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廬山遊記 | 上頁 下頁 |
廬山遊記(5) |
|
我們吃了飯,往游溫泉。溫泉在柴桑橋附近,離歸宗寺約五六裡,在一田溝裡,雨後溝水渾濁,微見有兩處起水泡,即是溫泉。我們下手去試探,一處頗熱,一處稍減。向農家買得三個雞蛋,放在兩處,約七八分鐘,因天下雨了,取出雞蛋,內裡已溫而未熟。田隴間有新碑,我去看,乃是星子縣的告示,署民國十五年,中說,接康南海先生函述在此買田十畝,立界碑為記的事。康先生去年死了。他若不死,也許能在此建立一所浴室。他買的地橫跨溫泉的兩岸。今地為康氏私產,而業歸海會寺管理,那班和尚未必有此見識作此事了。 此地離栗裡不遠,但雨已來了,我們要趕回歸宗,不能去尋訪陶淵明的故里了。道上見一石碑,有「柴桑橋」大字。《舊志》已說「淵明故居,今不知處」(四,頁七)。桑喬疏說,去柴桑橋一裡許有淵明的醉石(四,頁六)。《舊志》又說,醉石穀中有五柳館,歸去來館。歸去來館是朱子建的,即在醉石之側。朱子為手書顏真卿《醉石詩》,並作長跋,皆刻石上,其年月為淳熙辛醜(一一八一)七月(四,頁八)。此二館今皆不存,醉石也不知去向了。莊百俞先生《廬山遊記》說他曾訪醉石,鄉人皆不知,記之以告後來的遊者。 今早轎上讀《舊志》所載宋周必大《廬山後錄》,其中說他訪栗裡,求醉石,土人直雲,「此去有陶公祠,無栗裡也」(十四,頁十八)。南宋時已如此,我們在七百年後更不易尋此地了,不如闕疑為上。《後錄》有云: 嘗記前人題詩云: 五字高吟酒一瓢,廬山千古想風標。 至今門外青青柳,不為東風肯折腰。 惜乎不記其姓名。 我讀此詩,忽起一感想:陶淵明不肯折腰,為什麼卻愛那最會折腰的柳樹?今日從溫泉回來,戲用此意作一首詩: 陶淵明同他的五柳 當年有個陶淵明, 不惜性命只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 棄官回來空兩手。 甕中無米琴無弦, 老妻嬌兒赤腳走。 先生吟詩自嘲諷, 笑指籬邊五株柳: 「看他風裡盡低昂! 這樣腰肢我無有。」 晚上在歸宗寺過夜。 歸宗寺最多無稽的傳說,試考訂其最荒謬的幾點,以例其餘: (一)傳說歸宗寺是王羲之解潯陽郡守後,舍宅為西域僧佛馱耶舍造的(《志》四,頁二十四,引桑疏)。此說之謬,《歸宗志》已辨之。《歸宗志》說: 考《晉史》,佛陀耶舍于安帝義熙十年甲寅(四一四)始至廬山,羲之守九江在成帝咸康初。歸宗寺則咸康六年(三四〇)所造也。前後相去六十餘年。當知所請為達磨多羅,而耶舍實金輪開山,繼主歸宗耳。(《廬山志》四,頁二十五引) 《歸宗志》能指出王羲之不曾為佛馱耶舍造寺,是很對的。但他又說,羲之所請為達磨多羅,那又是極荒謬的杜撰典故。達磨多羅的《禪經》是廬山道場譯出的,但達磨多羅從不曾到過中國。此可見羲之造寺之說,全出捏造。咸康六年之說亦無據。 (二)歸宗寺有王羲之洗墨池。羲之造寺之說大概因此而起。宋犖《商丘漫語》已辨之,他說: 臨池而池水墨者,謂因墨之多也。羲之雖善書,安能變地脈,易水色,使之久而猶黑哉?(《志》四,頁二十六引) 知道了墨池之不可信,便知因此而起之羲之造寺說也不可信。 (三)歸宗寺背後山上有金輪峰,峰上有舍利塔,莊百俞《遊記》說: 金輪峰頂有鐵塔,佛馱耶舍負鐵于峰頂成之,以藏如來舍利。 這是最有趣的傳說,其說始見於釋慶宜的《複生松記略》,《毛志》(四,頁三十一),始引之。慶宜大概是康熙時人。二三百年來,此說已牢不可破了。今試考其來源,指其荒謬: (1)《舊志》引《神僧傳》中的《佛馱耶舍傳》,從無說他負鐵造塔藏舍利的話,也無王羲之為他造寺的話。 (2)周必大《廬山錄》云: 石鏡溪上直紫霄峰,鐵塔在焉。……(志十四,頁十五) 又他的《廬山後錄》云: 三將軍正廟……自歸宗登山,才裡餘。又其上八裡,則紫霄峰,峰頂有鐵浮圖九級,藏舍利。遠望如枯木,而晉梵僧耶舍亦有墳在其上。(《志》十四,頁十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