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四千九百三十八 玄


  永樂大典卷之四千九百三十八  〈十二先〉

  玄〈太玄十六〉

  律呂合於十二辰圖

  〔插圖〕

  太玄所謂律生於辰可也蓋日月交會之謂辰日東出月西生日行遲月

  行疾故月常反在日之後是以常會在六合之辰建子之月律黃鐘而日

  月會于星紀醜也建醜之月律大呂而日月會於元枵子也建寅之月律

  太族而會於娵訾亥也建卯之月律夾鐘日月會于降婁戌也建辰

  之月律姑洗日月會于大樑酉也建巳之月律仲呂日月會于實沈申也

  建午之月律蕤實日月會於鶉首未也建未之月律林鐘日月會於鶉火

  午也建申之月律夷則日月會於鶉尾巳也建酉之月律南呂日月會於

  壽星辰也建戌之月律無射日月會於大火卯也建亥之月律應鐘日月

  會於析木寅也是日月常會於六合之次也昔之作樂者蓋有取於斯焉

  周禮春官宗伯大師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

  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乃分樂而序之以祭

  以享以祀

  奏黃鐘歌大呂以祀天神〈子與醜合也〉

  奏太簇歌應鐘以祭地示〈寅與亥合也〉

  奏姑洗歌南呂以祀四望〈辰與酉合也〉

  奏㽔賓歌函{{雙行注文|一作林鐘以祀山川〈午與未合也〉

  奏夷則歌小呂{{雙行注文|一作伸呂以享先妣〈申與巳合也〉

  奏無射歌夾{{雙行注文|一作園鐘以享先祖〈戌與卯合也〉

  此豈非律生於辰者乎若夫六樂既成之後六禮以禮天神則以圜鐘〈夾〉

  {{雙行注文|鐘也為宮黃鐘為角太簇為征姑洗為羽八變以禮九示則以函鐘〈林鐘〉

  〈也為宮太簇為角姑洗為征南呂為羽九變以禮人鬼則以黃鐘為宮大〉

  呂為角太簇為征應鐘為羽此皆以天地人三宮為主而隔八相生避其

  同位而取其不同位者又與十二律旋相為宮之法不同不可不知也禮

  天地人鬼之樂不取啇音者祭尚柔而商音堅剛故也

  甲巳之數九乙庚八丙辛切丁壬六戊癸五

  甲巳 九 土 宮 八十一〈八十一者九九也三分損一生征每分二十七〉

  乙庚 八 金 啇 七十二〈七十二者八九也三分損一生羽每分二十四〉

  丙辛 七 水 羽 四十八〈四十八者五九四十五而踦三也三分益一生角每分一十六〉

  丁壬 六 木 角 六十四〈六十四者七九六十三而踦一也三分益一複生宮每分二十一有奇則贏四〉

  戊癸 五 火 征 五十四〈五十四者六九也三分益一生角每分十八〉

  右所謂聲生於日者也太元之於五聲其變非一一曰三八為木四九為

  金二七為火一六為水五五為土則以角啇征羽宮為次又曰甲巳九乙

  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則以宮商羽角征為次又曰宮為君征為事商

  為相角為民羽為物則以宮征商角羽為次若夫起于黃鐘而隔八相

  生則以宮征商羽角為次及分清濁則以宮商角征羽為次今角商征羽

  宮為次者主用也故合五事貌言視聽思之次宮啇羽角征為次者變數

  也本之五行化數而立宮征啇角羽為次者分用也本陰陽逆順而立且

  夫本五行化數者始則角踦一羽踦三終則角複生宮而贏四踦贏相償

  非徒曆也聲音亦然此踦贏二贊之所作乎本陰陽逆順而立者如伏犧

  卦一二三四自東而北五六七八自南而西逆順分而為二惟五聲以宮

  為主故先陰而後陽也非昔人多為之變也蓋聲無定形因事物之變而

  應其用故其變為多也

  六十甲子隔八相生數

  同類娶妻隔八生子者在十二律則律生呂為娶妻呂生律為生子在六

  十甲子則甲子乙丑金之類為同類隔八而生同納音者為生子

  甲子已醜{{雙行注文|三十四壬申癸酉{{雙行注文|二十四庚辰辛已{{雙行注文|二十四八十二〈以五除之餘七〉七金

  戍子已醜{{雙行注文|三十一丙申丁酉{{雙行注文|三十六甲辰乙已〈二十六八十三 三火〉

  壬子癸醜{{雙行注文|三十八庚申辛酉{{雙行注文|二十八戊辰已已〈二十三九十九  九木〉

  丙子丁醜{{雙行注文|三十甲申已酉{{雙行注文|三十壬辰癸已{{雙行注文|二十八十〈五水〉

  庚子辛醜{{雙行注文|三十二戊申已酉{{雙行注文|二十七丙辰丁已〈二十二八十一  一土〉

  甲午乙未{{雙行注文|三十四壬寅癸卯{{雙行注文|二十四庚戍辛亥{{雙行注文|二十四八十二〈以五除七金〉

  戊午已未{{雙行注文|三十一丙寅辛卯{{雙行注文|二十六甲戍乙亥〈二十六八十三 三火〉

  壬午癸未{{雙行注文|二十八庚寅辛卯{{雙行注文|二十六戊戍已亥〈二十三七十九九木〉

  丙午丁未{{雙行注文|三十甲寅乙卯{{雙行注文|三十壬戍癸亥{{雙行注文|二十八十    〈五水〉

  庚午辛未{{雙行注文|三十二戊寅已卯{{雙行注文|二十七丙戍丁亥〈二十二八十一  一土〉

  右六十甲子納音數總計八百一十者九九八十一而十之也以甲子甲

  午分而半之各三十則四百有五也四百有五而以十歸之則四十有五

  蓋一歲之日分八節四十五日為一節每一節分三氣九候三八為二十

  四氣八九為七十二候而週一歲故當朞之日三百六十者四十五之八

  而四百有五者四十五之九也太初太元同用九者體數也元用九者兼

  用數也太元用九而為首數八十一者九九也用八而為日法七十二者

  八九也太初𠪾專用九故以九九八十一為日法其曰一章閏分盡一會

  月蝕盡一統數分盡一元六甲盡太初太元之所同也體用相因大小相

  參康節先生亦曰一元在大化者一年也試以是觀之

  聲生於日{{雙行注文|前十幹之數是也 律生於辰〈前十二支之數是也〉

  聲以情質律以和聲聲律相協而八音生

  十二律通五行八正之氣為八音圖

  〔插圖〕

  元數雲聲生於日律生於辰聲以情質律以和聲聲律相協而八音生至

  哉言乎數言而盡聲律之變可謂探本而言之也蓋先明乎已而後明乎

  聲明聲而後定乎律聲律既明而後被之八音故康節先生亦雲何者謂

  知音知音祗在心肝脾無效驗鐘鼓謾搜尋既若能開物何須更鼓琴來

  儀非謂鳳秪謂感人深子雲所謂聲心情質則肝脾無效驗鐘鼓謾搜尋

  之意也且不明開物之旨則於聲律亦徒然耳蓋善學者探其本而末自

  隨不善學者求其末而去本逾遠噫此昔人制禮作樂之本也可輕議哉

  八卦生八音

  樂出於虛寓於實出於虛則八音同冥於道寓於實則八音各麗於器器

  具而天地萬物可得而考焉故物之盈於天地之間若堅若脆若勁若韌

  若實若沈若沈若浮皆得效其響故八物各音而同和也自葛天氏作八

  闋之樂少昊氏效八風之物而八音大備後世雖有作者皆不能易兌為

  金故金屬兌金聲舂容秋分之音也而莫尚于鐘幹為玉故石屬幹石聲

  溫潤立冬之音也而莫尚於磬蠶火精也故絲屬離絲聲纖微夏至之音

  也而莫尚於琴瑟震為竹故屬震竹聲清越春分之音也而莫尚于管

  鑰艮為果蓏故匏屬艮匏聲崇聚立春之音也而笙竿系焉坤為地故土

  屬坤土聲函胡立秋之音也而塤缶系焉坎主朔易故革屬坎革聲隆大

  冬至之音也而鞀鼓系焉巽為木故木屬巽木聲無餘立夏之音也而柷

  敔系為然金多失之重石多失之輕絲失之細竹失之高匏失之長土失

  之下革失之洪木失之短要之八者不相奪倫然後其樂和而無失也是

  以樂器重者從細輕者從大大不踰宮細不踰羽細大之中則角而已莫

  重于金故尚羽莫輕於瓦絲故尚宮輕于金重於瓦絲者石也故尚角匏

  竹非有細大之從也故尚征革木非有清濁之變故為一聲明乎此則可

  與言樂矣

  八音

  金{{雙行注文|鐘鑄 石{{雙行注文|磬 土{{雙行注文|塤 革{{雙行注文|鼓鞀 絲{{雙行注文|琴瑟 木{{雙行注文|柷敔匏{{雙行注文|笙 竹〈管蕭〉

  吹吸律呂之法

  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東取嶰穀之竹以其竅厚而均者斷兩

  莭之間而吹之為黃鐘清宮之管制十二管以聽鳳凰之鳴其雄鳴六雌

  鳴六今其吹吸之法於後

  以音布律呂即音律相合分支定幹即數之六十音也

  諸律管吹定五音者

  如吹律定宮音者即閉角閉羽開徵閉啇吹時急開啇竅即宮音發應也

  如吹律定啇音者閉征閉角開宮閉羽吹時急開羽竅即啇音發應也

  如吹律定角音者即閉宮閉啇開羽閉征吹時急開徵竅即角音發應也

  如吹律定征音者即閉啇閉羽開角閉宮吹時急開宮竅即征音發應也

  如吹律定羽音者即閉征閉宮開啇閉角吹時急開角竅即羽音發應也

  諸呂管吸定五音者

  如吸呂定宮音者即閉角閉羽開啇閉征吸時急閉其征即宮音發應也

  如吸呂定啇音者即閉征閉角開羽閉宮吸時急閉其宮即南音發應也

  如吸呂定角音者即閉宮閉啇開徵閉羽吸時急閉其羽即角音發應也

  如吸呂定征音者即閉羽閉啇閉宮閉角吸時急閉其羽即征音發應也

  如吸呂定羽音者即閉角閉征開角閉啇吸時急閉其啇即羽音發應也

  右吹吸之法雖曰合天地之正氣與天地同和與四時同節足以呼吸天

  地把握陰陽然此樂宮之職所能也君子未之古者君子無故不廢琴瑟

  貴審音之本而不遺其末者也斯道廢久矣沈約宋書雲漢元帝時郎中

  京房知五音六十律之數受學于小黃今焦延壽續漢書又雲京房曰竹

  聲不可以度調故作凖以定數凖之伏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間九尺以

  應黃鐘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畫分寸以為六十律清濁之節自漢以來

  窮災律以驗災異者惟稱京房而子雲之意猶以為未足於道也故法言曰

  災異則董仲舒夏侯勝京房昔人聞歌文王之詩則曰頎然而長秉駿馬

  而偏朱蹄其文王歟古之君子得之于心而物將應之眇綿之間若將見

  為是之謂得其本而不遺其末者也子雲曰聲以情質原其始也康節曰

  既若能開物何須更鼓琴要其終也故始則得之於心終則物以其類應

  始則因心而會終則琴瑟律呂可遺此又君子以禮樂治心而斯須不忘

  者也是以古之君子雖窮居在下明乎禮樂之道舉而措之而天下塞焉

  是以禮樂不可一日而去身達於禮而不達樂謂之素達于樂而不達

  於禮謂之偏盡言而禮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又何必鐘鼓玉帛哉若夫

  帛王在上治定功成和氣應之禮行樂作禮非玉帛而玉帛不可廢樂非

  鐘鼓而鐘鼓不可遺此又明王製作之意也

  九天九地九人九體九屬九竅九序九事九年凡九叚此亦用九也九九

  亦八十一事

  推元𥮅家一置一二置二三置三部一勿增二增三三增六州一勿

  增二增九三增十八方一勿增二增二十七三增五十四

  假令求達首一方二州二部三家

  家三置三部二增三州二增九方一勿增三三及九共十五乃知達是第

  十五首也

  求表之贊置元姓去泰始策數減一而九之增贊去元數半之則得

  贊去冬至日數矣偶為所得日之夜奇為所得明日之晝也

  玄姓者玄首之姓名也太始者中首也去者去自中首至所求之首數也

  假令達首第十五減一成十四九之則一百二十六求達之第一贊則增

  一第二則增二即可見所來晝夜之贊也今去元數一百二十六年之則

  六十三若求達之二贊故知達首去冬至六十四日得夜贊也

  求星從牽牛始除算盡則是其曰也

  假令求達首之夜贊從牽牛數至壁初得六十四度即見達入壁宿之

  初度也此篇總其象數之因而略其運用之方散其用於諸篇者也

  文

  猶易之文言也天文地質文質彬彬以全天地之大美學者所以藻餙其

  身有國者所以藻餙治具也故此篇終之以天地而曰天地神時皆馴惡

  入于逆故棿文為藻餙

  罔且蒙莤冥圖

  〔插圖〕
  〔插圖〕

  九〈書夜〉八〈書夜〉七〈書夜〉六〈書夜〉五〈書夜〉四〈書夜〉三〈書夜〉二〈書夜〉一〈書夜〉  〈陽象陰象〉

  右論罔直蒙莤冥且舉中首以例其餘也中首初為晝則周首初為夜陽

  陰相間故晝夜相及幹六爻五以龍言而三以君子蓋幹者天道也龍為

  天德故三以人道明之元地道也中首陽道始微也故獨于三以龍明之

  猶曰為其嫌于無陽也

  幹之九三文言曰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玄文於中之次二曰

  風而識虎雲而從龍賢人作而萬類同以聖賢別之何也曰子雲之所以

  自見也蓋人也者與天地配其體與鬼神即其靈與陰陽埏其化與四時

  合其誠然後可謂無負於天地而謂之聖人子雲盡知之者矣何則一陰

  一陽之道因性而由之者聖人也反身而誠之者賢人也曰用而不知者

  百姓也子雲其明於自知者乎世以占卜為易道者宜子雲之所不取也

  此篇終之以辟天辟者君道也聖人能法天之不倦象地之不怠則安

  有不能與天地配其體與鬼神即其靈弊陰陽埏其化與四時合其誠者

  乎明此以為君則下其有不順乎明此以為臣則君其有不尊乎故曰天

  地神皆馴而惡入乎

  棿

  棿者擬也如易十三卦尚象制器也故棿曰棿擬也

  贊首沖錯測攡瑩數文棿圖告

  右玄體數十二位而用九非獨元道為然而為書之規摹亦然此也棿

  之所擬十九莭前九後九中之一莭所擬八十一首象君道以居中亦猶

  人君以中道居尊位而上下𨇖湊故曰𨇖湊群辟也〈十九莭皆備見別篇〉

  〈茲不重出或曰贊何以居於首之前曰贊者言辭之始也易曰修辭立其〉

  誠蓋誠者天道也非達乎天德則辭與誠為二此辭雲所以升贊於首之

  前其意以此乎何則聖人之于一言一行未嘗不貫於一而世之于言行

  未嘗不歧於二此子雲欲明聖人貫一之旨而嚴之於始歟豈不見昔人

  有言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既以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

  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一往巧𢟍不能得而

  況其凡乎康節亦曰執卷何人不讀書能知性者又何如工居天下語言

  內妙出世間繩墨餘謂世之學者讀聖人之言則有我於其間故歧而為

  二既有言辭焉而又有讀之者為安得不歧而為二乎既歧為二則安得

  在語言之內乎此子雲所以升贊於首之前以見聖人修辭立誠之意乎

  且子雲於法言曰子夏子遊得其書矣未得其所以為書宰我子貢得其

  言矣未得其所以為言又曰聖人之書言行天也則知聖賢之于書於言

  豈苟然哉非與天為一體者何以見其所以為書為言乎

  圖

  圖者圖其形象也故曰圖像無形易曰見乃謂之象言目之所見者無非

  象也圖者包羅天地萬匯無不在其中故棿曰圖像也

  太玄圖

  〔插圖〕

  此圖見範望本〈後人題雲楊氏著元時已有此圖亦非範望作以上語鄭克以為許昂題〉

  陰質北斗圖

  〔插圖〕

  方州部家何故質之北斗乎蓋玄者天道也故以九天言之天渾渾於上

  而不可測也觀鬥之所建則天之所在故陰質北斗也陰夜也夜質北斗

  則日月運行紀之以六甲鹹見於八十一首之中日月軫營者日月以十

  二次為畛營七宿者二十八宿每方七宿也軫轉者循行也馴幽𢟍微六

  甲內馴者所謂自子至辰自辰至申自申至子冠之以甲周而復始于章

  會統元之中其說見三統數若夫所謂內馴幽微則圖數或未可盡也蓋

  內馴者以何為內乎子雲雖曰人以心腹為玄若秉虛接響遂以心為內

  則所謂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不知日用之間以何者為心乎攡曰推之

  以刻參之以晷而繼之以見不見之形抽不抽之緒與萬匯相連也瑩曰

  植表施景榆漏率刻昏明考中作者以戒掜曰存見知隱由通擬遠推陰

  陽之荒考神明之隱掜擬之晷刻則事數事者本道之幽微也何乃皆以

  晷刻言之蓋大而章會統元小而年月日時莫不以六甲而計其數子雲

  所謂馴幽曆微以其至小而幽微者言之語其至者也元文曰視天而天

  視地而地視神而神視時而時天地神時皆馴惡入於逆至哉言乎自是

  而進之則易所謂與時偕行孟子所謂孔子聖之時皆此道也康莭曰眼

  前伎倆人皆曉心上功夫世莫知誠哉是言也若曰事事其中而以中為

  內六甲內馴以六甲馴行於六合之中以為內則以何者為幽微邪馴曆

  者誰邪天地人物析而為二則失子雲所謂兼三道而天名之之旨也

  律呂孔幽歷數匿紀圖像元形贊載成功

  律呂歷數圖贊四者既渾而言之則所謂馴幽𢟍微者苟非渾而為一則

  安能散之於事物乎

  始哉中羨從{{雙行注文|云云中哉更睟廓{{雙行注文|云云終哉減沈成〈云云天旬其地道〉

  扡其緒陰陽雜廁有男有女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動安

  物周營故能神明安物故能類聚類聚故能富神明故能貴夫元也

  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九天者每天九首九天盡八十一首自始哉中羨至君臣父子夫妻之

  道此潭三才而屬之一天散之于君臣父子夫妻之間者也此九天而屬

  之一天何也蓋九天皆天也且九者究也究則複歸於一矣

  玄有二道一以三起一以三生以三起者方州部家也以三生者三

  分陰陽以為三重極為九營是謂同本離末天地之經也旁通上下

  萬物並也九營周流終始貞也始於十一月終於十月羅重九行行

  四十日誠有內者存乎中宣而出者存乎羨雲行雨施存乎從變莭

  易度存乎更珍光淳全存乎睟虛中弘外存乎廓削退消部存乎減

  降隊幽藏存乎沈考終性命存乎成是故一至九者陰陽消息之計

  邪反而陳之予則陽生於十一月陰終於十月可見也午則陰生於

  五月陽終於四月可見也生陽莫如子生陰莫如午西北則子羨盡

  矣東南則午美盡矣

  以三起者謂一元分三方一方分三州為九州一州分三部為二十七部

  一部分三家為八十一家故曰方州部家也以三生者九位之中天分始

  始始中始終一重也中始中中中終二重也終始終中終終三重也地分

  下中上人分思福禍亦然故曰極為九營同出於三而末離為二故曰同

  本而離末也

  九營周流陰陽終始圖

  〔插圖〕

  羅重九行行四十日圖

  〔插圖〕

  以八十一首布於一期之日而複見於九贊之位也故其下文雲是故一

  至九者陰陽消息之計邪蓋九者大而言之八十一首之九天也小而言

  之九贊之位也九贊者一至五為息六至九為消故也是以故心思乎一

  以下至小人道缺皆以贊而明之

  故思心乎一反復乎二成意乎三條暢乎四著明乎五極大乎六敗

  損乎七剝落乎八殄絕乎九生神莫先乎一中和莫盛乎五倨勮莫

  困乎九夫一也者思之微者也四也者福之資也七也者禍之階者

  也三也者思之崇者也六也者福之隆者也九也者禍之窮者也二

  五八三之中也福則往而禍則承也九虛設辟君子小人所為宮

  也自一至三者貧賤而心勞四至六者富貴而尊高七至九者離咎

  而犯甾五以下作息五以上作消數多者見貴而實索數少者見賤

  而實饒息與消糺貴與賤交福至而禍逝禍至而福逃幽潛道卑亢

  亟道高晝夜相承夫婦系也終始相生父子繼也日月合離君臣義

  也孟季有序長幼際也兩兩相問朋友會也一晝一夜然後作一日

  〔插圖〕

  一陰一陽然後生萬物晝數多夜數少晝數短夜數長象月闕而日

  溢君行光而臣行滅君子道全小人道闕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

  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元有一規一矩一繩一凖以

  縱橫天地之道馴陰陽之數擬諸其神明闡諸其幽昏則八分平正

  之道可得而察也

  九虛為君子小人之宮圖

  九{{雙行注文|殄絕八{{雙行注文|剝落七{{雙行注文|敗損六{{雙行注文|極大五{{雙行注文|著明四{{雙行注文|條暢三{{雙行注文|成韋二{{雙行注文|反復一〈忍心〉

  〔插圖〕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二圖皆明九贊之位並之則駢委而難明故分之

  陽九〈晝君子〉八〈夜小人〉七〈晝君子〉六〈夜小人〉五〈晝君子〉四〈夜小人〉三〈晝君子〉二〈夜小人〉二〈晝君子〉

  陰九〈夜小人〉八〈晝君子〉七〈夜小人〉六〈晝君子〉五〈夜小人〉四〈晝君子〉三〈夜小人〉二〈晝君子〉一〈夜小人〉

  右八十一首陰陽相間以初贊得晝者為陽家初贊得夜者為陰家晝為

  君子夜為小人然作者之意豈欲使君子小人一定而不可易乎必使之

  馴陰陽之數擬諸其神明闡諸其幽昏知時之進退可否舍惡而從善去

  小人之行而惟君子之歸以居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而入於道者

  也且夫論九贊之用而曰九虛設辟君子小人之所以為宮也而又之

  以夫婦父子君臣長幼朋友之道皆原於晝夜陰陽象月闕而日溢君子

  之道由此而全小人之道由此而闕何也夫一陰一陽之道見於日用之

  間不以君子而加不以小人而減如魚龍之處大海吞吐受用無欠無餘

  君子明之則為君子小人昧之則為小人故于道或闕或全存乎人而已

  嘗觀法言曰人之性善惡混其亦原于此乎若夫上智下愚之不移則又

  未可一槩論也是知聖賢立言自有宗旨或因理而言或有為而言後之

  學者于性命道德不能反身自觀而較量他人之言謂孟子言性善荀子

  言性𢙣揚子不得不言善惡混合三子之言而論其得失可不大哀邪

  玄有九六之數策用三六儀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泰積之要始

  於十有八策終於五十有四並始終策數半之為泰中泰中之數三

  十有六策以律七百二十九贊凡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策為大積

  七十二策為一日凡三百六十四日有半踦滿焉以合歲之日而律

  𢟍行故自子至辰自辰至申自申至子冠之以甲而章會統元與月

  蝕俱沒玄之道也

  論太初太玄日法

  班固雲玄與太初律相應亦有顓帝𢟍焉今太初曆日法八十一太玄日

  法七十二何以見玄之用太初𢟍乎曰其所同者元氣轉三統五行之法

  耳其不同者各以所主而為日法然始異而終同宜班氏之言雲爾也太

  初以八十一分為日法者九九也玄以七十二分為日法者八九也太初

  以三十二為秒法者八四也玄以三十六為秒法者九四也玄之比於太

  初分於九而減一秒於九而加一二者皆以秒而計之則同得二千五百

  九十二秒故曰始異而終同也後之讀元者不原異同之因而一乙太初

  求玄故差互而不相應宜哉

  星度及中莭入氣〈以合歲之日也〉

  星紀初鬥十二度大雪  中牽牛初冬至終於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  中危初大寒終於危十五度

  諏訾初危十六度立春  中室十四度雨水終奎四度

  降婁初奎五度驚蟄  中婁四度春分終胃六度

  大樑初胃七度清明  中昴八度榖雨終胃十一度

  實沈初畢十二度立夏  中井初小滿終井十五度

  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  中井二十一度夏至終柳八度

  鶉火初柳九度小暑  中張三度大暑終張十七度

  鶉尾初張十八度立秋  中翼十五度處暑終軫十一度

  壽星初軫十二度白露  中角十度秋分終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  中房五度霜降終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  中箕七度小雪終鬥十一度

  角{{雙行注文|十二亢{{雙行注文|九氐{{雙行注文|十五房{{雙行注文|五心{{雙行注文|五尾{{雙行注文|十八箕〈十一〉

  東七十五度

  鬥{{雙行注文|二十六牛{{雙行注文|八女{{雙行注文|十二虛{{雙行注文|十危{{雙行注文|十七室{{雙行注文|十六壁〈九〉

  北九十八度

  奎{{雙行注文|十六婁{{雙行注文|十二胃{{雙行注文|十四昴{{雙行注文|十一畢{{雙行注文|十六觜{{雙行注文|二參〈九〉

  西八十度

  井{{雙行注文|三十三鬼{{雙行注文|四柳{{雙行注文|十五星{{雙行注文|七張{{雙行注文|十八翼{{雙行注文|十八軫〈十七〉

  南一百十二度

  太初上元正月甲子朔旦冬至無餘分後千五百三十九歲甲辰朔旦冬

  至無餘分又千五百三十九歲甲申朔旦冬至無餘分又千五百三十九

  歲甲子朔旦冬至無餘分十九歲為一章五百一十三歲為一會會者日

  月交會一終也八十一章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從子至辰自辰至申

  自申至子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元有三統統有三會會有二十

  七章九會而複元一章閏分盡一會月蝕盡一統朔分盡一元六甲盡

  八十一首每首九贊 每贊三十六策兩贊七十二策為一日〈一晝一〉

  {{雙行注文|夜也七百二十九贊 計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策〈加踦贊三十六策贏〉

  〈策十八策計二萬六千二百九十八策每氣得一千九十五分二十七〉

  秒若以秒計之每氣三萬九千四百四十七秒 二十四氣共九十四

  萬六千七百二十八秒〈秒法三十六每首得三百二十四分十八秒每贊〉

  得三十六分十八秒

  求氣所入贊

  置冬至一氣分秒以首分秒去之不滿首者以贊分秒去之餘若干分秒

  算外命之得小寒所入首贊分秒求次氣置前氣所餘分秒益以一氣分

  秒如前法求之〈秒數少散一公為三十六秒〉

  求星所入贊

  置其宿度數倍之以首去之所餘算外即日所𨇠宿之贊又倍次宿度數

  益之去如前法〈倍之者為兩贊為一日也〉

  三統〈自子至展自展至申自申至子冠之以甲者也〉

  天統一〈天施複於子〉

  一甲子元首〈太初元年〉

  甲子者以日計為太初元年十一月朔且冬至得甲子曰也元首者章

  會統元之元此一元之首也十九年為一章每九章積一百七十一年

  為積年二千一百一十五月為積月四百四十九萬六千九百六十一

  為月積分以日法七十二分除之得六萬二千四百五十七日為積曰

  小餘五十六以甲子旬周去之去得一千四十周大餘二十七小餘五

  十六命甲子見第十章冬至辛酉日大餘五十七小餘五十六

  十辛酉

  十者第十章也取前九章積曰加而倍之得十二萬四千九百一十五

  小餘四十如前法以甲子旬周去之得二千八十一大餘五十五小餘

  滿七十二進為日小餘四十命起甲子見第十九己未日冬至

  十九己未

  積曰十八萬七千三百七十三以六十甲子除外見大餘五十三小餘

  二十四

  二十八丁巳

  積曰二十四萬九千八百三十一大餘五十一小餘八二

  十七丁邜

  積曰三十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八大餘四十八小餘六十四

  四十六壬子

  積曰三十七萬四千七百四十六大餘四十六小餘四十八

  五十五庚戌

  積曰四十三萬七千二百四小餘三十二大餘四十四

  六十四戊申

  積曰四十九萬九千六百六十二小餘十六大餘四十二

  七十三丙午仲

  積曰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大餘四十無小餘分

  已上凡一統積一千五百三十九歲十九年為一章七閏九章一百七

  十一歲一小終三小終為一會五百一十三歲九小終三會積年一千

  五百三十九而大終積月一萬九千三十五積曰五十六萬二千一百

  二十甲子旬周九千三百六十八大余四十小餘盡命得甲辰日為統首

  地統二〈地化自醜畢於辰〉

  甲辰二統

  甲辰統首積日六十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小餘五十六甲子旬周命之

  大余三十七小餘五十六

  辛醜

  第十章首積日六十八萬七千三十五小余四十大餘三十五

  己亥

  第十九章首積日七十四萬九千四百九十三小餘二十四大餘三十三

  丁酉

  第二十八章首積日八十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一小余八大餘三十一

  乙未

  第三十七章首積日八十七萬四千四百八小餘六十四大餘二十八

  壬辰

  第四十六章首積日九十三萬六千八百六十六小餘四十八大餘二

  十六

  庚寅

  第五十五章首積日九十九萬九千三百二十四小餘三十二大餘二十四

  戊子

  第六十四章首積日一百六萬一千七百八十二小餘十六大餘二十二

  丙戌季

  第七十三章首積日一百十二萬四千二百四十余盡大餘二十

  凡二統積三千七十八歲積月三萬八千七十積日一百一十二萬四

  千二百四十通前一十八小終六會二大終六甲旬週一萬八千七百

  三十七大餘二十命得甲申朔旦冬至為三統首

  人統三人〈生自寅成于申〉

  甲申三統

  甲申統首積日一百十八萬六千六百九十七小餘五十六大餘十七

  辛巳

  第十章首積日一百二十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五小余四十大餘十五

  己卯

  第十九章首積日一百三十一萬一千六百十三小餘二十四大餘十三

  丁醜

  第二十八章首積日一百三十七萬四千七十一小余八大餘十一

  乙亥

  第三十七章首積

  壬申

  第四十六章首積日一百四十九萬八千九百八十六小餘四十八大餘六

  庚午

  第五十五章首積日一百五十六萬一千四百四十四小餘三十二大餘四

  戊辰

  第六十四章首積日一百六十二萬二千九百二小餘一十六大餘二

  丙寅孟

  第七十三章首積日一百六十八萬六千三百六十大小餘分盡

  凡三統積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內分三統九會二十七小終二

  百四十三章首元月五萬七千一百五氣積分一億二千一百四十一

  萬七千九百二十積日一百六十八萬六千三百六十而九會複元命

  起甲寅太歲受七十六甲子大餘〈年也五十七見辛亥太歲是後元之〉

  首積閏月一千七百一元中月五萬五千四百四

  右舉三統以為例推而演之此即元圖所謂自子至辰自辰至申自甲至

  子冠之以甲而章會統元與月蝕俱沒者也漢書律𢟍志雲太極運三辰

  五星於上元氣轉三統五行於下又曰三辰之合於三統也日合於天統

  月合於地統鬥合於人統五星之合於五行也小合于辰星火合於熒惑

  金合于太白木合於歲星土合於鎮星三辰五星而相經緯也易元之用

  盡于此矣康莭先生舉之以序太元凖易圖宜哉

  舉一元之數以見用有小大說

  分章會統元數

  章〈中九年為一章〉會〈九章計一百七十一年為一會〉統〈八十一章九會計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為一統〉

  元〈二百四十二章二十七會三統計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

  分八十一首於一元之數

  八十一首每首二十七年{{雙行注文|三章也每天九首得五百一十三年〈二十七〉

  {{雙行注文|章也三天得一千五百三十九年〈八十一章九會一統也九天四千〉

  六百十七年〈二百四十一章二十七會三統一元也〉

  康節先生曰始于上元甲子天正朔旦冬至後四千六百一十七年複

  會于太初之上元者元之贊也此以八十一首用之一元者也

  分八十一首於一年之數

  八十一首每首四日半始於十一月終於十月羅重九行行四十日〈起於〉

  〈十一月冬至中首終於十月大雪養首每天九首行四日三天得一百二〉

  十日九天得三百六十日而週一年之大數也

  分一年之數具於九贊之位

  〔插圖〕

  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此一年消息之數具於九贊者也

  前叚以九天而言則總八十一首也以九位而言則歸於九贊也以八十

  一首具一年之數九贊亦具一年之數此以小觀大以大觀小法也康莭

  曰一元在大化中猶一年也此雖主易而言然易元一理也然則八十一

  首豈止一年而已哉雖以之觀一元之數可也故此篇以三統章會統元

  而終之

  求兩漢中天法

  漢高祖皇帝著紀代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漢距上元十四

  萬三千二百五十歲歲在大 之東井二十二度鶉首之六度也故漢志

  曰歲在大 名曰郭牂太歲在午〈甲午年也高祖先入關楚王后入關𣻟奉〉

  自漢元年訖更始二年凡二百三十歲光武受命中興改元曰建武歲在

  鶉酋之張度〈自甲年年高祖入關之歲至戊辰二百一十五年若以楚〉

  〈亡之年己亥計之則二百一十年又十五年而光武立改元建武實甲申〉

  〈歲也又一百九十七歲庚子禪魏〉

  法言曰漢興二百一十載而中天〈在易則當中孚之上九在元則當闌之〉

  〈初贊婺女之六度張宿在中天廓首九天之內故曰中天〉

  法言曰月未望則載魄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其遡於日乎彤弓盧矢不

  為有矣此譏王莽也中之六贊曰月闕其膊不如開明于西蓋此意也〈月〉

  〈既望不遇十五則終魄於東故莽十五年其亡〉

  此篇所謂圖像元形者乎總一書之大要具見於此矣始明八十一首運

  行於北斗七宿六甲之中次美九天之德合地與人而歸於一天故曰天

  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又以三起三生之法而明其運用

  以歸功於九天次以九贊之位而明八方平正之道次以九六而朔律𢟍

  之用運行於三統六甲之中而終為

  告

  告者言元以既成之法而告之方來者也故棿曰告其所由往也

  元生神象二

  神者性之發而見於用者也故生於元而象二

  神象二生規矩生三摹三摹生九據元一摹而得乎天故謂之有天

  再摹而得乎地故謂之有地三摹而得乎人故謂之有神人

  規者圓也在數法奇為圓偶為方三摹九據皆圓數故曰三摹生九據三

  摹者天地人也九據者九贊之位也

  三據而乃成故謂之始中終

  九〈終終〉 八〈終中〉 七〈終始〉 六〈中終〉 五〈中中〉 四〈中始〉 三〈始終〉 二〈始中〉 一〈始始〉

  地三據而乃形故謂之下中上

  九〈上上〉 八〈上中〉 七〈上下〉 六〈中上〉 五〈中中〉 四〈中下〉 三〈下上〉 二〈下中〉 一〈下下〉

  人三據而乃著故謂之恩福禍

  九〈禍極〉 八〈禍中〉 七〈禍生〉 六〈福大〉 五〈福中〉 四〈福小〉 三〈恩外〉 二〈恩中〉 一〈恩內〉

  下斂上欱出入九虛

  九虛者九贊之虛位猶易言六虛也上欱下欱者猶易之卦上三爻與下

  三爻相為世應也五以前為下五以後為上欱猶合也一得五為六二得

  五為七三得五為八四得五為九五得五為十故前五與後五相合即所

  謂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三與八相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者也

  元用九故五居中而獨尊而不言合蓋元之用止於九而不用十且十則

  複歸於一故也

  小索大索周行九度

  度者天度也在曆法則一度為一日小索大索猶易言卦有大小也康莭

  曰元兩首共九日一五一四相間故曰小索大索又曰細分之則兩首共

  九日每首各四日半共為九故曰周行九度

  日以昱乎晝月以昱為夜昴則登乎冬火則登乎夏〈見中星圖南北〉

  定位東西通氣萬物錯雜乎其中{{雙行注文|見經緯圖元一德而作五生〈洛書〉

  {{雙行注文|可見一刑而作五克〈河圖可見五生不相殄五克不相逆不相殄乃〉

  能相繼也不相逆乃能相治也相繼則父子之道也相治則君臣之

  寶也

  河圖洛書

  〔插圖〕

  五行克而生者父生之次也以次相生者母生之次也父生者天之氣母

  生者地之物然洛書則五行各當其位河圖則九為金而居南七為火而

  居西何也河圖以體起用洛書攝用歸體體用之間又有變存為在律而

  言則既曰南呂宜在南也而為八月之呂以八風而言聖人南面而聽天下

  則閣闔宜在南也亦在乎西北二位漢儒以為金剛火疆各刑其方取

  相克以為用得其一理也學者能通其變則當自得之矣相生者如水生

  木木生火之類相治者如火治金金成用金治木木成器之類

  元日鬥書而月不書常滿以禦虛也歲寧恙而年病十九年七閏天

  之償也

  玄八十一首以主一歲右行法日起于牛宿者書日也左行法天起於冬

  至者書鬥也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鬥日相交成一歲而不及

  小月也故玄之中首起於甲子朔旦冬至甲子者齊日也朔旦者齊月也

  冬至者齊氣也

  玄以七十二分為日法以十八策為鬥分鬥分者即四分度之一乃三時

  之數也元之日法鬥分皆見於策而月法隱于九章之間故為常滿以禦

  虛也盡常滿者氣之盈而虛者朔之虛也十九年七閏者乃所以償其朔

  虛分也

  動吐{{雙行注文|生長之時也陰靜翕{{雙行注文|收藏之時也陽道常饒〈氣監分時也陰〉

  道常乏{{雙行注文|朔虛分是也陰陽之道也天韁健而僑躆〈疾速也一晝一夜〉

  自複而有餘{{雙行注文|一晝一夜為一日而有餘分日有南有北〈日在南為冬〉

  {{雙行注文|至日在北為夏至月有往有來〈望以前自西而東為往望以後自東〉

  〈而西為來日不南不北則無冬無月不往不來則望晦不成聖人〉

  察乎朓朒側匿之變而律乎日月雌雄之序經之於無已也

  朓朒者古者平朔月朝見曰朒夕見曰朓後世以日之所盈縮月之所遲

  疾損益之或進退其日以為定朔舒疾之度乃數使然躔離相錯偕以損

  益故同謂之朓朒至本朝以朓字避僖宗諱改為胐朒側匿者日則過中

  之謂吳至夜之謂匿月則與日相望謂之望既望之後漸虧謂之側至晦

  則無光謂之匿月本無光受日之光而為明故以雌雄之序明之此篇明

  聖人參地之道渾之於一身散而見於日用之間行于君臣父子朋友

  之際而為治心養性修身齊家治國之法要矣其言雖若甚約然原其始

  而齊其末則元之道備矣其所以示人者明矣天地萬物之情陰陽變化

  之道消息盈虛之理既以具之於前此篇撮其要而終之於後故曰鴻綸

  天元婁而拽之於將來者乎又曰有宗祖者則稱乎孝序君臣者則稱乎

  中實告大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