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 上頁 下頁
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8)


  原本中的地名,如「天王堂」,和林沖故事的天王堂重複了,如「快活林」,和武松故事的快活林重複了,改本中都一概刪改了,這也算一種進步。

  改本把王慶早年故事集中在新安、陝州、房州三處,把龔端、龔正放在一處,把李傑的幾次賣卦刪成一次,把張世開和管營相公並作一個人,把龐元和張世開並在一塊被殺,把吳太公等等無關重要的人都刪了。——這都是整理集中的本事,都勝於原本。

  原本的王慶故事顯然分作兩截:王慶得罪高俅以至稱王的歷史,自成一截。宋江征王慶的事,又自成一截。這兩截各不相謀,兩截中的人物也毫不相干,前截的人物如李傑、段氏兄妹、龔氏弟兄,皆不見於後截。這一點可證明李玄伯先生假定的短篇的《水滸》故事。大概王慶的歷史一截,只是一種短篇王慶故事,本沒有下文宋江征討的結局。這個王慶本是一條好漢,可以改作梁山上的一個弟兄,也可以改作《水滸》開篇而不上梁山的王進,也可以改作與宋江等人並立的一寇。後來舊本的一種便把他改作四寇之一,又硬添上宋江征王慶的一段事。百回本的作者便把他改作王進,開篇而不結束。百十五回等本把這兩種辦法併入一部《水滸傳》,便鬧出種種矛盾和不照應的話來了。楊定見看出了這裡面的種種短處,於是重新改作一番,把李助(李傑)、段二、段五、段三娘、龔端等人,都插入後截宋江征討的一段裡,使這個故事前後照應。這是百二十回本的大進步。

  至於描寫的進步,更是百二十回本遠勝舊本之處。百十五回本敘王慶的歷史只有一萬三千字;百二十回本把事蹟歸併集中了,而描寫卻更詳細了,故字數加至二萬字。試舉幾條例子。如李傑第一次賣卦,百十五回本只有一百六十個字的記載,百二十回本便加到八百字的描寫。其中有這樣細膩的文字:

  ……王慶接了卦錢,對著炎炎的那輪紅日,彎腰唱喏;卻是疼痛,彎腰不下,好似那八九十歲老兒,硬著腰半揖半拱的兜了一兜,仰面立著禱告。……

  李助搖著一把竹骨折疊油紙扇。……王慶對著李助坐地,當不的那油紙扇兒的柿漆臭,把皂羅衫袖兒掩著鼻,聽他。

  ——百二回頁,十二—十三

  又如寫定山堡、段家莊的戲臺下的情形:

  那時粉頭還未上臺,台下四面有三四十只桌子,都有人圍擠著在那裡擲骰賭錢。那擲骰的名兒非止一端,乃是六風兒,五麼子,火燎毛,朱窩兒。

  又有那掂錢的,蹲踞在地上,共有二十餘簇人。那掂錢的名兒也不止一端,乃是渾沌兒,三背間,八叉兒。

  那些擲骰的在那裡呼麼喝六,掂錢的在那裡喚字叫背;或夾笑帶罵,或認真廝打。那輸了的,脫衣典裳,褫巾剝襪,也要去翻本。……那贏的,意氣揚揚,東擺西搖,南闖北踅的尋酒頭兒再做;身邊便袋裡,搭膊裡,衣袖裡,都是銀錢;到後來捉本算賬,原來贏不多;贏的都被把捎的,放囊的,拈了頭兒去。……

  ——百四回,頁三三

  這樣細密的描寫,都是舊本的王慶故事裡沒有的。

  舊本于征王慶的一段之中,忽然插入「宋公明夜遊玩景,吳學究帷幄談兵」一回,前半宋江和盧俊義、吳用、喬道清諸人各言其志,後半吳用背誦《武侯新書》,全是文言的,迂腐的可厭。百二十回本把這一回全刪去了。但征討王慶的戰事,無論如何徹底改造,總不見怎樣出色;不過比舊本稍勝而已。

  我在上文舉的這些例子,大概可以表示百二十回本的性質了。百一二十回本的改作者,大概就是作序的楚人楊定見,他想把田虎、王慶兩部分提高,要使這兩段可以和其他的部分相稱,故極力修改田虎故事;又發憤改造王慶故事,避免了舊本裡所有和百回本重複或矛盾之處,改正了地理上的錯誤,刪除了一切潦草的,幼稚的記載(如王慶與六國使臣比槍),提高了書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張清、瓊英等),統一了本書對王慶一群人的見解,(王慶在舊本裡並不算小人,此本始放手把他寫成一個無賴。)並且抬高了人物描寫的技術。——這是百二十回本的用意和成績。

  但《水滸傳》的前半部實在太好了,其他的各部分都趕不上。最末的部分,——平方臘班師以後,——還有幾段很感動人的文字;如寫魯智深之死,燕青之去,宋江之死,徽宗之夢,都還有點文學的意味。百回本裡的征遼一段,實在是百回本的最弱部分,毫沒有精彩。碣石天文以後,征遼以前,那一長段也無甚精彩。征方臘的部分也不很高明。至於田虎、王慶兩大段,無論是舊本,或百二十回的改本,總不能叫人完全滿意。

  如果《水滸傳》單是一部通俗演義書,那麼,百二十回的改本已可算是很成功的了。但《水滸傳》在明朝晚年已成了文人共同欣賞讚歎的一部文學作品,故其中各部分的優劣,很容易引起文人的注意。後來刪削《水滸傳》七十回以下的人,即是最崇拜《水滸傳》的金聖歎。聖歎曾說:

  天下之文章無出《水滸》右者!

  他刪去《水滸》的後半部,正是因為他最愛《水滸》,所以不忍見《水滸》受「狗尾續貂」的恥辱。

  也許還有時代上的原因。我曾說:

  聖歎生在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一班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得強盜是不可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聖歎又親見明末的流賊偽降官兵,後複叛去,遂不可收拾,所以他對於《宋史》侯蒙請赦宋江使討方臘的事,大不滿意,極力駁他,說他「一語有八失」;所以他又極力表章那沒有招安以後事的七十回本。

  ——《〈水滸傳〉考證》

  金聖歎的文學眼光能認識《水滸》七十回以下的文筆遠不如前半部,他的時代背景又使他不能贊成招安強盜的政策,所以他大膽地把七十回以下的文字全刪了,又加上盧俊義的一個夢,很明顯地教人知道強盜滅絕之後天下方得太平。這便是聖歎的七十一回本產生的原因。

  聖歎的辯才是無敵的,他的筆鋒是最能動人的。他在當日有才子之名,他的被殺又是當日震動全國的一件大慘案。他死後名譽更大,在小說批評界,他的權威直推翻了王世貞、李贄、鐘惺等等有名的批評家。那部假託「聖歎外書」的《三國演義》尚且風行三百年之久,何況這部真正的聖歎評本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呢?無怪乎三百年來,我們只知道七十回本,而忘記了其他種種版本的存在了。

  我們很感謝李玄伯先生,使我們得見百回本的真相;我們現在也很感謝商務印書館,使許多讀者得見百二十回本的真相,我個人很感謝商務印書館要我作序,使我有機會把這十年來考證《水滸》的公案結一筆總帳。萬一將來還有真郭本出現的一天,我們對於《水滸傳》的歷史的種種假設的結論,就可以得著更有力的證實了。

  一九二九,六,二十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