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波謝洪尼耶遺風 | 上頁 下頁


  如果說不公道的、嚴酷的懲罰會使兒童的心靈變得冷酷無情,那麼,他們耳聞目睹的那些談吐和行為便會把他們引上放蕩的邪途。遺憾的是,長輩們甚至認為不必在我們面前稍加克制,常常恬不知恥地公開端出一些隱秘的內情;那倒是理解整個生活秩序的一把鑰匙。

  當時的地主對待農奴的通常的態度,一言以蔽之,是「發脾氣」。這倒好象是一種自然的權利,如今這權利已經根本被人忘卻。現在任何一位所謂「老爺,都很清楚,不管他發脾氣還是不發脾氣,結果都是一樣:「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在農奴制度盛行的時候,「發脾氣」這句話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實際的效果。主人「發脾氣」,奴僕只會「惹人生氣」。這可說是一種玄妙的循環,當時一切並不複雜的關係必然地在這個循環圈裡打轉。至少,我們孩子們每次碰到奴僕們,總是看到他們驚恐的面孔,聽到他們同樣的私語:「太太發脾氣啦」,「老爺發脾氣啦」……

  吃飯的時候。主人首先是對廚子發脾氣。我們的廚子是個老年人(本來還有幾個年青的,但是讓他們出門掙代役金去了),耳朵不大靈便,又相當邋遢。如果菜燒得太鹹。他們叫他上來,對他說:菜裡鹽少了,背上就該多放些鹽——挨打;如果湯裡發現蟑螂,他們又叫廚子上來,強迫他把蟑螂吃掉。有時,母親找不著她早上訂午餐時親眼見過的一塊食物,便又找廚子來,說:你把那一塊弄到哪裡去了?是不是送給了你的姘頭?總之,很少有一頓飯,這倒楣的老頭兒不惹老爺太太發脾氣的。

  除了廚子,他們也對伺候用餐的侍僕發脾氣。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該這樣邁步,不該這樣上萊,不該這樣看人。「你還敢強頭倔腦的,前兩天剛挨過罵,你就忘記了?」——「你怎麼象沒睡醒似的,悠悠忽忽,難道要象前幾天那樣讓你清醒清醒?」——這樣的問話和翻老賬是不停的。吃飯的時候,打人不方便。因此篤信上帝的父親,常常採用宗教界的懲罰辦法。他要是對那個「不該這樣邁步」的瘦高個兒生氣,就罰他跪在自己身邊,或者命令他不停地磕頭,直到主人吃完飯為止。

  不過,家人相聚時倒也並非每次都吵得不可開交,並非每次都是主人生氣而僕人惹人生氣。間或也有交戰雙方相安無事的日子,這時,口角便讓位給談家常。唉!那些內容齷齪、方式卑鄙的談吐給兒童幼稚的腦子裡留下的東西,幾乎比最下流的對罵還要肮髒。話題不外是生財之道及其種種騙人的伎倆,或者親朋鄰里的穢聞軼事。

  「你知道他是怎麼發財的嗎?」他(或她)先提出問題,然後大講其勒索錢財的詳情細節,講到得利的一方,便稱之為「騙子」或「聰明人」,而講到受害的一方,則稱之為「糊塗蟲」或「笨蛋」。

  或者:

  「你的眼睛乾嗎瞪得那麼大?」有時,母親對某個孩子說,「你大概是在想:爸爸媽媽快死了,等他們一死,他們累斷脊骨、流盡血汗掙來的錢財,我們馬上就花光它!放心吧,小壞蛋!我們死了,全都留給你們,什麼也不會帶進棺材裡去的!」

  有時又加上一段威脅話:

  「蠢貨,你要我把你送到蘇茲達爾修道院去嗎?好吧,送就送!我這樣辦,誰也不能派我不是,因為我是母親。我愛怎樣處置孩子就怎樣處置!你放心等著吧,等父母死了,他們的財產會留給你這個小騙子的。」

  談到親朋鄰里的行為,她的評價幾乎不超出這樣兩句話:

  「他一夜到天亮都睡在他姘頭的窩裡!」

  或者:

  「像樣的野男人全不要她,她就去偷神甫……」

  他們說著這些話的時候,毫無不滿之意,而且一點也不想掩蓋話裡的齷齪含意,倒像是談的最尋常的事兒。「騙子」這個詞從他們嘴裡說出來,與其說是責備,不如說是稱讚:「真有辦法!」反之,「糊塗蟲」不僅得不到任何同情,還會激起一種荒謬的幸災樂禍的心理;這種心理用一句特有的警句來表達便是:「就得這樣教訓教訓那些笨蛋!」

  然而,這種交談很少僅僅限於議論鄰里的長短。往往是談著談著便轉到家人的互相攻訐。他們從閒話鄰里開始,然後逐漸把話頭引到自己人身上。狂風暴雨的場面出現了,責駡之聲不絕,隱私公開地搬上了舞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