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考證集 | 上頁 下頁 |
吳敬梓年譜(7) |
|
(三)後記 先生有子三人(金詩,又程傳),長即吳烺,餘二子不可考。 先生所著的書,《全椒志》載有 《詩說》 七卷, 《文木山房詩文集》 十二卷, 《儒林外史》 五十卷。 金和跋《儒林外史》,說: 《詩說》七卷。詩文集及《詩說》俱未付梓(余家舊藏抄本,亂後遺失)。是書(《儒林外史》)為金棕亭先生官揚州府教授時梓行。自後刻本非一。先生著書皆奇數;是書本五十五卷。于琴棋書畫四士既畢,即接《沁園春》一詞。何時何人妄增「幽榜」一卷?……宜刪之。 金和的話也有小錯。(1)詩文集有兩本:先生四十歲左右曾刻過一本,凡賦一卷,詩二卷,詞一卷,共四卷;後附吳烺詩詞各一卷。此本無先生四十歲以後的詩詞。此外尚有一種全集,即《全椒志》所記之十二卷本。王又曾《書〈文木山房詩集〉後》十首之一云: 古風慷慨邁唐音,字字盧仝月食心。但詆父師專制舉,此言便合鑄黃金。 原注云: 「如何父師訓,專儲制舉材!」詩中句也。 這兩句極有關係的詩,我的一部《文木山房集》裡竟沒有。可見此本不曾收先生晚年的詩。(2)無論詩文集四卷或十二卷,這都是偶數,金和「先生著書皆奇數」的通則,已不能成立了。況且《儒林外史》原本止有五十卷,程晉芳和《全椒志》都是如此說的。同治年間的六十回本固是後人增加的;五十六回本的末一回,確如金和所說,是後人增加的;餘下的五十五回之中,大概還有後人增加的五回。 金和說,《儒林外史》是金兆燕做揚州府教授時刻板印行的。金兆燕於乾隆三十三年做揚州府教授,直做到乾隆四十四年(1768—1779)。這部書當是這十年內刻的,是為初刻本。初刻本和原稿本有什麼異同,初刻本是否五十回,這兩個問題我們都不能解決了。現存的最古本是嘉慶丙子(1816)的五十六回本(就是汪原放君這一次標點的底本)。到了七十年後,光緒十四年(1888)的補本出現,方添了四回,敘沈瓊枝的事,共六十回。 《詩說》七卷,大概先生死時尚無刻本,故王又曾詩有「《詩說》紛紛妙注箋,好憑棗木急流傳」的話。不知後來有無刻本。 關於《儒林外史》的書,有下列的各種: (1)《儒林外史評》二卷。此書是天目山樵的評語和當塗黃小田的評語合刻的;有光緒乙酉(1885)刻書者當塗黃安謹的序。 (2)《儒林外史評語》。南匯張文虎嘯山著。未見。朱記榮《行素堂目睹書錄》丙四十二載有此書。 本篇的參考書舉要: (1)吳敬梓,《文木山房集》四卷,附吳烺詩詞各一卷。有上海唐時琳,會昌吳湘皋,上元程廷祚,儀征方嶟,江甯黃河,江都李本宣,山陰沈宗淳的七篇序。以方、黃二序考之,是書大概刻於乾隆五年左右。 (2)程晉芳,《勉行堂全集》,詩二十四卷,文六卷。嘉慶戊寅(1818)刻。 (3)嚴長明,《嚴東有詩集》十卷。宣統辛亥(1911)長沙葉德輝刻。 (4)金兆燕,《國子先生全集》,古文十卷,駢文八卷,詩抄十八卷,詞抄七卷。道光丙申(1836)刻。 (5)《全椒縣誌》十六卷。民國九年排印。 此外如《疑年錄》四種,《明清進士題名錄》等,不備舉了。 十一,十一,三 (原載1922年12月3日至1923年5月13日《努力週報》第31、33、34、38、39、45、47、52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