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近代俄國文學之父。他出身貴族家庭,從小愛到良好的文學教養。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一些未來的十二月党人為朋友。畢業後到彼得堡進外交部任職。在此期間寫出了《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政治抒情詩,歌頌自由、進步,反對封建農奴制,挾擊暴君專制,表現了開明貴族的理想,對當時的革命者曾產生過巨大影響。 1820年沙皇把普希金流放到高加索。不久又以他的無神論思想為藉口,把他幽禁在他母親的領地米哈伊夫斯克村。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後,沙皇為了拉擾他,把他如回莫斯科,企圖使他成為宮廷詩人。終因普希金的進步思想和創作活動與統治階級利益格格不入,引起了沙皇宮廷貴族集團的仇視。1837年沙皇及其黨羽策劃的決鬥中,普希金受重傷而死。臨死前最後一句話是:「這個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 |
目錄 | |||||||||
引言 | |||||||||
001 | 002 | 003 | 004 | 005 | 006 | 007 | 008 | 009 | 010 |
011 | 012 | 013 | 014 | 015 | 016 | 017 | 018 | 019 | 020 |
021 | 022 | 023 | 024 | 025 | 026 | 027 | 028 | 029 | 030 |
031 | 032 | 033 | 034 | 035 | 036 | 037 | 038 | 039 | 040 |
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