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井上靖 > 天平之甍 | 上頁 下頁


  戒融聽了一驚,他想不到對方會說這樣的話,便說:「我來唐土,首先看到的是饑民,可能你也見到了,從蘇州上陸,每天見到饑民,看了心裡不好受。」

  正如戒融所說,他們踏上唐國土地的前一年,正遭受了夏前的乾旱和秋後的霪雨,農作歉收,到處流動著成群的饑民,據說是幾十年沒有的大災荒。

  「要是在日本有那麼多饑民,事情也不好辦了。可是在這裡,卻象天上的行雲和黃河的流水,到處流動著饑民,好象是一種自然現象。日本和尚迷信佛典中每一句話,我看是太傻了。佛陀的教義應該更遠,更廣大,對於那黃河的流水和天上的行雲,應該和這一群群流動的饑民結合起來。」

  戒融帶著激昂的口氣,說了這樣的話,然後又說出自己的想法來。

  「我想,等我過慣了唐土的生活,我要用兩條腿走遍這個廣大的國土,穿著袈裟,討著佈施,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普照瞧著戒融的大盤臉,心想,這人真可能做出來的。

  「可是,你總得選門功課用用功吧。」

  戒融一聽,申斥似地說:「你只知道用功就是伏在案頭上麼?」

  儘管如此,普照在船上對他那種反感已經消失了。雖不能明白指出來,總覺得這個人有自己所沒有的一種特點。

  「你為什麼來這裡,你打算幹什麼?」戒融又問。

  普照告訴他,自已準備踏踏實實修習律部,同時還負著一個使命,要聘請一位優秀的戒師到日本去,所以先得自己學好,打下基礎。

  戒融聽了他的話,便直率地說:「聘請戒師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用不著那麼費事,只要積極去辦交涉,請一位到日本去,不就成了麼?你看,請道璿去怎麼樣?」

  又重問了一句:「道璿不行麼?」然後又說:「請第一流的高僧,當然不容易。既稱高僧,大抵已是八九十歲的老人,老人怎麼還能下海呢,在海船上,不消三天就垮了。再等幾年,事情也一樣,我看請道璿就行了,就去請他吧。」

  普照也聽說過道璿是一位律師,見過一二次面,年紀大概還只有三十四、五歲,精通律法,專學天臺、華嚴,據說他日常生活,都是依照華嚴淨行品行事的,頗受部分僧侶的尊敬。

  戒融雖說請到道璿就行了,但普照認為要請道璿,他也不一定就簡單接受,把這想法告訴了戒融,戒融便說:「試探試探,不知他願不願意,我倒同他談過幾次話,由我去試探吧,我看他一定會去,為了佛法嘛。」

  為了佛法這句話,是帶一點幽默口氣說出來的。這話說到這兒,晉照也沒認真當一回事。他以為不過隨便說說,倒是戒融剛才講到難民的話,才像是戒融說的,有他獨特的看法。

  過了兩三天,榮睿和玄朗來了,普照也學著戒融的樣子,間他們兩人,到唐土以來,印象頂深的什麼。榮睿端端正正地坐著,微微挺起胸膛,昂然地說:「我看這個國家,現在已發達到了頂峰。這是我最深的印象,花已開到最盛的時候了。學術、政治、文化恐怕以後就要走下坡路了。我們目前必須盡力得到一些可以得到的東西,有多少外國留學生,象蜂兒采蜜一樣,在這個國家的兩大都城采蜜,我們也不過其中之一罷了。」

  然後又說:「不過這是另外一回事,我只是覺得這兒生活著那麼多人,其實這些人跟佛教、政治、學術全沒關係,他們不過憑著生物的本能,吃飯、睡覺罷了。」

  戒融說的是「象天上的行雲和黃河的流水」,榮睿又說是「生物的本能」,普照便說:「戒融也說過這樣的話呢。」

  榮睿聽了便說:「戒融?他見到了什麼,他就會發怪論,把人搞胡塗罷了。他的長處只是會講幾句唐話,誰知道他有多少程度。」

  榮睿每提起戒融就皺眉頭。戒融不喜歡榮睿,榮睿也瞧不起戒融。普照又要玄朗回答剛才的問題。玄朗好似有點懊惱,口氣吞吞吐吐地說:「我嘛,我就是想回日本,日本到底是最好的地方。作為日本人,不在日本到底不能過真正的生活。不管人家如何說,我覺得這一點是實在的。」

  以後他說,聽說遣唐使團十一月就要回國,要是可能的話,自己也有點想回去。他在初夏剛到洛陽時,還不是這樣,自從入了盛夏,又害起在船上害過的懷鄉病,總是憂憂鬱鬱的,完全打不起精神來。普照覺得玄朗的訴苦,比榮睿和戒融的話更真實,聽了玄朗的話,他感覺到,入唐還不到半年,在自己的心裡,也已經起了對祖國的懷戀。

  閒談中,普照談起戒融主張請道璿的事。

  「道璿很不錯,據說在年輕一輩裡是第一流的人物,如果肯去倒很好,不過恐怕不會簡單受聘,這樣的問題也不是可以隨隨便便向人提出去的。」

  同普照一樣,他也沒認真去對待戒融的話。

  可是過了三四天,戒融來找普照了,一進門還沒坐下,就直捷地說,「看樣子能行!」然後又補充道:「我已經替你打過交道,以後不管我事了。你們要是決定請,就去正式交涉就是了,這裡,他寫了一個簡歷。」

  說著,把一張紙片遞給普照,轉身走出屋子去了。紙片上這樣寫著:「道璿,許州人,三十四歲,俗姓衛氏,春秋衛靈公之後,福元寺信算之弟子,又從學于華嚴寺之普寂。」書法寫得很瀟灑,富有個性,這是普照第一次見到戒融的筆跡。

  九月,遣唐使廣成一行,決定於十一月歸國。從那時開始,普照他們常有機會會見幾年前來唐,現在學戒歸國的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