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二心集 | 上頁 下頁 |
《藝術論》譯本序(2) |
|
二 但蒲力汗諾夫對於無產階級的殊勳,最多是在所發表的理論的文字,他本身的政治底意見,卻不免常有動搖的。 一八八九年,社會主義者開第一次國際會議于巴黎,蒲力汗諾夫在會上說,「俄國的革命運動,只有靠著勞動者的運動才能勝利,此外並無解決之道」的時候,是連歐洲有名的許多社會主義者們,也完全反對這話的;但不久,他的業績顯現出來了。文字方面,則有《歷史上的一元底觀察的發展》⑧(或簡稱《史底一元論》),出版於一八九五年,從哲學底領域方面,和民眾主義者戰鬥,以擁護唯物論,而馬克斯主義的全時代,也就受教於此,借此理解戰鬥底唯物論的根基。後來的學者,自然也嘗加以指摘的批評,但什維諾夫卻說,「倒不如將這大可注目的書籍,向新時代的人們來說明,來講解,實為更好的工作」雲。次年,在事實方面,則因他的弟子們和民眾主義者鬥爭的結果,終使紡紗廠的勞動者三萬人的大同盟罷工,勃發於彼得堡,給俄國的歷史劃了新時期,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底價值,始為大家所認識,那時開在倫敦的社會主義者的第四次國際會議,也對此大加驚歎,歡迎了。 然而蒲力汗諾夫究竟是理論家。十九世紀末,列寧才開始活動,也比他年青,而兩個人之間,就自然而然地行了未嘗商量的分業。他所擅長的是理論方面,對於敵人,便擔當了哲學底論戰。列寧卻從最先的著作以來,即專心於社會政治底問題,黨和勞動階級的組織的。他們這時的以輔車相依⑨的形態,所編輯發行的報章,是Iskra(《火花》)(10),撰者們中,雖然頗有不純的分子,但在當時,卻盡了重大的職務,使勞動者和革命者的或一層因此而奮起,使民眾主義派智識者發生了動搖。 尤其重要的是那文字底和實際的活動。當時(一九〇〇年至一九〇一年),革命家是都慣於藏身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不明白全國底展望的,他們不悟到靠著全國底展望,才能有所達成,也沒有準確的計算,也不想到須用多大的勢力,才能得怎樣的成果。在這樣的時代,要試行中央集權底党,統一全無產階級的全俄底政治組織的觀念,是新異而且難行的。《火花》卻不獨在論說上申明這觀念,還組織了「火花」的團體,有當時錚錚的革命家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的「火花」派,加在這團體中,以實行蒲力汗諾夫在報章上用文字底形式所展開的計劃。 但到一九〇三年,俄國的馬克斯主義者分裂為布爾塞維克(多數派)和門塞維克(少數派)⑾了,列寧是前者的指導者,蒲力汗諾夫則是後者。從此兩人即時離時合,如一九〇四年日俄戰爭⑿時的希望俄皇戰敗,一九〇七至一九〇九年的黨的受難時代,他皆和列寧同心。尤其是後一時,布爾塞維克的勢力的大部分,已經不得不逃亡國外,到處是墮落,到處有奸細,大家互相注目,互相害怕,互相猜疑了。在文學上,則淫蕩文學盛行,《賽寧》⒀即在這時出現。這情緒且侵入一切革命底圈子中。黨員四散,化為個個小團體,門塞維克的取消派⒁,已經給布爾塞維克唱起挽歌來了。這時大聲叱吒,說取消派主義應該擊破,以支持布爾塞維克的,卻是身為門塞維克的權威的蒲力汗諾夫,且在各種報章上,國會中,加以勇敢的援助。於是門塞維克的別派,便嘲笑「他垂老而成了地下室的歌人」了。 企圖革命的復興,從新組織的報章,是一九一〇年開始印行的Zvezda(《星》)⒂,蒲力汗諾夫和列寧,都從國外投稿,所以是兩派合作的機關報,勢不能十分明示政治上的方針。但當這報章和政治運動關係加緊之際,就漸漸失去提攜的性質,蒲力汗諾夫的一派終於完全匿跡,報章盡成為布爾塞維克的戰鬥底機關了。一九一二年兩派又合辦日報Pravda《真理》⒃,而當事件展開時,蒲力汗諾夫派又於極短時期中悉被排除,和在Zvezda那時走了同一的運道。 殆歐洲大戰起,蒲力汗諾夫遂以德意志帝國主義為歐洲文明和勞動階級的最危險的仇敵,和第二國際的指導者們一樣,站在愛國的見地上,為了和最可憎惡的德國戰鬥,竟不惜和本國的資產階級和政府相提攜,相妥協了。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後,他回到本國,組織了一個社會主義底愛國者的團體,曰「協同」⒄。然而在俄國的無產階級之父蒲力汗諾夫的革命底感覺,這時已經沒有了打動俄國勞動者的力量,布勒斯特的媾和⒅後,他幾乎全為勞農俄國所忘卻,終在一九一八年五月三十日,孤獨地死於那時正被德軍所佔領的芬蘭了。相傳他臨終的譫語中,曾有疑問云:「勞動者階級可覺察著我的活動呢?」 【注釋】 ⑧《歷史上的一元底觀察的發展》通譯為《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 ⑨輔車相依語見《左傳》僖公五年。比喻事物的互相依存。輔,頰骨;車,牙床。 ⑩Iskra(《火花》)即《火星報》。列寧創辦的第一份全俄馬克思主義秘密報紙。一九〇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德國萊比錫創刊,先後在慕尼黑、倫敦、日內瓦出版。列寧和普列漢諾夫都參加了編輯部的工作。在列寧的領導下,《火星報》草擬和發表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黨綱草案,並在國內各城市成立了火星派組織,它實際上成了俄國社會民主工党的領導機關。從第五十二期起被孟什維克所把持,一九〇三年十一月,列寧退出編輯部。該報出至一一二期停刊。 ⑾布爾塞維克通譯布爾什維克;門塞維克,通譯孟什維克。 ⑿日俄戰爭一九〇四年二月至一九〇五年九月,日本帝國主義同沙皇俄國之間為爭奪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的侵略權益而進行的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⒀《賽寧》通譯《沙寧》,俄國作家阿爾志跋綏夫所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一九〇七年。主人公沙甯是個否定道德和社會理想,主張滿足自身欲望的人物。 ⒁門塞維克的取消派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05)失敗後,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形成的孟什維克機會主義派別。他們懾於當時的白色恐怖,企圖放棄黨的綱領、策略和傳統,「取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組織,代之以一種只在合法範圍內活動的渙散團體。該派在一九一二年社會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會議上被清除出黨。普列漢諾夫當時曾領導一個從孟什維克中分化出來的「孟什維克護黨派」,同布爾什維克結成聯盟,反對取消派反黨分子。 ⒂Zvezda(《星》)即《明星報》,布爾什維克的報紙。一九一〇年十二月至一九一二年五月在彼得堡出版,列寧從國外指導了它的工作。一九一一年六月以前,普列漢諾夫等「孟什維克護黨派」曾為該報撰稿。 ⒃Pravda(《真理》)即《真理報》,布爾什維克的合法報紙。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在彼得堡創刊,一九一七年三月成為布爾什維克的中央機關報。一九一三年三月至六月,普列漢諾夫曾為該報寫過一些反對取消派的文章。 ⒄「協同」通譯「統一派」,是以普列漢諾夫為首、《統一報》為喉舌的孟什維克護國派集團。成立於一九一七年三月,一九一八年夏解體。 ⒅布勒斯特的媾和指一九一八年三月蘇俄與德國等國在布列斯特訂立和約。這是列寧領導下的新生蘇維埃政權為了退出帝國主義戰爭,集中力量鞏固十月革命的勝利而採取的一種革命的妥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