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世界名著 > |
尤利西斯 |
作者:[愛爾蘭] 喬伊斯 譯者:蕭乾 文潔若 |
《尤利西斯》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並被譽為20世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1998年全球讀者投票評選二十世紀小說類第一名。每年的6月16日已經被紀念為「布盧姆日」。 1922年出版。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廣告推銷員布盧姆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 小說的題目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節和內容也經常表現出和荷馬史詩《奧德賽》內容的平行對應關係。 喬伊斯將布盧姆在都柏林街頭的一日遊蕩比作奧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時刻畫了他不忠誠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尋找精神上的父親的心理。小說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淩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
*此文較晦澀,閱讀時請打開每章注釋文件* | |||
譯本序 | |||
第一章 | 第一章注釋 | 第十章 | 第十章注釋 |
第二章 | 第二章注釋 | 第十一章 | 第十一章注釋 |
第三章 | 第三章注釋 | 第十二章 | 第十二章注釋 |
第四章 | 第四章注釋 | 第十三章 | 第十三章注釋 |
第五章 | 第五章注釋 | 第十四章 | 第十四章注釋 |
第六章 | 第六章注釋 | 第十五章 | 第十五章注釋 |
第七章 | 第七章注釋 | 第十六章 | 第十六章注釋 |
第八章 | 第八章注釋 | 第十七章 | 第十七章注釋 |
第九章 | 第九章注釋 | 第十八章 | 第十八章注釋 |
《尤利西斯》與《奧德修紀》對照 | 詹姆斯·喬伊斯大事記 | ||
主要人物表 | 譯後記 |
創作背景;喬伊斯使用了奧德修斯的羅馬名「尤利西斯」據說是由於他從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的兒童作品《尤利西斯的歷險》最先接觸了奧德賽的故事。他曾評論認為奧德修斯是文學史上涵蓋意義最廣泛的人物形象,並試圖以尤利西斯的歷險為主題寫一篇短篇小說發表在《都柏林人》中,並最終從1914年起開始創作長篇小說。 《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形象與喬伊斯的其他作品一樣,大多有其生活原型。喬伊斯本人出生於一個經濟狀況良好的天主教家庭,但後來由於愛爾蘭民權運動領袖帕內爾的倒臺以及父親酗酒等原因家道中落,喬伊斯也選擇放棄天主教信仰。1902年喬伊斯離家前往巴黎學習醫學,1903年母親病危趕回都柏林,臨終床前喬伊斯和弟弟斯坦尼洛斯·喬伊斯卻出於對天主教的叛逆堅持不肯下跪。後來喬伊斯把這一經歷寫入《尤利西斯》第一章並加以渲染。1904年起喬伊斯再次離家,並結識了一個年輕的醫科大學生、詩人奧列佛·聖約翰·戈加蒂。儘管並不是很信任他,喬伊斯依然被他的才華所吸引,後來戈加蒂成為《尤利西斯》中「壯鹿」馬利根的原型。戈加蒂在都柏林灣租了一幢愛爾蘭抵抗拿破崙·波拿巴進攻時建造的圓形石堡,想要用來作為根據地發起將愛爾蘭文藝古希臘化的文化運動,喬伊斯在邀請下也住進石堡。但兩人時常發生摩擦,其後戈加蒂的一個英國牛津朋友也搬進石堡,他愛好蓋爾語,並給自己起了一個蓋爾人的名字,他成為喬伊斯書中海因斯的原型。一天夜裡他做惡夢夢見被黑豹追趕,半夢半醒之間竟然抓起手槍扣動扳機,險些擊中喬伊斯。驚醒的喬伊斯決定立刻離開石堡不再回來,儘管當時是半夜,後來喬伊斯將這段經歷也寫入《尤利西斯》第一章中。後來喬伊斯在一家妓院喝醉,遇上了蠻不講理的憲兵(第十五章中的憲兵卡爾和憲兵康普頓)發生爭吵並動手,幸好被他父親的朋友亨特先生遇見解救。喬伊斯於是產生靈感,想要為亨特先生寫一篇在都柏林的歷險,於是亨特先生成為布盧姆的原型。其他重要的原型包括:西蒙·迪達勒斯(斯蒂芬的父親,以喬伊斯的父親為原型),摩莉(以喬伊斯的妻子諾拉為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