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文存二集 | 上頁 下頁
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2)


  (二)新的意象主義

  洛茨(Lotze)精通醫學與生理學,他受了科學的影響,卻不滿意於機械論的人生觀。他總想調和科學的機械論與浪漫派的意象論(Idealism或譯為觀念論,今譯為意象論)。他從機械論入手,指出近世科學承認一切現象由於元子的交互作用。這些元子只是無數「力的中心」。但是究竟物的本體是物質的呢?還是精神的呢?洛茨要我們用「類推」法(比例)來解決這個問題。物的本體若是完全獨立的,就不可知了。我們只能由已知「推知」未知。我們所以能直接瞭解我們自己的精神的現象,全靠心靈的綜合力。宇宙的實際,也須譯成精神的現象,方才可知。洛茨以為元子也是有生命的,並不是死的(這裡面很有來本尼茲〔Leibnitz〕的影響)。實際(Reality)有種種的等級;人的心靈代表最高的一級,其餘的以次遞降下去,就是最低等的物質也有心靈的生活。

  洛茨以後,德理有哈德門(Hartmann,1842—1906),費希納(Fechner,1801—1871),心理學家溫德(Wundt),都屬￿這一派。現存的老將倭鏗(Eucken),反對理智主義與自然主義,鼓吹精神的生活,頗能替近代的宗教運動添一個理論的基礎。

  在英國方面,格林(Green)的《休謨哲學緒論》(Introduction to Hume)和他的《人生哲學導言》(Prolegomena to Ethics)是這一派開山的著作。格林是一個熱心改良社會的人,做了許多社會服務的事業。當達爾文的進化論引起許多激烈討論的時候,格林正當壯年。(1860年,6月30日牛津大學辯論進化論的大會,生物學史上最有名的一場舌戰,格林也在座,他那時還是大學學生。)他對於這種自然主義的人生觀,總覺得不能滿意。人不單是物質的,他是精神的;他有自覺力。人是那普遍的心靈的一個影子。他有欲望與情感,但人的欲望與禽獸的衝動不同:人能把他的衝動化成他自己的,變成自覺的,使欲望變成意志。人的特點就在他能想像一個勝於現在的境界,並且努力求達到那個境界。

  格林不幸早死了。英國後起的新意象論派的哲學家,要算勃勒得來(Bradley)最重要了。他的哲學最不好懂,有人叫他做「近世哲學的柔諾(Zeno)」。他的名著叫做《現象與本體》(Appearance and Reality)。本體是絕對的(Absolute)。人類平常的經驗知識,都只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知識。那絕對的本體是貫通的,諧和的,無所不包的。我們的經驗知識,只是那大本體的一個具體而微的部分;雖不完全,卻非虛幻,也可以算是一個小本體。我們單靠思想知識,是不能知道那絕對的本體的。只有直覺,只有直截的感覺,可以使我們領略本體的大意。

  自從勃勒得來以來,這一派又叫做「絕對的意象論」(Absolute Idealism)。何以又叫做「物觀的意象論」(Objective Idealism)呢?因為他們一方面承受休謨與康得的經驗主義與意象主義,一方面又想拿海格爾的歷史哲學來代替那新興的進化論。絕對的本體是可知的,卻又是不完全可知的。人心的作用,能把散漫的感覺與經驗,組織一個宇宙;這個宇宙雖是不完全,卻不是純粹主觀的,因為人人都有一個大同小異的宇宙;既然人人都有,互相印證,故可說是物觀的。這個宇宙,這個宇宙觀,是進化的。靠著知識科學的進步,由孩童的宇宙進到大人的宇宙,由常人的宇宙進到科學家哲學家的宇宙,由不完全的宇宙進到比較上略完全的宇宙,這就是進化。

  這個學派,在五十年中,可算是大陸上「正宗」哲學的傳人。他的勢力在英國美國都很大。英國的大師是鮑生葵(Bosanquet),美國的大師是羅以斯(Royce,1855—1916)。狄雷教授(Thilly)在他的《哲學史》(頁五六二)裡略舉美國哲學家屬￿這一派的,竟有二十人之多。但馬文教授(W. T. Marvin)在他的《歐洲哲學史》裡說(頁三五五):

  在這裡,哲學史家不得不指出,科學同這一派寂寞的,書生的學說,又宣告離婚了。也許將來科學還可以回來和他同居;但在今日,這一個運動雖然是大而重要,卻只可算是歐洲哲學思潮的一個回波,不能算是正流了。

  (三)尼采

  尼采也是浪漫主義的產兒。他接受了叔本華的意志論,而拋棄了他的悲觀主義。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求生的意志;尼采說的意志,是求權力的意志。生命乃是一出爭權力的大戲;在這戲裡,意志唱的是正角,知識等等都是配角。真理所以有用,只是因為他能幫助生命,提高生命的權力。生命的大法是:各爭權力,優勝劣敗。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種更高等的人,造成「超人」。戰爭是自然的,是不可免的;和平是無生氣的表示。為求超人社會的實現,我們應該打破一切慈悲愛人的教訓。叔本華最推崇慈悲,尼采說慈悲可以容縱弱者而壓抑強者,是社會進步的最大仇敵。

  尼采反對當時最時髦的一切民治主義的學說。生命是競爭的,競爭的結果自然是強者的勝利。強者賢者的統治是自然的;一切平民政治的主張:民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都是反自然的。不平等是大法,爭平等是時人妄想。

  尼采大聲疾呼的反對古代遺傳下來的道德與宗教。傳統的道德是奴隸的道德,基督教是奴隸的宗教。傳統的道德要人愛人,保障弱者劣者,束縛強者優者,豈不是奴隸的道德嗎?基督教及一切宗教也是如此。基督教提倡謙卑,提倡無抵抗,提倡悲觀的人生觀,更是尼采所痛恨的。

  尼采本是一個古學家,他在巴司爾(Basle)大學做古言語學的教授。他一身多病,他也是「弱者」之一!他的超人哲學雖然帶著一點「過屠門而大嚼」的酸味,但他對於傳統的道德宗教,下了很無忌憚的批評,「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確有很大的破壞功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