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淮南王書 | 上頁 下頁 |
四、政治思想(1) |
|
《淮南書》的政治思想,雖然處處號稱「無為」,其實很有許多精義,不是「無為」一個名詞所能包括。約而言之,此書的政治思想有三個要義:一是虛君的法治,一是充分的用眾智眾力,一是變法而不拘守故常。 虛君的政治是無為主義的意義,我在前幾章已屢次說過了。《主術訓》說:君人之道,其猶零星之屍也。儼然玄默,而吉祥受福。……是故重為惠,若重為暴,則治道通矣。(重為惠,是不輕于施恩惠。要不輕施惠,如不輕為暴一樣。) 為惠者,尚佈施也。無功而厚賞,無勞而高爵,則守職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於進矣。為暴者,妄誅也。無罪而死亡,行直而被刑,則修身者不勸善,而為邪者輕犯上矣。故為惠者生奸,而為暴者生亂。奸亂之俗,亡國之風。 是故明主之治,國有誅者而主無怨(原作怒,依下文改)焉,朝有賞者而君無與焉。誅者不怨君,罪之所當也。賞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故太上,下知有之。「屍」是祭祀時扮作受祭的人。他扮作祖宗的樣子,儼然玄默,寂然無為,而受大眾的祭禱。《詮言訓》說此意更明白:處尊位者如屍,守官者如祝宰。屍雖能剝狗燒彘,弗為也;弗能,無虧也。俎豆之列次,黍稷之先後,雖知,弗教也;弗能,無害也。不能祝者不可以為祝,無害於為屍。不能禦者不可以為僕,無害于為左。(古時車上有三人,君在左,僕禦在中,勇士在右。)故位愈尊而身愈佚,身愈大而事愈少。屍的比喻,最可寫出虛君的意義。虛君之政治,君主不但不輕於為暴,並且要不輕于施恩惠。必須能「重為惠,若重為暴」,然後可以做到慎到所謂「動靜無過,未嘗有罪」,立憲國家所謂君主不會做錯事,即是此意。老子所謂「太上,下知有之」,也正如那扮作「屍」的祭主,受祭受福而已。 老子說無為,還沒有想出一個可以實行的辦法。後世始有法治之說起來,主張虛君的法治。《主術訓》說: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型)之,萬世傳之,而以無為為之。……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繩也。……法定之後,中程者賞,缺繩者誅;尊貴者不輕其罰,而卑賤者不重其刑;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無專行也。法籍禮義者,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人莫得自恣而道勝,道勝而理達矣。故反于無為。無為者,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以言其莫從己出也。有了這樣純粹客觀的法制,貴賤賢不肖都受絕對平等的待遇,誅賞予奪皆依客觀的標準,皆不從君心出,這才是「莫從己出」。莫從己出,故「誅者不怨君,而賞者不德上」,這才是「以無為為之」。 虛君的法治,意義如此。 無為的政治還有一個意義,就是說,君主的知識有限,能力有限,必須靠全國的耳目為耳目,靠全國的手足為手足。這便是「眾智眾力」的政治,頗含有民治的意味。《主術訓》說:湯武,聖主也,而不能與越人乘舲舟而浮於江湖。伊尹,賢相也,而不能與胡人騎馬而服。孔墨博通,而不能與山居者入榛薄,出險阻也。由此觀之,則人知之於物也淺矣。……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 桀之力制觡伸鉤,……然湯革車三百乘,困之鳴條,擒之焦門。由此觀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埳井之無黿鼉,隘也。園中之無修木,小也。夫舉重鼎者,力少而不能勝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群無絕梁,萬人之聚無廢功。…… 夫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輻湊並進,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於是乃始陳其禮,建以為基。是乘眾勢以為車,禦眾智以為馬,雖幽野險塗,則無由惑矣。…… 乘眾人之智,則天下不足有也。專用其心,則獨身不能守也。……文王智而好問,故聖。武王勇而好問,故勝。夫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千鈞之重,烏獲不能舉也。眾人相一,則百人有餘力矣。這些議論裡很有民治主義的精神。《呂氏春秋》不主張民主政治的理由是因為治亂存亡「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見,如不可見」,群眾人的知識必不如少數賢智之士。《淮南王書》出於百年之後,封建社會已完全崩潰了,屠狗賣繒的無賴都可以建國作將相了,故此書對於群眾人的知識能力,比較有進一步的認識。群眾人的勢力可以推翻秦始皇的帝國,群眾人是不可輕侮的。故此書中屢屢指出「積力之所舉無不勝也,而眾智之所為無不成也」一條很重要的原則。這便是民治主義的基本理論。況且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聖智之所不知,不如小兒女之所素習。所以說:天下之物莫凶于奚毒(高注,烏頭也。許慎注,附子也),然而良醫槖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林莽之材猶無可棄者,而況人乎?(《主術訓》)故此書又屢屢指出「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的原則,這也是民治主義的一個基本理論。《主術訓》說:是故賢主之用人也,狄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為舟航柱梁,小者以為楫楔,修者以為榱,短者以為朱儒枅櫨。無小大修短,各得其所宜,規矩方圓各有所施。…… 今夫朝廷之所不舉,鄉曲之所不譽,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職也。鹿之上山,獐不能跂也;及其下,牧豎能追之:才有所修短也。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人有其才,物有其形;有任一而太重,或任百而尚輕。這都是說明「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的原則。民治的精神不在有無君主,而在能否使全國的人有各盡其能的平等機會。 民治的第三個基本要義是要尊重人民的輿論。《主術訓》說: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智慮,以天下之力爭。是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聰明光而不弊,法令察而不苛,耳目達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陳於前而無所逆。是故賢者盡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善否之情日陳於前而無所逆」,便是言論的自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