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廬山遊記 | 上頁 下頁 |
廬山遊記(7) |
|
但後來這個傳說又經過不少變遷,可以作故事演變的一個好例。起初耶舍與廬山的關係只在北山東林寺一帶。故《廬山志》(十二上,頁二)說: 分水嶺之西,〔東林寺之北〕有耶舍塔。 桑喬《紀事》云: 耶舍塔,並塔院,西域僧佛馱耶舍建。並廢。 後來山南佛寺大興,也要拉幾位神僧來撐場面,於是把耶舍的傳說移到山南。於是有王羲之為耶舍造歸宗寺的謬說,有耶舍墳的捏造,有耶舍定中三見金輪峰,遂奉舍利來造塔的傳說,以至於耶舍負鐵至山頂起塔的神話。久而久之,北山的耶舍塔毀,耶舍的傳說也冷淡了,而南山的耶舍塔卻屢毀屢造,耶舍的神話也遂至今不絕! 讓我再進一步,研究耶舍神話的來歷。佛馱耶舍的傳說全是抄襲佛馱跋陀羅的故事的。廬山當日確有印度名僧佛馱跋陀羅,《高僧傳》(卷二,頁十七至二十一)道他在長安時, 語弟子云:「我昨見本鄉有五舶俱發。」既而弟子傳告外人,關中舊僧鹹以為顯異惑眾。……大被謗黷。……於是率侶宵征,南指廬嶽。沙門釋慧遠久服風名,聞至欣喜。……乃遣弟子曇邕致書姚主及關中眾僧,解其擯事。遠乃請出禪數諸經。賢(佛馱跋陀羅,譯言覺賢)志在游化,居無求安,停山歲餘,複西適江陵。 他在廬山住了一年多,便到江陵,再移建業道場寺,譯出《華嚴經》等。他死在元嘉六年(四二九),年七十一。 佛馱跋陀羅為《華嚴》譯主,又曾譯《禪經》,名譽極大,故神話最多。他和廬山不過一年的因緣,廬山卻一定要借重他,故《十八高賢傳》說他於元嘉六年「念佛而化,塔於廬山北嶺。」《廬山志》(十二上,頁二)說: 東林寺之北為上方塔院,有舍利塔。 桑喬說: 舍利塔即上方塔,在平岡之巔。初西域佛馱跋陀羅尊者自其國持佛舍利五粒來 於此山。在東林之上,故曰上方。 南唐保大丙辰(周世宗顯德三年,九五六)彭濱奉敕作《舍利塔記》(《志》十二,頁二至四),中敘佛馱跋陀羅在長安時,……忽爾西望白眾曰:「適見東國五舶俱來。」眾皆責其虛誕,遂出之廬山。未久,五舶俱至,共服其靈通。即持佛舍利五粒,建塔於寺北上方。其後……以元嘉十七年乙亥(此與《高僧傳》不合。乙亥為元嘉十二年,亦誤)終於京師。……其舍利塔至開元十七年(七二九)……重建,又感舍利十四粒。……保大甲寅歲(九五四),奏上重修。…… 元明之際,王禕有《廬山遊記》云: 佛馱耶舍入廬山,常舉鐵如意示慧遠,不悟,即拂衣去。(十二上,頁十七) 明末但宗皋論此事云: 予考諸《燈錄》,止載跋陀禪師拈起如意問生公,……恐誤以跋陀為耶舍耳。(十二上,頁四十二) 其實何止此一事?到廬山的是佛馱跋陀羅,而傳說偏要硬拉佛馱耶舍。耶舍「定中三見輪峰」,即是抄跋陀的定中見印度五舶俱發。耶舍造塔藏舍利,即是抄跋陀造塔瘞舍利。故東林之耶舍塔即是抄東林之跋陀舍利塔,而歸宗之耶舍舍利塔卻又是抄東林之耶舍塔,其實都是後起的謬說,都沒有歷史的根據。 (十七,四,十四,補記。) 今夜又見游國恩君的蓮社年月考(《國學月報彙刊》第一集,頁二六五——二六八),游君責備梁任公先生「並《蓮社傳》亦未寓目。」其實《蓮社傳》(即《十八高賢傳》乃是晚出的偽書,不足依據。 又記。 (十七,四,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