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 上頁 下頁
夏紀


  §禹

  禹居陽城。〈《漢書·地理—志》注、《續漢書·郡國志》注。〉

  黃帝至禹,為世二十。〈《路史·發揮》三。〉

  【王國維案:此亦羅長源隱括本書之語,非原文。】

  禹立四十五年。〈《太平御覽》八十二。〉

  §啟

  啟曰會。〈《路史·後紀》十三「啟曰會」,注見《紀年》。〉

  益幹啟位,啟殺之。〈《晉書·束晰傳》。《史通·疑古篇》《雜說篇》兩引「益為後啟所誅」。〉

  九年,舞九韶。〈《路史·後紀》十三注引「啟登後九年舞九韶」。《大荒西經》注引「夏後開舞九招也」。〉

  二十五年,征西河。〈《北堂書鈔》十三引「啟征西河」四字。《路史·後紀》十三雲「既征西河」,注:「《紀年》在二十五年。」〉

  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真誥》十五。《路史·後紀》十三注引作「二十九年,年九十八」。〉

  【國維案:《太平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 「啟升後十年,舞九韶。二十五年,征河西。」而《通鑒外紀》引皇甫謐曰:「啟在位十年。」則《世紀》不得有「啟三十五年」之文,疑本《紀年》而誤題《世紀》也。此與《真誥》所引「啟三十九年亡」符同。《路史》注既引《紀年》啟在位二十九年,故征西河亦雲在二十五年矣。未知孰是。】

  §大康

  大康居斟鄩。〈《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正義引傅瓚曰:「《汲塚古文》大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亦居之。」〉

  乃失邦。〈《路史·後紀》十三注。〉

  羿居斟鄩。〈《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正義。〉

  §仲康

  §相

  後相即位,居商丘。〈《太平御覽》八十二。〉

  【王國維案:《通鑒外紀》「相失國,居商丘」,蓋亦本《紀年》。《通鑒地理通釋 四》雲:「商丘當作帝丘。」】

  元年,征淮夷、畎夷。〈《後漢書·西羌傳》引「後相即位元年,乃征畎夷」。《太平御覽》八十二引「元年征淮夷」。《路史·後紀》十三「征淮、畎」,注:「准夷、畎夷,《紀年》雲元年。」〉

  二年,征風夷及黃夷。〈《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二年征風、黃夷」,注:「並《紀年》。」《後漢書·東夷傳》注及《通鑒外紀》二均引「二年征黃夷」。〉

  七年,於夷來賓。〈《後漢書·東夷傳》注,《路史·後紀》十三注。《通鑒外紀》二引「於」作「幹」。〉

  相居斟灌。〈《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路史·後紀》十三引臣瓚所述《汲塚古文》。〉

  §少康

  少康即位,方夷來賓。〈《後漢書·東夷傳》注。《路史·後紀》十三注引此下有「獻其樂舞」四字,疑渉帝發時事而誤。〉

  §杼

  帝甯宣居原,自原遷於老丘。〈《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注。《御覽》作「自遷於老丘」。《路史》注」寧「作「予」,「丘」作「王」。〉

  柏杼子征於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注。《太平御覽》九百九引「夏伯杼子東征,獲狐九尾」。《路史·後紀》十三:「帝杼五歳,征東海,伐三壽」,注:「本作王壽,」《紀年》雲:「夏伯杼子之東征,獲狐九尾。」又《國名紀》己雲:「後杼征東海,伐王壽。」〉

  §芬

  後芬即位,三年,九夷來禦。〈《後漢書·東夷傳》注、《太平御覽》七百八十、《通鑒外紀》二、《路史·後紀》十三。《御覽》「芬」作「方」 ,又此下有「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十九字,郝蘭皋曰:「疑本注文,誤入正文也。」〉

  後芬立四十四年。〈《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注。〉

  §荒

  後荒即位,元年,以玄圭賓於河,命九東狩於海,獲大鳥。〈《北堂書鈔》八十九。《初學記》十三引「圭」作「璧」,「鳥」作「魚」,無「命九東」三字。《太平御覽》八十二引「荒」作「芒」,「鳥」作「魚」,無「命九」二字。〈〉國維案:「九」字下或奪「夷」字,疑謂後芬時來禦之九夷。〉

  後芒陟位,五十八年。〈《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注引作「後芒陟,年五十八」。〉

  §泄

  後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後漢書·東夷傳》注。《通鑒外紀》二引「帝泄二十一年如畎夷等爵命」。《路史·後紀》十三注引下有「繇是服從」四字。〉

  二十一年〈陟〉〈《路史·後紀》十三注。〉

  §不降

  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注。〉

  六十九年,其弟立,是為帝扃。〈《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注雲:「《紀年》雲六十九陟。」〉

  §扃

  §厪

  帝厪,一名胤甲。〈《太平御覽》八十二。〉

  胤甲即位,居西河。〈《山海經·海外東經》注、《太平御覽》八十二、《通鑒外紀》二。《開元占經》六引作「胤甲居西河」,《御覽》四引作「胤甲居於河西」。〉

  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其年胤甲陟。〈《山海經·海外東經》注、《開元占經》六、《太平御覽》四及八十二引上二句。《山海經》注無「天」字,《占經》無「妖」「十」二字。《通鑒外紀》二引「十日並出,其年胤甲陟。「《路史·後紀》十三:「胤甲在位四十歳,後居西河,天有妖孽,十日並照于東陽,其年胤甲陟。」注雲:「以上《紀年》。」案《路史》此條或有增字。又《御覽》四引「十日並出」下有「又言本有十日,迭次而運照無窮」十三字,則恐是注文也。〉

  §孔甲

  §昊

  後昊立三年。〈《太平御覽》八十二。〉

  §發

  後發一名後敬,或曰發。〈《太平御覽》八十二。《路史·後紀》十三:「帝敬發,一曰惠。」注曰:「見《紀年》。」〉

  後發即位,元年,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庸會于上池,諸夷入舞。〈《北堂書鈔》八十二。《後漢書·東夷傳》注、《御覽》七百八十引均無「再保庸」以下七字,《通鑒外紀》二、《路史·後紀》十三引亦同。《外紀》末句作「獻其樂舞」乃改本書句,《路史》仍之。〉

  其子立為桀。〈《太平御覽》八十二。〉

  §桀

  居斟鄩。〈《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正義。〉

  畎夷入居豳岐之間。〈《後漢書·西羌傳》。案《西羌傳》三代事多本《汲塚紀年》,而語有增損。〉

  後桀伐岷山,進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於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太平御覽》一百三十五。《藝文類聚》八十三引無末四句,《御覽》八十二引無末二句。「後桀伐岷山」,《禦覽》八十二引作「後桀命扁伐山民,進女於桀二人」,《類聚》引作「岷山莊王女於桀二人」,《御覽》八十二引作「山民女於桀二人,桀受二女」,《御覽》八十二作「桀愛二人」。「琰」,《御覽》引皆作「玉」。「刻其名」, 《類聚》及《御覽》八十二引皆作「斵其名」,《北堂書鈔》二十二亦引「斵苕華」三字。〉

  築傾宮,飾瑤臺。〈《文選·呉都賦》注。《文選·東京賦》注引作「夏桀作瓊宮、瑤臺,殫百姓之財」,《太平御覽》八十二引「桀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

  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為湯所放。〈《太平御覽》八百八十。《路史·後紀》十三注引「桀末年社震裂」六字。〉

  湯遂滅夏,桀逃南巣氏。〈《太平御覽》八十二。〉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歳四百七十一年。〈《太平御覽》八十二。《文選·六代論》注引「凡夏自禹至於桀十七王」十字,《史記·夏本紀》集解引末二句,《通鑒外紀》二引「四百七十一年」六字,《路史·後紀》十三注:「《紀年》並窮、寒四百七十二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