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二、論物類變化


  荀卿的「戡天主義」,卻和近世科學家的「戡天主義」不大相同。荀卿只要裁制已成之物,以為人用,卻不耐煩作科學家「思物而物之」的工夫(下物字是動詞,與《公孫龍子·名實論》「物以物其所物而不過焉」的下兩物字同義。皆有「比類」的意思。物字可作「比類」解,說見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三十一,物字條)。荀卿對於當時的科學家,很不滿意。所以他說:

  凡事行,有益於理者,立之;無益於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凡知說,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若夫

  充虛之相施易也,堅白同異之分隔也,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不能見也,辯士之所不能言也,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工匠不知,無害為巧;君子不知,無害為治。王公好之則亂法,百姓好之則亂事。(《儒效》)


  充虛之相施易(施同移),堅白同異之相分隔,正是當時科學家的話。荀子對於這一派人屢加攻擊。這都由於他的極端短見的功用主義,所以有這種反對科學的態度。

  他對於當時的生物進化的理論,也不贊成。我們曾說過,當時的生物進化論的大旨是「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荀子所說,恰與此說相反。他說:

  古今一度也類不悖,雖久同理(〔《非相》〕。《韓詩外傳》無度字,王校從之)。

  楊倞注此段最妙,他說:

  類,種類,謂若牛馬也。……言種類不乖悖,雖久而理同。今之牛馬與古不殊,何至人而獨異哉?

  這幾句話便把古代萬物同由種子以不同形遞相進化的妙論,輕輕的推翻了。《正名》篇說:

  物有同狀而異所者,有異狀而同所者,可別也。狀同而為異所者,雖可合,謂之二實。狀變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為是行為之為)。有化而無別,謂之一實。

  荀子所注意的變化,只是個體的變遷,如蠶化為繭,再化為蛾,這種「狀變而實無別而為異」的現象,叫做「化」。化來化去只是一物,故說「有化而無別,謂之一實」。既然只是一物,可見一切變化只限於本身,決無萬物「以不同形相禪」的道理。

  如此看來,荀子是不主張進化論的。他說:

  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非相》)

  這就是上文所說「古今一度也」之理。他又說:

  夫妄人曰:「古今異情,其所以治亂者異道。」(今本作「以其治亂者異道」。王校云:「《韓詩外傳》正作『其所以治亂異道』。」今從王校改)而眾人惑焉。彼眾人者,愚而無說,陋而無度者也。其所見焉,猶可欺也。而況於千世之傳也?妄人者,門庭之間,猶可誣欺也,而況於千世之上乎?(《非相》)

  這竟是痛駡那些主張歷史進化論的人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