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 上頁 下頁
《醒世姻緣傳》考證(5)


  四 孫楷第先生的證據

  十九年的夏天,我又到了北平,在中海見著孫楷第先生;我知道他是最研究小說的掌故的,就請他幫我搜查關於《醒世姻緣》的材料。隔了幾個月,孫楷第先生寄給我一封長信,報告他研究的結果。他的長信的全文,讀者可以參看。他的方法是用《醒世姻緣》所記的地理、災祥、人物三項,來和濟南府屬各縣的地志參互比較,證明

  (1)書中的地理實是章邱、淄川兩縣。
  (2)著書的時代在崇禎、康熙時,至早不得過崇禎。
  (3)作者似是蒲留仙,否則也必是明清之間的章邱人或淄川人。

  孫先生證明書中的繡江縣即是章邱,證據確鑿,毫無可疑。他在人物的考證,指出書中三十一回所記的救荒好官李粹然是實有的人物,書中說他是河南河內人,丙辰進士,都是事實。這也是很重要的發現。他又特別注意書中第二十七,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回記載的種種災異。他用《濟南府志》、《淄川縣誌》、《章邱縣誌》的災祥部來比較,斷定書中所記水早災荒大都是崇禎、康熙年間淄川的實事。這時候,我和孫先生都不曾見著蒲松齡的全集。後來我們見了《聊齋文集》的幾種本子,讀了集中紀災的詩和幾篇紀載康熙四十二三年淄川災荒的文字,更相信孫先生的方法是很有見識的。我試舉一個例,可以補充孫先生的研究。《聊齋文集》有《紀災前編》,記康熙四十二年的淄川災情,開篇就說:

  癸末(一七〇三)四月天雨,二麥歉收。五月二十四日甲子,雨竟日,自此霪霖不休,農苦不得耨,草迷疆界,與稼爭雄長。六月十九日始晴,遂不復雨。低田水沒脛,久晴不涸,經烈日,湯若煮,禾以盡稿。高田差耐潦,然多蜚,蜚奇臭,族集禾籜。……禾被噆,以枯以秕,盡臭,牛馬不食。……

  此次因官不肯報災,所以「淄未成災」,不見於《淄川縣誌》,所以孫楷第先生也不曾記錄。但這一段記載的文字頗和《醒世姻緣》的考證有關係。《醒世姻緣》第九十回記成化十四年武城縣的災情如下:

  ……誰知到了四月二十前後,麥有七八分將熟的光景,可可的甲子日下起雨來,整日的無夜無明,傾盆如注,一連七八日不住點。剛得住,住不多一時,從新又下。…只因淫雨不晴,將四鄉的麥子連秸帶穗弄得稀爛,臭不可當。

  這兩處寫災情,都注重「甲子日」的大雨,這不是偶然的。我們可以推想兩處的記載是出於蒲松齡一個人的手筆。又可以推想《醒世姻緣》第九十回記的災情,是康熙四十二三年的淄川災情。這不但可以考證此書的作者,又可以考見此書的著作到康熙四十二三年(一七〇三—一七〇四)——蒲松齡六十四五歲時——還沒有完成。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證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