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考證集 | 上頁 下頁
中國禪學的發展(5)


  第三講 中國禪學的發展與演變

  我們已經講了兩次;第一次講的是印度禪;第二次講的是中國禪宗的起來。這兩種禪法的區別,簡單說,印度禪法是漸修,中國禪法重頓悟。二者恰恰相反:前者是從靜坐、調息,以至於四禪定、五神通,最合魏晉時清談虛無而夢想走到神仙境界的心理;後者不然,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辦法,這是中國的佛學者力求簡單化的結果。

  原來在三世紀到四世紀時,中國佛學者對印度禪法已表示不滿;到五世紀前半,出了道生這個革命和尚。上次講過:他是慧遠的弟子,又曾從羅什受業,肯作深思,把當時輸入的佛教思想,綜合之,且加以考校。他有幾句重要的宣言:

  夫象以盡意,得意則象忘;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典東流,譯人重阻,多守滯文,鮮見圓義。若忘筌取魚,始可與言道矣。

  這就是說,到這時候我們中國人可以跳過這個拘滯的文字,可以自己出來創造了。經論文字,不過是一些達意的符號(象);意義既已得到,那些符號便可扔到茅坑裡去了。道生於是創造「頓悟成佛論」,說「善不受報」、「佛無淨土」、「一闡提人皆具佛性」。這是革命的教義。一切佈施,修功德,念佛求生淨土,坐禪入定求得六神通,都禁不起「頓悟」二字的威風。這麼一來,當時的舊派遂起而攻擊道生的邪說,把他趕出建業,於是他只得退居蘇州虎丘山。後來《大般涅槃經》全部到了,果然說「一闡提人皆有佛性」,因此,生公的「頓悟成佛論」得著憑證而惹人信賴了。生公這種思想,是反抗印度禪的第一聲,後來遂開南方「頓宗」的革命宗派。

  當宋齊之際,從南印度來了一個和尚菩提達摩,先到廣州,後又轉到北方,在中國約有四五十年。上次也講過:他受空宗的影響很大,所以拋棄一切經典,只用一部南印度的小經典《楞伽經》四卷來教人。這是一個苦修的宗派,主張別人打我罵我,我都不要怨恨,所謂「逆來順受」,認為自己前生造下了冤孽。他的禪法也很簡單,謂一切有情都有佛性,只為客塵所障,故須面壁坐禪,「認得凡聖等一」,便是得道。故他們在行為方面是「忍」;在理智方面是「悟」。這就是楞伽宗,又名南天竺一乘宗,是印度傳來的叫化子教他們過著極刻苦的生活,如達摩弟子慧可所傳的滿禪師,「唯服一衣,一缽,一食」。再傳的滿禪師,「一衣,一食,但蓄二針,冬則乞補,夏便通舍,覆赤而已。往無再宿,到寺則破柴,造覆,常行乞食」。在貞觀十六年(西元642年),滿禪師于洛州南會善寺倒宿墓中,遇雪深三尺,有請宿齋者,告曰:「天下無人,方受爾請。」這個苦行的宗派,不求人知,不出風頭,所以不惹人注意,知道的很少,道宣在他的《續高僧傳》裡對這派曾這樣說過:「人非世遠,碑記罕聞,微言不傳,清德誰序?深為痛矣!」但當七世紀時,此宗風氣漸變,苦獨行的人不多,漸趨於講誦注疏之學,故道宣又說他們「誦話難窮,勵精蓋少」。他們為一部《楞伽經》作疏或抄(抄即疏的注解)。共有十二家,七十卷之多(也見道宣的《法沖傳》)。可見這時的楞伽宗,已非往昔苦行頭陀的風味了。

  到八世紀初,正當慧能在南方獨唱頓悟教義的時候,湖北荊州府玉泉寺有個神秀老禪師,聲譽甚隆。武后派人請他到長安(約701年),既來之後,便往來於兩京(長安和洛陽)之間,備受朝野尊崇,號稱「兩京法王,三帝(按:謂則天帝,中宗,睿宗)國師。」他自稱為菩提達摩建立的楞伽宗的嫡派。他死在紀元706年(武后死的次年),諡大通禪師,當代人手筆張燕公(說)為之作碑。今日我們知道他的傳法世系是:

  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神秀

  第一次便發現於這個碑文裡。但與過宣在《法沖傳》內所記的不同,不過因為神秀地位極高,人都信此法系是正確的了。神秀的二大弟子義福和普寂,也被朝廷尊為國師,氣焰熏天。義福死於736年(玄宗開元二十四年),諡大智禪師;普寂死於739年(開元二十七年),諡大照禪師。嚴挺之作《大智禪師碑》,李邕作《大照禪師碑》,都用了上列的傳法世系。所以從701到739,這四十年中可以說是楞伽宗神秀一派勢力全盛時代。

  據最可靠的材料,神秀並未著書;現在倫敦及巴黎所藏敦煌發現的寫本中,有《五方便》一種;但非神秀作,乃是神秀一派人所作。其教義仍接近印度禪的漸修。如玄頤《楞伽人法志》上說:「禪燈默照,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出文記。」神秀臨死時的遺囑是「屈,曲,直」三字。又如張說所作碑文上說:「其開法大略,則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其人也品均凡聖,其到也行無後。趣定之前,萬緣盡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持奉楞伽,遞為心要。」這可證明他的禪法仍是近於印度禪。普寂的禪法,據《神會語錄》及《壇經》上說:「凝神入定(止),往往心淨(觀);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也可證明神秀教義之一部。

  當普寂、義福的氣焰方張的時候,開元二十二年(734)河南滑台(即今滑縣)的大雲寺來了一個神會和尚,他居然大聲疾呼的要打倒偽法統;在大會上宣言,弘忍並不曾傳法與神秀,真正的第六代祖師是他的老師嶺南慧能。

  原來在七世紀末八世紀初,中國另發生一個浪漫的大運動,使中國佛教又起一個大革命,革命的首領就是一個不識字的廣東佬,神會口中所說的慧能和尚。自從七世紀晚年,弘忍死後,他的兩大弟子,神秀就稱為北宗的大師,慧能也成為南宗的大師。慧能是廣東新州人(現在新興縣,在高要的西南),他住過廣州,後來住在韶州的曹溪山,故後人皆稱為「曹溪派」;又因為他在最南方,就稱為「南宗」。他所提倡的一種革命的教義也就是「頓悟」,他是個不識字的人,靠著砍柴過日子,他的成功全靠自己大膽的努力。他死於713年(開元元年),留傳下來的只有《壇經》一書。這書也經過了許多變遷:民國十五年(1926)我在倫敦看見的敦煌唐寫本,約一萬二千字,可說是最早的一個本子;去年(1933)在日本看見的北宋初(970年,宋太祖開寶間)的《壇經》,分兩卷,已加多了二千字;明本又加多了九千字,共計約二萬四千字。但這部法寶《六祖壇經》,除「懺悔品」外,其餘的恐就是神會所造的贗鼎(按:可參看《神會和尚遺集》卷首的《神會傳》)。慧能的教義可分幾點說:

  一、自性三身佛 他說:向來勸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勸你歸依自性三寶。三寶都在你心裡:歸依覺(佛),歸依正(法),歸依淨(僧)。這是自性的三寶。他又說:向來人說三身佛;我今告訴你,三身佛都在你自己色身中:見自性淨,即是清淨法身佛;一念思量,化生萬法,即是自性千萬億化身佛;念念善,即是自性圓滿報身佛。他又說:我本性元來清涉,識心見性,自成佛道。——慧能唱教人,大旨如此。後人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是此義。此義還是源於「凡聖等一」,故人人都可以頓悟成佛的。

  二、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自性自度;煩惱無邊誓願斷——自心除;法門無邊誓願學——自心學無上正法;無上佛道誓願成——自悟即佛道成。

  三、無相懺悔 永斷不作,名為懺悔。

  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摩訶」之意即是大,所謂「性含萬法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般若」之意即智慧,所謂「一切時中,念念不忘,常行智慧」:「波羅蜜」之意是到彼岸,所謂「離境無生滅,如水永長流,即名到彼岸」。

  五、反對坐禪 他說:不用求淨土,淨土只在你心中;不用坐禪,見你本性即是禪;不用修功德,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他說「一行三昧」,就是「于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於一切法上無有執著,名一行三昧」。「若坐不動是禪,維摩詰不合訶舍利弗宴坐林中。」(這是《維摩詰經》的影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