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上頁 下頁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二章 孟子 三、個人的位置


  上章說,《大學》《中庸》的儒學已把個人位置抬高了,到了孟子更把個人看得十分重要。他信人性是善的,又以為人性都有良知良能和種種「善端」。所以他說:

  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盡心》)

  更看他論「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公孫醜》)

  又看他論「大丈夫」: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

  因為他把個人的人格,看得如此之重,因為他以為人性都是善的,所以他有一種平等主義。他說:

  聖人與我同類者。(《告子》)

  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離婁》)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滕文公》)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同上)

  但他的平等主義,只是說人格平等,並不是說人的才智德行都平等。孟子很明白經濟學上「分工」的道理。即如《滕文公篇》許行一章,說社會中「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勞心,或勞力」,說得何等明白!又如孟子的政治學說很帶有民權的意味。他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君之視民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這種重民輕君的議論,也是從他的性善論上生出來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