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普希金 | 上頁 下頁
三五


  《青銅騎士》在藝術上是相當成熟的。象徵的手法和隱喻的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與詩人要表現雙重的思想線索的意圖配合得天衣無縫,從而極大地豐富和擴大了長詩的思想內涵。長詩的語言也十分精彩和靈活,因人物的不同而自然地變化。歌頌彼得大帝的詩行,用詞典雅,格調莊嚴,鏗鏘有力;描寫葉甫蓋尼的部分則樸實而又通俗;二者之間的轉換也十分自然。

  寫完《青銅騎士》,普希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散文創作上。

  而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又在困擾著他,他常常不得不停下筆來,去應付這忙亂的潛伏著各種陷阱的生活。

  時序在流逝,在以後的歲月裡,我們將會看到,生活中的普希金,正如他的長詩《青銅騎士》中那個葉甫蓋尼一樣,也始終是被那威嚴可怕的鐵騎追趕著,直到墳墓的邊沿……

  第十九章 《上尉的女兒》

  1936年,普希金完成了歷史小說《上尉的女兒》,這部被別林斯基稱為「散文體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整個創作的「壓卷之作」。

  普希金很早就打算寫一部以農民起義為主題的小說。由於寫作條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正面地去描寫普加喬夫起義,而只能在有限制的「家庭紀事」的範圍內,從一個側面去展示這場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去描繪農民領袖普加喬夫的形象。

  儘管如此,普希金在英國作家司各特首創的「家庭紀事」這種形式的框架裡,仍然描繪出真實的歷史畫卷中的一些關鍵性場面。並且,由於歷史事件與個人命運糾結在一起,農民領袖的性格從多方面得到表現,從而使小說極富於人情味。

  為了寫作這部小說,普希金花了很長時間去進行調查研究,他首先研究了與普加喬夫起義有關的檔案材料,寫出了一部學術著作《普加喬夫史》(後經沙皇尼古拉一世改名為《普加喬夫叛亂史》出版)。然後又參閱了那個時代各方面人物的回憶錄,最後還親自到起義地點進行實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這樣就為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說是一個以虛構主人公、貴族格裡涅夫老年時回憶往事的形式寫成的歷史小說。青年格裡涅夫在普加喬夫運動高潮時期正在奧倫堡省白山炮台任軍職。在赴任途中,他遇上暴風雪,幸虧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民搭救了他,把他領到附近的一家客店裡。為了酬謝這個農民的救命之恩,格裡涅夫把自己的一件兔皮大衣送給了他,農民收下大衣,對格裡涅夫說:「我終生不忘您的大恩。」第二天,格裡涅夫經由奧倫堡赴白山炮台。這個炮臺名義上是一個炮臺,其實寒酸得像一個破落的村莊,總共也只有一門大炮。炮臺的指揮名義上是米朗諾夫上尉,實際上主事的卻是上尉的妻子,「她把公事看成是自己的私事,管理炮臺如同管理自己的家務。」上尉有一個女兒,叫瑪麗婭,雖不怎麼漂亮,但感情豐富,心地善良。格裡涅夫愛上了上尉的女兒,決定娶她為妻。

  這時,普加喬夫從監獄中逃出,他招兵買馬,自封為沙皇彼得三世,在攻克附近幾個要塞後,向白山炮台進攻。米朗諾夫以身殉職,格裡涅夫也被捕。格裡涅夫被起義農民帶到首領跟前審問,他發現這個首領竟是他在暴風雪中遇見的那個農民。首領不忘前言,釋放了他。後來,格裡涅夫為了救瑪麗婭,又一次被農民起義軍抓獲,普加喬夫又一次釋放了他,並幫他救出了瑪麗婭。

  從表面上看,小說主要情節是格裡涅夫個人的經歷和他與白山炮台長官米朗諾夫的女兒瑪麗婭的愛情故事。但正是普加喬夫對格裡涅夫的愛情和一生起了決定性作用:他三次救格裡涅夫於危難之中。普希金通過對他們三次交往的描寫,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展現了這位農民領袖的性格特徵。越到後來,普加喬夫的形象越來越鮮明、生動和豐厚,實際上也就成了小說的中心人物。

  佔據小說的畫面中心的是普加喬夫。普希金運用了「遞進」描寫法一步深入一步地塑造出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形象。

  格裡涅夫第一次與普加喬夫相遇是赴奧倫堡省任職途中,當時他在暴風雪中迷路,而普加喬夫正被官兵追捕。普加喬夫以「流浪漢」身份出現,幫助格裡涅夫脫險。作家主要是通過格裡涅夫的感受來寫普加喬夫的。沉著、機智、靈活、熱心、質樸是「流浪漢」普加喬夫的主要特點。這次偶然相遇是普加喬夫的「非正式」亮相。雖筆墨不多,但普加喬夫稟賦上的特點卻很突出,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他們第二次相遇是格裡涅夫作為俘虜與作為聲名顯赫的起義軍領袖的普加喬夫的重逢。普加喬夫認出格裡涅夫後立即將其釋放,去留自便。

  這一次相見主要還是通過格裡涅夫的所見所感來刻畫普加喬夫的性格,在深度上要遠遠超過第一次。普加喬夫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冷酷無情。

  對於反動貴族軍官,他毫不留情,「陰鬱地蹙蹙眉頭,揮揮白手帕」,他就立即被拉上絞刑架。對待部下,普加喬夫十分隨和,他雖然自稱「皇上」,卻從不居高臨下,盛氣淩人,以至於連格裡涅夫都能發現「他們彼此都以同伴對待,對自己的領袖都不特別恭敬。」對待老百姓,普加喬夫更加愛護,這從人民對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當他的馬車經過村莊時,老百姓便站在街道兩旁向他鞠躬,而他也向兩旁致意。

  後來,格裡涅夫為了救自己的未婚妻返回白山要塞時,第二次被起義農民抓住,這樣,他得以與普加喬夫第三次相見。通過這次相見的描繪,普加喬夫的性格得到多方面的展示。在這個被沙皇政府誣衊為「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的農民領袖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彩。當普加喬夫知道格裡涅夫是要去要塞救一個受欺侮的孤女時,兩眼便閃出光芒,激動地說:「我手下的人哪個敢欺侮孤女,不管他多狡猾,都逃脫不了我的審判。」同時立即同格裡涅夫一道去白山要塞,解救了瑪麗婭。後來,當普加喬夫知道瑪麗婭就是上尉的女兒時,雖然很生氣,但還是成全了格裡涅夫的婚事。

  整部小說表現了普加喬夫自由、叛逆的精神,勇敢豪邁的氣概——寧做一隻喝活血的老鷹活33年,不願做一隻吃死屍的烏鴉活300年。

  除普加喬夫以外,小說還描寫許多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或者說小說在描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的同時,還廣泛地描寫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雖說作者花費的筆墨不多,但這些普通人的形象也都十分鮮明,他們圍繞著普加喬夫這個中心人物,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內涵豐富的畫面,生動地展示出俄國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 頁。

  格裡涅夫從情節線索上看,似乎也算得上一個主角。但從思想線索上看,仍屬配角人物。他雖出身貴族之家,但仍屬￿普通人的行列。普希金在他身上合乎邏輯和極有分寸地表現了貴族階級的思想道德原則和人道感情。他把兔皮大衣贈與一個流浪漢,並非是在表現他的貴族式的慷慨,而實在是出於同情之心和感激之情;他對自己的僕人的尊重,並非是一種故作的姿態,而是出自一種真誠的人道感情;他不願意像另一個貴族軍官施瓦布林一樣「歸順」普加喬夫,並未考慮他個人與普加喬夫的恩恩怨怨,而是出於他的貴族思想和原則。所以,這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普希金的政治理想。在同樣的意義上,普希金在上尉米朗諾夫的身上,也表現了這種理想。他為人樸實,文化教養、生活習性都與普通人差不多。他雖不是貴族出身,但他忠於職守,在炮臺失守後,他以身殉職。列夫·托爾斯泰對米朗諾夫上尉這個人物評價很高,稱他為「真正的勇士」。

  上尉的女兒瑪麗婭也刻畫得十分生動,她貌不驚人,但感情真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