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 上頁 下頁
《三俠五義》序(3)


  《宋史》記辰妃有娠時玉釵的卜卦,已是一種神話了。墜釵時的「心蔔」,誰人聽見?誰人傳出?可見李宸妃的傳記已采有神話化的材料了。元朝有無名氏做的「李美人御苑拾彈丸,金水橋陳琳抱妝盒」雜劇,可以表見宋、元之間這個故事已變到什麼樣子。此劇情節如下:

  楔子:真宗依太史官王弘之奏,打造金彈丸一枚,向東南方打去,令六宮妃殯各自尋覓;拾得金丸者,必生賢嗣。

  第一折:李美人拾得金丸,真宗遂到西宮遊幸。

  第二折:李美人生下一子,劉皇后命寇承禦去把孩子騙出來弄死。寇承禦騙出了太子,只見「紅光紫霧罩定太子身上」;遂和陳琳定計,把太子放在黃封妝盒裡,偷送出宮,交與八大王撫養。恰巧劉皇后走過金水橋,撞見陳琳,盤問妝盒中裝的何物,幾乎揭開盒蓋。幸得真宗請劉後回宮,陳琳才得脫身。

  楔子:陳琳把太子送到南清宮,交與八大王。

  第三折:八大王領太子去見真宗;劉後見他面似李美人,遂生疑心,回宮拷問寇承禦,寇承禦熬刑不過,撞階而死。

  第四折:真宗病重時,命取楚王(即八大王)第十二子承繼大統,即是陳琳抱出的太子。太子即位後,細問陳琳,才知李美人為生母。那時劉後與李美人都活著,仁宗不忍追究,只「將西宮改為合德宮,奉李美人為純聖皇太后,寡人每日問安視膳」。

  這裡的李宸妃故事有可注意的幾點:①玉釵之蔔已變成了金彈之蔔,神話的意味更重了。②「紅光紫霧」的神話。③寫劉皇后要害死太子,與《宋史》說劉後養為己子大不同。這可見民間傳說不知不覺地已加重了劉後的罪過,與古史上隨時加重桀、紂的罪過一樣。④造出了一個寇承禦和一個陳琳,但此時還沒有郭槐。⑤李美人生子,由陳琳送與八大王撫養,後來入繼大統;這也可見民間傳說不願意讓劉後有愛護仁宗之功,所以不知不覺地把這件功勞讓與八大王了。⑥仁宗問出這案始末時,劉後與李妃都還不曾死。這也可見民間心理希望李妃享點後福,故把一件悲劇改成一件喜劇了。⑦沒有狸貓換太子的話,只說「詐傳萬歲爺要看,謳出宮來」。⑧沒有包公的事。這時期裡,這個故事還很簡單;用不著郭槐,也用不著包龍圖的偵探術。

  我們再看《包公案》裡的李宸妃故事,便不同了。《包公案》的《桑林鎮》一條說包公自陳州賑濟回來,到桑林鎮歇馬放告。有一個住破窯的婆子來告狀,那婆子兩目昏眊,衣服垢汙,放聲大哭,訴說前事。其情節如下:

  ①李妃生下一子,劉妃也生下一女。六宮大使郭槐作弊,把女兒換了兒子。

  ②李妃一時氣悶,誤死女兒,被困冷宮。有張園子知此事冤屈,見天子游苑,略說情由;被郭槐報知劉後,絞死張園子,殺他一十八口。

  ③真宗死後,仁宗登極,大赦冷宮罪人,李妃方得出宮,來到桑林鎮乞食度日。

  ④有何證據呢?婆子說,生下太子時,兩手不開;挽開看時,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社稷」二字。

  ⑤後來審間郭槐,郭槐抵死不招。包公用計,請仁宗假扮閻羅天子,包公自扮判官,郭槐說出真情,罪案方定。

  ⑥李後入宮,「母子二人悲喜交集,文武慶賀」。仁宗要令劉後受油熬之刑,包公勸止,只「著人將丈二白絲帕絞死」。郭槐受鼎鑊之刑。

  這是這個故事在明、清之間的大概模樣。這裡面有幾點可注意:

  ①造出了一個壞人郭槐和一個好人張園子,卻沒有寇承禦與陳琳。

  ②包公成了此案的承審官與偵探家。

  ③八大王撫養的話拋棄了,變為男女對換的法子,但還沒有狸貓之計。

  ④李妃受的冷宮與破窯之苦,是元曲裡沒有的。先寫她很痛苦,方可反襯出她晚年的福氣。

  ⑤破案後,李後享福,劉後受絞死之刑。這也可見民眾的心理。我們可以把宋、元、明三個時期的李宸妃的故事的主要分子列為一個比較表:

  《三俠五義》裡的「狸貓換太子」故事是把元、明兩種故事參合起來,調和折中,組成一種新傳說,遂成為李宸妃故事的定本(看本書第一回及第十五至十九回)。我們看上面的表,可以知道這個故事有兩種很不同的傳說;這兩種傳說不像是同出一源逐漸變成的,乃是兩種獨立的傳說。前一種——元曲《抱妝盒》——和《宋史》還相去不很遠,大概是宋、元之間民間演變的傳說。後一種——《包公案》——是一個不懂得歷史掌故的人編造出來的,他只曉得宋朝有這件事,他也不曾讀過《宋史》,也不曾讀過元曲,所以憑空造出一條包公斷後的故事來。這兩種不同的傳說,一種靠戲本的流傳,一種靠小說的風行,都佔有相當的勢力。後來的李宸妃故事遂不得不選擇調和,演為一種折中的定本。

  《三俠五義》裡的李宸妃故事的情節如下:

  ①欽天監文彥博奏道:「夜觀天象,見天狗星犯闕,恐于儲君不利。」時李、劉二妃俱各有娠,真宗因各賜玉璽龍袱一個,鎮壓天狗星;又各賜金丸一枚,內藏九曲珠子一顆;將二妃姓名宮名刻在上面,隨身佩帶。

  ②李妃生下一子;劉後與郭槐定計,將狸貓剝去皮毛,換出太子,叫寇珠送到銷金亭用裙帶勒死。

  ③寇珠與陳琳定計,把太子放在妝盒裡,偷送出宮。路上碰見郭槐與劉妃,幾乎被他們查出。

  ④八大王收藏太子,養為己子。

  ⑤李妃因產生妖孽,貶入冷宮。劉後生下一子,立為太子。

  ⑥劉後所生子六歲時得病死了,真宗因立八大王之第三世子為太子,即是李妃所生。太子無意中路過冷宮,見著李妃,憐他受苦,回去替他求情。劉後生疑,拷問寇珠,寇珠撞階而死。

  ⑦劉後對真宗說李妃怨恨咒詛,真宗大怒,賜白綾七尺,令他自盡。幸得小太監余忠替死,李妃扮作餘忠,逃至陳州安身。

  ⑧包公自陳州回來,在草州橋歇馬放告。有住破窯的瞎婆子來告狀,訴說前事,始知為李宸妃,有龍袱金丸為證。

  ⑨包公之妻李夫人用「古今盆」醫好李妃的雙目。李妃先見八大王的狄後,說明來歷;狄後引他見仁宗,母子相認。

  ⑩包公承審郭槐,郭槐熬刑不招。包公灌醉郭槐,假裝森羅殿開審,套出郭槐的口供,方能定案。

  劉後正在病危的時候,聞知此事,病遂不起。

  這個故事把元、明兩朝不同的傳說的重要分子都容納在裡面了。《抱妝盒》雜劇裡的分子是:

  ①金彈丸變成了藏珠的金丸了。
  ②寇承禦得一個新名字,名寇珠。
  ③陳琳不曾變。
  ④抱妝盒的故事仍保存了。
  ⑤八大王仍舊。
  ⑥寇承禦騙太子,元劇不曾詳說;此處改為郭槐與產婆尤氏用狸貓換出太子。
  ⑦陳琳捧妝盒出宮之時,路上遇劉妃查問。此一節全用元劇的結構。

  但《包公案》的說法也被採取了不少部分:

  ①郭槐成了重要角色。
  ②包公成了重要角色。
  ③用女換男,改為用狸貓換太子。
  ④冷宮與破窯的話都被採用了。
  ⑤瞎婆子告狀的部分。
  ⑥審郭槐,假扮閻羅王的部分。

  此外便是新添的部分了:

  ①狸貓換太子是新添的。
  ②劉後也生一子,六歲而死,是新添的。
  ③產婆尤氏,冷宮總管秦鳳,替死太監余忠是新添的。張園子太寒傖了,所以他和他的一十八口都被淘汰了。
  ④李夫人醫治李妃雙目複明,是新添的。
  ⑤狄後的轉達,是新添的。

  我們看這一個故事在九百年中變遷沿革的歷史,可以得一個很好的教訓。傳說的生長,就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初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作個中心的「母題」(Motif),你添一枝,他添一葉,便像個樣子了。後來經過眾口的傳說,經過平話家的敷演,經過戲曲家的剪裁結構,經過小說家的修飾,這個故事便一天一天地改變面目:內容更豐富了,情節更精細圓滿了,曲折更多了,人物更有生氣了。《宋史·後妃傳》的六百個字在八九百年內竟演成了一部大書,竟演成了幾十本的連台長戲。這件事的本身本不值得多大的研究。但這個故事的生長變遷,來歷分明,最容易研究,最容易使我們瞭解一個傳說怎樣變遷沿革的步驟。這個故事不過是傳說生長史的一個有趣味的實例。此事雖小,可以喻大。包公身上堆著許多有主名或無主名的奇案,正如黃帝、周公身上堆著許多大發明大製作一樣。李宸妃故事的變遷沿革也就同堯、舜、桀、紂等等古史傳說的變遷沿革一樣,也就同井田禪讓等等古史傳說的變遷沿革一樣。就拿井田來說罷,孟子只說了幾句不明不白的井田論;後來的漢儒,你加一點,他加一點,三四百年後便成了一種詳密的井田制度,就像古代真有過這樣的一種制度了(看《胡適文存》初排本卷二,頁二六四一二八一)。堯、舜、桀、紂的傳說也是如此的。古人說的好,「愛人若將加諸膝,惡人若將墜諸淵」。人情大抵如此。古人又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之」。古人把一切罪惡都堆到桀、紂身上,就同古人把一切美德都堆到堯、舜身上一樣。這多是一點一點地加添起來的,同李宸妃的故事的生長一樣。堯、舜就是李宸妃,桀、紂就是劉皇后。稷契、皋陶就是寇珠、陳琳、余忠、張園子;飛廉、惡來、妲己、妹喜就是郭槐、尤氏。許由、巢父、伯夷、叔齊也不過像玉釵金彈,紅光紫霧,隨人的心理隨時添的枝葉罷了。我曾說:

  其實古史上的故事沒有一件不曾經過這樣的演進,也沒有一件不可用這個歷史演進的方法去研究。堯、舜、禹的故事,黃帝、神農、庖犧的故事,湯的故事,伊尹的故事,後稷的故事,文王的故事,太公的故事,周公的故事,都可以做這個方法的實驗品。

  ——《胡適文存》二集卷一,頁一五三—一五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