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一百三回 孫安病死九灣河 李俊雪天渡越水 |
|
萬古交馳似水傾,滔滔名利足亡身。 常疑好事成虛事,卻想閒人是貴人。 老逐少來終不失,辱先榮後定須均。 勸君莫慕誇頭角,夢裡偷閒總未真。 話說孫安殺敗一陣,卞祥令人覓一老者,姓寵名吉,來見孫安。安問路徑:「何處可以透得秦州?」 老人曰:「小人被王慶催擾科差,民不聊生,小老當指一路,此去九灣龍王廟最好埋伏,後就是淮西寨柵,通得秦州,先占龍王廟,直望河口,使賊不敢登岸。只攻旱寨,前後難以救應,無不勝矣。」 孫安大悅曰:「據老丈之言,不獨能明地勢,抑亦深知兵法。」 孫安令取酒食相待,賜銀十兩,老人辭去。卞祥對孫安曰:「賊見吾敗,必有欺敵之心,主將只作少糧,把軍退四十里屯紮。」 卻說聞人世崇得勝一陣,令人打聽,回報曰:「宋軍退五十里,今糧草將盡,卻退四十里。」 劉黑虎曰:「宋兵既缺糧草,人必疲倦,可乘此勢,今夜去劫寨,必獲全勝。」 聞人世崇依計,留祖虯寒寨,自與劉黑虎準備劫寨。 卻說卞祥與孫安曰:「賊人疑我缺糧,今夜必來劫寨,可調鄂將軍先引一支鐵騎軍埋伏龍王廟側,聽號炮殺出,截他下河之路。柏將軍引一支軍,多帶火炮埋伏他寨邊,詐作劫寨,回軍乘勢殺入他寨中,放火炮為號,軍中縛了九隻羊在彼,如此如此。」 眾將各自埋伏去了。 卻說聞人世崇與劉黑虎披掛上馬,引兵前進,馬摘鈴,軍銜枚疾走到宋寨前。世崇催軍殺進,人得寨門,並不見一軍,卻是空寨。回身便走,中軍內火起,孫安伏兵四邊抄出,齊殺將來。聞人世崇叫曰:「劉揮使可殺回本寨,我卻殺奔九灣河來接應。」 比及劉黑虎殺回本寨之時,柏森去寨邊叫曰:「宋軍已敗,可急開寨來接應。」 祖虯點起火把,部軍殺出迎著,柏森手起一槍,刺于馬來。宋軍乘勢殺進,就寨裡放起火來,光照山川,聲震天地。聞人世崇衝開血路,奔走到龍王廟,卻迎著鄂全忠大喝:「賊將快下馬受降,免汝一死!」 聞人世崇落荒刺斜而走,被鄂全忠趕到河邊,手起刀落,斬于馬下。西兵淹死者不計其數。劉黑虎奔回本寨,見寨中火起,急回馬走,孫安趕到面前,一劍揮作兩段。宋軍趕殺淮西兵,到天明,都到龍王廟來請功。 九灣河內守船將,聽知宋將攻破旱寨,各棄船逃走。孫安大勝,又得許多戰船,不勝之喜。一面使人報捷宋公明知道,即令催軍接應李俊水寨。是日,就龍五廟立營,大賀三軍,設宴賀功。孫安曰:「今日且喜成功,皆出卞將軍之謀,只是可惜折了安仁美、李勝二將。」 孫安即令人設位,安排祭儀,親自拜奠。哭祭之哀,情動三軍,無不下淚。有詩為證: 出師經戰地,鎧甲已曾離。 塞上皆塵土,軍中卷纛旗。 英雄歸土壤,魂魄墜沙泥。 祭奠情何切,三軍為發悲。 孫安在營自覺神思困倦,伏幾而睡。三更時分,忽見一人來叫曰:「九灣河神主有請,乞將軍就行。」 孫安問曰:「神主在哪裡?」 其人曰:「只在前面久等,去則便知。」 孫安聽說即跟其人來到一廟,孫安叩面看時,見金字牌額曰「九灣龍王廟」,孫安徐步到階殿上,見一尊神,頭頂冕旒金冠,身穿皂袍,金童玉女侍立左右。孫安俯伏在地,神主離位扶起,與之敘禮畢,坐定便問:「將軍出師得意否?」 孫安躬身答曰:「讬部下眾將齊心,今已破賊,雖未建大功,頗遂微意。」 神主曰:「將軍先事田虎,後歸真主,今日行軍到此,功卻成矣。淮西之地,不久平復,此處乃將軍之舊都,明日當複歸矣。」 孫安不知何說,欲待再問,被神主把手一推,孫安忽然驚覺,乃是一夢。便覺心腹絞痛,肢體增寒。天明不起視事,將眾聽得都來問安。卞祥曰:「將軍貴恙何如?」 孫安將夜夢與眾將說知,又曰:「孫某此回再不能與諸公破賊矣!」 卞祥曰:「夢寐之言,豈足深信,將軍奈心,善保無事。」 是夜,孫安發暈數遭,大叫三聲而死。次日,眾將見孫安已死,無不下淚。卞祥令將衣衾棺槨殯葬訖,申文報宋先鋒知,然後定奪。有詩吧曰: 七心身軀氣勢雄,當時功績已成空。 不知驍勇歸何處,惟有杜鵑啼血紅。 卻說宋江在洮陽屯紮,日夕令人探李俊、孫安消息。報來云:「李俊被賊夜來劫寨,失了燕青。」 宋江大驚,正與眾議去跟尋,又接孫安捷報捷書,尚未回答,又報說:「孫安已定九灣河,屯紮龍王廟,夜感重疾,死於軍中。」 宋江正憂未了,又得此報,掩面大哭曰:「孫安之功,為征淮西第一,未得封爵而身先死,深可惜哉。」 吳用曰:「仁兄快率軍到九灣可接應水軍,亦訪燕青之消息,取秦州在目中矣。」 宋江傳令,撥盧先鋒部下將佐十五員鎮守洮陽,是黃信、孫立、宣贊、郝思文、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歐鵬、鄧飛、呂方、郭盛、王英、燕順、扈三娘,統兵五千鎮守。有安道全稟說:「藥料用盡,可令人回京關支。」 宋江即差戴宗回京關給就,留安道全在洮陽等候。 宋江分撥,望九灣河進發。先令人報知卞祥,卞祥引眾將出十里,接到龍王廟紮下。宋江請卞祥入帳中問其備細。卞祥將取白牛鎮,次破旱寨,勦殺賊將,又把孫安夢見神人之語,臨終命我說與先鋒知得。宋江聽罷,猛然想起,往年征田虎之時,屯兵懸纏井,夢見雞官神人說:孫安是淮西九灣河龍王廟神。我未深信。今聞孫安之語,正與我夢神人之言相同也。即將其事與吳用、公孫勝說知。吳用曰:「若依此說,孫安誠非凡人矣。」 宋江曰:「我必親往祭之。」 便問孫安靈柩,卞祥曰:「殯殮停在九灣河岸側狐山下,正待先鋒定奪。」 次日宋江令備祭儀,同吳用、公孫勝、喬道清、關勝、卞祥前來狐山下,陳設祭儀,令其子孫嶽掛孝排列祭儀,大哭而祭,哀動三軍。祭罷,回龍王廟,令將孫安靈柩葬於狐山下,立碑以記其功。 宋江議尋燕青,連日不快,只見廟主李道人曰:「此廟神簽極驗,將軍祈問便知下落。」 宋江、吳用等,到殿前拈香設拜。宋江祝罷,來請問神祗,抽得個第十二簽,簽內解曰: 冬風正爾入江幹,鴻雁漸分卒見難。 待等凍雲垂地日,一場勝氣破愁顏。 宋江得簽令吳用、公孫勝解辨吉凶。吳用曰:「據簽內之言,燕青尚在。」 宋江曰:「何以見之?」 吳用曰:「簽頭句曰:『冬風正爾入江幹』。目今正是隆冬,應其時景,鴻雁比我兄弟,謂一時不相會得,『等待凍雲垂地日』,莫非日下應有雪降,『一場勝氣破愁顏』此是攻取越江大勝消息。」 宋江大喜,遣快船望上流直去李俊水寨報知:「克日進兵。」 這裡按兵以候消息。 卻說燕青在越江城裡住了二十餘日,與軍校胡溫情好甚密,猶如兄弟,凡事與燕青商議說知:「此越江城十分堅固,兄長若要成功,即目守西水門牌軍,是我哥哥胡俊,我邀來相見。」 燕青見那人倒身便拜,胡俊連忙扶起曰:「小人與足下素未相識,何當重敬?」 胡溫曰:「不瞞哥哥說,此人是宋公明部下一員正將,綽號浪子燕青,他潛入城,要行裡應外合之計。小弟愛此人忠義一心,要幫他成事,哥哥何不棄邪歸正,取了城池,投順宋朝,豈不得個名節。我看王慶氣數不久,今日特邀哥哥商議此事。」 胡俊曰:「既兄弟有心歸降,我願從之,但事不宜遲,就這幾日內可取城。」 燕青曰:「願求二公妙策。」 胡俊曰:「足下可修書一封,我明日令一健卒赴出西水門,帶書去見你主將,令他約日來攻,我這裡候他軍到,開水門接應,其計便成矣。」 燕青大喜,即寫攻城日期書紮一封,付與胡俊,胡俊辭了燕青,令一軍人直至李俊水寨前叫曰:「城內有機密事報知。」 宋軍引入寨內,其人於頭髮髻內,解下書紮,呈與李俊。李俊拆開書看,卻是燕青說裡應外合取越江事。李俊看罷,不勝歡喜,重賞來人。分付曰:「准定三日兵到城下,休要失信。」 來人領諾,入城回話。 李俊與張順商議進兵,張順曰:「此戰必須去請凌振到來,方可進兵。」 李俊即令一軍,駕快船望順流來到九灣河龍王廟,見宋江說知:燕青事要取凌振一行。宋江隨令凌帶火炮同李逵、項充、李袞前去相助。四人便登快船徑奔越江水寨,來見李俊。卻是第二日了,李俊即傳令水軍船隻,各挨幫而行。三阮同孟康、施恩、陳達、楊春從水軍東港行去。二張與孔明、孔亮、侯健、馬麟船隻從水南進發。李俊自與李逵、項充、李袞、童威、童猛、懷英、貢士隆、申屠禮戰船望水西征進。當晚彤雲密佈,朔風大起。第三日忽然降下一天大雪,鋪了江岸白占如銀。李俊與懷英等曰:「昔日宋公明哥哥以雪天曾打破北京城。今日趁此大雪,正可破賊巢矣。」 懷英曰:「主將之見不差,可先令凌振準備火炮,候黃昏,左側推到城下點放,城中震動,必有人內應。」 李俊曰:「汝言極是。」 即令三路水軍都近黃昏而進,聽號炮起,各宜進兵。分撥已了,凌振起船先進,帶領炮手,悄悄捱近城下,此時城裡燕青已約下胡溫、胡俊,都準備了。將近初更,守城士卒因天氣寒冷,都雲睡了。燕青立在水西門城頂,望見水寨中火光不絕,戰船四散,知有動靜。挨到二更,凌振就水門岸邊放起十數個號炮,震如巨雷,危招德正在行營賞雪飲酒,聽得號炮,大驚,急令人哨探。各水門守城軍聽得,各奔入城。燕青就敵樓上放起火來。胡溫兄弟打開水西門,李逵執兩柄板斧,首先殺入,項充、李袞相幫入城。城中鼎沸,淮西軍卒散漫逃生。危招德急披掛上馬,引七百護從軍,殺出東門,迎著張順,登岸一刀,砍斷馬腳,危招德跌番地下,眾軍齊上,剁為肉泥。七百護從軍殺死大半。張經祖慌忙走出西門外,遇李逵一斧劈死。韓凱走出東門,見無去路,跳下水中,被阮小七一把揪住捉上岸來。三路水軍並殺入城,淮西兵死者不計其數。有詩為證: 朔風嚴凍鬥干戈,卻似囊沙巧計多。 堪笑狂徒憑勢險,枉教兵卒死江波。 次日天明,李俊一面安民了,請燕青來見,李俊降階接曰:「今賢弟建此大功,世之罕有。」 燕青曰:「多得城中胡俊昆玉,乃成此大功。」 李俊令人相請,人報眾軍中將胡溫兄弟殺了。李俊、燕青不勝歎息,厚恤其家。計點軍士:折了貢士隆、申屠禮,被淮西兵殺了;懷英墜落水死。李俊見折三將,悶悶不已。當犒賞三軍,奪得戰船令孟康管領,城中糧草勾一年支給。李俊對燕青曰:「賢弟可親去報捷。」 燕青乘快船直至九灣河寨,來見宋江。將劫寨之時潛入城中,遇胡溫兄弟扶持取城,卻被亂軍殺了,特來報知。宋江大喜曰:「不知賢弟潛入城中,吾令人四下尋覓,今幸建此奇功,非小也。」 即與吳用計議。吳用召潘迅問曰:「此去秦州還是如何?」 潘迅曰:「水路去則遠,陸路較近。」 宋江曰:「只從陸路而進。」 令人去越城召回項充、李袞、李逵、凌振隨征,其餘同李俊守越城。宋江傳令:人馬望秦州進發。 直教:東鷲山三生出妖邪怪異,紅桃嶺上又見火滅煙消。且聽下回分解。 此一回折將四員:孫安、懷英、貢士隆、申屠禮。 全像水滸傳二十二卷終 新刻全像水滸傳卷之二十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