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二千二百八十二 湖 |
|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二〈六模〉 湖〈湖州府八〉 〈武康縣。吳興續志武康縣舊志。所載寺院二十有八。殿宇不存者太半今考廢興之由。及近世蹔建。而複廢者。各具於編。 證道寺。在縣西南二百〉 〈步。南齊建。名齊昌。宋改今名。元仍其舊至正十六年毀於兵。今洪武九年重建。顯忠資福寺。在縣東南三十裡禺山下。宋紹興中和王楊存中建。今〉 〈惟一殿。巋然獨存。達觀寺。在縣東三十裡。獨蒼山之陽。毀於兵。今新建屋十數楹。 右寺三。皆舊志所載。廢而復興。特書其故。 吳興志大慈寺。在〉 〈武康縣東五十步。統記雲百步。梁普通六年八月建。名寶相。統記作保相。唐漢陽王張秉之為碑。續編及余英志。不載碑事。後唐廣順元年。邑人唐〉 〈君師舍宅重建。宋乾德五年。僧道興重修。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有神鐘記見事物雜誌。 證道寺。在縣西二百步。南齊建元元年置。余英志雲。以邑〉 〈人秘書郎沈宻舊居建。名齊昌。唐天寶四年改名永安宋建隆三年縣令羅文圭重建。治平二年改賜今額。舊編雲。門對大溪。南望群山。景最清勝〉 〈余英志。載毛澤民遊證道寺詩。有吏看酴釀一夜春之句。統記又雲。沈宻為其事碑。 靜林寺。在縣西三裡孟宅保西。梁大同四年十月置。唐鹹通〉 〈六年齊侃禪師更造。舊編雲。九年改今額。余英志雲。寺暇溪流。相為勝絕。寺有妙峰亭。妙行堂。台中軒。及載毛澤民。及葛文康詩詞。葛公詩有雲。妙〉 〈行堂前聳碧鮮。台中軒外疊礸砊。軒外疊石為山也。又雲吳興記。稱寺有唐張秉之碑。今碑僅存。字不可辨。 禪靜寺。在縣西北七裡招賢山。唐顯〉 〈德中建。名招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有集翠堂。留芳軒。玉醴來。余英志。載毛澤民集翠堂詩。禪靜庵詩。葛文康留題。 皇覺寺。在縣東北十五裡〉 〈鳳凰山。後漢述善侯沈戎故居。地名沈壁。沈氏世居之。宋元嘉三年。戎之八世孫司空慶之。吏部尚書曇慶。五兵尚書懷甯。光祿大夫孟韙等。請以〉 〈始祖宅為寺。文帝以述善侯有功於人。人懷其德。錫名懷德。唐天複九年重建。改名永德。宋治平二年改賜今名。余英志雲。始聞山時。術者以此山〉 〈有鳳翅形。鑿之必英。既而舉鍤。若有鳳凰飛去。翠峰寺。在縣東北三十裡小山之麓。統記作小山寺。宋元嘉元年建。僧法瑤嘗住持。事見郡志高僧〉 〈下。齊永明三年改為尼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複為僧舍。寺有塔七層。余英志載毛澤民遊翠峰寺詩及題塔院詩。 廣福尼寺。在縣東南大〉 〈賽山。慶元六年以廢額建。 建靈寺。在縣北一裡。統記雲。晉義熈二年八月。晉車騎將軍沈充舍宅為寺。今廢。 龍光寺。統記雲。縣東北三十裡。宋〉 〈元嘉三年九月置。其中郎車騎將軍沈充別館。今不存。花蔵尼寺。余英志雲。在縣東二百步今廢。 等慈尼寺。余英志雲。在千秋橋西南今廢。〉 〈右寺院三十六。而廢者四。據統記所載懷德。永安。寶。相。小山。靜林建靈。龍光。止七所。而建靈龍光已廢。存者五而已。其他皆未置。雖置而名未顯今〉 〈據諸書所載。存者三十有二。而九所建於紹興以來。八為大官所請功德院。豈非郡為行都輔郡。而本邑山川特秀。士大夫多擇葬地於此而然耶。〉 〈千佛院。在縣東南十五裡鳳凰山下。梁大同二年建。名報德宋治平二年改今額。琳師有千佛寺避暑詩。〉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仁王院。在縣東二十五裡秀峰山。宋建隆元年錢氏建。名羅漢。治平二年改今額。〉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大安院。在大賽山。宋開寶六年錢氏建。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禪居院。在縣東南三十裡金井山。宋乾德三年錢氏〉 〈建。治平二年改今額。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圓覺院。在縣南十五裡龍口山。梁普通三年建。名智〉 〈業。宋大中祥符三年改今額。舊編雲。唐天中二年改。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報慈資福禪院。在縣東北三十五裡三班村。紹興十〉 〈三年參政範純禮。請為功德院。見舊編餘英志。乃雲在縣西南十五裡金井山。〉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思嚴孝親禪院。在縣南二十裡大賽山乾道九年節使王槩建。舊編雲。王晉錫請為功德院。〉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德清縣。吳興續志德清縣舊志。所載寺院三十有二。今殿宇皆廢僅存慈〉 〈相一院而已。續建而複毀者五。存者三。吳興志大中乾元寺。在縣南十裡天寶橋南。吳羗山之陰。梁大同二年戴可先。舍宅為寺。大殿棟宇巍然釋〉 〈迦寶殿四字。梁武帝書。大中乾元之寺六字。唐桞公權書。寺舊有塔宋乾道中沈作式重建。初成。燈火。闔邑人呼之為腰金塔不數歲。鄭聞沈複李〉 〈彥穎。韓元吉。相繼為執政侍從。 八聖寺。在縣東三十六裡韶村寺記雲基四百畆。溪水環繞。梁天監五年青州節度使沈子真居宅。一夕鐘磬自〉 〈鳴堂前井中放八毫光俄有龍騰空而去。子真遂舍為寺。武帝賜今名統記雲。會昌六年置。先建大殿宏壯高峻。皆香柟本殿有三世佛佛碑石曼〉 〈卿所書。在彌勒像前。吳越王病目聞此井神異取水洗之即愈。因賜旃檀香作並欄唐太宗皇帝亦賜禦書。佛賦逍遙詠惠就章四十餘卷寶凾鎮〉 〈寺。唐鹹通中。刺名高湜重修大殿。其後弼陵沈氏別立禪院於寺後號順慶。宋皇祐間重建三門兩廊。記阿諭禪師懷璉作奉化知縣沈時升立石〉 〈紹興十二年。太上皇帝降禦香。省劄許比慈感壽聖兩寺。免諸色科。 覺海寺。在縣東四十五裡新市鎮。唐時武康縣。舊有興善寺後廢。元和十年〉 〈鐘思梁。于鎮中得漢中大夫朱安期墓地。請于刺史薛戎。移額建寺于此烏程令朱集。舍田宅金錢。僧彝昌相與力成之。武宗時廢毀。宣宗時彝昌〉 〈重建。宋朝治平二年改今名。按三門佛殿。唐時所立。記文建中靖國初太史章撰大唐羅善之寺六字小碑今蔵墨妙亭。有法鑒講師若愚塔銘。殿〉 〈柱有天書。雷公大印。 大善寺。在縣南二十七裡唐捷村。梁大同二年水部員外郎沉著舍宅為寺號永明唐貞觀中。改為大名寺。宋治平二年。改〉 〈賜今額。 慧通教寺。在縣東四十五裡新市鎮。熈甯元年建。號法華院。政和七年改今額覺華寺。在縣東北二十七裡新塘。梁天監中。郡人沈悅〉 〈舍宅為寺。號華林。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一石經幢。唐會昌初僧清誓建處士胡季良贊。唐壽寺。在縣北二十七裡戈亭。吳越時建號孝德寺〉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安國寺。在縣南二十裡下舍。舊名安居禪院。唐咸通中改延慶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慈相寺在縣北三裡。唐元和中建。號〉 〈石璧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院有泉出石罅。狀如半月。號靈泉。 華蔵寺。在吳羗山前。乾道四年移武康廢額未此。武康華蔵舊寺。吳越王餞奴所〉 〈建。號興慧。治平二年改今額。今寺中有錢王護戒牒尚存 海會禪院。在覺海寺西北隅。國初邑人梅延昶建。本興善寺羅漢子院。大中祥符五年〉 〈改今名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保慶院。在縣西五裡積谷山之陰。唐乾元中邑人餘〉 〈邦開山賜號積穀禪院。吳越時改大寧保慶禪院。今為星居。東有望蠡亭。正與蠡山相對。〉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妙嚴院。在縣北十裡大壯嶺東唐幹符二年。號集雲院後改今額。宋紹興七年樞宻沈與求。乞為功德院。有妙峰堂。詩榜甚多。〉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保寧院。在縣北十裡大壯嶺。宋紹興五年初建。朱皇后宅。乞為功德院。賜今額。 道林庵。在縣東二十七裡。崇甯元年建。常以〉 〈本州天聖院名之。後罷神霄宮。復舊院額。遂以今名榜為庵。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安吉縣。吳興續志安吉縣舊志。所載寺院二十有七。今以殿宇廢毀。並近世創見者錄於編。 慧門院。 接待院。 西禪院。 萬壽尼院。 太平寺。〉 〈在縣西南九十裡。舊志所無。建於元今存。吳興志報恩光孝教寺。在縣西北三裡玉磬岩。宋元嘉二十九年建。號昆山寺。宋政和三年改為天甯萬〉 〈壽寺。五年改作十方教寺。紹興中再改報恩光孝教院。崇奉徽宗皇帝道場。寺前舊有放生池。縣今胡浚明重浚。並撰記。 樂平寺。在縣東北三十〉 〈裡梅溪鎮。宋元嘉元年信義太守施彬舍宅建。唐會昌中廢。後復舊。大明寺在縣南十五里霧山。錢氏即古寺基建。名祇洹寺。宋治平二年改今〉 〈額。寺有錢氏元給奏憑。稱特降宣命。甲子年十一月某狀奏。葛勝仲詩雲。一空筆沾我襟。冥蒙認堂與。兼乃張公超。五裡方術妙。化度寺。在縣西南二〉 〈十五裡上市。錢氏建。號永樂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福寺。在縣東南二十裡。錢氏建。名修道寺。舊有修道寺。在縣南四十三。 梁大同四年三〉 〈月置。隋大德三年三月廢。宋治平二年改壽聖寺。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上方法雲禪院。在玉磬岩。唐乾興三年建。本報恩寺子院。宋天禧五年〉 〈始賜院額。寺後舊有半山亭。歲久隳壞。乾道六年縣今安鼎夢遊是亭。尋訪得舊址重建。題曰真賞。鼎自撰記。〉 〈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常樂禪院。在縣西北半裡。錢氏時。將軍吳頃舍宅為寺。號羅漢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有慶曆二年建康俞璋。所撰羅漢院重〉 〈修法堂記。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百福院。在縣西南三十裡靈峰山。梁開平元年建。號〉 〈靈峰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有熈甯元年知懷州孔叔瞻。撰重。修大殿記。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淨行院。在縣西南六十五裡董嶺封。晉開運元年錢〉 〈氏建。號寶德禪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妙香院。在縣西南四十五裡結竹村。宋乾德六年錢氏建。建炎初兵大。德清城山請廢額去。凡三十年。再〉 〈得舊額今方葺治。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澤心院。在縣西北二十五裡墱頭。宋建隆元年錢氏〉 〈即古寺基建。名龍安院。治平二年改今額。國朝。續志。改院為寺。 遙山寺。在縣南五裡。梁大同二年十月置。元大德三〉 〈年七月廢。 景山寺。在縣南八十五裡。開皇十八年九月置。元大德三年十月廢。〉 〈院本府吳興續志天聖禪院。俗呼盤龍寺。有陳朝。古檜。並殿柱盤龍遺跡。今〉 〈皆廢毀。僅存殿字。吳興志在子城北。唐中和二年郡人吳言舍宅建。刺史王鸞表請為景清禪院。宋天聖八年改今額。宣和中改充神霄玉清萬壽〉 〈言。建炎元年罷宮名。複為寺。 殿有鐘。唐鹹熈中鑄。刻景清禪院。經一歲。唐天佑中寫本。皆題保聖寺。 景德禪院。自宋末已廢。吳興志俗稱小景〉 〈德院在子城南。 舊經雲。在歸安縣南苕溪坊。錢氏時。楊順舍宅建。得額為譽木傳經院。 續圖經雲。建時當幹化肆寺。得額當貞明三年。宋大中〉 〈祥符元年改今額。 舊圖經雲。乾德四年。後有彌勒教院。 能仁院。殿宇久廢吳興志在駱駞橋東。錢氏時刺史錢昭晏建。舊名法照。當宋乾德元〉 〈年後。太中祥符元年。改承天院。政和七年改今額。 開化寺。觀音廣福院已廢其址。改建㤗定倉。 報本禪院。吳興志在飛英寺西。錢氏時。州人蔡〉 〈延禮建。舊名淨土言祥院。當東開寶七年後。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額。 廣福觀音禪院。已廢其址為㤗定倉。移鐵觀音像于施水禪院。吳興志在子〉 〈城西。宋朝。乾興初。有僧鑒真。鑄鐵觀音像。置開元寺東南隅。後經火炎就故址建殿宇廊廡等五十餘間。號鐵觀音院。熈甯元年賜壽聖觀音禪院。〉 〈紹興二十二年改今額。 廣福施水禪院。殿宇已廢。寺僧創屋數楹於上以奉鐵觀音像。吳興志在子城西。宋至和元年。州人請於鴻禧寺前建屋。〉 〈施水。後增至六十餘間。熈寧九年改今額。舊額作紹興二十二年恐誤。有故章惇祖。 景德教院。自宋末已廢。吳興志在火炎門內。 統記雲。在縣〉 〈南三裡。梁庚明中。吳越武肅王第三子。湖州刺史錢傳璟建。名保安。後又重修。靈德軍節度使錢信撰記。當末開寶八年也。太平興國三年敕立戒〉 〈壇。景德二年改今名。賜全書額嘉祐中矣。治平三年僧懷秀重建。紹興八年寺儒請為教寺。今兩廊為睦宗院。 舊圖經雲。在龍華裡。唐天佑十七〉 〈年建。天佑十九年。給額為保安寺。 空相教院。殿宇已廢。吳興志在州城西北隅。舊名彌陀懴院。不詳元置事困。治平二年改今額。大觀二年。有僧〉 〈讀為十方教院。歲有期懴會。 惠日教院。殿宇已廢。吳興志在子城西北。錢民時。楊續圖經作湯庭禮舍宅建。初統報國看經院。後改今名。 證通教〉 〈院。今止存一殿並門。吳興志在子城東南。花樓橋南。錢氏時。未可賓舍宅建。當石晉開運元年。舊名保安縣。 舊圖經雲。東保安院。治平二年改今〉 〈額。紹興四年為教院。 告成教院。殿宇已廢。吳興志在月河。錢氏時。銀青光祿大夫錢德安建。舊名正真院。當周顯德六年。末大中祥符二年改今〉 〈額。紹興十二年為教院。 慈感教院。在定安門內橫塘。嘉祐中知州事盛申甫始建於迎禧門外。舊編作元年續圖經作六年。按太守題名盛申甫以〉 〈二年到任五年罷。皆非也。俾僧行主焚露骪號利濟院。元豐初僧法源增廣之。待制章衡為記。大觀元年改今額。建炎三年郡人慮院在城外或屯〉 〈寇盜。徙置今處。寺有珠羅漢。漁人得之蚪中。偏袒右肩。矯首左頭如行腳橋。衣紋畢具。郡人劉燾作傳。石刻在寺。 郡安院。殿宇已廢。吳興志在子〉 〈城東北。唐光啟中續圖經作景福。刺史李師悅。因郡人舍地建。幹甯中賜額今居尼。 普寧院。自宋末已廢。吳興志在子城西。唐光啟元年刺史李〉 〈師悅建。號護國保安院。錢氏改普提保安院。後改今額居尼。烏程縣。吳興續志水陸院。在烏程縣孺山。宋末建。 崇真道院。舊志所無〉 〈在菁山。女冠居也。吳興志護聖萬壽禪院。在縣南十二裡道場山。唐中和間。如有訥禪師出巡。禮師曰。好去。逢道即止。訥經此山。問何名。父老曰。古〉 〈傳號道場。因欲留止。父老曰。此山多虎。訥策笻直上。坐磐石。虎伏其側。經三宿無所傷。因結庵使居之。今號其處曰伏虎岩。後起廊廡佛殿塑千羅〉 〈漢於中。吳越王與額。為吳興正真禪院。續改為寺。郡守錢信王洞皆有遊道場山詩。文多不載。宋朝。改為妙覺寺。祥符圖經。尚日正真禪院。元豐三〉 〈年知州事陳侗。奏改賜今額。寺傍有笑月亭。愛月亭。 移忠崇報禪院。在湖南十四裡何山。宋元嘉十四年。張劭丘道祚共建。號禪幽寺。有式道人〉 〈碑碣。見統記。舊圖經。作何山院。會昌中廢。碑亦不存。宋朝天聖中改宣化禪院。乾道初開府趙伯圭。請為秀安僖王功德院。賜今額。 觀音禪院。惠〉 〈覺寺子院也。蕭梁時。尼揔持道場。唐大曆中。法華寺僧大光和尚。於其地建觀音懴院。見舊編。續圖經。蕭梁作朱梁。大曆中。作開寶四年惠覺寺僧。〉 〈續圖經誤。錢氏時改今額。當太平興圖二年。唐丞。相李仲幹實中神吳碑。寶積禪院。在縣西南二十七裡杼山。舊在金鬥山。梁大同七年初建。號〉 〈妙喜寺。以東方有妙喜佛國故名。唐貞觀六年始移額於此。寺多古跡。顏真卿杼山妙喜寺碑載甚詳。顏公與李萼陸羽等。於此撰韻海鏡源。刺史〉 〈盧幼平。及李萼。張著。陳古。陸羽。蔣至。皆有詩。文多不載。有僧如畫祠。詳見杆山下。後改今名。舊圖經統記。並作妙喜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護國〉 〈仁王院。在仁王山。唐鹹通中賜今額。 護國羅漢院。在縣東四十五裡上陂。唐光啟中僧道聦建。續圖經雲。景德三年繁昌知縣郟良。撰修佛殿記〉 〈雲。梁幹符初建。據蕭梁朱梁並無此號。唐僖宗嘗改。號幹符。去光啟不遠。宋景德二年賜今額 上明院。在縣西南五十四裡官澤。宋元嘉中青州〉 〈刺史錢響。冀州刺史錢產。舍宅建寺。錢氏號為上縈院。周顯德中避諱。改今額寂照院。在縣東北四十二裡號既村。唐光啟中建。號靜居院。自後〉 〈院十六所。並宋治平二年改賜今額。 本覺院。在縣東北三十裡 湖上五浦。唐光化中建。號興福院。超果院。在縣西南三十六裡麻穀村。唐龍紀〉 〈元年建。號龍紀院。 淨眾院。在縣南十八裡下菰城。唐元和十四年建。會昌中廢。天複三年有僧立庵以金蓋道場名上金院。 寶林院。在縣東六〉 〈十八裡湖上新浦。廣順二年錢氏建。號永寧院。 金文院。在縣東北十二裡外莊村。乾德五年錢氏建。名看經院。 慈雲院。在縣西四十裡薑村。錢〉 〈氏建。名龍安山有龍湫也。 法印院。在縣西南五十裡章宅。乾德五年建名崇德院。 明心院。在縣東五十四裡。東遷初。號寶光興法院。興善院〉 〈在縣東北二十七裡湖上義高村。錢氏建。號善慶院。慈恩院。在縣東南六十裡馬要村。錢氏時建。。號興國院。 多寶院。在縣北二十裡卞山。元號〉 〈西峰塔院。幹化二年錢氏建。號西蠻院。以上十六所。並宋治平二年改賜今額。 廣福禪院。在縣東南九十裡烏鎮。宋治平中建。熈甯元年名壽聖〉 〈隆興元年改賜今額。以太上皇後稱壽聖。今故改。 昭感院。在縣北十八裡湖上。吳越錢氏文穆王。領兵拒南唐。至此有異夢。遂建院名瑞現。舊編〉 〈雲。夢泗洲大聖言泛海而來。翌日得之湖上遂建寺。宋端拱中鄒建記有石刻。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見續圖經。舊編雲。治平中。 福田院。在縣東〉 〈十五裡謝村。基本謝靈運故宅。唐大中年間建。續圖經舊編皆作戊戌歲按大中元年歲次丁卯。止十三年己卯。有戊辰戊寅甲戌無戊戌拿也。當〉 〈誤大順中改今額。 嘉會院。在烏鎮。宋紹興初建。號壽聖下院。後移本州廢額於此。 利濟院。在縣西二十五裡樓賢村仙人頂。宋紹興初僧明辨〉 〈建。淳熈中移安吉縣廢額為名。 常照院。在菁山建炎中僧梵隆建。因請廢額為名。 顯親隆報禪院。在縣西一十裡卞山。宋政和二年中書侍郎〉 〈林攄。請置功德院賜額。 承慶薦福禪院。在縣西北十二裡。宋建炎三年前宰。相徐處仁之子康。于父憤請置功德院賜額。 積善教忠禪院。在縣〉 〈西北十二裡。宋建炎三年。資政殿學士葉夢得。請置功德院賜額 崇因薦福禪院。在縣西三十五裡華嚴山。舊名嘉會院。宋紹興十三年。尚書右〉 〈僕射朱勝非。乞于母秦國夫人墳所。置功德院賜今額。 崇報勝因禪院。在縣西二十五裡後董村。宋紹興初。丞相沈該。請置功德院賜額。 旌忠〉 〈崇光禪院。在縣西南四十五裡。唐正觀中覺聞禪師建。號景山寺。宋隆興元年檢校。少保張子益。請置功德院賜今額。 報嚴彰孝禪院。在縣東尖〉 〈山。歸安縣。吳興志崇勝院。在歸安縣西南孝仁鄉施渚鎮。晉永嘉元年。孫德〉 〈宗舍宅建會昌五年廢。錢氏重建。號幽岩院。當周廣順三年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長興縣。吳興志離相院。在長興縣西南六十裡。佛川。宋元嘉元年建吳均入東記雲。是年有石佛自川中湧出。因建寺以佛川名之。唐天寶中重建〉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福禪院。在縣西三十裡合溪。宋元徽五年建。號飛雲寺。舊國經雲。寺側有風宂故雲霧不得靄郁於其間故名。宋治平二〉 〈年改今額。崇觀間僧元禮作飛雲堂。劉燾有詩刻。 上吉祥院。在縣兩北三十五裡水口。寺額本陳大建五年置在武康。唐貞元十七年刺史李詞〉 〈表移置貢茶院會昌中廢。大中八年刺史鄭顒。奉敕重建。 廣惠院。在縣東九裡下莙。陳高祖故宅也。光大九年詔立為寺。號天居。慧纂住持。精於〉 〈學業。唐初經輔公佑焚毀。珠寶悉散失。惟余尚書左僕射王繕撰碑碣後複建至僖宗時。名崇光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制勝院。在縣西九裡盡〉 〈溪舊號清異寺。梁大同元年江州刺史錢道居。舍宅為寺。唐會昌中廢錢氏重建。宋天聖景祐間增修。院後有溪光亭以上寺院十所舊圖經統記〉 〈並載舊編雲。寺有盡羅漢與慈氏院盡。皆管洞筆。 廣福院。在大雄寺東。本寺之子院。號報德常住院。宋熈甯初賜名壽聖院。僧淨端主之為禪席〉 〈後改教院。有塔有經蔵。隆興初更今名。 下吉祥院。在縣北上步村。舊名宗興院。不知始建年月。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慈光禪院。在縣西南果尚村〉 〈唐景福二年建號果尚。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清涼禪院。在縣東南和平鎮。錢氏建。號城化庵。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普濟院。在縣南湖南山。錢〉 〈氏建號保壽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孝感禪院。在縣西靈山。宋元豐中丞相章惇。請焉母建功德院賜額。 承慶報慈禪院。在縣西北赭石山。宋〉 〈建炎中樞宻劉玨。請建功德院賜額。 解空院。在縣南四十三裡吳山錢氏建。名保安。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國清院。在縣西南洛鳿。唐大順二年建。〉 〈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寶隱院在縣西南魚陂。唐天寶中建。事見僧知書。作明禪師塔名。所謂魚陂道場也。錢氏改名空隱。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及〉 〈賜二銅鐘。院有明心亭。 𣑽慧院。在縣西南四安鎮。唐鹹通中建集雲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舊編雲。建炎中金虜遊騎縱火。至蔵院經輸自轉。有〉 〈聲如雷。火亦隨滅。賊遂散去。有江東汪用汝記。 饒益院。在縣西北應山。錢氏建。名應山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定香院。在縣東北彭城沿湖。舊〉 〈號國安錢氏改名護國。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梵業院。在縣東北高塘沿湖。錢氏建。號護明。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定慧院。在縣北無胥村沿湖。錢〉 〈氏建。號報國。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慈氏院。在縣東南和平鎮。晉日南太守莫封。宋元嘉元年舍宅為寺。號新安。唐僧如畫有碑銘宋治平二年改〉 〈今額。 三學院。在縣西南午山。錢氏建。號看經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正覺院。在縣西南九龍山錢氏建。號九龍。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化城院〉 〈在縣西南曉覺村。齊永明元年建。號齊明。唐天寶中改為曉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龍華院。在縣西南呂山。唐鹹通十五年建。號普廣。宋治平二〉 〈年改今額。 辯利院。在縣東南卞山白鶴嶺。宋紹興三十二年賜額。武康縣。吳興志宻嚴禪院。在武康縣北二裡烏回山。宋紹興中建元至正十〉 〈六年毀於兵。今洪武九年重建。 淨因院。在縣北百五十步唐開元中建。名開元院。舊編雲。大中三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有蔵經五千餘卷。嘉〉 〈佑元年造。 護國禪院。在縣西北二十五裡石頥山。唐鹹通五年建。景趣幽絕。有偘禪師坐禪石。及虎跑泉。清澈無底。舊編雲。侃師初結庵。有一虎〉 〈常隨之。師以乏水為憂。虎跑地得泉。因以為名。余吳志。載毛澤民遊虎跑泉石頥山詩。葛文康留宿石顧詩雲。住山偘老富心機云云何湏蒹住兩〉 〈招提。蓋偘師建兩伽監。冬居石頥。夏居靜林。隆教院。在縣西北十八裡銅山之麓。石晉天福三年建。周顯德中名資福。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建中〉 〈靖國初僧維琳居之。余英志。琳號無畏大士。受知蘇公戰。興毛滂酬唱甚多。院內有無畏庵。內苑橋。外有清奏亭。古月泉。擎天松。後有牛頭峰。緩步〉 〈堤。毛公堂。皆師所剏。 定空院。在縣東北七裡梁普通六年建名永昌。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寺前後皆梅。毛東堂有定空寺觀梅樂府。寺後有白雲〉 〈掌。琳師有詩。院在煙霞塢。 福慶院。在縣南十八裡上陌步。宋乾德四年錢氏建。名鎮安。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院有翠屏軒秀巘亭。毛東堂有詩〉 〈列石。 體寂院。在縣西南二十裡中山。唐鹹通三年建。中和元年賜今額。見舊編。而余英志。乃雲失建置年月。西南有虎鹿塚。舊編載佛日禪師居〉 〈此院。道行高潔。常有一虎一鹿隨之。一日虎獨歸而鹿不至。師意虎害鹿。薄責之。虎屏氣徐出。湏臾負一死鹿至前。虎亦敝死。師並瘞之。號虎鹿塜。〉 〈餘萸志同 定光院。在縣回應山下。宋建隆二年錢氏建。名寶安。治平二年改今額。古跡並見回應山。 章法院。在縣西南二十六裡前村山。宋治〉 〈平元年建。名延壽。二年改今額。 達觀院。在縣東北三十六裡獨蒼山。梁大同中建。號龍岩。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永光院。在縣西北三十五裡天〉 〈泉山。宋建隆二年錢氏建。 寶福院。在縣南十五裡上陌步。乾興元年建。護戒禪院在縣東二十五裡龍山下。宋太平興國中錢氏建。號福慶。治〉 〈平二年改今名。 崇福宻嚴禪院。在縣北二裡烏回山。紹興七年賜額奉懿節皇后祠。 資福妙靜禪院。在縣南十八裡雞鳴峰。紹興二十四年衛〉 〈茂實。請為功德院。 崇孝院。在縣東北三十裡翠峰。淳熈六年參政施巨建。 報恩資福禪院。在縣西南二十五裡大安嶺。淳熈八年。少保鄧從義〉 〈建。 雲岫禪院。在縣東七裡石井山。淳熈八年建。德清縣。吳興續志余慶院。在德清縣北三十七裡牛墳。 崇壽院。在縣東〉 〈二十五裡。 右寺院三。皆建于宋元今存。吳興志三德院。在縣東四十裡梅林。南齊建武中邑人太常少卿張迪舍宅為寺。始號波羅宻寺。唐大中〉 〈元年改波羅護國院。宋治平二年改賜今額。有岑碩詩雲。齊朝立蘭若。曾廢會昌柳。佛法減不得。僧徒還此居。無磹傳古昔。有附老扶疏。門外滌塵〉 〈水。寒光漫太虛。院有彌陀閣。大悲闠甚雄壯。 真教院。在縣北二十七裡桐村。唐鹹通六年建。宋建隆三年為集福院。治平二年改今額。 延壽院〉 〈在縣東北二十七裡敢村。梁天監四年。邑人沈慶之舍宅為寺。唐大中初賜今名。統記雲在縣東十八裡。鹹通十年置。 明因院。在縣東四十五裡〉 〈新市鎮。吳越時顯德三年余杭令章靖。舍宅創建。號羅漢院。記文左街首座贊。熈甯元年改今額。 齊政院。在縣東北十五裡忻村。唐鹹通十二年〉 〈建。宋元符中靈芝元照撰記。 永寧院。在縣東北三十六裡白彪南。齊永明二年丹陽太守沈豫。舍宅為寺。唐鹹通中複賜今額。 永壽院。在縣東〉 〈四十五裡後桞。唐大中二年建。鹹通中賜額。𣑽行院在縣東四十五裡苦竹。唐鹹通二年建。號永恩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瑞蓮院。在縣東北〉 〈四十五裡櫟林。周廣順二年邑人吳篆。請于吳越國鄧王就古院基建。號護國瑞蓮院。 越山院。在縣東五裡。宋開寶中建。因舊寺基。未賜額以今〉 〈名。 宣𣑽尼院。在縣東四十五裡新市鎮。唐鹹通五年建。號連雲院。宋治平二年賜今額。 甯國尼院。在縣西南赤土山。宋乾道四年。開府鄭藻建〉 〈請為功德院。 寶覺慈光禪院。在城山之陰宋熈寧中天臺僧了因結廬其上。洛僧道容繼之。屋宇寢多。遂請安吉妙香禪院廢額名之。紹興三十〉 〈二年。內知省徐伸乞為功德院賜今名。山項有塔。又有掛月環翠二亭。廣法教院。在縣東南七十裡海瀉村。乾道元年。移臨安府廢額建。 甯國〉 〈院。在縣東北五裡下蘭山。乾道二年。移臨安府廢額於此。 廣福院。在縣南十二裡上初嗚。乾道元年。移錢塘縣廢額建。 真寂院。在縣東南三十〉 〈六裡南林乾道六年。移錢塘縣廢額建。今改為淨化院。安吉縣。吳興志等慈院。在安吉縣東三裡四龍湖山。吳越錢氏建號永安〉 〈禪院舊有永安寺在縣東南四十裡。梁天監三年六月置。隋開皇八年十月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大觀中重。修。宗子博士魯百能撰 靈芝塔院〉 〈在等慈院西。錢氏建。 戒香院。在縣西南六十裡按坑。宋乾德二年錢氏建號龍香禪院。治平三年改今額。普滿院。在縣北二十五裡白茆晉開〉 〈運二年錢氏建。號寶積院。舊有寶積寺在縣南二十裡。梁大同元年十月置。天監五年九月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普潤院。在縣西南八十裡荻〉 〈浦晉天福六年錢氏建名長慶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華嚴院在縣東南二十裡銅峴山。周廣順三年錢氏建。名寶。相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寶勝院。在縣東四十五裡塔塢乾德三年錢氏建。名資福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普慈院。在縣西南五十裡古浮山。晉天福四年錢氏建。名安樂〉 〈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葛勝仲詩雲。路出古浮山。木杪飛華屋。即此處也。德山院。在縣西南三十五裡。唐龍紀二年建。天佑四年吳越王改為五峰〉 〈與國院。宋大中祥符元年又改今額。 淨慧院。在縣西南八十裡杭幹晉開運二年錢氏建。名禪定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慈院。在縣東南三〉 〈十五裡。宋建隆元年錢氏建。名永慶禪院。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有尺聖五年通判杭州陳詁。所撰永慶院彌陀佛殿記。 禪源院。在縣西九十裡銅〉 〈坑宋乾德二年錢氏建。名龍居院。治平二年改今額。寶梵院。在縣西半裡普天福五年錢氏建。名保安院宋治二年 改今額寺有山。塔在溪外〉 〈北門接待院宋紹興元年。准尚書省番黃給度牒。未曾賜額。院有盧舍那佛閣。萬壽尼院。宋崇甯元年建。 本縣有寺二十七。其二十四系舊圖〉 〈經所載。除樂平昆山前代所置外。餘二十二。皆錢氏所為。以安吉一方而所置寺蕃盛如此。民何以堪哉外有齊梁等六寺。除永安寶積修道為後〉 〈人取名外有齊弘寺。安吉縣南七裡。齊永明三年十月置。隋開皇八年正月廢吳興續志慧門院。在縣東二十裡結竹村廣順元年錢氏建。名延壽〉 〈禪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 宮〉 〈湖州府。吳興續志東嶽行宮舊在湖州府迎禧門外元至正十二年毀於兵火。〉 〈皇朝洪武三年知府侯善。於濟川界八字橋東改建。其地郡人孟氏所舍。 祥應宮即黃龍洞祠。在烏程縣城北十八裡弁山今即其地建龍祠。吳興志〉 〈顏真卿石柱記。所載金井洞是也。吳越王時丙子歲。續國經作梁禎明二年。遣軍將吳永裕。與道士鄒守沖。齎龍簡投於洞。有龍見洞中。因置宮於〉 〈側久廢 舊圖經續圖經。皆作今廢。 乾道初重建。 佑聖宮在城西弁山南已廢。今邑人即其址惟建玄武祠。紹興初道士沈無礙結庵此處恍〉 〈惚見真武像。命工圖寫。刻石奉事。既而庵前石洞。有一龜一蛇相隨而出自是晝出夜蔵。人加歸向。因建祠宇。移德清元峰。觀廢額揭之。後請於朝〉 〈賜今額 天仲介福宮。在歸安縣東林。乾道中神霄道士蔡大象建高宗皇帝禦書額賜〉 〈武康縣吳興續志東嶽行宮。在武康縣延真觀側。宋大中祥符中建。元至正十八年毀於兵。〉 〈德清縣。吳興續志東嶽行宮。在德清縣西南二裡。吳憾山之陽。面大溪舊志載在宮觀。今列於此。其與志西南面大溪枕城山。新市鎮亦有之見舊〉 〈編 廣惠行宮。舊志所無。在德清縣北三裡。宋末所建。以祀廣德祠山張王。元加封正佑聖烈昌福崇仁輔順真君。今俗稱張王廟。〉 〈安吉縣。吳興志東嶽行宮。在安吉縣龍清。觀左。經始于元符庚辰。落成於政和壬辰。初營殿基。得圓石渾如天成。上有七星。列若年柄其次二星。如〉 〈先後而拱於上。其四星兩兩相比。人皆異之。記文宣德郎彭修撰。 集倦宮在縣西二十八裡。齊永明二年三月置。梁大同三年十月廢。今不存。〉 〈昭明宮。在縣南四十裡。梁天監四年十月置。永甯元年九月廢今不存觀〉 〈本府吳興續志虛無因應。大道之常。建宮設祠。肇自後王。敘道觀。吳興志道觀在城二所。皆因梁大同之舊。梁武帝非惟好佛。又崇老氏之教矣立〉 〈國以名分為先。而爵賞所以駕馭群臣也。釋老之教。棄人倫。絕勢利一以清淨寂滅為本。蓋山林遁世之士。以獨善其身耳。彼固不蘄乎人主之好〉 〈尚也。人主尚之。則自無以為國。宋觀宇第為崇奉香火之地。無所增繁。深得道家清淨之本意。 玄妙觀。湖州府。即宋天慶。觀。元改今名 靖應觀〉 〈舊志所無在興賢坊。為真一道院宋刑部侍郎趙孟至。以仁政坊所居第創建。後為僧總攝奪為尼寺。乃以道院。改建為觀。 金婆樓道院在儀鳳〉 〈橋東舊志所無。宋末有金婆遇仙而化。鄰人張憲以其所居樓為道院全真道士主之吳興志天慶觀。在子城一百五十步。梁大同二年建舊名玄〉 〈風觀。唐神龍二年改為龍興。天寶元年改開元。宋初改玄通。大中祥符元年。以天書降。詔天下置天慶觀。郡以此觀應。改賜今額。四年詔即觀內建〉 〈聖祖殿凡官吏到任。及歲時長吏率官屬朝謁著于令慶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修歸鴈。蘇東坡為道士宗說名在。觀內 報恩光孝觀。在子城〉 〈西北一百二十步。梁大同二年建本名習善。唐開元二十六年改為龍清後以居女道士。見舊圖經統紀。宋熈寧中廢。元豐元年知州事鞠直卿。命〉 〈居道士。崇寧三年。改崇寧萬歲觀。仍賜禦書天保之殿四字。續改賜景命萬年之殿六字。政和二年改天甯萬壽觀。紹興七年改報恩廣孝觀。十二〉 〈年以廣孝字同太宗徽號。改今名。普照觀。在烏程縣南四十五裡菁山。齊永明一年。潘刺史舍宅為觀。名靈壽宮。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有葛仙翁〉 〈祠。見圖經。歸安縣。吳興續志回仙觀。在歸安縣。宋末始剏在東林村。沈東老故居。呂〉 〈洞賓曾至其家。以榴皮題詩於壁雲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後舍宅為觀。吳興志常清觀。在施渚〉 〈鎮。梁大同四年施肩吾舍宅建。號清虛宮尋廢。晉天福四年施元德重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後又廢。紹興中和義郡王楊存中。請其額於墳庵。幹〉 〈道初複還。元道觀在漁林慶元四年邑人蔔元圭。請移本州廢額建長興縣。吳興續志長興縣舊志。所載沖真觀已廢。元建觀一。舊載東嶽行〉 〈祠。今改入祠廟類。三真觀。在四安鎮北。至元庚寅。裡人周貴謙建。貴謙與二弟。棄俗學道於此今廢。止存真武殿。宣城貢師泰撰記。吳興志沖真〉 〈觀。在縣東二裡。晉成帝咸康元年作。磨高宗麟德三年正月一日封泰山。月有重輪。敕天下郡各置觀一所。以重光為額。遂立為重光宮。治平二年〉 〈改今名。見統記舊編武康縣。吳興續志武康縣舊志。所載道觀有二。曰升玄延真。皆毀於兵。今〉 〈考新建者。又六所。 升玄觀。在縣東南禺山之麓。宋紹興中和義郡王楊存中建。高宗禦書觀額。元至正十六年毀於兵。僅存屋數楹。 延真觀。在〉 〈縣西北。南齊永明二年建。號崇福。宋改延真。元如舊。至正十七年毀於兵。回真道院。舊志所無。在縣東一百步。元大德中建。至正十六年毀於兵〉 〈今洪武二年。道士陳玄真重建。崇真道院。舊志所無。元延佑中建。在縣東南一十八裡封山側。 存真道院。舊志所無。元天暦中建。在縣北五裡〉 〈三橋步。至正十六年毀於兵。今洪武二年重建。 崇福宮舊志所無元建在縣東南三十裡。殿宇已廢。 通玄觀。舊志所無。元大德中建在縣東南〉 〈三十裡禺山。殿宇已廢。 修真觀。舊志所無。元㤗定中建。在縣東南二十五裡。殿宇已廢。吳興志延真觀。在縣西北隅崇福裡。齊永明二年置。號崇〉 〈福。宋治平四年改賜今額。神仙沈羲故居也。觀北極殿東。有環翠堂。西有翠屏軒東廡有靈廡真君道院。事見郡志神仙下。觀西有東嶽行宮。大中〉 〈祥符元年建升元報德觀。在縣東南禺山之麓。紹興二十六年和王楊存中建。本移施渚玄真觀廢額。後高宗禦書賜今名。紹熈初。又建普照觀〉 〈於北。德清縣。吳興續志舊志所載。惟紫極觀。東嶽行宮二處。紫極今惟存觀門〉 〈拜真武殿。東嶽行宮。已見祠廟中。再考舊志所無。而續建者凡五。亦有存毀之異今具錄之。元峰觀。在縣南吳羗山之陽。宋紹熈間。太乙宮道錄〉 〈曹道沖。請移本州卞山廢額建。今殿宇已廢。玉皇殿。在縣西南二裡吳憾山之陽。東嶽行宮之右。今門廡已廢。惟存正殿。開玄道院。在縣西二〉 〈裡百寮山又名玉塵山之西。元延佑間。開玄真人王眉叟建。極為幽勝。堂曰開玄元秘書監虞集有記。又建敬思堂。介春館。歸根室。茅齋飛雲亭。靚〉 〈香亭桃源亭。至正十二年俱毀於兵。惟門廡桃源亭尚存。得一觀。在縣西三裡赤崗。元道判傳得一建。殿宇已廢。紫陽觀。在縣西南市亭山之陽〉 〈宋末建已廢吳興志紫極觀。在縣西十裡文墅山。梁大同七年建。東宮直沈文仲表雲。曾祖吳興大守道思。少好玄默。以祖父故宅舍為觀請乙太〉 〈玄名之。壇三級。唐中嶽道士沈法謙。舍錢五億造銅鐘及醮壇。遶壇有古柏十九株。棕櫚三株。治平二年改今額。文墅山有仙童。常為邑中孩童之〉 〈祟。人苦之至名其地曰仙童塢。紹興初道士沈觀妙。鎖置於土地祠下恠遂絕〉 〈安吉縣。吳興續志安吉縣舊志載宮。觀五。今嚴真東嶽行宮尚存龍青紫陽集仙三宮已廢。 吳興志紫陽觀。在天目山。梁武帝大同年間置。昭明〉 〈太子勒碑記。當時恩奬之盛。傍有石室。可容數百人。葛勝仲詩雲。蕭公老寺立。亦複知尋真。大同築精舍。招賢羽衣賓。又雲偉哉古石室。空洞容千〉 〈人。九十一韻。 嚴真觀。在安吉縣西北。世傳古白鶴宮基。崇寧中複建為真君觀。政和八年賜額。內有聖祖殿又有橫碧軒。盡見四安長興諸山。〉 〈龍清觀在安吉縣東過丘渡。依四龍湖山政和中移本州天寧觀舊額建〉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