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八章 藝術生活 中國書法(1)


  一切藝術的問題都是韻律問題。所以,要弄懂中國的藝術,我們必須從中國人的韻律和藝術靈感的來源談起。我們承認韻律是普遍存在的,並非中國人的專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探索一個不同的側重點。在討論理想的中國婦女時,筆者已經指出,西方藝術總是到女性人體那裡尋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韻律,把女性當作靈感的來源。而中國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則通常滿足于高興地賞玩一隻靖蜒、一隻青蛙、一隻蚱至或一塊嶙峋的怪石。由此看來,西方藝術的精神較為耽於聲色,較為熱情,較為充滿藝術家的自我;而中國藝術的精神則較為高雅,較為含蓄,較為和諧于自然。我們可以借用尼采的話來說明它們的不同,中國的藝術是太陽神的藝術,而西方藝術是酒神的藝術。這一巨大差別只有具備對韻律不同的理解與欣賞才能形成。無論在哪個國度,藝術問題總是韻律問題,這一點毫無疑問。但直到晚近,韻律才在西方藝術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在中國,韻律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

  很奇怪,這種對韻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國書法藝術中發展起來的。一幅寥寥幾筆劃出的頑石圖,掛在牆上,供人日夜觀賞。人們面對它沉思冥想,並得到一種奇異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種快感,就非懂得中國書法藝術的原則不可。學習書法藝術,實則學習形式與韻律的理論,由此可見書法在中國藝術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甚至可以說,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中國人民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比方說,中國的建築,不管是牌樓、亭子還是廟宇,沒有任何一種建築的和諧感與形式美,不是導源於某種中國書法的風格。

  這樣,中國書法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實在是十分獨特的。毛筆使用起來比鋼筆更為精妙,更為敏感。由於毛筆的使用,書法便獲得了與繪畫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藝術地位。中國人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把繪畫和書法視為姐妹藝術,合稱為「書畫」,幾乎構成一個單獨的概念,總是被人們相提並論。假如要問二者之中哪一個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回答毫無疑問是書法。於是,書法成了一門藝術。人們對之投以的滿腔熱忱和獻身精神,以及它豐富的傳統,人們對它的尊崇,這些都絲毫不亞於繪畫。書法標準與繪畫標準一樣嚴格,書法家高深的藝術造詣遠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如同其他領域的情形一樣。中國的大畫家,像董其昌、趙孟頫等人,通常也都是大書法家。趙孟頫(1254~1322)是最著名的中國畫家之一。他在談到自己的繪畫時說:「石如飛白木如篆,六法原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在我看來,書法代表了韻律和構造最為抽象的原則,它與繪畫的關係,恰如純數學與工程學或天文學的關係。欣賞中國書法,是全然不顧其字面含義的,人們僅僅欣賞它的線條和構造。於是,在研習和欣賞這種線條的兢力和構造的優美之時,中國人就獲得了一種完全的自由,全神貫注於具體的形式,內容則撇開不管。繪畫總有一個客體要傳達,但一個寫得很好的字卻只傳達其本身線條和結構的美。在這絕對自由的天地裡,各種各樣的韻律都得到了嘗試,各種各樣的結構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國的毛筆使每一種韻律的表達成為可能。而中國字,儘管在理論上是方方正正的,實際上卻是由最為奇特的筆劃構成的,這就使得書法家不得不去設法解決那些幹變萬化的結構問題。於是通過書法,中國的學者訓練了自己對各種美質的欣賞力,如線條上的剛勁、流暢、蘊蓄、精微、迅捷、優雅、雄壯、粗曠、謹嚴或灑脫,形式上的和諧、勻稱、對比、平衡、長短、緊密,有時甚至是懶懶散散或參差不齊的美。這樣,書法藝術給美學欣賞提供了一整套術語,我們可以把這些術語所代表的觀念看作中華民族美學觀念的基礎。

  由於這門藝術具有近2000年的歷史,且每位書法家都力圖用一種不同的韻律和結構來標新立異,這樣,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鑒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卸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更會驚歎不已。

  對西方來說,更有意義的事實是,書法不僅為中國藝術提供了美學鑒賞的基礎,而且代表了一種萬物有靈的原則。這種原則一經正確地領悟和運用,將碩果累累。如上所說,中國書法探索了每一種可能出現的韻律和形式,這是從大自然中捕捉藝術靈感的結果,尤其來自動物、植物——梅花的枝丫、搖曳著幾片殘葉的枯藤、斑豹的跳躍、猛虎的利爪、麋鹿的捷足、駿馬的道勁、熊羆的叢毛、白鸛的纖細,或者蒼老多皺的松枝。於是,凡自然界的種種韻律,無一不被中國書法家所模仿,並直接地或間接地形成了某種靈感,以造就某些特殊的「書體」。如果一位中國學者在一棵枯藤之上看到了某種美,它那不經意的雅致,可伸可縮的韌性,枝頭彎彎曲曲,幾片葉兒懸掛其上,漫不經心,卻又恰到好處,他就會把這種種的美融于自己的書法之中。如果另一位學者看到一棵松樹樹幹彎曲、樹枝下垂而不直立,表現出一種驚人的堅韌和力量,他也會將這種美融入自己的書法風格。於是,我們就有了「枯藤」和「勁松」的筆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