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井上靖 > 天平之甍 | 上頁 下頁
一一


  普照最後同意了他的方案,他的同意還另有不同的原因。一年左右以來,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感到不安,稍稍勞碌一點便非常疲勞,馬上發燒,胃口也明顯下降。榮睿認為他用功過度了,但普照卻認為不單是這個原因。由於對自己身體失了信心,他便不願與榮睿他們分手,單獨留在大陸,能回國還是回國,要等下次遣唐使,還不知要多少時候呢。

  以後約一個月中,榮睿把回日本的話告訴身邊四個僧人,他們都同意了。其中一人是道航,當榮睿托他辦船的事,他忽然動了東遊的心念。還有長安僧澄觀、洛陽僧德清、高麗僧如海三人,都答應去日本,這幾人全是榮睿、普照到長安後認識的。

  其中道航答應去日本是出乎意外的,對此行的計劃非常有利,不但可以通過他會見宰相,而且道航的師父是揚州高僧鑒真,又可以通過道航請鑒真在大批弟子中推薦幾位適當的傳道師。道航、澄觀、德清、如海雖學律多年,但當傳戒師還有不夠的地方,必須另找德學兼備的人。

  不久,榮睿、普照二人,通過道航見到林宗,再通過林宗會見當朝宰相李林甫。林甫年方四十,他是唐的宗室,出身于下級官吏,結托了後宮的關係,平步青雲,登上宰相的高位,當時正是他一生中的全盛時代。他曾被評為「性狡慧,口蜜腹劍」,好弄權術,為後年大唐帝國的衰敗,種下禍根。不過這次會見卻談得很順利,事情簡單辦妥了。

  二人向他提出請求後,他那目光冷淡,口唇峭薄的臉上毫無表情,把視線對著遠方,說道:「你們表面只說到天臺山去進香,因陸路不便,改走海道。遇到順風,就直航日本,假如逆風,漂回大陸,你們有往天臺的公文可以證明。」

  這樣,他當場給揚州倉曹參軍事李湊寫了一封既象介紹又象命令的書信:「造大船,備糧遣送。」

  榮睿、普照決定冬初從長安出發,玄朗當然也和他們同行。業行單獨先從長安到洛陽,約定到揚州大明寺和他們會合。他有許多經卷,寄存在各地寺院,必須在運到蘇州下船以前,集中在自己手頭。

  榮睿、普照、玄朗帶同三位唐僧,一位高麗僧,離開居留七年的長安,那是天寶元年的冬初。他們先從陸路到汴州,然後下大運河一路向揚州進發。運河兩岸,古柳枯黃,河邊葦叢已經飄零,是一片蕭條的冬景。

  在船中,榮睿沉默寡言,抱著兩膝默不作聲。他產生了一個新的夢想,可能鑒真本人,會同意東遊去日作傳戒師,如此事果能實理,再把業行一生所寫經卷帶回日本,這兩件事一舉成功,則自己中途輟學回國,就只是小問題了。能從大唐得到這樣貴重的收穫,他心裡十分興奮,但臉上始終表現沉悶的神情。

  越近揚州,普照心裡越加沉重,他還捨不得離開唐土,捨不得長安,捨不得崇福寺,也合不得沒有翻閱過的無數經典。玄朗一上船便顯得激動,對故國的思慕,對航海的憂慮,在他心頭交戰,他變得十分懶散。

  一行人到達揚州,是十月望後。揚州是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大都市,這裡設有大都督府,常駐淮南道採訪使。他們到揚州當天,在投宿的既濟寺卸下行裝,馬上上大明寺去拜訪鑒真。

  揚州城劃分兩區:一是丘陵地帶的子城,城中雲集採訪廳以下各項官衙;一是子城南方平地上延伸的方形商市,叫做羅城。大明寺在子城西南,寺內有望衡對宇的大伽藍,有九級寶塔,是一個大寺。

  他們在寺內的一室會見了鑒真。鑒真身後站著三十多位僧人。當時鑒真五十五歲,骨格壯實,身材魁梧,額門開闊,五官端正,天靈清秀,顎骨恢張,顯出堅強意志。普照一見這位淮南江左淨持戒律,被稱為鑒真獨秀的大名高僧,覺得很象一位日本的武將。

  道航將他們向鑒真一一介紹。榮睿即陳述來意:自佛法東流日本,僅止於弘法,尚無施戒的人,想請大和尚推薦適當的傳戒師。榮睿又講了聖德太子的故事。太子曾預言,二百年後,聖教大興,現在這氣運已將開始了。他又說目前日本有一位舍人皇子,篤信佛法,正熱心尋覓傳戒的高師。

  鑒真聽完榮睿的話,馬上開口答話。從他那樣魁梧的體格,發出來的聲音卻意外的又細又低,他語氣非常真誠,有觸動人心的力量。

  「據說從前南嶽思禪法師遷化以後,托生為倭國王子,一生興隆佛法,濟渡眾生。又聽說日本長屋皇子,崇敬佛法,曾制袈裟一千襲,佈施大德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以寄佛子,共結來緣。』可見日本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現在日本來邀清我們,在座各位,看看有人願意去日本傳佈戒法的麼?」

  沒有人回答。過了一會,一位名叫祥彥的僧人,出來說道:「我聞人言,去日本要渡過浩淼滄海,百人中無一得渡。《涅磐經》說:『人生難得,中國難生』……」

  不待祥彥說完,鑒真又開口說道:「另外有誰願去的麼?」

  依然無人回答,於是,鑒真第三次開口道:

  「為了佛法,縱使海天遠隔,滄海浩淼,也不應戀惜身命,你們既然不去,那末,我去吧!」

  滿座默然,沉靜得象一泓池水,似乎一切都在此時決定下來了。

  來客中只有榮睿開場講了幾句,餘人都無插言機會。普照覺得自己陷身在奇妙難言的陶醉中。三十余位僧人都深深低下頭來,表示願意隨鑒真同行赴日。鑒真一一呼名,被叫到的人一個一個把頭抬起來,十七個頭抬起來了,鑒真便停止呼名。須臾之間,決定了鑒真同十七名弟子同去日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