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譯文序跋集 | 上頁 下頁
《豎琴》(2)


  然而這些話似乎不免有些偏愛,據珂剛教授說,則倫支是「在一九二一年二月的最偉大的法規制定期,登記期,兵營整理期中,逃進『綏拉比翁的兄弟們』的自由的懷抱裡去的。」那麼,假使尚在,現在也決不能再是那時的倫支了。至於本篇的取材,則上半雖在《出埃及記》,而後來所用的卻是《民數記》,見第二十五章,殺掉的女人就是米甸族首領蘇甸的女兒哥斯比。篇末所寫的神,大概便是作者所看見的俄國初革命後的精神,但我們也不要忘卻這觀察者是「綏拉比翁的兄弟們」中的青年,時候是革命後不多久。現今的無產作家的作品,已只是一意讚美工作,屬望將來,和那色黑而多須的真的神,面目全不相像了。

  《果樹園》是一九一九至二十年之間所作,出處與前篇同,這裡並仍錄原譯者的話:

  「斐定(Konstantin Fedin)也是『綏拉比翁的兄弟們』中之一人,是自從將短篇寄給一九二二年所舉行的『文人府』的懸賞競技,獲得首選的榮冠以來,驟然出名的體面的作者。他的經歷也和幾乎一切的勞動作家一樣,是頗富於變化的。故鄉和雅各武萊夫同是薩拉妥夫(Saratov)的伏爾迦(Volga)河畔,家庭是不富裕的商家。生長于古老的果園,漁夫的小屋,縴夫的歌曲那樣的詩底的環境的他,一早就表示了藝術底傾向,但那傾向,是先出現於音樂方面的。他善奏懷亞林,巧於歌唱,常常出演於各處的音樂會。他既有這樣的藝術的天稟,則不適應商家的空氣,正是當然的事。十四歲時(一九〇四年),曾經典質了愛用的樂器,離了家,往彼得堡去,後來得到父親的許可,可以上京苦學了。世界大戰前,為研究語學起見,便往德國,幸有天生的音樂的才能,所以一面做著舞蹈會的懷亞林彈奏人之類,繼續著他的修學。

  「世界大戰[21]起,斐定也受了偵探的嫌疑,被監視了。當這時候,為消遣無聊計,便學學畫,或則到村市的劇場去,作為歌劇的合唱隊的一員。他的生活,雖然物質底地窮蹙,但大體是藏在藝術這『象牙之塔』裡,守禦著實際生活的粗糙的刺戟的,但到革命後,回到俄國,卻不能不立刻受火和血的洗禮了。他便成為共產黨員,從事于煽動的演說,或做日報的編輯,或做執委的秘書,或自率赤軍,往來於硝煙裡。這對於他之為人的完成,自然有著偉大的貢獻,連他自己,也稱這時期為生涯中的Pathos:(感奮)的。

  「斐定是有著纖細優美的作風的作者,在勞農俄國的作者們裡,是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但在這文字的最普通的意義上)。只要看他作品中最有名的《果樹園》,也可以一眼便看見這特色。這篇是在『文人府』的懸賞時,列為一等的他的出山之作,描寫那古老的美的傳統漸就滅亡,代以粗野的新事物這一種人生永遠的悲劇的。題目雖然是絕望底,而充滿著像看水彩畫一般的美麗明朗的色彩和綽約的抒情味(Lyricism)。加以並不令人感到矛盾缺陷,卻釀出特種的調和,有力量將讀者拉進那世界裡面去,只這一點,就證明著作者的才能的非凡。

  「此外,他的作品中,有名的還有中篇《Anna Timo-vna》[22]」。

  後二年,他又作了《都市與年》[23]的長篇,遂被稱為第一流的大匠,但至一九二八年,第二種長篇《兄弟》出版,卻因為頗多對於藝術至上主義與個人主義的讚頌,又很受批評家的責難了。這一短篇,倘使作於現在,是決不至於膾炙人口的;中國亦已有靖華的譯本,收在《煙袋》[24]中,本可無需再錄,但一者因為可以見蘇聯文學那時的情形,二則我的譯本,成後又用《新興文學全集》卷二十三中的橫澤芳人譯本細加參校,於字句似略有所長,便又不忍捨棄,仍舊收在這裡了。

  雅各武萊夫(Aleksandr Iakovlev)以一八八六年生於做漆匠的父親的家裡,本家全都是農夫,能夠執筆寫字的,全族中他是第一個。在宗教的氛圍氣中長大;而終於獨立生活,旅行,入獄,進了大學。十月革命後,經過了多時的苦悶,在文學上見了救星,為「綏拉比翁的兄弟們」之一個,自傳云:

  「俄羅斯和人類和人性,已成為我的新的宗教了。」

  從他畢業於彼得堡大學這端說,是智識分子,但他的本質,卻純是農民底,宗教底的。他的藝術的基調,是博愛和良心,而認農民為人類正義和良心的保持者,且以為惟有農民,是真將全世界聯結于友愛的精神的。這篇《窮苦的人們》,從《近代短篇小說集》中八住利雄[25]的譯本重譯,所發揮的自然也是人們互相救助愛撫的精神,就是作者所信仰的「人性」,然而還是幻想的產物。別有一種中篇《十月》,是被稱為顯示著較前進的觀念形態的作品的,雖然所描寫的大抵是遊移和後悔,沒有一個鐵似的革命者在內,但恐怕是因為不遠於事實的緣故罷,至今還有閱讀的人們。我也曾於前年譯給一家書店,但至今沒有印。

  理定(Vladimir Lidin)是一八九四年二月三日,生於墨斯科的。七歲,入拉賽列夫斯基東方語學院;十四歲喪父,就營獨立生活,到一九一一年畢業,夏秋兩季,在森林中過活了幾年,歐洲大戰時候,由墨斯科大學畢業,赴西部戰線;

  十月革命時是在赤軍中及西伯利亞和墨斯科;後來常旅行於外國。

  他的作品正式的出版,在一九一五年,因為是大學畢業的,所以是智識階級作家,也是「同路人」,但讀者頗多,算是一個較為出色的作者。這原是短篇小說集《往日的故事》中的一篇,從村田春海譯本重譯的。時候是十月革命後到次年三月,約半年;事情是一個猶太人因為不堪在故鄉的迫害和虐殺,到墨斯科去尋正義,然而止有饑餓,待回來時,故家已經充公,自己也下了獄了。就以這人為中心,用簡潔的蘊藉的文章,畫出著革命俄國的最初時候的周圍的生活。

  原譯本印在《新興文學全集》第二十四卷裡,有幾個脫印的字,現在看上下文義補上了,自己不知道有無錯誤。另有兩個×,卻原來如此,大約是「示威」,「殺戮」這些字樣罷,沒有補。又因為希圖易懂,另外加添了幾個字,為原譯本所無,則都用括弧作記。至於黑雞來啄等等,乃是生了傷寒,發熱時所見的幻象,不是「智識階級」作家,作品裡大概不至於有這樣的玩意兒的——理定在自傳中說,他年青時,曾很受契訶夫的影響。

  【注釋】

  指一九二一年三月(俄曆二月)俄共(布)通過和執行關於新經濟政策的決議、關於實行黨的統一和團結的決議,以及黨在軍隊裡和政府機關裡進行的一系列整頓工作。

  《民數記》:《舊約》的第四卷,計三十六章。

  斐定(1892—1977)通譯費定,蘇聯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城與年》、《初歡》、《不平凡的夏天》等。

  懷亞林:英語Violin的音譯,即小提琴。

  [21]世界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間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世界規模的戰爭。參戰的一方是德國、奧匈帝國等,稱為同盟國;另一方是英、法、俄、美等,稱為協約國。最後同盟國失敗。

  [22]《Enna Timovna》:《安娜·季莫菲耶芙娜》,費定的早期作品,發表於一九二三年。

  [23]《都市與年》:又譯《城與年》,費定於一九二四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有曹靖華中譯本,一九四七年九月上海駱駝書店出版。

  [24]《煙袋》:曹靖華翻譯的蘇聯短篇小說集,收作者七人的小說十一篇,以其中愛倫堡的《煙袋》為書名;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北京未名社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這裡說曹靖華也譯有《果樹園》「收在《煙袋》中」,有誤。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魯迅致呂蓬尊信中說:「靖華所譯的那一篇,名《花園》,我只記得見過印本,故寫為在《煙袋》中,現既沒有,那大概是在《未名》裡罷」。但《未名》半月刊中亦無此篇。

  [25]八住利雄:日本電影劇本作家、翻譯工作者。著有電影劇本《戰艦大和號》、《日本海大海戰》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