八十。 撚站七十 不牙迷。一百。 撚站。百八十。哈散。百七十 吾納苦百三十。 忽帖罕。 塔海萬戶 正南。八十。 特〉 〈甫 建州東南一百。 石敦。一百。 散迭。正東一百。 阿忽。一百。 禪春。一百 阿母。一百二十。 阿剌。一百二十。 唆吉。至此分二路。 一路正東〉 〈微北至水明城。 一路正東南至合懶丹。唆吉正東微北百二十裡。 石迪。正東北五十。 甫丹。百一十。 東洋州。〉 〈百二十。 土羅火百三十。 希田。百二十。 開元。正東。 孛迷。梁母。孛吾。 阿失吉。 舍站。 永明城。其東海。 東南。百一十。 謀丹。百一十。〉 〈南京。百一十。 蠻出海。七十。 蓬苦。百三十。 毛連苦。百二十。 木吉。百一十。 迭甫。百四十。 阿剌可失列。百四十。 瑞州。百二十。 青州。百一〉 〈十。 洪寬。百二十。 合懶府。高麗後門其東海。驛安。正南百二十。懿州熊山。百一十。 驛昌。一百。 崖頭。正東百二十。〉 〈彰義自北分二路。 一路正東至潘州。 一路正東偏南至洞仙。彰義。正東。 瀋州。正南百二十。 東京。南東六十裡。 頭館。正東六十五。〉 〈甜水。正東微南六十五。 連山。七十。 龍鳳。七十。 斜烈。七十。 開州。六十 陽站四十。 驛昌站。 誼州。六十。 靈州。九十五。 宣州。九十。 雲〉 〈興百二十。 安信。九十。 都獲。九十。 肅州。八十五。 安定。六十五。 東寧六十。 生陽。 洞仙。其東海其北按合懶府。〉 〈大都。正北微西。 昌平。西北八十。 榆林。西行至紇幕分二路。 一路北行至上都。 一路西行至。 雷家站。九十。 宣德。一百二十。 夏永固。正〉 〈南九十 天成。六十。 白登。六十。 牛皮嶺。正西五十。 大同。西南九十正 西安社。九十九。安艮子。七十。 廣武。七十。 太和嶺。正南偏西界。〉 〈雁門九十五。 原平。正西南。 九原。正南偏西六十五。 成皆。正南八十裡。冀寧。一路自夏永固不過河直。 正北一百里石嶺闌。 又正北四十〉 〈裡忻州。 又正北八十裡崞州。 又正北偏東八十裡。 雁門代州在東十五裡又正北一百里廣武。 又正北偏東安銀子正北八十裡。 洪贊。〉 〈正北轉東八十 鵰窩。正北偏東八十 赤城。八十。 獨石。東北八十。牛群頭。六十。 明安。六十。 李陵台。正西三十六站入和林。 桓州。至上〉 〈部上都。正東北二十裡。 上道。百三十。 七個營。百二十。 尖山寨。正東偏〉 〈南百六十 湧泉正東百二十。 新店。至北分二路。 一路正北偏東十五裡至松州。 一路正東偏南一百一十裡至吳家堡與狗群道合。〉 〈西南七十。 良鄉。六十。 涿州。七十。 定興。六十見。 白塔。六十五。 保定至北分為二路。 一路西南行九十由慶都至真定。 一路正南行由〉 〈蠡州至大名。 至北分為二路。 一路由定興至保定。 一路正南由新城斜連東南行至陸州。 慶都。六十。 中山五十五。 新樂。 真定。自北〉 〈分二路。 一路正西行由蕧齎至平陽。 一路正南由濼城直至懷孟保定。正南五十蠡湖。七十五。 安平六十。 舊州六十。 南橋。六十。 冀州。七十。寧化。七十。 清〉 〈河。七十五。 曹仁。五十五。 館陶。五十五。 南館陶。九十。大名。至北分二路。一路正南孟固至汴梁杞縣。一路西南至內黃至汴梁。 孟固。開州。中冉〉 〈黑岡。 韓陵。 杞縣。至河南通許。 真定。正西八十。獲鹿。 井陘。 栢井。七十五。平漳。七十。 芹泉。七十五。 太安。八十。 鳴嗛。 冀寧。 正南。七十五。 濼城。〉 〈四十五。 趙州。七十五。 柏鄉。七十。 內丘。正南偏西五十五。 順德。七十五。臨洺。七十。邯鄲。七十。磁州。七十。 彰德。七十 宜溝。七十。 洪州。六十。〉 〈衛輝。正西。 獲嘉。九十。 承恩。九十。 懷孟。冀寧。正南偏西七十。 同戈。七十五。 洪善。七十。 賈令。八十。 義棠。八十〉 〈靈石。正南。 仁義。東南六十。 霍州。西南。 苗村。 平陽。至此分二路。一路西南由絳州至河中。 一路東南由冀氏至懷孟。 正北八十成皆〉 〈正北偏東六十五。 九原。正東北路。 平原。九十五。 雁門。 大和嶺。東北七十。 廣武。七十。安銀子。九十九。西安社。九十五。 大同。 平陽。正東〉 〈二百三十。 冀氏東南三百三十。 潞州。正南偏東二百三十。 澤州。正南偏東百四十。 懷孟。西南七十五。 西北七十五。 絳州。正南八十。〉 〈聞喜。西南九十。 泓芝。七十。 臨晉。正南偏西五十。 河中。 大名。西南內黃。七十。 臨河。正南偏西八十。 中溝。七十五。 史向。九十五。 汴梁。〉 〈涿州。正南七十。 新城。正南微東七十。 雄州。六十。 任兵。六十。 河間六十。 獻州。七十。 阜城。八十。 景州。六十。 陵州。九十至北分三路。〉 〈一路東南由平原渡河至徐州。 一路正東偏南至益都。 一路正南偏西由東昌至歸德。 平原。九十。 高唐。 茌平。東南九十。 東阿。九十。〉 〈石橫。一百四十。 東平正南。偏函。 濟寧。東南七十五。 魚台。七十五。潭口。七十五。 胡陵。九十。 沛縣。楊家場。 秦溝。〉 〈徐州。正東六十自北至淮安水站。 呂梁。東南一百。 邳州。 阜河 宿遷。 崔鎮。 張思忠。 六十。 耿舉沙。六十。 大清口。淮安。〉 〈陵州。正東。 德州。正南百二十。 禹城。東南一百二十。 濟南。正東偏南百二十。 明水。一百。 淄萊。七十。 金嶺。七十五。 益都。至此分二路。〉 〈一路正東由呂樂至寧海。 一路正南由盻陽至葛州。益者。正東七十五。 昌樂。五十五。 濰州。百五十。 崔官人。一百。十。〉 〈萊州。一百二十。 黃山。百二十。 登州。百四十五。 孫脊。七十五。 寧海。東至海。 正南七十。 般陽。九十。 關店。八十。 高橋。正南微東九十。〉 〈司馬。九十。 葛州。正南九十至此分二路。 一路正南由沂州至邳州。一路正東由夢州至寧山。 沂州。九十。 新王莊。南 邳州。〉 〈葛州。正東 苕州。 宻州 膠州。 寧山東海陵州。正南偏西百二十。 東昌正南 陽榖百二十 曹州正南東九十。〉 〈歸德。至北分二路。 一路正南由杏闌至濟州。 一路正東由於山至徐州。歸德東南百二十裡。 於山。一百。 下邑。九十。 蕭縣六十 楮蘭。至徐〉 〈州。 正南。 杏岡。 亳州東南三百三十 蒙城二百。 懷遠一百 濠州。徐州陸路正南由楮蘭。至揚州 水路由呂梁邳州卒河宿遷張思忠耿舉〉 〈沙大清口至淮安。 楮蘭。 三村。正南偏東 靈璧。正東偏南。 虹縣。青陽。 泗州。八十。臨淮。正南偏東 平原東南 石樑 馬塘。 甘泉。〉 〈楊州汴梁。正南四十五裡。 至此分三路。 一路正西由當陽至河南府。 一〉 〈路正南由朱遷迤裡東南至蘄州。 一路東南由杞縣至壽州。 一路西南由洧川至襄陽。 朱遷鎮。五十。 雀橋。正南微東七十。 鄢陵。四十五〉 〈屯溝四十五裡。 清水六十。 新寨七十 上蔡七十 蔡州。 左塜真陽。 銅鐘。 羅山。東南。 臨崖 定遠 七十五 黃陂五十 金竹三十〉 〈五至麻城二百。 漢津。正南偏東六十 桃花。正南五十五。 平楚。四十五 周家山五十裡 陽羅東五十 矮州。東南至黃陂二百其 光州。〉 〈黃州。正東七十。 蘭溪。七十。 蘄州。七十渡江 江州。北江西界。杞縣。正南偏西通許西南。 雀橋。東南。 太康九十。 陳州。一百。 項城〉 〈七十 界溝。七十。 太和。八十 頴州。正東梢南八十 正陽 壽春正南。 臨蕳。微東六十 元埠正東。六十。 定林。六十 廬州。六十 馬野。六〉 〈十 和州。正東偏南六十。 六丈。東南七十五。 仁義。 水口。 六合。真州。〉 〈淮安。水站正南為站。 寶應 高郵。 邵伯。至此分二路。 一路水路正東由秦州至海州。 一路正南由楊州至瓜步揚子江入浙。 泰州。 如〉 〈皋。 通州。 海。汴梁雀橋。正西六十。 洧川。西南一百五裡。 襄縣。六十五。 葉縣。六十。〉 〈保安。六十 裕州。六十。 慱望。六十。 南陽。正西偏南六十。 瓦店。六十。新野。九十安營正北七十鄧州西南。襄陽。 懷孟。西南七十。孟州。正南〉 〈八十。河南。正東七十五至此分二路。 一路東南由襄陽至葉縣。 一路正西由新安至奉元。 河南。正南七十。 姬磨。正南偏東百二十。 寶豐。〉 〈一百。 葉縣。 河南。正西七十。 新安。九十。 沔池。七十。 硤石。七十。陜州。九十。 靈寶。七十。 湖城。五十。 閿鄉。七十。 華陰。西北即河中府。〉 〈華陰。七十。 華州。五十。 渭南。八十。 臨潼。七十五。奉元。正西五十。 咸陽。五十。 興平。至此分二路。 一路正北由幹州至〉 〈沙州。 一路正西由武功至鳳翔九十。 武功。六十。 扶風。六十。 岐山。六十。 鳳翔。至此分二路。 一路正西由咸陽至鳳翔。 一路正北由龍〉 〈橋至察罕腦兒。 至此分三路。 一路正南由寶雞至廣元。 一路正西由臨開至臨洮。一路正北由小川至蘭川又見後。 正北一百。 龍橋〉 〈九十。 耀州。七十五。 同宮。八十五。 宜君。七十五。 中邽。七十五。 三川。六十五。 鄜州。九十五。 甘泉。六十五。 延安。 龍安。 寨門。 白塔〉 〈兒。 察罕腦兒。正北。 臨汧。正西九十。 汧陽。七十。 故關。一百。 上邽。六十。 杜樹坪。七十。秦亭。百二十。 伏羌。一百。 文盈。一百。 鞏昌。九〉 〈十。 首陽。九十。 臨洮。俱系鳳翔。興平。正北九十。幹州。七十。 永壽。八十五。 泰知房。九十。 邠州。正北〉 〈偏西百八十。 寧州。百八十。 慶陽。二百。 環州。二百五十。 萌井。西北三百五十。 靈州。一百二十。嗚沙。 應理州。百八十。 野馬泉。百六十。〉 〈永昌府。正西北六十。 辛汜。百六十。 青寺。百三十。 甘州。 舍站。 忙不剌。 肅州。 赤斤。 瓜州。 沙州。自北至兀端至十餘裡。〉 〈鳳翔。正北九十。 小川。七十。 蠻坊。 董店。百一十。 涇州。西北八十。白水。正西。 平涼。正西偏北九十。 元亭。四十五。 德順州。百二十。 吳〉 〈家灣。百二十。 會州。百三十。 定西州。西北百六十。 至北分二路。一路正西至西寧。 一路北西由金州至蘭州。 金州。正北九十。 蘭州。〉 〈定西。正西一百八十。 西寧。鳳翔正南九十。 寶雞。九十入連雲棧。 草亭樓。 鳳州。南七十五。 陳〉 〈倉。 柴關。八十。 苖峽。七十五。 馬頭。七十五。 褒城。四十五。 沔陽。九十。 金牛。西南五十。 羅村。正西偏南。 鎮寧。正西。 朝天。正南七十。〉 〈廣元。正東七十。 自此分三路。 一路正東由板石至寶峰。 一路正西由臨江至成都。一路由水站至武昌合川江。 板石。九十永寧。七十〉 〈槐樹。七十五。 寶峰。至此分二路。 一路東南由蘆溪至順慶。 一路東北由相如至廣安東北四十。 相如。正東。 義。東北百三十。 榮城。正南〉 〈百一十。 皇華。正南偏西百一十。 故縣。東南。 廣安。正西六十。 臨江。劎門隆慶。 乘泉。 伯埧。 綿州。正西偏南九十。 臨江。 漢州。西南一〉 〈百至成都。 至此分三路。 一路正南陸路由木馬至敘州。 一路正東陸路由中汜至釣魚山。 一路由水路至重慶合廣元。〉 〈寶峰。東南八十。 蘆溪。渡江南至順慶。成都。正南七十。木馬。一百。 眉州。正南偏東。 青神。八十。 嘉定。東南〉 〈百二十。 犍馬。正東。 宣化。 敘州。正南百二十。 中江。百二十。 潼川東百二十裡。 遂寧。 白馬。令龍東。九十。順慶。西南。平灘一百正〉 〈南偏西。 鹽灘。百三十。 合州。正東北三十。 釣魚山。廣元漢江。 水路。 問津。 莫泉。 合水。 石羊。 虎溪。 南部。 南津。〉 〈新政。 州子口。 石狗。 順慶。 後津。 石牛。 馬石灣。 雲會 金沙。荔枝。重慶江津。 涪州。 鹹淳府。 萬州。 雲陽。 夔府。 巫山。 萬〉 〈流。 巴東。 歸州。 黃牛。 鳳樓。 廉州。 白水。 松滋州。 劉店。 江陵。沙市。公安。柳子。石首。調弦。小妃。小渡。岳州。押闌。〉 〈萬頭。 牌。 金口。 武昌。 陽羅。 黃州。 蘭。 富池。 蘄州。 城子。九江。武家。 江州。 湖口。 彭澤。 李王河。池口。大通。繁昌。〉 〈魯港。 採石。 大城港。 龍渡。 東陽。 真州。 瓜州。江陰。裡陽漢江水路。 新城。同口。蘇子。魚科。大石灘。 安陸。 洪磧。〉 〈石牌。 臼曰。 獅子。 白洑。 龍涴。 深紅。 剅河。 雲澤。沔陽在南。襄下。後步。滄浪。功山。甑山。溳口。蔡店。腳剌。 漢陽。合川〉 〈江于武昌。成都川江水路。 成都。 廣都。 安平。 龍山。 眉州。 魚陬。 青神。〉 〈峰門。 牟差。 喜定。 趙埧。 淨江。 三聖。 犍為。 月波峰。 宣化。真溪。喝口。敘州。江安。瀘州。石門。重慶。合廣元江。〉 〈敘州西南瀘江水路。 橫江。 大窩。 蒲二。 鹽井。華帖。至業消鎮陸路。襄陽。正南。 武安。 蠻河。 利陽。 安平。 荊門。正南。 鴉陂。 十裡牌。〉 〈江陵。江陵。正南。 梁家莊。正東。 新市。 清平。 臨江。遇洞庭湖口即岳州。〉 〈正西。 公安。西南。 孫王。正南偏西。 順林。 籣溪。 澧州。 青化。 大龍。常德。 桃源。正西偏南。 鄭家莊。 辛店。 界亭。 馬厎。 長田。〉 〈楊溪。 十裡。 辰州。 寺前。 白牛。 盈口。 沆州。 便溪。 晃州。 平溪。 平地。 鎮遠府。偏橋。羅仲。麻站。麻峽摩溪。面夢。德〉 〈漸迷。 普安。西南由江劉 店而上至。 江安。一百二十。 符慶。 定遠。正西至。葉稍鎮。西南。 鬧早。 合折林。 雪山。正南。 烏蒙。 兀撒。 批〉 〈杷。 木渠。 火合都。 不魯吉。 馬龍。東南即普安西南茂茂都。 茂茂都。正南。 中慶。〉 〈中慶。正西微北。 剌浪。 答八。 環州。 武定。正南。 安寧。 路品。 路豐 舍資。 路甸。 威定。 沙卻。 普潤。 小雲南。 白山石。 大理。〉 〈大理。西北。 鄧川。 觀音。正西微北。 劎川。 嚴江。西南。 様備。 沙麻加。永昌。金齒。緬國。其西南怒江源。〉 〈中慶。正東。 晉寧。 河楊。 路楊。東南。 陸涼。正南偏東。 摩者。 摩矣龍。 必勒龍。 維摩。正南。 嘉通龍 和菜。東南邕州。〉 〈岳州。陸路洞庭東岸正南。 迎瑞。 馬頭。 新安。 九塘。 澤州。水路由洞庭南上。 南津。 鹿角。 磊石。營田。笙竹。橋子。潭州。昭港。〉 〈洲頭。 都石。 象石。 泗州。轉正南。 皇華。 遐流。 七裡。 衡州。西南。辛塘。栢坊。河湘。東南。 泉水。 祁縣。 方錄。 湖口。 石。正南。永〉 〈州。西南。 柳浦。正西。 山角。 水南。 江口。 建安。西南。 興安。 白雲。正南微西 木龍。 靜江。〉 〈靜江。西南水路。 江月。 珠玉。 橫塘。東南水路。 興平。 大碣。 廟頭。昭平。昭州平。 格步。 富川。賀州也。 封陽。 開建。梧州也。 州門。 龍〉 〈江。 府口。 慶德。 辛村。其西封州正南。 德慶。 肇慶。 新州。海。梧州。西南水路。 金雞。 雙鏡。勝州也。 月良。 北流山。 北流。東岸容〉 〈州也。湘潭。在潭州西南陸路。 中路。 衡州。正西偏南。 長塘。正南偏西。 歸〉 〈陽。 凍青。正西。 土馬。 金州。西南。 咸水。 興平。 臨川。 靜江。西正。繞江。 永福。 大石。 五州。 康和。界首。橫州。正西偏南。 賓州。西〉 〈南。 洪村。 長安。 邕州。賓州。正南陸路。 欽州。正東微南。 武村。正南偏東。 白家。 獨竹。 官〉 〈塞。 三義。 桐由。 城月。 雷州。東南。 將軍。 英利。 呇磊。過小海。白沙。 瓊州。〉 〈潭州。正東偏南。 南山。 雙牌。正南。 板寨。正東偏南。 皇華。 西村。袁州。正北偏東。萬載。正東偏北百二十。 上高。百二十。 瑞州。正北偏〉 〈東六十。 鳥山。正東偏北六十 龍興。岳州。陸路正東。 乘木橋。 長安。 港口。 官塘。 咸寧。 三陂。 東湖。〉 〈武昌。由大江水路而下至。 興國江州。西南六十。 元通。 德安。西南。 南康。西南。 建昌。東南。 吳城山。〉 〈樵舍。水馬。 龍興。龍興。正南偏西水陸路。 市汊。六十。 冨州。 臨江。 官洲。 白沙。 螺〉 〈川。吉安。 太和。 五雲。水馬。 造口。 攸鑒。 贛州。 南康。 小溪。臨江。正南陸路六十五。 官洲。七十五。 硤江。六十。 南嶺。六十。 吉安。〉 〈棗柱。正南偏西六十。 灘頭。六十。 五雲。六十 造口。八十。 龍下。 贛州。黃金。 南康。 小溪。 南安。正南偏東正。 八十過梅嶺即度關自此〉 〈分江廣。 南雄。即廣東界。 結口。 蘇渡。 韶州。 英德。 清遠。 巴由。正西南。廣州。〉 〈南雄。水路正南微西。 結口。 蘇渡。 韶州。 英德。龍興。陸路正東。 土坊。進賢。九十正南。 雲山。六十。 撫州。五十正南〉 〈偏東東館站。 建昌正南偏東。 接陂。 清遠。 撫州。 孔家渡。石門。建昌。八十。 藍田。六十。 杉關。去邵武路北福建界。 湖口。水路正南八〉 〈十。 新安。八十。 舊縣。百三十。 黃金。正南偏東百二十。 都昌。東南。餘幹。 安仁。 貴溪。 弋陽。 信州。 沙溪。正北。 玉山。〉 〈池州。陸路正南偏西。 黃山。六十。 藍橋。六十。 北柵。 黃牛沖。 石門。椒子 饒州。正南偏東六十。 餘幹。九十。 安仁。 弋陽。 信州。陸路正〉 〈東九十。 青陽。九十。 順安。九十。 繁昌。七十五。 蕪湖港。正東偏南七十五。 太平。八十。 建康。 蕪湖港。百五十。 甯國。 程村。百一十。 徽〉 〈州。南至信州七百里。真州。正南十五裡。 黃泥灘。渡江。 仙鶴觜。正南。 東陽。 建康。正南百〉 〈二十。 溧水。百二十。 溧陽。百二十。 廣德。 瓜州。南渡至鎮江水路東南六十裡。 丹陽。六十。 呂城。有埧。洛社。常州。 新安。 平江。正南。〉 〈吳江。 平望。 嘉興。 皂林。 長安。有埧。 赤岸。西南。 杭州。 鎮江。陸路正東偏。 六十浙西道。 丹陽。六十。 呂城。四十五。常州。九十。 無〉 〈錫。正南 平江。 平望。 崇德。六十。 臨平。六十。 杭州。杭州。陸路正西七十。 福陽。六十。 新城。六十。 桐廬。四十五。 安仁。〉 〈建德。西南 常山。 玉山。 桐廬。正南水路九十。 蘭溪。 婺溪。正東水路。 西興。錢青。紹興。曹娥。 余姚。 慶元。海陸路渡江東行。 西〉 〈興。四十五。 錢青。四十五。 紹興。 紹興。正東陸路。 三界。八十。 新裡。百三十。 天臺。九十。 台州。六十。 黃岩。七十。 大荊。百二十裡西南安清〉 〈婺州。正西百一十。 龍遊。西南。 衢州。正西。 玉山。正東。 義烏。百二十諸暨。正東。 紹興。三界首。 正南。六十。 茭道。六十。 禮康。八十。 縉雲。〉 〈三十五。 劉山。四十五。 處州。處州。正南四十五。 石溪。三十五。 鉛山。正南偏東。 紫溪。正南五十。〉 〈大安。五十 崇安。 湴田。正南微東六十。 建陽。正東七十。 後沙。四十五。 建寧。〉 〈建昌。杉關路正南偏東。 杭。 邵武。 麻沙。麻沙。入水路東南。 水口。 順昌。東北。 南劎。東南。 茶洋。 營項。 水〉 〈口。 小若 白沙。 懷安。 福州。南劎。陸路東南六十。 茶洋。六十。 營項。六十。 水口。六十。 小若。 白〉 〈沙。八十。 懷安。福州。渡螺江南至。 梁山。正西微南五十。 太平。六十。 蒜嶺。西南六十。〉 〈興化。正西微北六十。 杌亭。正西五十。 惠安。正南五十。 漳州。渡漳江西北七十。 康店。正西六十。 國安。六十。 洤青。西南。 泉州。南海西接〉 〈溯州。〉 詩〈潮州府三陽志宿黃蘆站 古道樹叉丫。青簾認酒家。有山無樹色。多雪少梅花。雁影雲垂地。雞聲月在沙。百年興廢盡。何處問桑麻。雲〉 〈南志略孟定德常元。日題馬龍站壁 十月長安雪滿台。天南試驗紀初來。無情山路驚魂失。有限官符著意催。金馬雨晴滇海闊。碧雞雲陷瘴煙〉 〈開。誰憐萬死投荒地。幸得生殘念已灰。元程禮部集送君舉照磨嶺北諸郡核實馬貼戶 青年持使節。丹詔出王庭。天上流新澤。人間駭震霆。燕〉 〈南來往道。嶺北短長亭。去去安鴻雁。飛飛整翅翎。奉公勞不賞。處已義先形。日月無私照。風霜要飽經。氣摧山硉矹。心湛水泓渟。健筆提文印。遺編〉 〈振說鈐。風餐憐攫肉。露坐何移星。直木多先伐。幽蘭有靜馨。掛鞍書秩秩在野馬駧駧。蔥嶺連天碧。蓬山隔海青。直須窺古跡。端可勒新銘。興莫違〉 〈吟嘯。歡宜理醉醒。珠藏能媚澤。劍發豈須硎。報政由來速。歸期可暫停。羨君池上鳳。感我案頭螢。俗士輕原憲。諸公問管寧。藜床今欲冗。蓬戶畫常〉 〈扄。不作鯤鵬運。猶懷筆硯靈。拔羞三穴免。味薄五侯鯖。好客還黃閣。逢人自白丁。清風辭上國。澹月照疏欞。道在貧何愧。情親語易聽。夜營行漢柳。〉 〈春殿茁堯蓂。善攬登車轡。毋羸汲井瓶。百年忠與敬。搔首向南屏。陸厚幼壯俚語東關站易舟何公命餘以前韻歌去官意 五年楚漢戰塵埃。回〉 〈首先生歸去來。黃石見時青草沒。赤松深處白雲堆。簟瓢得遂歸山志。紱綬難羈遯世材。大計已成全呂惠。長安宮闕九重開。劉仁本亦玄集小箬〉 〈站二首 小箬渡頭潮水來。西風嫋嫋片帆開。篙師為我輕移槳。莫使前灘鷗鷺猜。 昨夜扁舟水口灣。今朝驛路擬盤桓。卻貪兩岸峰巒好。不憚〉 〈撐篙逆上灘。孟均詩過城頭站 舟過城頭站。城頭十數家。泥奔煙灶濕。水壓荻簷斜。細雨生秋樹。寒雲入暮鴉。少須移斷港。魚網聚汀沙。張仲蛻〉 〈庵集有旨翥領宋史刊于江浙次東阿站 南來十五驛。幽絕獨斯亭。下榻月初上。捲簾山更青。幹時嗟莫齒。從事厭勞形。寂寞江雲外。誰知使者〉 〈星。 宴四明江中醉臥。及醒。舟已次車廄站 使節重來省昔年。舊遊零落一淒然。山川在眼空陳跡。歌舞催人又別筵。風卷潮聲全海起。雨分虹〉 〈影半空懸。酒醒唯有斜窗月。偏照姚江獨夜船。郭昂詩樂鄉站 蜀道登天萬折盤。才驅羸馬得東還。誰憐白髮無依客又在天涯蹭蹬間薩天錫〉 〈集題順安站。曾經禦幸 平地東風草色嬌。也應曾識赭黃袍。九華秀氣隨龍輦。萬壑泉聲奏鳳韶。丞相腰懸犀角帶。將軍背插雁翎刀。漢江一日〉 〈飛龍馬。天上銀河白玉橋。虞伯道園學古錄題赤城站壁 莫恠扁舟不早歸。斜風細雨濕蓑衣。天心月滿江心定。羸得閒身坐釣磯。 又和赤城〉 〈壁韻 飛鴻力盡始能歸。敢向漁樵詫芰衣。多謝相如遠相問。華星明月照寒磯。京行紀錄過昔寶赤站寒甚 水路生棱雪櫬泥。騰騰過馬血殷〉 〈蹄。風搖白日光晶淡。野漫黃雲景色低。土屋負墉加厚墐。沙泉分缶得深攜。百年行役今如此。何用文章氣吐霓。劉璉自怡集過胡樂站 晨榮登〉 〈遠林。初日雲外赤。川明寒波生。野曠嵐霧白。傾耳聆哀猿。捫蘿隨鳥跡。昔年花柳場今作荒草陌。冷冷松上露。冉冉如淚滴。魯山文集皂林站泊舟〉 〈小艇孤撐得散行。皂林車口泊新晴。水葓到處交加發。村徑隨家屈曲成。桑半青空蠶喜睡。麥全黃熟犢憂耕。白頭自笑緣何事。不向漁樵畢〉 〈此生。〉 斬〈莊陷切。丁度集韻芟也。楊桓六 篆書統照母。。餘見感韻照母。書〉〈六書統〉 〈莊陷切。丁度集韻獸名。韓道昭五音類聚阻懴切。楊種六書統照母。。從犬焦聲。隸字潫博義又子鑒切音覱。〉 〈篆書〉〈六書統〉 𧀡〈莊陷切。丁度集韻滔𧀡。涇貌。楊桓六書統照母。。原聲隸字潫博義。又子鑒切。音蘸。〉 〈篆書〉〈六書統〉 〈隸書〉〈六書統〉 〈莊陷切釋行均龍龕手鑒陟監反〉 〈莊陷切韓道昭五音類聚音蘸〉 賺〈洪武正韻直陷切。廣雅賣也。廣韻重買也。又市物失實。許慎說文錯也。從具廉聲。佇陷切。顧野王玉篇。又徒陷切。戴個六書故。買〉 〈賣誤。讎直多少不當也。釋行均龍龕手鑒賺俗正韓道昭五音類聚從陷拐賺也虛取物不實也。楊桓六書統床母。。佇陷切。。從貝兼聲。賺錄熊〉 〈忠韻會舉要次商濁音。趙謙聲音文字通。床監切。古用暫。此續收作賺非。又被誑也。作詀謙非。韻會定正字切床監。床澄纏賺〉 〈篆書〉〈徐鉉篆韻〉〈六書 草統書〉〈張錦溪見草書集韻〉 湛〈洪武正韻直陷切。露貌。又澄也。餘見沁韻。許慎說文。沒也。從水甚聲。一曰湛水豫章浸。古文宅減切徐鍇通釋按今周禮。荊水其濅潁湛。注雲。〉 〈當在豫州。在此非也。楊雄方言湛。安也。湛然安貌。顧野王玉篇又直斬切。水貌。又直林切。古文宋重修廣韻亦姓。後漢有大司農湛重。又直心切〉 〈丁度集韻又牒琰切。博雅。湛湛。露也。吳棫韻補葉音羊戎切。宋玉九辯。乘精氣之摶摶兮。鶩諸神之湛湛。驂白霓之習習兮。曆群靈之豐豐。戴侗六〉 〈書故直監切。清淳也。又都含切。沉著也。耽通用別作妉媅。又持林切。與沈通用。又將廉切。記曰。湛熾必潔康成曰漬七。又湛諸美酒歐陽德隆押韻〉 〈釋疑詩。湛露。注。直減反。在此俗。循習呼作去聲非。韓道昭五音類聚同上楊桓六書統床母。。又直深切。又氏任切。水名。在襄城。餘見侵韻澄母〉 〈及覃韻端母古文從水從匕。在炎中。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濁音。丈滅切淡也。古作。又徒感切。水名。前地志。荊州其浸頴湛。李軌讀。又史記相如〉 〈傳。紛湛湛其差錯兮字潫博義丈陷切。又醜甚切。又長琰切。趙謙聲音文字通湛床監切。此方音。又床減切。詩。湛湛露斯。注。露貌。又豐厚貌。作啿非。郊〉 〈祀歌。群生啿啿。俗字。。古文。蓋從甚省。而又有炎聲韻會定正字切狀監。狀澄纏湛〉 〈篆書〉〈古文〉〈汗簡並見楊鈞鐘鼎〉 〈集韻〉〈尚書〉〈並古老子。見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徐鉉篆韻〉〈六書統〉 〈草書〉〈並蘇舜欽〉〈鮮於樞並見草書集韻〉 湛湛〈詩湛露篇 湛湛露斯。注。湛湛。露盛貌。元虞伯道園學古錄湛湛行 湛湛天宇玄以黝。星白如銀垂近人。牛羊散漫草多露。〉 〈大賬中野傍無鄰。去年八月羽書急。婦女上馬小兒泣。今年八月天子來。身屬櫜鞬月中立。〉楊雄深湛〈西漢書楊〉 〈雄傳。雄。字子雲。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博覧無所不見。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清淨無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 〈貴。不戚戚於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聖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謝 絢慢湛〈南史表湛傳。初陳郡謝重。王胡之外孫也。于諸舅敬禮多闕。重子絢。湛之甥也。於公坐慢湛。湛正色謂曰。汝便是兩〉 〈世無渭陽情。絢有愧色。〉性源常湛〈宋華鎮雲溪居士集上越帥蔡侍郎書 古之真有道者。其應如鑰。體至虛而〉 〈動之愈出其默。如名九變而性源常湛。事去時會。則乘軒服晃。馳鶩乎名實之地。而心之虛無恬淡自若也。〉如湛〈弗祖統紀師永〉 〈嘉焦氏。試經得度。乃與楊尖淵空相融之車溪依卿師時眾已多無所容。複參慧覺玉師於橫山。盡得教觀之妙。初主車溪。夏月坐草莽中。口誦法〉 〈華。袒身施蚊。後人表其處為喂蚊台。端坐念佛而化。得舍利五色。〉志湛〈高僧傳釋志湛。齊州山荏人。讀誦法華。用為常業。將終之〉 〈日。沙門寶志奏梁武曰。北方山荏縣人。頭山銜草寺湏陀洹果聖僧者。今日入涅盤。〉惟湛〈佛祖統紀惟湛法師。宋氏。入道雙林。覃思〉 〈得度。往依廣智。于言下豁然有悟。敷講於雲間。超果大揚化道天臺一宗。盛于三吳自師始〉韘十七湛〈羅泌路史〉 〈夏後紀 大禹治水。外鑿二十虻。韘十七湛。疏三江。道四涇。通十有二渚。〉頴湛〈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浸頴湛。注鄭氏曰。〉 〈頴出陽城。安陸王得臣塵史曰。案酈善長汝水注雲。湛水出犫縣。縣壓魚齒上下為湛浦。春秋襄公十六年。晉伐楚。戰於湛陂。楚師敗績。遂侵方城〉 〈之外。今湛水雲。北山有長阪。即湛水以名也。〉 湛氏〈千家姓商音 豫章元和姓纂後漢大司農湛重。新淦。晉荊州刺史陶侃母湛氏。新淦人。有湛氏方生。梁有司州刺史僧智。今〉 〈進士湛賁。袁州人。姓氏急就篇湛氏。梁海珎。又複姓湛盧氏見後。古今姓氏辯證謹按陶母。一作諶氏。未知何者為是千家編宋有湛茂。宋朝有尚〉 〈書郎湛俞閩人〉 湛茂〈無錫志宋嘗為司徒右長史。隱于無錫之惠山。築草堂讀書其中。與南平王劉鑠友善。更以詩章唱酬。留刻于石。毗陵志今普〉 〈利院。即湛茂之別墅也。〉 湛僧智〈姓名遙華湛僧智。梁武帝譙刺史。攻豫章。讓功夏侯夔。〉 湛陁〈宜春志湛陁。字仁惠。宜陽人。仕梁為宣猛將軍。散。騎侍郎〉 湛賁〈袁州府志湛賁。宜春縣人。初為縣吏。唐貞元十二年登第。後鄉人謔之曰。湛郎登第。彭伉落驢。今赤板橋。即其地也。彭伉蓋湛〉 〈友婿。初伉登第歸。姻党致酒相慶。賁至。命飯於後閣。其妻責之曰。男子不能自勵。窘辱如此。複何為容。賁感其言。舍役從學。後登第。遣僕歸報。伉方〉 〈跨長耳驢出郊。聞賁登第。大驚墜驢。故有此語。〉 陶侃母湛氏〈晉書列女傳。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丹娉為妾。生侃。而陶氏貧賤。湛氏每紡績資給之。使〉 〈交結勝已。侃少為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蚶鮓遺母。湛氏封鮓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鄱陽孝廉範逵。〉 〈寓宿於侃。時大雪。湛氏乃徹所臥新薦。自銼給其馬。又宻截發賣與鄰人供肴饌逵聞之嘆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竟以功名顯。楊正衡音義。蚶〉 〈鮓。苦甘反。銼。麄臥反。〉 讒〈洪武正韻直陷切。譖也。又覃韻。陸法言廣韻又七衫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楊桓六書統床母。鵰屬。說見覃韻從母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濁音。又〉 〈士監切。字潫博義又士陷切。言也。又士衫切。又輕言也。又以言毀人也。儳同上趙謙聲音文字通床監切。見平聲。此方音〉 〈篆書〉〈集韻見杜以古集篆古文韻海〉〈六書草統書〉〈鮮於樞見草書集韻〉 鑱〈洪武正韻直陷切。廣韻。鑱。土具。又見覃韻陸法言廣韻又士咸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銳也。韓道昭五音集韻鍽鑱楊桓六書統床母。說見覃韻〉 〈床母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濁音字潫博義又芳萬切。匹 篆偶也。韻會定正床監切。出菜根器字切床監床澄纏鑱書〉〈六書統〉 䪌〈洪武正韻直陷切。韉也陸法言廣韻䪌韉。韉之短也。宋重修廣韻又仕陷切楊桓六書統床母。說見覃韻床母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濁音張子敬〉 〈經史字源韻略又仕 篆懴切韉也又士銜切書〉〈六書草統書〉〈並張錦溪見草書集韻〉 偡〈直陷切顧野王玉篇丈減切。齊整貌陸法言廣韻偡然齊整宋重修廣韻又直心切丁度集韻齊進謂之偡。一曰偡偡。齊整也。司馬光類篇又徒感切〉 〈直陷切顧野王玉篇又初鑒切陸法言廣韻楚監切。罌屬丁度集韻義濫切。瓦器罌也。又仕懴切。大盎以盛潘者韓道昭五音類聚罌也。受一斛也。〉 〈楊桓六書統床母。。又七紺切。從瓦毚聲隸字潫博義音諫又士陷切〉 〈篆書〉〈六書隸統書〉〈六書 草統書〉〈張錦溪見草書集韻〉 䳻〈直陷切陸法言廣韻又士懴切。似雕而班白也 篆出音語楊桓六書統床母。。輕賤貌。餘見穿母書〉〈六書統〉 㸥〈直陷切陸法言廣韻又士懴切。水門。又作㸥丁度集韻㸥。字林。水門也韓道昭五音類聚又士陷切韓道昭五音類聚㸥板也楊桓六書統床母。〉 〈余見覃韻床母 篆或從片㸥隸書〉〈集韻見杜從右集篆右文韻海〉〈並六書統〉 詀〈直陷切陸法言廣韻被誑丁度集韻或以廉作譧韓道昭五音集韻不和貌五音類聚譧佇陷切。又力鹽切。譧。言不正也楊桓六書統床母餘〉 〈見鹽韻穿母同上餘見鹽韻溪母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濁音字潫博義又陟陷切。通作譧韻會定正字切床監。床澄纏詀〉 〈篆書〉〈集韻〉〈同上並見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並六書統〉 艬〈直陷切陸法書廣韻又士懴切艬船丁度集韻舟名楊桓六書統床母說見覃韻床母字潫博義又士陷切音儳船也〉 〈篆書〉〈六書統〉 𨼮〈直陷切陸法言廣韻陷也丁度集韻義鑒切釋行均龍龕手鑒二俗𨼮正乂士陷反韓道昭五音類聚𨼮音擔又作𨻴並同上楊桓六書統床〉 〈母原 篆聲𨼮隸書〉〈六書 隸統書〉〈六書統〉 才〈直陷切丁度集韻染帛雀頭色。又士懴切韓道昭五音集韻又士陷切。又所監切楊桓六書統床母。說見覃韻床母〉 〈篆書〉〈六書統〉 䭕〈直陷切丁度集韻無味也。昨濫切楊桓六書統床母。 篆說見感韻精母字潫博義藏濫切。又子斬切𩞏同上書〉〈六書統〉 〈直陷切丁度集韻發貌司馬光類篇又仕懴切楊桓六書統床母。。從髟毚聲。隸〉 〈篆書〉〈六書統〉 〈直陷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行貌楊桓六書統床母原聲隸字潫博義又士陷切〉 〈篆書〉〈六書統〉 涔〈直陷切丁度集韻又仕濫切。漥也。又水涯。楊桓六書統床母。餘見侵感二韻床母字潫博義藏濫切水深貌又士陷切〉 〈篆書〉〈六書統〉 䧯〈直陷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陷也楊桓六書統 篆床母。余見覃韻床母字潫博義又士陷切書〉〈六書統〉 攙〈直陷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完補也一曰傍掣楊桓六書統床母。。余見覃韻穿母〉 〈篆書〉〈六書統〉 𩖌〈直陷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𥃢𩖌。頭長。韓道昭五音類聚又士銜切。又仕減切楊桓六書統床母。。頭長貌。從頁毚聲隸〉 〈篆書〉〈六書統〉 〈隸書〉〈六書統〉 〈直陷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䶫。齒貌 篆楊桓六書統床母。余見覃韻床母書〉〈六書統〉 〈直陷切丁度集韻又士懴切。牛角也楊桓六書統床母。。牛角貌。從牛毚聲錄字潫博義又士陷切〉 〈篆書〉〈六書 隸統書〉 〈直陷切釋行均龍龕手鑒又士陷反屋上也字潫傳義通作同上義〉 瀺〈直陷切韓道昭五音類聚助陷切瀺灂也〉 〈直陷切韓道昭五音類聚又大減切〉 〈直陷切韓道昭五音類聚又宅斬切〉 〈直陷切韓道昭五音類聚音湛〉 摲〈洪武正韻所鑒切。芟也。禮記。有摲而播者。又覃韻宋重修廣韻楚鑒切丁度集韻仕懴切。投板堰水曰摲。或書作擊韓道昭五音類聚山〉 〈檻切。又初濫切。投也。楊桓六書統審母。本與擊同說見感韻床母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次清次音字潫博義士陷切。又慈染切。琰韻。除也。又初陷切。〉 〈篆書〉〈集韻見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六書統〉 㺑〈所鑒切許慎說文。犬容頭進也。從犬參聲。一曰賊疾也。山檻切徐鍇通釋犬容頭進也言犬進狹處丁度集韻士懴切。犬毛韓道昭五音類聚士〉 〈陷切楊桓六書統審母餘見床母說見單韻審母〉 〈篆書〉〈六書統〉 𠚹〈所鑒切顧野王玉篇刀𠚹丁度集韻𠚫 篆也楊桓六書統審母。從刀殳聲。𠚹隸書〉〈六書 隸統書〉〈六書統〉 釤〈所鑒切顧野王玉篇山鑒切大鐮也陸法言廣韻士懴切楊桓六書純審母。原聲隸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次清次音韻會定正審監切。釤之也〉 〈字切審監審聲膻釤〉 〈篆書〉〈六書 隸統書〉〈六書統〉 䀐〈所鑒切陸法言廣韻士懴切。暫見也楊桓六書統審母。。從目彡聲。隸〉 〈篆書〉〈六書 隸統書〉〈六書統〉 㣌〈所鑒切陸法言廣韻士懴切。相接物也。又利也。出字諟楊桓六書統審母。原聲隸〉 〈篆書〉〈六書 隸統書〉〈六書統〉 𣓒〈所鑒切戴侗六書故。類篇曰。接簷也。按今以屋東西榮柱外字為𣓒楊桓六書統審母。原聲𣓒〉 〈篆書〉〈六書統〉 〈隸書〉〈六書統〉 𢿈〈所鑒切韓道昭五音類聚山檻切。窄也〉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九千四百二十六 重 錄 總 校 官 侍 郎 〈臣 陳 以 動〉 學 士 〈臣 王 大 任〉 分 校 官 中 〈允 臣 胡 傑〉 書 寫 儒 士 〈臣 孫 說〉 圈 點 監 生 〈臣 馬 承 志〉 〈臣 吳 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