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四回 公孫勝馬耳山請神 宋公明東鷲山滅妖


  宋江大軍離九灣河,行二日之程,見一座接天高山,不知甚麼去處。卻有鄉民徑來軍前迎接,宋江傳令:許眾人進來相見。鄉人納拜曰:「小人等久聞天名前征,敬備酒禮迎接。」

  宋江大喜,與吳用曰:「此鄉老來迎,亦紂民來迎武王之意。」

  吳用曰:「既是好意,厚禮答之。」

  宋江教取銀二十兩,送趙華等眾,鄉民不受曰:「遞年被王慶建造宮室,差徭役重,民不聊生,多有逃亡衰老。眾人來見元帥說知此事,非為貪賞而來。」

  宋江曰:「你眾鄉老不必憂心,待我平伏淮西,班師回京,奏聞天子,赦免本處差役二年。」

  眾鄉老拜伏曰:「若得先鋒如此方便,生死含恩。」

  宋江又問:「此去秦州還有多少路程?」

  趙華答曰:「此去秦州有二百餘里,過了東鷲山便是紅桃山,離秦州不遠。一派是越江來的水路,只有從陸路征進,但有險峻崖岩之地,王慶屯兵守把。東鷲山雖無人守把,卻有座廟宇,神道利害,我這鄉村遞年春秋,要一童男童女祭賽,若不如此,便起火災瘴,白日出來吃人,就是王慶遞年也如此敬奉。先鋒軍馬到彼,雖將生人祭賽,神人歡喜,那時任行軍無慮矣。」

  宋江聽了駭然曰:「你們且退,待我計議。」

  眾人拜謝起身。宋江曰:「既眾人不受銀兩,令取十疋綾絹賞眾人而去。」

  有詩為證:

  分符自此向西行,露布書音捷四征。
  鄉老壺漿迎士馬,殷勤致意說前因。

  宋江曰:「如之奈何?」

  吳用曰:「可從鄉人之言,用生人祭之。」

  宋江曰:「我一路損折軍將,尚自悔未了,今故將生人祭神,我心何安。」

  即令軍中用面造下大饅頭四十九個,殺牛宰馬,備香燭紙錢之類。次日,宋江將大隊人馬紮駐山下,令軍士抬祭物,去廟中等候。宋江仝吳用、公孫勝、喬道清、花榮、曹洪、馮山、宗得真、林冲、秦明、朱仝引軍士三百余人來至半山,各下馬,步行到廟前,從軍屯立門外,宋江等入廟,擺列祭物,點起香燭。宋江近案前,擸開羅帳,看那一尊神,生得十分美惡。但見:

  口開如噴血,發豎如朱砂。槎牙如枯樹之形,猙獰似精靈之狀。露身裸體,斑斑血跡尚鮮紅,污氣沖人,點點染痕猶帶赤。春秋二祭成常例,早晚三時吐火光。不是惡神為戕患,定應妖怪作深殃。

  這惡神名喚獨火鬼王。宋江看罷,仝吳用等拈香設拜乃曰:「宋江今受天子敕命,前來征討王慶。大軍特過東鷲山,聞神有靈,敬備牲物,親臨祭奠,望乞受享,助我三軍。得勝回來,當重修廟宇,複飾相貌,以報神功。」

  宋江祝罷,眾人稽首百拜。

  原來這獨火鬼王,只吃生人,不吃死物。宋江方才祝罷,只見天昏地暗,狂風拔木,神案下一聲霹靂起,廟中前後都是火光。吳用等看見大驚曰:「兄長快出廟。」

  四下樹木盡燒著,眾將並隨軍,各不能相顧。宋江走到半山,空中現出一個猛惡凶神來,遍身是火,口中又吐出火光,大叫曰:「宋江休走!」

  宋江看見嚇倒在地。曹洪偕起,宋江與宗得真曰:「你可急去尋公孫勝、喬道清來作法接應。」

  宗得真拼死先走,曹洪偕了宋江,不顧死活沖出火林中奔走。獨火鬼王隨後風卷趕來,看看危急,公孫勝仗劍步罡,祈下雨來,喬道清取蘆溪法水,噴一口來滅了。獨火鬼乃退。依然雲開風息,天地明朗,隨後花榮、林冲、朱仝都到,眾人保宋江回營。眾將都來看視,宋江曰:「我出征多年,未曾見怪,今日若非曹洪兄弟,一力救回,焉能與眾相見。」

  花榮曰:「幸喜兄長無事,實乃朝廷之福。只見曹洪兄弟被火傷面目,未知生死如何?」

  宋江自來看視曹洪時,只見面上都是火泡,十分傷重。宋江執其手哭曰:「兄弟為我致此重傷,倘有不幸,宋某何安?」

  曹洪曰:「只要兄長無事,吾死何恨。」

  宋江即令使綿車,連夜送回洮陽城醫治,後來發作,身死在洮陽城。宋江計點軍士,折了一百餘人,又不見頭目秦明、馮山。宋江正憂悶間,人報:「秦明回。」

  入見曰:「天地黑暗,滿林火起,馮山走入林中,吾躲在坡下,馮山與一起人燒死在林中。」

  宋江聽說,不勝悲憤,與眾人曰:「若不除此惡鬼,救此方之民,甯死於此,吾不還矣。」

  公孫勝曰:「哥哥息怒,小弟去年征河北之時,因師叔喬道清之事,小弟與戴院長往薊州二仙山見本師,羅真人囑小弟曰:『日後有征淮西之行,要往東鷲山經過,本山有一獨火鬼王,凡人難近,只怕阻住了去路。』小人求問他收獨火鬼之法,本師教曰:『只除是山西地面,有座清涼山,過去有一座馬耳山,山下有一個華光廟,除非去求他法術來可破。』小弟疑他是泥塑神,如何求得?本師與我一道符命,去關請火龍纏身,火鴉相隨,腳踏風輪,頭頂火輪,右手執金槍,左手提金磚此人,可破獨火鬼。不想今日果有此事,所有符命帶在此間,兄既要滅此妖魔,小弟不辭勞苦,只得往馬耳山走一遭,求此數件法寶來行事。」

  宋江曰:「你可即行。」

  公孫勝曰:「只得一人同去取好。」

  馬靈曰:「去馬耳山有一萬餘里,奮飛也要一個月,風輪、火輪、金槍、金磚,小將都有,只欠火龍、火鴉這兩件,此施展不得。」

  公孫勝曰:「既將軍少這兩件,你與我同走一遭。」

  二人遂辭宋江,馬靈作超神行法,足踏風火輪,將公孫勝靠在向上,騰地而起,前望馬耳山來。

  不消二日,早到這馬耳山近西方之地,與佛國隔界。馬靈息步店中安下,訪問此間馬耳山華光廟有麼,土人曰:「我這裡奉此神,如父母供養,隨處顯靈救人,前面那座高山是他廟宇。」

  次日公孫勝與馬靈備了香信,徑投馬耳山。來到廟裡,拈香再拜,將符命焚在寶爐之中,口中念詞,只見半天起個霹靂,電光閃燦,空中現出一尊金甲神人。公孫勝、馬靈仰面一觀,見那神人頭戴剪翅,身穿紅袍,左手提一條纏蛇金槍,右手托一塊三角金磚,背上帶一葫蘆,內藏火龍、火鴉,腳下踏飆二輪,開言曰:「公孫勝,你今道行清高,本師真人持有符命,請我除滅獨火鬼王,這畜業血食已滿,當以驅除,你速回去報宋公明得知,可以盡心報國,收服淮西,班師回去,又有敕命征討方臘之行,那時星宿,方有大半暗沒。我即為你前去殄滅妖魔,清平道路,大軍作速前進。」

  言訖,不見神像。公孫勝與馬靈聽得商議曰:「神靈真顯也,想神明自去行事,我等即便回去報與哥哥得知。」

  兩個拜了神像出廟,依前作法,與公孫勝騰地去了。有詩為證:

  不辭勞苦叩神靈,一陣風來現正身。
  此去妖魔頻撲滅,公明德澤及鄉民。

  且說天神夜間即領神兵,前到東鷲山,運動風雷,一夜裡只聽得滿天霹靂之聲,如兵交廝殺之狀。次日天明,伏路兵來報與宋江曰:「東鷲山廟宇,昨夜燒做白地,樹木寸木不留,神像也沒有了。」

  宋江大驚曰:「如此奇異,公孫勝、馬靈二人未回,這妖不知哪方神道勦滅了。」

  眾人正說間,小校來報:「鄉民都攜羊酒,在軍前同候。」

  宋江曰:「教喚入來。」

  眾鄉民拜伏曰:「此妖皆賴元帥祈靈神之助,一夜除了,救我一方百姓,感恩不淺。今聊具羊酒以獻,略表寸心,望乞海納。」

  宋江大喜,令人收羊酒,撫慰而去。自此東鷲山下居民,家家戶戶立牌書寫宋江名字供奉,以報其德。

  卻說宋江軍馬屯紮山下,過了一日,人報公孫勝回,宋江喚入問曰:「賢弟此去如何?」

  公孫勝把廟中參見焚符命,及雲中顯現之言,宋江聽說傳令軍士分三路望秦州進發,到紅桃山探子報曰:「紅桃山關隘有軍守把。」

  宋江喚土人來問,居民曰:「此山方圓四百餘里,中間正路直透秦州城下,只見山溪水過,船隻難齊,東南兩面都是接天高嶺,當初王慶初叛之時,在此山下,不上半年,招兵二十萬,遂侵奪徐州,僭稱王號,今將紅桃山設立關隘城子,乃是他姨親,偽受金吾大將軍之職,姓雷名應春,夫妻兩個把守,部下有五員大將,盡是綠林中出身,勇不可當,綽號五通神,俱封都統制之職。一個葉從龍,號通烈神;一個張應高,號雄通神;一個景臣豹,號文通神;一個呂成能,號武通神。這五人不知哪裡人氏。雷應春有妻名婆婆娘,煞是利害,使一柄潑風刀,騎一疋錦花獅子獸,上陣之時,馬見其獸,腳先伏地,便能取勝。或殺輸之時,即使妖法,能呼風喚雨,噴水迷人,以此王慶靠這婦人謀叛,侵奪城池。今得天兵到來,小人不敢隱藏,犢來報知緣由。」

  宋江聽罷重賞居民,拜謝而去。宋江與吳用等議曰:「原來淮西有此異人,王慶怎不思為惡?才過東鷲山,又逢這個去處,怎生奈何?」

  吳用曰:「只顧催軍攻打,看他如何,又作計較。」

  宋江依言,傳令前哨殺奔紅桃山來。

  卻說雷應春聚集五將商議軍情事,葉從龍曰:「日前汪太史遣人來報,天罡星入境,著我們謹防,目今宋江長驅而來,被奪數座城池,只有東鷲山難過。」

  正說間,哨馬來報:「宋兵已過了,將近本山。」

  「秦王又不發兵相助,倘至怎生迎敵?」

  雷應春曰:「我這紅桃山,關隘堅固,他若來時,殺得他片甲不回。」

  道猶未了,又報:宋兵漫山遍野而來,攻他關隘。雷應春就點起軍,披掛上馬,帶領五將,放開關門殺出。正迎宋江軍馬,應春提刀出馬,五個統制官各跨馬執刀,分在兩傍。宋陣上豹子頭林冲,拍馬舞丈八蛇矛來戰,雷應春舞刀相迎,到二十餘合,兩軍呐喊,忽然一將翻身落馬。畢竟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