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 上頁 下頁
《水滸傳》考證(6)


  但我們又可以知道《水滸傳》的原本是有招安以後的事的。何以見得呢?因為這種見解和宋元至明初的梁山泊故事最相接近。我們可舉幾個例。《宣和遺事》說:「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後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元代宋遺民周密與龔聖與論宋江三十六人也都希望草澤英雄為國家出力。不但宋元人如此。明初周憲王的《黑旋風仗義疏財》雜劇(大概是改正元人的原本的)也說張叔夜出榜招安,宋江弟兄受了招安,做了巡檢,隨張叔夜征方臘,李逵生擒方臘。這戲中有一個很可注意:

  (李撇古)今日聞得朝廷出榜招安正欲上山報知眾位首領自首出來替國家出力,為官受祿,不想途次遇見。不知兩位哥哥怎生主意?

  (李逵)俺山中快樂,風高放火,月黑殺人,論秤分金銀,換套穿衣服;千自由,百自在,可不強似這小官受人的氣!俺們怎肯受這招安也?

  (李撇古)你兩個哥哥差見了。……你這三十六個好漢都是有本事有膽量的,平日以忠義為主。何不因這機會出來首官,與官裡出些氣力,南征北討,得了功勞,做個大官,……不強似你在牛皮帳裡每日殺人,又不安穩,那賊名兒幾時脫得?

  這雖是帝室貴族的話,但這種話與上文引的宋元人的《水滸》見解是很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水滸》的百回本原本一定有招安以後的事(看下文論《征四寇》一段)。

  這是第一種百回本,可叫做原百回本。我們又知道明朝嘉靖以後最通行的《水滸傳》是「《忠義水滸傳》」,也是一種有招安以後事的百回本。這是無可疑的。據周亮工說,這個百回本是郭武定刪改那每回「各以妖異語冠其首」的原本而成的。這話大概可信。沈德符《野獲編》稱郭本為「《水滸》善本」,便是一證。這一種可叫做新百回本。

  大概讀者都可以承認這兩種百回本是有的了。現在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那七十回本的時代。

  有人說,那七十回本是金聖歎假託的,其實並無此本。

  這一說,我已討論過了,我以為金聖歎無假託古本的必要,他確有一種七十回本。

  又有人說,近人沈子培曾見明刻的《水滸傳》,和聖歎批本多不相同,可見現在的七十回本《水滸傳》是聖歎竄改百回本而成的;若不是聖歎刪改的,一定是明朝末年人刪改的。依這一說,七十回本應該在新百回本之後。

  這一說,我也不相信。我想《水滸傳》被聖歎刪改的小地方,大概不免。但我想聖歎在前七十回大概沒有什麼大竄改的地方。聖歎既然根據他的「古本」來刪去了七十回以後的《水滸》,又根據「古本」來改正了許多地方(五十回以後更多)——他既然處處拿「古本」作根據,他必不會有了大竄改而不引據「古本」。況且那時代通行的《水滸傳》是新百回本的《忠義水滸傳》,若聖歎大改了前七十回,豈不是容易被人看出?況且周亮工與聖歎同時,也只說「近日金聖歎自七十回之後斷為羅貫中所續,極口詆羅」,且不說聖歎有大竄改之處。如此看來,可見聖歎對於新百回本的前七十回,除了他注明古本與俗本不同之處之外,大概沒有什麼大竄改的地方。

  我且舉一個證據。雁宕山樵的《水滸後傳》是清初做的,那時聖歎評本還不曾很通行,故他依據的《水滸傳》還是百回本的《忠義水滸傳》。這書屢次提到「前傳」的事,凡是七十回以前的事,沒有一處不與聖歎評本相符。最明白的例如說燕青是天巧星,如說阮小七是天敗星,位在第三十一,如說李俊在石碣天文上位次在二十六,如說史進位列天罡星數,都與聖歎本毫無差異。(此書證據極多,我不能遍舉了。)可見石碣天文以前的《忠義水滸傳》與聖歎的七十回本沒有大不同的地方。

  我們雖不曾見《忠義水滸傳》是什麼樣子的,但我們可以推知坊間現行的續《水滸傳》——又名《征四寇》,不是《蕩寇志》;《蕩寇志》是道光年間人做的——一定與原百回本和新百回本都有很重要的關係。這部《征四寇》確是一部古書,很可考出原百回本和《忠義水滸傳》後面小半部是個什麼樣子。(1)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記的事實,如大破遼,滅方臘,宋江服毒,南征方臘時百八人陣亡過半,智深坐化於六和,燕青涕泣而辭主,二童就計于混江,都是《征四寇》裡的事實。(2)《 征四寇》裡有李逵在壽張縣坐衙斷案一段事(第三回),當是根據元曲《黑旋風喬斷案》的;又有李逵在劉太公莊上捉假宋江負荊請罪的事(第二回),是從元曲《李逵負荊》脫胎出來的;又有《燕青射雁》的事(第十七回),當是從元曲《燕青射雁》出來的;又有李逵在井裡通到鬥雞村,遇著仙翁的事(二十五回),當是依據元曲《黑旋風鬥雞會》的。看這些事實,可見《征四寇》和元曲的《水滸》戲很接近。(3)最重要的是《征四寇》敘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慶遭高俅陷害,迭配淮西,後來造反稱王的事(二十九至三十一回)。這個王慶明明是《水滸傳》今本裡的王進。王慶是「四寇」之一;四寇是遼、田虎、王慶、方臘;「四寇」之名來源很早,《宣和遺事》說宋江等平定「三路之寇」,後來又收方臘,可見「四寇」之說起于《宣和遺事》。但李贄作序時,只說「大破遼」與「滅方臘」兩事;清初人做的《水滸後傳》屢說「征服大遼,剿除方臘」,但無一次說到田虎、王慶的事。可見新百回本已無四寇,僅有二寇。我研究新百回本刪去二寇的原因,忽然明白《征四寇》這部書乃是原百回本的下半部。《征四寇》現存四十九回,與聖歎說的三十回不合。我試刪去征田虎及征王慶的二十回,恰存二十九回;第一回之前顯然還有硬刪去的一回;合起來恰是三十回。田虎一大段不知為什麼刪去,但我看王慶一段的刪去明是因為王慶已變了王進,移在全書的第一回,故此一大段不能存在。這是《征四寇》為原百回本的剩餘的第一證據。(4)《征四寇》每回之前有一首荒謬不通的詩,《周亮工》說的「各以妖異語冠其首」,大概即根本於此。這是第二證據。(5)《征四寇》的文學的技術和見解,確與元朝人的文學的技術和見解相像。更可斷定這書是原百回本的一部分。若新百回本還是這樣幼稚,決不能得晚明那班名士(如李贄、袁宏道等)那樣欽佩。這是第三證據。

  以上我主張:(1)新百回本的前七十回與今本七十回沒有什麼大不同的地方;(2)新百回本的後三十回確與原百回本的後半部大不同,可見新百回本確已經過一回大改竄了。新百回本是嘉靖時代刻的,郎瑛著書也在嘉靖年間,他已見有施、羅兩本。況且李贄在萬歷時作《水滸序》又混稱「施、羅兩公」。若七十回本出在明末,李贄決沒有合稱施、羅的必要。因此我想嘉靖時初刻的新百回本已是兩種本子合起來的:一種是七十回本,一種是原百回本的後半。因為這新百回本(《忠義水滸傳》)是兩種本子合起來的,故嘉靖以後人混稱施、羅兩公,故金聖歎敢斷定七十回以前為施本,七十回以後為羅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