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郎潛紀聞三筆
作者:[清]陳康祺

  郎潛紀聞三筆,即《壬癸藏劄記》,415條。
  本書多輯錄清代紀聞、掌故、佚事,間及風土人情,有些可補正史之不足。涉及內容較廣,材料較多,是清代比較著名的史料筆記。

  陳康祺(1840~1890)清代鄞縣(今屬浙江)人,字鈞堂。陳鑒之長子。同治十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後任江蘇昭文知縣。辭官後家居蘇州,有別墅「洀園」,藏書頗豐。師法錢大昕、俞正燮。博學多識,尤熟悉清代掌故。著有《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四筆,共六十三卷。
封面
貶斥道教之歷史劉師恕奏請飭繳海澄印信
韓良輔由武改文康熙朝任官不甚拘中外資格
何世璂沈廷正理學門戶之見張楊園家教之嚴
洪稚存賜圜不由朱文正之力杭堇浦上疏抗論時事
吳菘圃協揆之文章經濟馮柯亭能以禮事親
朱文正病中為曹侍禦作墓銘陸太常深得士心
世祖襃恤遺忠之優厚康熙季年疏請建儲獲譴之禦史
賢婦寶守先集戚瓶穀占驗之學
劉蔭樞中丞之敢言劉中丞以權術革除門稅
聖祖旌龔蘅圃侍禦敢言劉孝子
宣宗推恩廉吏後裔父子同官之恩榮
王文靖奏罷招民知縣皇子臨大臣喪之典禮
本朝裁抑宦官之始聖祖追諡勵杜訥
于襄勤任縣令時之得民心聖祖推恩於襄勤之父
借鈔內府秘本之私見竇東皋黨附和珅之傳疑
嵇文恭不為和珅書楹帖之委曲耿精忠有賢母
太白山人蔣予蒲見理不明
蘇瑤青女士之才節謝濟世不屈於學使
朝鮮在中江互市之例洪稚存詩讖
王麟瑞無愧為孝廉方正強忠烈首破李文成逆謀之功
轉庵上人秦文恭薦名醫徐靈胎
蔣恭棐兩宴瓊林沈征士不以貧窶廢學
王進寶興陝省屯田之利吳廷楨張大受顧嗣立之恩遇
聖祖賜曹寅母禦書匾額聖祖諭殿試之大臣子弟皆置三甲
湯文正之清廉秦大士未貴時之志節
汪師韓編修為妬婦所累楊文定疏請加增寧夏鄉試中額
聖祖垂問楊文定之乏嗣聖祖知應先生之名
宋文恪拒絕暮夜饋金朱之弼奏除撥兌之弊
康熙初年八旗僕婢自盡之多芷僊書屋圖
林烈婦董文恭之謹慎
悲唐行康熙癸酉科鄉試之都下謠言
李如蘭由教官累遷至藩司王以鋙兄弟同掇巍科
范忠貞對耿逆語之嚴正高宗元旦禦制詩之佳讖
昭陵前石馬陸朗夫之忠清
崇文門關吏需索之苛盧抱經憐才愛士
盧抱經之遺澤唐確慎繪夏雨驅蝗圖
斷釵吟圖題識何文貞進呈講義
閻百詩渥承朱邸眷睞之異說仁宗以莊敬日強健行不息二語分鐫寶璽
仁宗注意治河宣宗俞允文信國從祀文廟
王文貞奏罷張魏公從祀帝王廟朱石君太傅之寛仁
朱竹君視閩學時逸事盧抱經校書之勤
孫文定未貴時逸事雷寧化視浙學時逸事
姚端恪之謹慎聖祖休致乞假詞臣之用意
國初准新進士自陳任吏與否之例蔡文勤極言詭隨之弊
隆科多以沈端恪為諍友沈端恪力爭耗羨歸公之議
世宗嘉浙人自新之速李文貞好為坊社選文
劉孟塗逸事世宗慰留朱高安語
世宗諭應試貢士語汪孟鋗初到內閣口號
吳省欽選館授職擢侍讀諸詩科名遲速先後之有定
李文貞密疏甄別歸休之學使高宗襃恤史閣部
施琅為鄭成功舊部王文靖請斬吳應熊
張文貞少時之端重聖祖寵任張文貞
內閣大堂西槐樹王玉暎女士書畫
馬江香惲清于二女士書畫楊大瓢才子孝子
沈歸愚不答日本人書函阿文勤劉文正識朱文正於初中鄉舉時
朱氏兩神童陳文肅少賤習勤之效驗
湖南衡州府九厘餉雍乾朝官吏遷轉不循尋常階級
梁文定所曆官階之殊異李芝齡學使力阻顏巡撫丈量黔省地畝
宣城梅氏稽古之榮楊至堂之事功學問
蔣作梅令南川時政績南亭老人七世一堂
傅忠毅奏減慶陽府賦稅聖祖加恩傅忠毅生母
南陳北李南陳北崔
詩家三王畫家三王朱文正與紀文達同赴翰林苑上任詩
高文良和風拂人之時評葉星期初不滿於汪鈍翁
黃太常密陳平臺灣鄭氏方略武進士臚唱誤班降甲
周興岱因規避大考獲咎朱竹君之不肯和同
駁斥錢楷閉門求雨之奏廣興周廷棟因民謠獲罪
景德因奏請萬壽演戲獲咎幼女叩閽求赦父罪
高宗加崇學官品級特旨免貢長江鰣魚
言氏譜系之傳疑聖祖親題熊學士閑道錄
周文恭召對語部曹翰林之出入
祖孫兄弟分占三頭李孚青十六歲入翰林
世宗伺察之嚴清漢合璧之殿試策
徐士林兄弟之清操李鶴峰有人倫鑒
孫文靖參幕職時之器識張彝歎可謂闇修篤行之士
吳珂鳴以舉人同與新進士殿試康熙癸巳萬壽恩科榜之姓氏
破肚將軍藍義山諸弟均具文武才
奏免昌化浮糧之始末陳左海之學行
陳左海主講書院之得士乾隆四十一年西師凱旋宴
謝禦史陳情疏李紱謝濟世劾田文鏡案
陳法之摻行時憲書增注六十干支始于乾隆辛卯
駱文忠平石達開之童謠王東皋操行之清矯
薑制軍幾誤劾傅同知王壯武之軍制
王壯武張宴九嶷山通州為漷縣舊治
社稷壇禱雨用玉高宗午門受俘詩
乾隆朝之正殿朝會有裨實用之國語
林茂之之耐貧王漁洋謁邵潛夫布衣
西人受困于嵊縣鄉民徐時棟《偷頭記》
宋尚書平亂之鎮靜趙恭毅撫楚時微行察事
福康安威福自恣李淩漢捐貲平楚蜀險灘
鄧嶰筠奏免潁州婦女隨犯答配之舊例唐鏡海感化苗民
木龍為治河利器黃河水泛之羊報
李良年之立品海蘭察有忠勇之子
孫文靖從征緬甸時遇險鄞縣阿育王寺忍辱松
顧祖禹不願列名一統志方輿紀要為人訾議
周制府刊行晉略嚴士鋐不畏強禦
列聖呼範文肅官而不名世祖起複劾馮銓諸臣原官
聖祖書三藩及河務漕運三大事于宮中柱上靳文襄與廷臣治河議論之異同
洪稚存奏劾諂事和珅諸人張文端兩次奏請聖祖多留江寧一日
陳鴻應詔陳言之剴直聖祖察熊文端遺疏薦熊本之虛偽
張文端為王敦轉世姚立德協守東昌府之鎮靜
畢秋帆力保張回子之不反邱象升為刑官時之寛恕
比翼朝天圖鄒宏志上拒賊複城圖
劉文清姬人精于書法監挑大臣器度之不同
彭兆蓀不徒以文字見長趙清獻折獄之神
孫襄武之戰功熊一瀟停改授並關卡之奏
甘莊恪以強項受知兩朝直省明倫堂聯語
韓文懿自陳無政事才史文靖奏請溧陽縣改隸鎮江府
曾文正加惠皖中經學大師曲沃裴氏兩世以貲郎致貴顯
裴中丞增開黔省鉛礦高文恪奏進漁戶所獻玉印
李穆堂陣法鎗制之論世宗加恩陳時夏生母
聖祖賜蔡升元葬親銀聖祖加恩範承勳之優渥
李文恭力持折南漕之不可行李文恭逸事
袁厚安編修因考差改官主事孫豹人對於吏部集驗之措詞
於清端在故鄉築堡禦盜之議論吳自高無愧清選
周雨甘諷諭教官不惡而嚴陳稽亭之行誼
京師各部院樹木之瑞異準噶爾內屬之瑞征
黃葉道人對錢謙益語盧宗漢播造嶽襄勤謀逆謠言
世宗密訓李衛盧魯生劉時達偽造孫文定奏稿案
於清端深得羅城縣民心暢春苑前小溪內蚌珠
烏什火銃之及遠翰林苑禁忌
乾隆再征伊犁時之瑞應高宗賜裘文達繼母生母匾額
傅文忠身後贈郡王爵銜高宗賜陳文勤予告詩
鄂文恭由筆帖式升至巡撫僅六年聖祖察施世綸處事之偏執
聖祖詔封長白山神聖祖詔繪覺羅武默訥像
李文恭論政語蔣師爚深得士心
萬氏八龍談天三友揚州二堂
焦虎玉童年精於算術揚州姚老人
朱文正與吳重光足為上官屬吏之法李孝臣之文行
汪對琴珍守惠定宇後漢書訓纂稿本戴東原幼時之質疑問難
王心敬得李二曲理學真傳孫若群之嚴正
湯文正許張仲誠為真儒白莊恪公請改孔氏族人宰曲阜縣之例
豫東二省巡撫加提督銜之始世宗信任李衛之專
阮文達之祖德姜西溟自信可錄者三事
三張力爭專用捐貲運饟人之議張司寇之鯁直敢言
韓文懿失恩眷之由徐文穆不附明珠
世宗稱餘甸為直臣高裔之孝行
湯文正得吳民三湯之稱朱高安不以疾引去之用意
楊文定朱文端臨終時天象彭訒庵在粵東之名績
胡興仁生有福慧胡興仁為守令時之才智
熊少牧之列史倭門四忠
宣宗稱羅澹村為本色書生曾文正奏複羅澹村恤典
世祖寛容陳名夏松文清之遺事
羅文僖少年時志趣聖祖垂念沈文恪
石渠寶笈之璽文湖南士民為謝濟世訟寃
胡文忠學問為勳烈所掩李肅毅昆季之恩遇
呂斆孚于七齡時割股王武湣公殉節武昌
朱張對於紳士抗糧案寛嚴之不同張文和辦理山左亂事之寛厚
劉忠壯國爾忘家張鑅奏並大差之惠民
陳文恭宦跡圖湘省大員會劾曾文正
周蘭坡令廣昌時之循績鄒小山請罷許容巡撫湖北之風力
江左三鳳皇葉燮與陸清獻同列彈章之欣幸
三風太守筆估鐫字筆管之原始
丁娘布高宗歸政之年與堯相同
張董世以繪畫供奉內廷聖祖善射
鄭際昌注釋陶文毅詩之有裨掌故劉蓉力辭曾文正薦章
科名佳話紀文達硯銘之用意
仁宗留意微員陶文毅以敢諫結主知
上元節調將之故事仁宗因得雪加恩朝臣
遇雪聚飲陶然亭之雅會本朝錢法源流
本朝與前明宮中費用之比較鐵面學道
郝浴出處之恢奇宮中祭五祀日期
吳將軍父女之風雅陳文恭撫吳時逸事
顧蓴奏疏之敢言孫詔成杖責滋事宮監
托碩使俄訂約事之駁正張如緒告養親之恩榮
行裝佩荷包飄帶之原始乾隆七年置樂部
張文毅廣哀詩欽天監推算曆法之乖錯
本朝萬壽開科原始王玉壂中武科三元
耆壽得玄孫者古今僅有六人世祖能容楊雍建之直諫
楊雍建宰高要時惠政名臣子賢否之不同
國初鄉會試同考官無定額姚啟聖全家之奇特
徐元文在詞館之榮遇高宗追念秦文恭
高宗賜蔡文恭詩梁文莊感激恩遇
梁文莊無愧清秩張學使識拔汪廷璵
殿廷應試詞賦之體裁翰林大考之黜陟
盧明楷以精於樂律受知尹舍人以清白遺子孫
李文藻才名錢竹汀識拔邵二雲
方望溪為李穆堂譏訕名臣不諱言科場夾帶
世宗破除官員回避本省之見聖祖不苛繩趙恭毅儀節
梁文莊有古大臣風陳星齋太僕被解役囚徒痛毆之巨案
陳兆侖三次通籍錢南園劾奏國泰之勇決
汪守和宗伯言動悉遵古禮驢車尚書
四三麟鳳二六鴻鸞張文和謹身節欲之效驗
顧寧人之強記王漁洋處置貲郎之意見
梁山舟書名播於日本琉球宣南詩會圖
越中四傑湯鵬鐵畫
本朝列聖多工繪畫皇史宬之建置
高宗宣宗沖齡時之神武宣宗臨禦初年之謹小慎微
李天生之豪俠任象元之學行
士大夫歸田後之規範沈端恪請黜陸王陳從祀孔廟之措詞
陸耳山四子之乖謬吳湛山中丞一歲九遷
吳中丞奏請弛私渡之禁葛世振力辭薦辟
雍正朝隔省題官之通融李天生譏顧亭林好講古音
董秉純整理全謝山遺集之風義孫文定阻子應試
沈歸愚尚書訓孫語尹文達對於僚屬之謙下
世宗大義滅親之不得已聖祖生有聖瑞
科場加恩大員子弟之成例朱文端奏免年遐齡從坐
世宗恩禮鄂爾泰之優渥鄂文端公戒弟侈泰之先見
大理令之戇直列聖不惑於異端
封印後預用空白之原始 南樓老人畫冊之遭際
韓襄毅遺硯之遭際 張清恪申辯擅動倉穀
聖祖以張伯行為江南第一清官 蘇閩士民對於張清恪之感情
葛壯節緝海盜之神算 陳文貞得以人事君之道
陳文貞格於禽獸 梅定九約束宗族之嚴
康熙初年災異策問之合于古意 孔文謤因奏求蓄髮革職
溧陽松江等處出現玉璽 聖祖射獵之神武
武虛穀之行誼 武虛穀借警墨吏
阿文成遺事

返回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