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上頁 下頁 |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二章 孟子 五、政治哲學 |
|
孟子的政治哲學很帶有尊重民權的意味,上文已略說過了。孟子的政治哲學與孔子的政治哲學有一個根本不同之處。孔子講政治的中心學說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郅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後一百多年,受了楊墨兩家的影響(凡攻擊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響最大的人。孟子攻楊墨最力,其實他受楊墨影響最大。荀子攻擊辯者,其實他得辯者的影響很大。宋儒攻擊佛家,其實若沒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個人,尊重百姓過於君主(這是老子、楊朱一派的影響。有這種無形的影響,故孟子的性善論遂趨於極端,遂成「萬物皆備於我」的個人主義);還要使百姓享受樂利(這是墨家的影響,孟子自不覺得)。 孟子論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卻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兩字。他對當時的君主說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貨也不妨,好田獵也不妨,好遊玩也不妨,好音樂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時,須念國中有怨女曠夫;你好貨時,須念國中窮人的饑寒;你出去打獵、作樂遊玩時,須念國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痛苦。總而言之,你須要能善推其所為,你須要行仁政。」這是孟子政治學說的中心點。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學了。若用西方政治學的名詞,我們可說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或譯父性政策);孟子的,是「媽媽政策」(Maternalism或譯母性政策)。爸爸政策要人正經規矩,要人有道德;媽媽政策要人快活安樂,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說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一類「衣帛食肉」的政治,簡直是媽媽的政治。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處(孔子有時也說富民,孟子有時也說格君心。但這都不是他們最注意的)。後人不知道這個區別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學說的進化,所以爸爸媽媽的分不清楚:一面說仁民愛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誠意。這就是沒有歷史觀念的大害了。 孟子的政治學說含有樂利主義的意味,這是萬無可諱的。但他同時又極力把義利兩字分得很嚴。他初見梁惠王,一開口便駁倒他的「利」字;他見宋牼,也勸他莫用「利」字來勸秦楚兩國停戰。細看這兩章,可見孟子所攻擊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當時的君主官吏都是營私謀利的居多。這種為利主義,與利民主義絕相反對。故孟子說: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告子》)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梁惠王》) 孟子所攻擊的「利」,只是這種利。 他所主張的「仁義」,只是最大多數的最大樂利。他所怕的是言利的結果必至於「上下交征利」;必至於「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到了「上下交征利」「懷利以相接」的地位,便要做出「率獸而食人」的政策了。所以孟子反對「利」的理由,還只是因為這種「利」究竟不是真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