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太康二年,汲縣人不准盜發魏襄王塚,得竹簡古編數十車。……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簡書折壞,不識名題。塚中書皆科鬥字。初發塚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劄,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以其書付秘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文寫之。時束晰在著作,得觀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統稱《汲塚書》,或名《竹書》、《汲塚古文》等。 其中得《竹書紀年》十三篇,所記自黃帝迄魏安釐王二十年。然其所載多悖正史,而近甲骨、青銅銘文,故頗為考證先秦史者所重。《竹書》經荀勗、束皙考正後,罹永嘉亂,竹簡原本不復存世,但注釋本、考證本尚在。曆唐末五代,初釋本、考正本漸佚。南宋初年羅泌著《路史》嘗多引《紀年》,其後複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