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南遊雜憶 | 上頁 下頁 |
三、廣西(3) |
|
廣西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我們游了桂林,決定坐船去遊陽朔。一路上飽看漓水(撫河)的山水,但是因為我要趕香港船期,所以到了陽朔,只有幾個鐘頭可以遊覽了。在小雨裡,我們坐汽車到青厄渡,過渡後,下車泛覽陽朔諸峰,僅僅能看一個大概。陽朔諸山也都是石山,重重疊疊,有作牛角雙尖的,有似絕大石柱上半截被打斷了的,有似大禮拜寺的,有似大石龜昂頭向天的。遠望去,重峰列岫,行列淩亂,在輕煙籠罩中,氣象確是很奇偉。桂林諸山稍稍分散,陽朔諸山緊湊在江上;桂林諸山都無樹木,此間頗有幾處山上有大樹木,故比較更秀麗。 但我們實在有點辜負了陽朔的山水,我們把時間用在船上了,到了這裡只能坐汽車看山,未免使山水笑人。大概我們誤會了「陽朔山水必須用船去遊」的意思。我後來看徐霞客的遊記,始知陽朔諸山都可以用船去細細遊覽。我們若再來,可以坐汽車到陽朔,然後雇船去從容遊山。陽朔諸山也多洞岩,徐霞客所記龍洞岩,珠明洞,朱仙洞,都令人神往;其中珠明洞凡有八門,最奇偉。我們沒有攀登一處的岩洞,頗失望。 但我們這回坐船遊陽朔,也有很好的收穫。徐霞客遊記裡沒有提到「光岩」,我們卻有半夜遊光岩的豪舉。光岩是劉毅夫先生前年發現的,所以他力勸我們坐船遊陽朔,一半也是為了要遊光岩。船到光岩時,已半夜了,我們都睡了。毅夫先生上岸去,先雇竹筏進去探看,出來時他把竹筏火把都準備好了,然後把我們都從睡夢裡轟起來,跟他去遊洞。光岩口洞臨江,洞甚空敞,洞裡石乳甚多而奇,有明朝遊人石刻甚多。毅夫前年曾探此洞,偶見洞後水面上還有小洞,洞口很低,離水面不過兩三尺;毅夫想出法子來,用竹排子撐進去探險,須全身彎倒始能進去。進去後,他發現裡面還有很奇的岩洞,為向來遊人所未曾到過。所以他很高興,在第一洞石壁上題字指示遊人深入探奇。今夜他帶領我們進洞口,石壁上他的墨筆題記還如新的。我們一班人分坐三個竹排子,排子上平鋪著大火把,大家低頭彎腰,進入第二洞。裡面共有三層大洞,都很高大,有種種奇形的石乳。最後一洞內有石乳作荷藕形,凡八九節,須節都全,絕像真藕,每一洞內都有沙漲成灘,都是江水打進來的。每過一洞口,都須低頭用手攀住上面岩石,有時撐排的人都下水去用手推竹排子。第二洞以後,石壁上全無前人題刻,大概古人都不知有這些幽境。毅夫為遊此洞,在桂林特別買了一個價值十七元的大電筒,每進一洞,他用大電筒指示各種石乳給我們看。他說,最後一洞的頂上有三個小洞透入光線,也許「光岩」之名是從那裡來的。晚間我們當然看不見那三處透光的小洞。但我想裡洞既非前人所熟知,光岩之名未必起於這透光的小孔,大概因前洞高敞透明,故得光岩之名。此洞之發現,毅夫之功最多,最後一洞大可以題作「沛泉洞」(毅夫名沛泉)。毅夫說,此洞頗像浙西金華的雙龍洞。 徐霞客記他從陽朔回桂林的途中,「舟過水綠村北七裡,西岸一岩,門甚高敞,東向臨江,前垂石成龍,曰蚊頭岩」,其他在興平之南約三裡,不知即是光岩否。 漓水的一日半旅程,還有一件事足記。船上有桂林女子能唱柳州山歌,我用鉛筆記下來,有聽不明白的字句,請同行的桂林縣署曹文泉科長給我解釋。我記了三十多首,其中有些是絕妙的民歌。我抄幾首最可愛的在這裡: 燕子飛高又飛低,兩腳落地口銜泥。 我倆一人先講過,貧窮落難莫分離。 石榴開花葉子青,哥哥年大妹年輕。 妹子年輕不懂事,哥哥拿去耐煩心。 大海中間一枝梅,根穩不怕水來推。 我們連雙先講過,莫怕旁人說是非。 如今世界好不難!井水不挑不得幹。 竹子搭橋哥也過,妹妹跌死也心甘。 高山高嶺一根藤,藤上開花十九層。 你要看花盡你看,你要摘花萬不能。 要吃街子三月三,要吃甜藕等塘子。 要吃大魚長放線,想連小妹耐得煩。 買米要買一斬白,連雙要連好腳色。 十字街頭背鎖鏈,旁人取笑也抵得。 妹莫愁來妹莫愁,還有好日在後頭。 金盆打水妹洗臉,象牙梳子妹梳頭。 大塘幹了十六年,荷葉爛了藕也甜。 刀切藕斷絲不斷,同心轉意在來年。 我們在柳州的時間太短,只遊了幾次名勝之地。柳州城三面是江,我們在飛機上看柳江從西北來,繞城一周,往東北去。空中望那有名的立魚山,真有點像個立魚。那天下午,我們去遊立魚山,有岩洞很玲瓏,我們匆匆不曾遍遊。傍晚我們去游羅地柳宗元祠堂,有蘇東坡寫的韓退之《羅池廟碑》的迎享送神辭大字石刻。退之原辭石刻有「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一句,頗引起後人討論。今東坡寫本此句直作「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此當是東坡從歐陽永叔之說,以「秋鶴與飛」為石刻之誤,故改正了。石刻原碑也往往可以有錯誤,其誤多由於寫碑者的不謹慎。《羅池廟碑》原刻本有誤字後經刊正,見於《陳雅堂韓集校語》。後人據石本,硬指「秋鶴與飛」為有意作倒裝語,似未必是退之本意。 我們從陽朔回桂林時,路上經過良豐的師範專科學校,我在那邊講演一次。其地原名雁山,也是一座石山,岩壑甚美。清咸豐、同治之間,桂林人唐嶽買山築牆,把整個雁山圍在園裡,名為雁山園。後來園歸岑春煌,岑又轉送給省政府,今稱為西林公園,用作師專校址。現有學生二百三十人。我們到時,天已黑了;講演完始吃晚飯,晚飯後,校長羅爾棻先生和各位教員陪我們攜汽油燈遊雁山。岩洞頗大,中有泉水,流出岩外成小湖。洞中多涼風,夏間乘涼最宜。洞中多石乳,洞口上方有石乳所成龍骨形,頗奇突。園中有花樹三千種,屢次駐兵,花樹多荒死,現只存幾百種了。有綠草梅,正開花,燈光下奇豔逼人。校中諸君又引我們去看紅豆樹,樹高約兩丈餘。教員沈君說,這株紅豆樹往往三年才結子一次。沈君藏有紅豆,拿來遍贈我們幾個同遊的人。紅豆大於檀香山的相思子約一倍,生在豆莢裡,莢長約一寸半。 游岩洞時,我問此岩何名,他們說,「向來沒有岩名,胡先生何不為此岩取一個名字,作個紀念?」我笑說,「此去不遠有條相思江,岩下又有相思紅豆樹,何不就叫他做相思岩?」他們都贊許這個名字。次日我在飛機上想起這個相思岩來,就戲仿前夜聽得的山歌,作小詩寄題《相思岩》: 相思江上相思岩。 相思岩下相思豆。 三年結子不嫌遲。 一夜相思叫人瘦。 這究竟是文人的山歌,遠不如小兒女唱的道地山歌的樸素而新鮮。 那天我在空中又作了一首小詩,題為《飛行小贊》: 看盡柳州山, 看遍桂林山水, 天上不須半日, 地上五千里。 古人辛苦學神仙, 要守百千戒。 看我不修不煉, 也淩雲無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