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廬山遊記 | 上頁 下頁
廬山遊記(6)


  這是我們所得的最早記載。可見南宋時已有鐵塔,但不名耶舍塔,其峰名紫霄峰(《廬山錄》下文另有一個金輪峰)。其時已捏造出一座耶舍墳,用意在於坐實王羲之為耶舍造寺的傳說,卻不在與塔發生關係。

  (3)元延祐己卯(一三一五)李洞有《廬山遊記》,中說:

  從報國寺杏壇間遙望白雲紫霄諸峰,森猶紫筍,矗其巔耶舍塔,冠簪玉如。(十四,頁三十五)

  其時人已不知耶舍墓,而此塔遂叫做耶舍塔了。但其峰仍名紫霄峰。

  (4)明嘉靖中桑喬作《廬山紀事》(自序在嘉靖辛酉,一五六一),即《舊志》所稱「桑疏」,為後來《廬山志》的根據。他說:

  耶舍塔山在般若峰東。……明正統中(約一四四〇),〔塔〕為雷所擊摧折,惟一級存。

  此時去正統不很遠,其言可信。那時人已不知紫霄峰之名了,但稱耶舍塔山。《舊志》因襲此說,故云:

  峰從山腰拔起,峭麗如簪玉筍。然無名,以塔得名。(《志》四,頁二十)

  (5)此塔正統間被雷毀去之後,至萬曆間,僧修慈重修(《據《歸宗寺志》)。《舊山志》不記此事,毛氏《續志》也不記此事,但有施閏章詩云,

  鐵塔孤飛峰頂煙。(《志》四,頁三十七)

  又王養正(死于清初)詩云,

  塔聳金輪舍利藏。

  皆可證明末清初塔已修好了。王養正詩說「塔聳金輪」,又可證晚明以後的人都誤認塔所在之峰為金輪峰。其實金輪峰在歸宗寺後,山並不高,《舊志》明說他「形如輪」(四,頁二十五),與那「峭麗如簪玉筍」的耶舍塔山顯然是兩處。《舊志》卷首有地圖(圖五),歸宗之上為金輪,再上為觀音岩,再上為耶舍塔山,可以為證。但後人皆不知細考,《歸宗寺志》(民國三年活字本)卷二也遂認此塔所在之山為金輪峰。陳氏《指南》,莊百俞《遊記》皆沿其誤。於是宋人所謂紫霄峰,一變而為耶舍塔山,再變而為金輪峰了。寺後之金輪峰從此高升兩級,張冠李戴,直到如今。

  (6)元人誤稱此塔為耶舍塔,以後遂有耶舍負鐵上山頂造塔的謬說出來。慶宜作《複生松記略》,便直說

  耶舍躬負鐵于金輪峰頂為浮屠以藏如來舍利。

  其時考證之學風漸起,故《歸宗舊志》(《廬山志》所引)竟能證明耶舍與王羲之的年代相差六十餘年(引見上文)。但這班和尚總不肯使耶舍完全脫離關係,故一面否認耶舍為歸宗開山之祖,一面又擴大耶舍造塔的神話,於是有「金輪開山,繼主歸宗」(引見上文)的調和論。毛德琦續志說的更荒謬了:

  耶舍尊者定中三見輪峰,乃奉佛舍利至匡廬,建塔於頂。(四,頁二十)

  於是耶舍之來竟專為造塔來了!

  (7)此塔既是神僧負鐵所造,自然歷久不壞!於是世人皆不信此塔年代之晚。此塔全毀於正統間(見桑喬《紀事》),重修于萬曆間,再修於乾隆十四年,後來又毀了,至光緒三十一年,海會寺至善之徒碧蓮募款重修,得方□□(我偶忘記其名)之助,雇用寧波工匠,用新法鑄補。以上均見《歸宗志》。此塔孤立山頂,最易觸電,故屢次被毀,所謂「新法」大概有避電的設備。此塔今日能孤立矗天,雲遮不住,雷打不傷,原來都出寧波工匠用科學新法之賜。但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都不肯研究歷史,或仍認為耶舍負鐵所造(如莊百俞《遊記》),或稱其「歷久不圮」(《指南》頁五十三)。此事是一個思想習慣的問題,故不可不辨正。

  以上是我在船上記的,手頭無書,僅據《舊志》所引材料,略加比較參證而已。我回上海後,參考各書,始知佛陀耶舍從不曾到過廬山,一切關於他的傳說都可不攻而破了!

  梁慧皎《高僧傳》的《佛陀耶舍傳》中說耶舍于秦弘始十二年(四一〇,即晉義熙六年),在長安譯出《四分律》,《長阿含》等。至十五年(四一三)解座。

  耶舍後辭還外國,至罽賓,得《虛空藏經》一卷,寄《賈客傳》與涼州諸僧。後不知所終。(金陵刻經處本,卷二,頁十六)

  這是很明白的記載。他是罽賓人,仍回到罽賓,走的是陸路,決沒有繞道江南的必要。他既沒有到過廬山,於是

  (一)《歸宗志》所謂「考《晉史》,佛陀耶舍于安帝熙十年甲寅始至廬山」,乃是妄說。晉書那有此事?《王羲之傳》也不說他守江洲在何年。

  (二)《神僧傳》說他在「弘始元年譯《四分律》並《長阿含》等經。……南至廬山,與釋慧遠會蓮社」的話,也是妄說。弘始元年,鳩摩羅什還不曾到長安,何況耶舍?廬山結社的話全無根據。

  (三)他既還外國,廬山那會有他的墳墓?

  (四)他既不曾到廬山,那有王羲之為他造歸宗寺之事?那有他「金輪開山,繼主歸宗」的事?那有負鐵造舍利塔的事?

  我於是更考佛陀耶舍到廬山之說起於何時。日本僧最澄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〇四)入唐,明年回日本,攜有經典多種,他著有《內證佛法相承血脈譜》,中引《傳法記》云:

  達磨大師謂弟子佛陀耶舍云:「汝可往震旦國傳法眼。」……耶舍奉師付囑,便附舶來此土。……耶舍向廬山東林寺,其時遠大師見耶舍來,遂請問……。後時耶舍無常。達磨大師知弟子無常,遂自泛船渡來此土。……(《傳教大師全集》,卷二,頁五一七)

  敦煌本《歷代法寶記》(倫敦巴黎皆有唐寫本,我有影印本)所記與此略同,但把「佛陀」「耶舍」誤截作兩個人!此種荒誕的傳說起于當日禪宗和尚爭法統的時期,其時捏造的統史不計其數,多沒有歷史的根據。如上引傳法記的話,謬處顯然,不待辯論。

  此為耶舍到廬山之說之最早記載,其起原當在八世紀。後來的《東林十八高賢傳》(北宋時始出現,稱陳舜俞刊正,沙門懷悟詳補)與《神僧傳》都更是晚書,皆是刪改《高僧傳》,而加入到廬山入社一句。李龍眠畫《蓮社十八賢圖》,李元中作記,晁補之續作圖,又自作記,皆依此說,此說遂成真史跡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