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忠烈俠義傳》,120回,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題「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石玉昆(約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咸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龍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龍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 小說前20回以「狸貓換太子」故事為引子,敘述包拯成長、入仕,斷案折獄,平反宮冤,迎歸「國母」,最後以懲治李保作結;第28回至第68回,以南俠、「禦貓」展昭同錦毛鼠白玉堂之間「貓鼠」爭雄為線索,寫「五義」歸附包拯,以及包拯同眾俠客義士保護范仲禹、顏查散等年輕清官,同奸臣龐太師及其爪牙的鬥爭;後五十二回以顏查散巡按襄陽為中心,寫眾俠義同叛逆襄陽王及其黨羽的鬥爭。 《三俠五義》源自公案小說,最後成為「俠義小說」的巔峰。它來自於民間,生活氣息濃厚。雖然最終成書於清末,但由於期間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描摹宋代生活,仍是相去不遠。後來的新「武俠小說」,比它更好看的自然有很多,但是比較而言,都至少缺少那麼一點煙火味。[2017年3月,重新整理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