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實秋 > 雅舍談吃 | 上頁 下頁
咖哩雞


  我小時候不知咖哩粉是什麼東西做的,以為像是咖啡豆似的磨成的。吃過無數次咖哩雞之後才曉得咖哩粉乃是幾種香料調味品混制而成。此物最初盛行於印度南部及錫蘭一帶。咖哩是curry的譯音,字源是印度南部坦米爾語的kari,義為調味醬。咖哩粉的成分不一,有多至十種八種者,主要的是小茴香(cumin)、胡荽(coriander)和郁金根(turmeric)。黃色是來自郁金根。各種配料的成分比例不一致,故各種品牌的咖哩粉之味色亦不一樣,有的很辣,有的很黃,有的很香。

  凡是用咖哩粉調製的食品皆得稱之咖哩。最為大家所習知的是咖哩雞(chicken curry)。我在民國元年左右初嘗此味,印象極深。東安市場的中興茶樓、老闆傅心齋很善經營,除了賣茶點之外兼做簡單西餐。他對先君不斷的遊說:「請嘗嘗我們的牛爬(即牛排),不在六國飯店的之下,請嘗嘗我們的咖哩雞,物美價廉。」牛肉不願嘗試,先叫了一份咖哩雞,果然滋味不錯。他們還應外叫,一元錢四隻筍雞,連汁湯滿滿一鍋送到府上。我們時常打個電話,叫兩元的咖哩雞,不到一小時就送到,家裡只消預備白飯,便可享有豐盛的一餐,家人每個可以分到一隻小雞,最稱心的是咖哩湯泡飯,每人可以罄兩碗。

  其實這樣的咖哩雞可說是很原始的,只是白水煮雞,湯裡加此芡粉使稠,再加咖哩粉,使成為黃澄澄辣兮兮的而已。因為咖哩的香味是從前沒嘗過的,遂覺非常可喜。考究一點的做法是雞要先下油鍋略炸,然後再煮,湯裡要有馬鈴薯的碎塊,煮得半爛成泥,雞湯自然稠和,不需勾芡。有人試過不用馬鈴薯,而用大幹蠶豆,效果一樣的好。

  高級西餐廳的咖哩雞,除了幾塊雞和一小撮白飯之外,照例還有一大盤各色配料,如肉鬆、魚鬆、乾酪屑、炸麵包丁、葡萄乾之類,任由取用。也有另加一杓馬鈴薯泥做陪襯的。我並不喜歡這些夾七夾八的東西,雜料太多,徒亂人意。我要的只是幾塊精嫩的雞肉,充足的咖哩汁,適量的白飯。

  印度人吃咖哩雞飯,和吃別的東西一樣,是用手抓的。初聞為之駭然。繼而一想,我們古時也不免用手抓飯。《禮·曲禮》:「共飯不澤手。」注:「澤,謂捼莎也。」疏:「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手乃食,恐為人穢也。」意思是說,飯前要把手洗乾淨,不可臨時搓搓手就去抓飯。古已有箸而不用,要用手抓,不曉得其故安在。直到晚近,新疆的一些少數民族不是還吃抓飯抓肉麼?我還是不明白,咖哩雞飯如何能用手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