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與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八章 藝術家生活 三、繪畫(3)


  所謂眼界,或許在歐美人聽來不甚清楚,讓吾們再來解釋一番,即中國的繪畫是假定在很高很高的山嶺寫作的。你倘使在很高的高度,例如從飛翔於離地面六千呎的飛機上所獲得的印象,他的眼界一定與處於尋常平面所獲得的眼界不同。當然,測視點的地位愈高,則幅合於中心點的線條愈稀。它又顯見地受了中國畫軸之長方形的影響,這種畫軸的式樣,需要離軸底的前景較遠的距離,以達至軸頂的天線。

  無異于現代的歐美新派畫家,中國畫家之所欲描摹者非為外表之現實,而為其自己印象中之現實,因是他們的畫法是印象派的畫法。不過西洋印象派畫家的毛病,是他們似覺過於巧黠又過於邏輯。竭盡一切的機巧,中國畫家不能產生藝術的幻象足以驚駭庸俗者。他們的印象主義的基本,即為前面所述「意存筆先」這一個原理。是以繪畫之要領非為物質的現實,而為藝術家由現實所反映之概念。他們不忘他們所繪畫者,乃為貢獻給人類同儕而繪畫,是以他們的概念必須為別人所能領悟者。他們受了中庸之道的約束,他們的印象主義是以為人情的印象主義。中國畫家作一幅畫,他們的目的是在傳達統一的概念,這概念決定畫面上的佈局,何者宜描繪,何者宜簡略,以達到空靈的美質。

  因為概念是繪畫的第一要義,他必須用最大之毅力使之涵蘊詩意的概念。當宋代中葉,政府有畫院之設立,四方之能畫者,得應政府之畫藝考試。從此等畫試的評判標準,吾們可以看出此詩意概念何等的超越其他要素而獨佔重要地位。凡中式的繪畫,無一非為表現最優之詩的意象者,而此最優的概念又無不賴乎暗示的方法。畫題的本身就已富含詩意,因為它們大都為一句或二句詩句。不過其機巧全賴乎最能用暗示的方法表達詩意者。舉一二個例子便能夠明瞭。宋徽宗時有一次考試的畫題為:

  竹鎖橋邊賣酒家。

  ◇

  許多應試者,無不向酒家上著工夫,故酒店的店景占了全畫面的中心部分。一善畫者則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簾,簾上寫一酒字,畫面上但見叢竹孤橋,並無酒家之痕跡,然酒家深藏于竹林之內,意已了然,於是此人被擢魁首,以其善體題中「鎖」字之意。又有一次考試,則其畫題系採用韋應物的詩句:

  野渡與人舟自橫。

  ◇

  這首詩的作者早已運用著暗示的方法,傳達一種靜寂荒涼的氣氛,顯示一條孤舟無人管理,受著流水的沖蕩而飄泊著;而作畫者更把這意思推進一層。那幅中魁首的畫,畫一隻鳥棲息於一條小船上,另一隻鳥則下飛作正將棲止之狀。這樣描寫幾隻鳥的接近船身,暗示這條船是被遺棄著,沒有人在近處,它就充分的表現了靜寂荒涼的意味。

  又有一幅圖畫,乃在描寫富貴府邸的奢華景象。一位現代畫家,當他描繪現實弄得煩膩了的時候,或許也想用用暗示畫法。但是他的暗示或許將描繪一支薩克斯風的錯雜音波,幻覺的穿越一隻香檳酒杯,這只酒杯擱在一個婦人的胸膛上,這個婦人半身隱掩於汽車裡面,這輛汽車正在輕輕掠過柯奈特號海船的煙囪等等情景。中國印象派畫家畫起來,背景上畫一殿廓,金碧輝耀,朱門半開;一宮女露半身於戶外,以箕貯果皮作擲棄狀,如鴨腳、荔枝、胡桃、榧粟、榛黃之屬,一一可辨,各不相因。這樣很詳細的依現實描寫出來,其屋內的奢華盛宴不見於畫面,但用這些剩餘的殘物傾倒於垃圾堆的情景來暗示。畫家的概念是以萬能的,技巧上的詩意的美質賴以表現。率直無含蓄的描繪是羞恥的。中國藝術家所時刻留心的是:含蓄一部分,讓人去辨味。

  中國繪畫是否僅以善處概念而感到滿足?概念乃思惟之產物而為性靈的產物,是以純粹的放縱意象,會碰到此路不通的一日,因為藝術最主要的作用,應該迎合吾人的情感與意識,否則將退化成機械的奇形或為邏輯的圖表,機械的智力技巧的概念倘它不能引起吾人情感的共鳴,從不能產生偉大藝術。這一點吾們在任何偉大作品中都能看得出來,不論是中國或歐洲的名畫。是以吾們不如說心景是萬能的。畫兩隻鳥棲息於一條船上,恰恰暗示其附近沒有舟子,而沒有舟子這種概念倘不能同時引起吾人感覺荒涼寂寞之共鳴,便了無意義。苟欲引起觀者的共鳴,怎的不畫一些湍流把那條船沖個橫擺呢?當我們觀著這幅畫而有一種感觸,覺得這條船倘不是被遺棄,它將不會被川流沖得這樣橫擺飄泊,而這種飄泊的景象引起吾人一種對於荒涼景色的回想,便深深打動吾們的心坎。這樣,這幅畫就是生動而有意義的了。一幅圖吾倘但憑畫著橋邊一家酒店隱于竹林中,不生什麼效用,直等到吾們被提示而引起回想,如見許多人民聚集於酒肆中,那兒迢迢永晝。光陰的過去似很覺遲鈍,而人民的生活是那麼安靜閒逸,他們或許在閑坐談天,消磨整個下午,談些漁翁的風濕病,以至皇后娘娘年輕時的風流史。是以心景之共鳴作用不論在畫中或在詩中是萬能的。這使吾人重視氣韻生動這個綱領,這是自從謝赫首先闡明六法論之後,千四百年來奉為中國繪畫之最高理想,又為其他畫家從而推敲討論之中心。

  吾人必須肯定的記取,中國繪畫本不欲僅取細小部分之正確,蘇東坡有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為詩必以詩,定知非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但是除開了形似,畫家還拿什麼來貢獻給吾們呢?繪畫的目的將是什麼呢?他的答語是:藝術家須傳達景物底神韻性靈而引起吾人的情感共鳴。這是最高目的而為中國藝術的理想。吾人固猶憶中國畫家常喜曆訪名山以澄清思慮而培養精神。他攀登最高峰巒以取得精神與道德之提高,他淩冒烈風而淋清雨,以聽江海之濤聲。他冥坐荒原亂石堆中,或棲息竹林叢樹間數日不返,以攝取自然界的靈感。他既與自然界的靈感交通,乃以其所獲傳送與吾人,為吾人創作一幅繪畫,充盈著真性情與靈感,其變幻靈活,無殊自然界本身。他將如米友仁,給我們一幅山水畫,層雲迭幛,煙霧迷蒙,縈繞山樹間,在這一幅畫面上,一切詳細物景都沉浸於此潤濕的大氣中。或如倪雲林,給吾們一幅秋景圖,帶著清涼的景色,間隔著一條露白的雲氣,如霧如煙,樹葉是那麼稀疏零落,予吾們一股荒涼凜冽的寒氣感覺。在這種氣氛與韻律之下,一切細節都將忘卻,而祇剩留中心的一點性靈。這便是中國藝術的最高理想——氣韻生動。於是詩與畫又複相通。

  這是中國藝術的使命,它教導我們以廣溥的愛好自然之精神,因為中國畫的最大成功,便是描寫自然的山水畫。西洋風景畫之最佳者,如柯羅(Corot)的作品,給我們同樣的自然氣氛的感覺。

  所惜在人物畫方面,中國藝術是十分落後的,因為人體被當作自然界物體的點綴物。女性人體美的鑒賞,不可求之於中國繪畫。顧愷之、仇十洲的仕女畫所給予吾人的印象,不是她們肉體的美感,而祇是線條波動的氣勢。照我看來,崇拜人體,尤其崇拜女性人體美是西洋藝術卓絕的特色。中西藝術最顯著的差異,在兩方靈感之不同,這就是東方感受自然之靈感而西洋感受女性人體美之靈感。今畫一個女性人體,而命一畫題曰沉思,或畫一個赤裸裸的浴女,以表現所謂人體美,將使中國人見之,為之驚呼卻步。至今許多中國人還是不明了西洋文化需要活的標本,所謂模特兒,剝得精光而放在眼前以供觀摩,每日以兩小時為度,然後開始學習基本繪畫。當然也有許多歐洲人歡喜把惠斯勒(Whistler)的名畫「我的母親」高掛壁上,資為垘本,而不敢大膽把女性人體供作觀摩。今日猶有許多英美人士在房中掛了一幅法國畫,歉疚自愧地對人解釋:這間房間是租來的時候早就佈置現成了的。倘有友人送了一幅威尼斯神女像的冬至禮,真叫他不知怎樣安排才好呢。他們在通常談話中絕口不把這些東西稱為藝術,而這種繪畫的作者一定是「瘋狂的藝術家」。話雖如此,正統的西洋畫,在其本質上及靈感上是戴奧尼索斯的。西洋畫家好像在裸體或近乎裸體的人像以外看不到什麼東西。春天,中國畫家以描畫一隻肥碩而美麗的鷓鴣來象徵,西洋畫家則以舞踴的仙女和追逐在後的牧神。中國畫家頗感興味於蟬翼細緻的紋路或蟋蟀、蚱蜢和蟾蛙的整個肢體;中國的文人雅士會將此等繪畫懸掛壁上,興味無窮的朝夕欣賞之,西洋畫家則至少要有埃內爾(Henner)的Liseuse 或Madeleine,否則不感滿足。

  人體的探索,亦為今日歐洲文明對中國的最大影響,因為它改變了藝術靈感的源泉,亦從而改變了整個人生的觀念。追根究底,它其實應稱為希臘的影響。與學識再生的文藝復興俱來的,是人體崇拜和衷心認定生命至美的文藝復興。中國的傳統原本就大部分都是十足的人文主義,其中並無任何希臘的影響,所怪者「人體是美麗的」這種說法竟始終付之闕如。吾們倘睜開眼睛,一審人體底美質,恐其印象不致輕易遺忘。這種人體美的發現和女性人體美的崇拜之所以為最大的影響力之一,是因為它跟人類最強烈的本能——性——有著密切的聯繫。由是觀之,我們可以說阿波羅的藝術地位已為戴奧尼索斯的藝術所奪取;宛如今日的中國畫在大多數學校中不列入課程,甚至多數美術學校亦然。他們從模特兒或從古典石膏像(希臘的或羅馬的),描摹著女性人體輪廓和解剖。此種對於裸體美之崇拜,實無須託辭乎柏拉圖的純潔審美主義,因為只有老朽的藝術家才把人體看作無情欲的崇拜對象,也只有老朽的藝術家才謹飭地替自己辯護。老老實實,崇拜人體是含有肉欲的意味的,他必須如此。真實的歐洲藝術家並不否認這些事實,且複公開地說明它。同樣的非難不能加諸中國藝術。可是不論吾人願意與否,這種勢力已侵入了我們的藝術界,其勢不可阻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