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時論集 | 上頁 下頁 |
從思想上看中國問題(2) |
|
(3)政治思想 崇拜自然而輕視人事,在政治上便是無為主義。無為之治只是聽其自然。 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 所謂無治者,不易自然也。(《淮南子》) 一切只是跟著自然變化跑,不可自作聰明,勉強有為。 無為政治的造成,確有歷史的原因。秦始皇、李斯一般人的確想大有為,但不久都失敗了。漢帝國的安定全靠惠帝到文景五六十年的無為之治。蓋公、曹參、竇太后等都是有意的實行無為之治。統治一個絕大的帝國,沒有方便的交通器具,勢不能不放任,但求相安無事,已為萬幸了。況且一班無知識的紈袴子弟,老太婆,太監,若放膽有為,也有危險,不如勸他們無為無治為妙。 二千年「天高皇帝遠」的大帝國的長期訓練,遂使無為而治的觀念深入人心,牢不可破,成為中國政治的唯一法門。 無為的現念最不適宜於現代政治生活。現代政治的根本觀念是充分利用政府機關作積極的事業。十八九世紀的放任主義已不適用,何況無為? 現代政治重在有意識的計劃,指揮,管理(Conscious Control),而無為之治重在「不易自然」。這是根本相反的態度。 況且無為的政治養成了人民不干預政治的心理習慣,以入公門為可恥,以隱遁為清高;更不適宜於民權的政治。 自然無為養成的懶惰怕事的習慣,也是最不適宜於這個多事的局面的。 不爭不辯的道德,也是不適宜於民主政治的。道家的人生觀名義上看重「自由」,但一面要自由,一面又不爭不辯,故他們只好尋他們所謂「內心的自由」,消極的自由,而不希望實際的,政治的自由。結果只是一種出世的人生觀,至多只成一種自了漢,終日自以為「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其實也不過是白晝做夢而已。他們做的夢也許是政治的理想,但他們的政治理想必不是根據事實的具體計劃,只是一些白晝做夢式的烏托邦理想而已,或者,一些一知半解的道聽途說而已。最近的例子如康有為的《大同書》,便是烏托邦理想;如四十年中的新政計劃,——人說廢科舉,我也說廢科舉,人說興學校,我也說學校,……——便是道聽途說。 以上說正宗思想系統的種種方面,除了宇宙論會有相當現代性之外,可以說是完全不適宜於應付現代需要。約而言之,我們可以說: (一)現代社會需要積極作為,而正統思想崇拜自然無為。 (二)現代社會需要法律紀律,而舊思想以無治為治,以不守禮法為高尚。 (三)現代文化需要用人力征服天行,而舊思想主張服從自然,聽天由命。 (四)現代社會需要正直的輿論作耳目,而傳統思想以不爭不辯為最高。 (五)現代科學文明全靠一點一滴地搜尋真理,發現知識,而傳統思想要人不爭不辯,更甚者要人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六)現代社會需要精益求精地不斷努力,而傳統思想要人處處知足,隨遇苟安。 (七)現代社會需要充分運用聰明智慧作自覺的計劃設施,而傳統思想一切委任自然,不肯用思想,不肯用氣力。 (八)現代社會需要具體的知識與條理的思想,而傳統思想習慣只能教人夢想,教人背書,教人作鸚鵡式的學舌。 四五十年的新文化的接觸,新教育的設施,新思潮的輸入,新運動的澎湃,到如今有什麼結果呢?思想上可有什麼變化改善的傾向嗎? 說也可憐,如果有什麼變化,都只是皮毛的改換顏色,我就看不出什麼脫胎換骨的思想。 今日的思想,從極左到極右,都看不見一點自己想過的思想,也看不見一點根據現實狀況的思想。做堯、舜、禹、湯、周公、孔子的夢的,固然不曾思想。囫圇吞下馬克思、考茨基、列寧、孫中山的,也算不得曾經思想。 根本的毛病還在思想的方法。 我們的傳統思想習慣是不肯用心思去想。這叫做無為的思想方法。說得玄妙一點。叫做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又叫做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說得粗淺一點,叫做懶如死蛇。二千五百年前,老子教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知天道」。現在的人也還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都是懶人的思想方法。 需要證據嗎?梁任公先生自己說: 自從和日本打了一個敗仗下來,國內有心人真像睡夢中著了一個霹靂,……所以拿「變法維新」做一面大旗,在社會上開始運動。那急先鋒就是康有為、梁啟超一班人。這班人中國學問是有底子的,外國文卻一字不懂。他們不能告訴人「外國學問是什麼,應該怎麼學法」,只會日日大聲疾呼,說「中國舊東西是不夠的,外國人許多好處是要學的。」(《近著》下,238) 梁先生是個老實人,能說這樣老實的話,叫我們知道三十年前的維新黨人的思想方法。這種方法其實是沒有方法,這種思想其實是不思想。不思想的結果是什麼呢?自然是瞎眼的維新。梁先生在同篇(《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裡估量五十年中國學問和思想方面的進步,指出 這裡頭最大關鍵就是科舉制度之撲滅。……到戊戌維新前後,當時所謂新黨如康有為、梁啟超一派,可以說是用全副精力對於科舉制度施行總攻擊。前後約十年間,經了好幾次波折,到底算把這件文化障礙物打破了。……用歷史家眼光看來,不能不算是五十年間一件大事。(同書,236) 科舉的廢止是維新黨人的第一件大罪案,而他們卻引為大功勞。科舉制度的弊病在兩點:(1)是考試內容的無用,(2)是有了捐官的捷徑,科舉出身的人才不能不受其影響。乍不革其流弊,而遽廢一個世界最有特色的制度,豈非因噎而廢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