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辜鴻銘傳 | 上頁 下頁
四、仕在北洋·幕府二十年 第八章 南洋公學·哀歌(2)


  此時南方,孫中山于南京組成臨時政府,堅持北伐。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宣佈成立。但是南京臨時政府手中無軍隊、槍炮,口袋中無金銀鈔票,最後畢生以革命為主旨的孫中山不得不妥協,南北雙方達成協議,清帝宣佈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

  清廷接受了退位的《優待條例》,條例中規定:

  一、大清皇帝辭位後,尊號仍然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國君主之禮相待。

  二、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三、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六、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舊留用,唯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七、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八、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1912年1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詔書說: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東南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商統一辦法。

  袁世凱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玩弄手中的槍桿子,鼓動一大批如簧的舌頭,欺騙驚魂不定的清廷,欺騙羽翼未豐的革命者,最後終於爬上了中華民國總統的寶座。

  民國,在許多人的歡慶聲中成立了。它的成立,令人們隨之而流淚。先前一些熱心共和的人很快消失了,許多革命者經歷了令人難堪的困境。今日英雄、愛國者加身,明日罪犯和叛徒之名就來,不久,也許又被呼為英雄和愛國者。許多人死於暗殺和內戰,只有極少數人在日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榮譽。可憐的醇賢親王載灃結束了他短暫而倒楣的政治生涯,這位前攝政王不得不去拜倒在皇室祖先的神位前,懺悔他對皇室毀滅所承擔的責任。看來這道由皇帝頒佈的詔書宣佈了共和的確立,適宜地為皇帝的威權的面子蒙上一層神聖的面紗,滿清王朝已如日西下,並非總是不稱職或不明智的十位皇帝統治了近三百年的這片廣大的土地,開始進入黑暗和動盪不寧的夜晚,但白晝的餘光似乎還不願意完全退出紫禁城的宮牆。

  上海,大清皇帝退位的消息傳來,辜鴻銘正坐在沈曾植家裡,一幫人正在品著美酒,氣氛熱烈,高談闊論。

  突然。一位僕人從街上回來,手上拿著一份報紙,高聲喊著走進來:「快來看,快來看,特大消息。」

  席上諸人仍高談闊論,並不理會他的大呼小叫,報紙上不過是一些記者們的危言聳聽罷了。僕人見沒有人理,即把報紙遞到主人沈曾植手中,沈曾植接過,不以為意地掃了一眼,立刻一行大字映入眼簾——清帝宣佈退位!

  頭版頭條,太醒目不過了。沈曾植以為看花了,瞪大眼睛再看,沒有錯,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座中諸人見他臉色不對,不知出了什麼事,頓時鴉雀無聲地盯著他,靜了足足有五分鐘,沈曾植才回過神來,兩行老淚撲簌簌直往下掉,聲音嘶啞地說:「諸位,不好了,不得了,皇帝宣佈退位了。」

  座上諸人頓時齊齊站了起來,轉而向北跪下,一場熱鬧的宴會,立時只聽得一片傷心痛哭之聲,不住地把頭向地上叩去。

  辜鴻銘拉著沈曾植說:「災難臨頭了。我們怎麼辦?」

  沈曾植用雙手抱住辜鴻銘,流著眼淚,用一種讓人永遠也不會忘記的聲音說:「世受國恩,死生一志。」

  這時,辜鴻銘修訂後的《中國的清流運動》出版,在這部為大清帝國悼亡的書中,辜鴻銘一方面傷時憂國,深切懷念故去的張之洞,同時對袁世凱大加撻伐,可能辜鴻銘一生罵得最多,最喜歡罵的就要數袁世凱了。此書中,辜鴻銘大罵出口。稱:袁世凱的行為,連盜蹠賊徒之廉恥義氣且不如。袁世凱奉命出山以扶清室。既出,乃背忠棄義,投降革命黨,百般狡計,使其士兵失了忠君之心,然後擁兵自為,成為民國總統。……袁世凱不但毀棄中國民族之忠義觀念,並且毀棄中國之政教,即中國之文明。

  許多人笑我癡心忠於清室。但我之忠於清室非僅忠於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於中國之政教,即系忠於中國之文明。

  這成了辜鴻銘此後生命的主旨。

  此後,星散於各地主張復辟的遺老遺少暗中紛紛活動,借居租界,思謀借助於帝國主義列強,實現復辟,他們要用忠心在軍事專家們的時代獲得成功。上海,成了一個復辟活動的中心。這裡有廣大的租界供他們活動。以江蘇陽湖紳士惲祖祁、惲毓昌父子最為積極,和軍界張勳、徐寶山、張懷芝、張作霖等均有聯繫,並與允升、長慶、李經羲、錫良等聲氣相通。卜居於上海的張之洞手下三大幕僚辜鴻銘、沈曾植、趙鳳昌也積極參與,與北京宮廷暗通聲氣。這些人認為袁世凱難以收買人心,其舉措動則自相矛盾,混亂的秩序依然無法恢復,有效的措施不見眉目,陳規陋習仍困擾著人們。大小軍閥各行其事,獨霸一方,雖系一方土皇帝,其奢華、腐朽就已超過了過去的皇帝。各省常陷入混亂,生靈塗炭。天下人期望于共和者,逐漸失望,共和聲譽日下。謳歌前朝者時亦有之,似乎養著一個皇帝,比養千萬個土皇帝好受些,兩害相權取其輕了。在袁世凱的治下,不出三五年必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天下民心未忘前朝,屆時,擁立宣統登高一呼,統一天下,恢復舊觀,諸君豈不皆殿上中興之臣。

  這一幫子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遺老遺少,毫無根基,不得天下民心尚以不知溫飽為恨!卻自認為天下人心之代表,躲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卵翼下,做著白日美夢。

  辜鴻銘混跡於一幫擁帝復辟的遺老遺少中,正可以其譏彈妄議,宣之於口。此時的大清,豈不是正如白紙一張,用以復興上古帝王事業?因為他精通漢洋之學,特別其語言天賦,正可以借助於聯絡列強,所以受到重視。此時的遺老遺少諸公手中無槍炮巨艦,袋中無金銀鈔票,只有腦中裝著為天下蒼生立帝王,免於無君無父的宏願,寄希望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干預,與日本等國頻頻接觸。希望得到支援。而日本人對於當時的復辟活動,持有一定的觀望之心。雖深知復辟者們無堅固根底,但認為參與復辟者多是中國國民之中堅——縉紳士大夫,是一股潛勢力,焉知其日後前途!因此也有意預為下注,賭他一把。這樣,精通日文的辜鴻銘被派往日本東京,遊說日本政府,以期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1913年1月初,辜鴻銘肩負復辟者們的願望,東渡扶桑,踏上日本國土、他的如夫人貞子的國家。這個他早就想一遊的國家,早在甲午一戰,他就見識了日本人的能幹,1887年日本海軍少佐松枝新一乘著戰艦到長江揚威時,見識了日本人的氣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