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吾民 | 上頁 下頁
1935年版《收場語》 領袖人才的要求


  當我馳想於此等紊亂的現狀,此等卑劣與虛飾,覺得好像福音天使(Gabriel)的問羅得(Lot):「中國的好人在哪裡,而好人有多少呢?100個有沒有?50個有沒有?10個有沒有?5個有沒有?」假使天使來問我,我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回答才好。是不是這些營養不足、半人格的殘缺不全的標本,營營擾攘於無足輕重的瑣事者,便是剩留于現代中國的全部人民,因是一個4萬萬人口的民族自淪於失卻牧入的羊群生活?什麼地方是那些好人自慚形穢而隱匿的地方?不過我還記得好人在中國往往把自己躲藏起來,往往把自己躲藏于酒、女人、詩裡面,或其情致較淡則歸返自然而過其樸素生活。我於是又想中國的缺乏憲法保障,這個重大的事實怎樣巨大地改變一般的人生觀,怎樣影響他(們)的人生哲學,是以人生哲學為社會政治環境的產物而非社會政治環境根據人生哲學而產生。而經由這個人生哲理的變遷,從主動的而為被動的,多少美德,多少建設的努力因而喪失,而真實的進步又受其妨礙。

  人在中國好像受外來的過誤較甚於自身的犯罪,因為我想起宋江和一批梁山好漢怎樣在北宋末朝流為盜寇。因為他們是勇敢光明的盜寇,那些人不能勉為柔順,而任俠,因為體質上不需要任何法律保障。我又想起為什麼每個大詩人都縱酒歸田以示其輕視社會之志,屈原怎樣怨憤而自沉於湘江;而李白欲入水中撈月因而落水而死;陶淵明怎樣自足于白日掩荊扉、采菊東籬下的生活;又怎樣偉大而正直的學者具有正確的是非心者常受到貶斥的處分,蘇東坡貶至黃州,韓愈貶至潮州,而柳宗元貶至柳州。又想起另一班偉大人物,不耐官吏生涯的煩劇,退隱林泉之間而縱情吟詠;像袁中郎、袁枚、鄭板橋,他們都視仕宦為畏途,而自甘於逸靜生活,朝捧熱粥而吸,夜伍蟣虱而眠。我又想起當局勢混亂之際,正直學者常被逮捕,他們的妻孥家屬遭滿門抄斬,如滿清初葉枝連之慘禍。於是我方始明白他們需要佛教學說,這是他們一部分所贊成的,也需要消極的人生哲學,這是他們全部所贊成的。

  於是我又縱觀現代而睹許多好人絕足仕途;王國維跳入頤和園昆明池,康有為晚年過其孤寂的自傲生活;魯迅陷於沉默與失望的悲哀,直等到文學革命的發動;章太炎養晦于蘇州;而胡適,杜威的門生,秉有更進取的人生觀,亦只空想地草草他講人民的痛苦,並無多大熱情,雖他不願意放棄一切主張而讓國家歸於滅亡。——胡適有一次在其哲人的憤激之一刻,曾怒吼著:「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中國有許多好人他們不能為國家出力,因為人們的以其惡行加諸別人,而壞人以其惡行加於好人,好人乃弄一件樸素的棉袍子把自己偽裝起來。但還有別的好人,不止是5個,不止是50個,卻是千人萬人數百萬人,他們無聲無息地忍著痛苦。這種情形使旁觀者也覺得可憐;那麼許多好人竟沒有一個領袖抵得上半個甘地的程度;中國的個人比較來得老練,至於政治的和國家的方面、我們還剛剛在幼童時代。於是我將觀察其原因,以謀獲得一出路。

  我將這問題更推進一步而問:為什麼我們個人老練而政治國家幼稚?為什麼數百萬好人之中,那麼缺少偉大領袖以領導國家脫離紊亂?這些可能的領袖是否遭了暗殺,感受了流行病,或則是中道夭亡?或則是否他們到了40歲已未老先衰;是否他們所面對的社會背景太強大,因而漸漸隨波逐流腐化起來,轉取消極放任態度,最後自歸湮沒像白居易詩中的美人老大嫁作商人婦。那麼那些中途夭折之輩倒是幸運兒,他們年紀輕輕死了,留下好的聲名。但是歷史看來不承認這樣的說法;歷史顯示和孔子學說肯定:每當困難嚴重之際,那是偉大人物變更了國家的命運。但是我又想起中國歷史上的沉浮變遷,許多偉大人物被磨折成小人物。那很可以歸罪於制度或諉過於一種制度而非可責人。那很容易用唯物辯證法來證明其為軍閥政治的邏輯的結果。那很容易表明軍閥都是好人,為不良環境之犧牲,受了他們自己地位之壓迫,不得不加重稅於人民自固其勢力,他們的地位又太易於遭遇引誘,幾非任何人所能抗拒。但是我又想起日本的維新運動,他們經過同樣的階段,同樣軍人干政的局面,然在伊藤博文領導之下,卒能獲得偉大的成功。然而你可以說,日本的幅員小,那我們又可以歸罪於我國領土之廣大。於是我們又想起俄羅斯的榜樣,挾有等埒半大洲的領土,而其人口又大多數為與中國相等的貧苦不識字的農民,布爾喬階級同樣的冷淡,上豪劣紳同樣的腐敗。但是這些老骨頭還有旺盛的精力,老俄羅斯擺脫了舊的骸殼而出現了形態簇新的國家,輝耀著新的希望與精神。於是我將說,呸!什麼是唯物辯證法!

  尋求原由常導人返求領袖人才,尋求剛毅而誠信的領袖人才,因為像孔子的見解一樣我相信偉人以其自身的行為為表率,足以改變全國的風氣,如伊藤博文維新的運動。我記得1926年,怎樣的全國熱烈興奮以紀念某大領袖,同時一個青健政黨出現,好像將拯拔國家出於紊亂與沮喪的現狀,怎樣的許多青年爬出了學校的牆垣,跋涉數千里加入革命軍,視死如歸,獻身於國家之改造。直至最近,1931年,又見十九路軍怎樣一度的激動全國沸騰的情緒,老老少少都把最後一分錢獻納出來,表現一種血氣,向非任何人夢想所能及者,存在於這個民族裡頭。老大的中國一時好像重又找獲了他的靈魂。後來不久這把火被澆熄了;它閃爍著餘燼的微光,終於全媳而留下一片漆黑,因為缺乏監護培養的人。倘令有這麼一個人,這死灰不難再度熊熊地燃燒起來,雖至今猶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