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與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七章 文學生活 十一、西洋文學之影響(1)


  當兩種不同文化接觸,那較豐富的一種將向外灌輸,而較貧弱的一種將接受之,這是自然而合乎邏輯的。但事實似有使人難以置信者,便是文化的向外灌輸,其蒙受幸福卻是勝於承受外來文化者。中國在最近三十年間,文學與思想方面分明進步了不少,這應該說是全部仰賴于西洋文化的輸入,此種承認西洋文學內容豐富之一般的優越,在自號「文學國家」的中國人聽來,未免為之大吃一驚。五十年前,中國人對於西洋的印象祇是炮艦,三十年前,又多了西洋政治制度的印象,到了二十年前,他們發覺西洋甚至也有很優美的文學,而現在,人們方徐徐發覺西洋甚且有較優越的社會意識與禮俗風尚。

  這對於一個老大而自傲的國家實在是過大而吞不下嚥的一口東西,但以中國之大,或許竟能吞得下去。無論怎樣,文學的變動終於臨頭了。中國文學勢不得不在內容方面,在體裁方面,遭逢廣大的變遷,為過去兩千年間所未經見者,直接受了外來的影響,口說的白話輪到被作為文學的手段:語言的解放,從一個深染西洋思想的人提倡起來。它的字彙大大地增富起來,那即是新的概念的增加,科學的、藝術的、文學的,大概總之比吾們固有思想的故舊材料遠為恰當而確定。賴有此思想原料的新補充,體裁上乃發生新變遷,這體裁的現代化,跟固有的完全換了一個面目。致老學究們無力追隨此新的規範——倘叫他寫一篇在內容上在體裁上趕得上現代標準的雜誌文字,將使他茫然不知所措。不但體裁上發生了變遷,形式上又產生了許多新的文學形式,於是吾們也有了自由詩、散文詩、短篇小說和現代戲劇劇本,而寫小說的技巧,尤其大大地修改過。總之,老的批判標準業經廢棄,所謂老的批判標準,很近似法國新經典派之阻礙歐洲認識莎士比亞至百五十年之久。吾們現在有較新穎較豐富較寬廣的文學理想來代替陳舊的批判眼光。結果使文學與人生獲得較接近的和諧,思想獲得較完美的正確和生命獲得較大的真實性。

  當然文化輸出的民族是比較發皇的民族,而接受外來文化的民族,由於環境的劇變,總不免引起紛亂。進步是有味的,但進步也是痛苦的。更不止此,進步還是險惡的。青年中國的心田上,掀起了廣溥的精神風浪,吾們喪失了思想的重心,吾們喪失了欣愉的共通意識。調整守舊與革新間的工作,往往非是常人所能勝任,而現代中國思想界尤具有思惟不成熟、性情輕躁、理想淺薄的特性。瞭解舊的文化固甚困難,而明瞭新的亦非容易。新的文化含有一些浪漫主義的又有一些自由主義的思想,缺乏批判和理智的重心,極端不能容忍任何舊式的和中國式的一切,無止境的接受每年外來的思想新範型,不斷的廣泛的搜尋最新作家,從南斯拉夫搜尋詩人,從保加利亞搜尋小說家。對於外人之揭發任何中國的舊有範型,極度敏感,這僅足證其缺乏自信,一個十八世紀的唯理主義,間歇的憂鬱與過分的熱心,一年一年的追逐新的口號,有似自噬其尾——此等特性,顯露于現代中國的作品。

  吾們喪失了堅定的和全般的人生觀察立場。今日,文學受著政治陰影的籠罩,而作家分成兩大營壘,一方面捧出法西斯主義,一方面捧出共產主義,兩方面都想把自家的信仰當作醫治一切社會病態的萬應藥膏,而其思想之缺乏真實獨立性,大致無以異於古老的中國。雖有明顯的思想解放之呼聲,可是那排斥異端的舊的心理作用仍然存在,不過穿了一件現代名詞的外褂。因為,骨子裡,中國人的愛好自由,有如愛悅一個外國蕩婦,沒有真摯的愛情可言。這些是文化變遷過渡期惡劣一面的形象,但他們到了政治組織上了軌道,靈魂上減少靈智的污點時候,會自然滌蕩消滅的。

  這些變遷,一切都是經由歐洲文學的影響而傳來的。這影響自然不限於文學,因為中國在一個收割期收穫了所有西洋學術的果實,無論在哲學方面、心理學方面、科學方面、工藝學方面、經濟學方面和其他一切包括于現代精密法則的文化者。甚至小孩子的遊戲、歌唱、舞蹈,現在也都輸入了進來。文學進步的真正結果,已概述於文學革命的一節中,此影響為翻譯歐洲作品之直接結果。試一觀此等翻譯的內容與種類,將顯示此影響之形式與程度。

  一九三四年的《中國圖書年鑒》載有一羅列最近二十三年來翻譯的詩歌、短篇小說、長篇說部的書篇名單,原作之國籍達二十六國。這一張表未見得是完全的,但很夠供給我們眼前的參考。倘將原作者國籍依譯作原著者人數之多寡順次排列,則英國四十七人,法國三十八人,俄國三十六人,德國三十人,日本三十人,美國十八人,意大利七人,挪威六人,波蘭五人,西班牙四人,匈牙利三人,希臘三人,非洲二人,猶太二人,其餘則瑞典、比利時、芬蘭、捷克、奧國、拉脫維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波斯、印度、暹羅、敘利亞各得一人。

  先查考從英國翻譯的作品,則主要小說作家為:艾略特(Eliot)、菲爾丁、笛福(《蕩婦自傳》亦經譯出)、金斯利(Kingsley)、斯威夫特、哥爾德斯密斯(Goldsmith)、勃朗特姊妹(Bronte,《洛雪小姐遊學記》和《狹路冤家》)、斯科特(Scott)、康拉德(Conrad)、蓋斯凱爾夫人(Gaskell)、狄更斯(《塊肉餘生錄》、《孤雛淚》、《雙城記》、《聖誕述異》、《勞苦世界》、《孝女耐兒傳》、《冰雪因緣》、《滑稽外史》),哈葛特(Haggard)的筆墨經過林紓譯筆的渲染,獲得的聲譽遠過於原作的地位。詩人的主要者為:斯賓塞(Spenser ,《荒唐言》)、布朗￿(Browning)、彭斯、拜倫(Byron)、雪萊(Shelley)、華茲華斯、道森(Dowson)。五種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第十二夜》、《亨利第六遺事》、《羅密歐與朱麗葉》)亦經幾位譯者譯出。戲劇的主要作者為:高爾斯華綏(Galsworthy,七種劇本)、平內羅(Pinero)、瓊斯(Jones)、謝裡登(Sheridan ,《造謠學校》)和蕭伯納(《華倫夫人之職業》、《英雄與美人》、《人與超人》、《賣花女》、《鰥夫之室》、《好述者》等)。愛爾蘭作家可以約翰·辛格(Synge)、鄧薩尼(Dunsany)為代表。散文作家主要者為:蘭姆(Lamb)、本涅特(Bennett)、馬克斯·比爾博姆(Max Beerbohm)。巴裡(Barrie)和王爾德(Wilde)引起了中國文藝界的廣大注意;《少奶奶的扇子》有兩種譯本,《莎樂美》有三種譯本;《朵蓮格萊的畫像》和《獄中記》亦經譯出。韋爾斯(H·G·Wells)以其《世界史綱》一書最被重視,其餘的作品為:《八十萬年後之世界》、《火星與地球之戰爭》、《明眼人》。哈代(Hardy)則僅以其短篇小說及詩著稱於中國,雖哈代之名傳遍一時,曼斯菲爾德(Mansfield)經徐志摩之推薦,亦甚著名。這一張名單包括那些作者的文學作品經譯成中文而有單行本印行的,但當然並不包括別種著作的作者,像羅素他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