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譯文序跋集 | 上頁 下頁 |
《一個青年的夢》(2) |
|
譯者序 《新青年》四卷五號裡面,周起明②曾說起《一個青年的夢》,我因此便也搜求了一本,將他看完,很受些感動:覺得思想很透徹,信心很強固,聲音也很真。 我對於「人人都是人類的相待,不是國家的相待,才得永久和平,但非從民眾覺醒不可」這意思,極以為然,而且也相信將來總要做到。現在國家這個東西,雖然依舊存在;但人的真性,卻一天比一天的流露:歐戰未完時候,在外國報紙上,時時可以看到兩軍在停戰中往來的美譚,戰後相愛的至情。他們雖然還蒙在國的鼓子裡,然而已經像競走一般,走時是競爭者,走了是朋友了。 中國開一個運動會,卻每每因為決賽而至於打架;日子早過去了,兩面還仇恨著。在社會上,也大抵無端的互相仇視,什麼南北,什麼省道府縣,弄得無可開交,個個滿臉苦相。我因此對於中國人愛和平這句話,很有些懷疑,很覺得恐怖。我想如果中國有戰前的德意志一半強,不知國民性是怎麼一種顏色。現在是世界上出名的弱國,南北卻還沒有議和,③打仗比歐戰更長久。 現在還沒有多人大叫,半夜裡上了高樓撞一通警鐘。日本卻早有人叫了。他們總之幸福。 但中國也仿佛很有許多人覺悟了。我卻依然恐怖,生怕是舊式的覺悟,將來仍然免不了落後。 昨天下午,孫伏園④對我說,「可以做點東西。」我說,「文章是做不出了。《一個青年的夢》卻很可以翻譯。但當這時候,不很相宜,兩面正在交惡⑤,怕未必有人高興看。」晚上點了燈,看見書脊上的金字,想起日間的話,忽然對於自己的根性有點懷疑,覺得恐怖,覺得羞恥。人不該這樣做,——我便動手翻譯了。 武者小路氏《新村雜感》⑥說,「家裡有火的人呵,不要將火在隱僻處擱著,放在我們能見的地方,並且通知說,這裡也有你們的兄弟。」他們在大風雨中,擎出了火把,我卻想用黑幔去遮蓋他,在睡著的人的面前討好麼? 但書裡的話,我自然也有意見不同的地方,現在都不細說了,讓各人各用自己的意思去想罷。 一九一九年八月二日,魯迅。 【注釋】 本篇及下篇《譯者序二》連同劇本第一幕的譯文,最初同時發表於一九二〇年一月《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二號,未收入單行本。 ②周起明:即周作人(1885—1967),又作啟明、起孟,魯迅的二弟。抗日戰爭時期墮落為漢奸。他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一九一八年五月)曾發表《讀武者小路君作〈一個青年的夢〉》一文,下面的「人人都是人類的相待,不是國家的相待……」幾句,即引自該文。 ③南北卻還沒有議和:南北,指南方軍政府與北洋政府。一九一七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解散國會,驅走總統黎元洪。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軍軍政府,由此出現南北兩個對立的政權。 一九一九年一月雙方各派代表在上海議和,因段祺瑞的阻撓,和談破裂。 ④孫伏園(1894—1966)原名福源,浙江紹興人,魯迅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時的學生。後在北京大學畢業,曾參加新潮社和語絲社,先後任《晨報副刊》和《京報副刊》編輯。著有《伏園遊記》、《魯迅先生二三事》等。 ⑤兩面正在交惡:兩面,指中日雙方。一九一九年一月在巴黎和會上,中國要求取消日本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及各種特權,遭到否決,致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怒。 ⑥《新村雜感》:一九一八年冬,武者小路實篤在日本宮崎縣日向地區創建新村,實行「耕讀主義」時所寫的文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