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七十八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
|
大鵬久伏北溟水,激怒搏風九萬里。 丈夫按劍居蒿萊,時間談笑鷹揚起。 宋皇失政群臣妒,天下人民思樂土。 壯哉一百八英雄,布義行仁坐山塢。 宋江忠義天下稀,學究謀略人中奇。 馘斬俘擒貔虎將,提兵生致麒麟兒。 艨艟戰艦環湍瀨,弓弩刀槍布山寨。 三關隊伍大森嚴,萬姓聞風俱膽碎。 去邪除安誅貪殘,替天行道民盡安。 宋江矢心如鐵石,天使降詔來梁山。 東風拂拂征袍舞,彩袖翩翩動鐘鼓。 皇封禦酒紫泥封,錦綺珠珍賜山主。 承恩將校舒衷情,領旨英雄朝玉京。 天子龍顏多喜色,諸侯擊節歌升平。 汴州城下排兵隊,一心報國真嘉會。 盡歸廊廟佐清朝,萬古千秋尚忠義。 卻說當年有大遼國主,起兵侵佔山後九州邊界,兵分四路而入,劫掠山東、山西,搶擄河南、河北。各處申奏,請求救兵。先經樞密院,然後得到御前。樞密童貫、太尉蔡京、高俅、楊戩,納下表章不奏。四個賊臣定計,教樞密童貫啟奏,將宋江等眾要行陷害。不期禦屏後太尉宿元景喝住,便向殿前啟奏道:「陛下,宋江這夥好漢,方始歸降,百單八人,恩同手足,死不相離。今又要害他,倘或漏泄反變,將何解救?見今遼國興兵,侵佔山後九州,所近縣治,各處申表求救,屢次調兵征勦,折兵損將,瞞著聖上不奏。以臣小見,正好差宋江等,收伏遼國之賊,寔是便益。」 天子聽罷,龍顏大喜,深責童貫等匿奏之罪。親書詔敕,加封宋江為破遼都先鋒,其餘諸將,待建功封爵。就差宿元景,親齎詔敕,去宋江軍前宣示。宿太尉領了聖旨,徑到宋江行寨開讀。宋江等排香案,跪聽宣讀: 制曰: 舜有天下,舉皋陶而四海鹹服。湯有天下,舉伊尹而萬民俱安。朕自即位以來,任賢之心,夙夜匪怠。近得宋江等眾,順天護國,秉義全忠,如斯大才,未易輕任。今為遼兵侵境,逆虜犯邊。敕加宋江為破遼兵馬都先鋒使,盧俊義為副先鋒。其餘將軍,如奪頭功,表申奏聞,量加官爵。就所部軍馬,克日興師,直抵巢穴,伐罪吊民,掃清邊界。所過州府,另敕應付錢糧,如有隨處官吏人等,不遵將令者,悉從便宜處治。故茲制示,想宜知悉。 當下宋江等聽詔拜謝。宋江謂宿太尉曰:「某等正欲與國家出力,今得恩相力奏,恩同父母。只有梁山泊晁蓋靈位,未曾安厝。各家老小,未曾發遣,再煩恩相題奏,乞降聖旨寬限,容還山了此二事,整頓軍馬,便當征進。」 宿太尉回奏天子,即降聖旨,敕賜庫內取金二千兩,銀五千兩,綵縀五千疋,頒賜眾將。宋江奉敕謝恩還山。 兵陣堂堂已受降,奸邪潛地害忠良。 名臣保奏征遼國,始得忠心達廟廊。 宋江聚眾商議,所帶回梁山人數目。吳用、公孫勝、林冲、劉唐、杜遷、宋萬、朱貴、宋清、阮氏三雄,馬步水軍一萬餘人回去。其餘大隊人馬,都隨盧先鋒在京師屯劄。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等,于路無辭。回到梁山泊寨內,令殺豬羊,祭獻晁天王。焚化靈位,便送各家老小回去了。然後教送自己老小,再回鄆城縣宋家村。卻令三阮揀選合用船隻,其餘不堪用的小船,盡行散與附近居民。山中屋宇,三關城垣,及忠義等堂,盡行拆毀。事務已了,領人馬再回東京。盧俊義等接寨中,先使燕青入城,報知宿太尉,太尉入內奏知天子。次日,宋江于武英殿朝見天子,天子曰:「卿等休辭勞苦,凱歌回時,朕當重加錄用。」 宋江叩首啟奏曰:「臣乃鄙猥小吏,誤犯刑典,潛身水泊,苟延微命。今蒙聖恩收錄,臣雖披肝瀝膽,尚不能補報。當竭力盡忠,死而後已!」 天子大喜,親賜禦酒,名馬一疋,寶刀一口。宋江謝恩,辭出回營,傳令諸將,準備起行。 次早,天子敕賜中書省院官二員,于陳橋驛與宋先鋒勞賞三軍。每名軍士酒一瓶,肉一斤,前去給散。且說宋江與吳用商議,將水陸軍馬分作二起,一起陸路,宋江等領軍,由九莊嶺進發。二起水軍頭領三阮、李俊、張橫、張順、童威、童猛、孟康、王定六等駕戰船,自蔡河出黃河進發。克日起程,號令諸將,毋得驚擾百姓。詩曰: 招搖旌旗出帝京,受命專師事遠征。 虎卷龍驤今此去,區區醜虜等閒平。 且說中書省差二員廂官,在陳橋驛分散酒肉,賞勞三軍。這廂官將禦酒,每瓶克減半瓶,肉一斤,克減六兩。前隊軍馬,各散過了,後一隊皂軍,卻是項充、李袞所管牌手。軍校接過酒肉看時,酒只半瓶,肉只十兩,指著廂官罵曰:「你這潑污之徒,朝廷恩賞,豈圖侵克!」 廂官喝曰:「你這逆賊,反性尚不改!」 軍校大怒,將酒肉劈臉打將去。廂官罵曰:「捉下這個潑賊!」 那軍校就團牌裡,掣出刀來。廂官指著罵曰:「醃臢草寇,你敢殺我麼!」 那軍校走近前,手起一刀,向廂官臉上劈番,便倒,再複一刀,廂官命喪。眾軍見了,簇住不行。當下項充、李袞飛報,宋江大驚,便與吳用商議,吳用曰:「省院官甚惡我等,今又做出事來,正中他機會。可先把軍校斬首示眾,一面申複省院官,勒兵聽罪。再令燕青、戴宗密地入城,告知宿太尉,方保無事。」 宋江計定,飛馬到陳橋驛。那軍校立在死屍邊不動。宋江令捉那軍校,問其情由。軍校曰:「他罵俺們殺剮反賊,因此一時性起殺了他。」 宋江曰:「他是朝廷命官,怎敢殺之。今始奉詔征遼,未建寸功,倒造此罪,將何以解?」 軍校叩首曰:「小軍伏死,不肯受這奸官欺辱。」 宋江哭曰:「我自從上梁山泊以來,不曾壞了一個從人。今日一身入官,所管使不得舊時性格。」 宋江忍淚令軍士痛飲一醉,教他自縊,卻斬首來號令。然後動文書申呈中書省。詩曰: 克減君頒致憤仇,一時憤發中奸謀。 宋江號令多嚴肅,正法軍前墮淚流。 當時戴宗、燕青潛地入城,徑到宿太尉府內,備細訴知。當晚太尉入內奏知。次早天子設朝,中書省院官出班啟奏:「新降宋江部下兵卒,殺死省院監散酒肉命官一員,乞差拿問。」 是時,天威震怒,喝曰:「朕差人暗行體察,深知備細。他將寡人所賜禦酒,一瓶克減半瓶,肉一斤,止有十兩。以致激怒人心。」 傳下聖旨,赦宋江等無罪,催督進兵。卻說宋江兵屯陳橋驛,忽報聖上差官來催督進兵。宋江謝恩已畢,提兵望北而進。所過州縣,秋毫無犯。將近大遼境界,遼兵分四路入寇,前去打城。吳用曰:「若提兵征勦,地廣人稀,首尾不應。不如打城,卻再商議。」 宋江隨即喚段景住分付曰:「你走北路甚熟,前面是甚州縣?卻領軍馬前進。」 段景住稟曰:「前面便是檀州,正是遼國緊要隘口。有條水路,河港極深,喚做潞水,團團繞著城池。這潞水直通渭河,須用戰船先進。然後陸騎相連,可取檀州。」 宋江便差戴宗催趕水軍頭領李俊等,至潞水取齊。宋江催兵約期,水陸並行,往檀州來。 且說檀州守城番官,卻是遼國洞仙侍郎孛堇。手下四員猛將,一個喚做阿裡奇,一個喚做咬兒惟康,一個喚做楚明玉,一個喚做曹名濟。這四個將,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聞知宋朝差宋江兵到,一面寫表申奏郎主,一面關報鄰近薊州、霸州、涿州求救。一面差阿裡奇、楚明玉兩個,引兵三萬迎敵。且說大刀關勝引軍前部軍,殺近檀州所屬密雲縣來。縣官知會,阿裡奇笑曰:「這夥草寇,何足道哉!」 傳令出兵與宋江交鋒。宋江聽報遼兵已到,盧俊義披掛,領眾將來迎敵,遠遠望見遼兵蓋地而來,都打皂雕旗。兩下射住陣腳。只見對陣皂旗開處,一員番將出馬。但見: 戴一頂三叉紫金冠,冠口上拴兩根雉尾,穿一領襯甲白羅袍,袍背上繡三個鳳凰,披一副連環鑌鐵鎧,系一條嵌寶獅蠻帶,著一雙雲根鷹爪靴,掛一條護領銷金帕,插一張雀畫鐵胎弓,懸一壺雕翎鈚子箭,手搭梨花點鋼槍,坐騎銀色梅花馬。 那番將面白唇紅,須黃眼碧,身長九尺。旗上寫著「大遼大將阿裡奇」。宋將徐寧挺鉤鐮槍,直臨陣前。阿裡奇大罵:「宋朝合敗,命草寇為將!敢來侵犯大國!」 徐寧喝曰:「辱國小將,敢出污言!」 拍馬挺槍,與阿裡奇鬥上三十余合,徐寧敵不住,望本陣便走,番將趕來,張清取個石子,卻似流星飛去,正中阿裡奇左眼,撞于馬下而死。副將楚明玉見折了阿裡奇,急要向前時,被宋江大隊軍馬殺將來,就棄了密雲縣,走檀州來。宋江就在密雲縣屯兵,功績簿上標寫張清第一功,就將阿裡奇連環鑌鐵鎧全副賜與張清。是日就密雲縣中,設宴作賀。有詩為證: 大遼國位非天命,屢縱狼狐寇宋疆。 阿裡少年多勇略,陣前一戰竟身亡。 卻說檀州洞仙侍郎,知折了主將,閉城不出。又報有水軍戰船在於城下,遂引眾番將上城觀看。只見宋江陣上諸將,搖旗納喊,耀武揚威,侍郎見了,問曰:「那打石子的蠻子生得怎的模樣?」 有認得的指著曰:「城下兀那個帶青包巾,見披著奇將軍衣甲的便是。」 侍郎看時,只見張清拍馬向前,只一石子飛來,早從侍郎耳輪擦了一片皮。侍郎負下城,寫表申奏遼王,一面行報各州隄備。卻說宋江攻城五日不下,再領兵回密雲縣屯劄,計議破城之策。只見戴宗報來:「水軍頭領乘駕戰船都到潞水。」 宋江喚李俊等,分付曰:「今日廝殺,不比在梁山泊時,可要先探水勢,方可進兵。我看潞水,水勢甚急。你可將船盡伏蓋處,只詐作運糧船。各帶暗器,潛伏船倉中。止令三五百撐駕。直挨到城下,把船泊在兩岸,城中知道,必開水門來搶糧船。你等伏兵卻起,奪他水門,可成大事。」 李俊等聽令去了。只見小校報曰:「西北出一彪軍馬,打皂雕旗,望檀州來。」 吳用曰:「必是遼國救兵。可先領一將截殺,挫其銳氣。」 宋江便差張清、董平、林冲、關勝各帶五千軍前去。原來遼主聞宋江領兵奔檀州,特差兩個皇侄,一名耶律國珍,一名耶律國寶。乃是遼國上將,皆有萬夫不當之勇。領五萬番兵來救檀州。看看至近,迎著宋軍,兩下擺開陣勢,兩員番將一齊全裝披掛出馬。但見: 頭帶妝金三叉紫金冠,身披錦邊鎖子黃金鎧,外穿猩猩血染絳紅袍,袍上班班錦織金翅雕,腰系白玉帶,背插虎頭牌,左邊袋內插雕弓,右邊壺中攢硬箭,手中搭丈二綠沉槍,坐下騎九尺銀鬃馬。 番將兄弟兩個兩條槍,殺出陣來。宋將董平出馬。番將耶律國珍喝曰:「水泊草寇,敢犯吾大國!」 董平大怒,拍馬挺槍,直取國珍。兩馬相交,雙槍並舉。戰五百合,被董平一槍,正中咽喉,國珍落馬。國寶見兄落馬,便搶出陣來救。宋江陣上,張清錦袋內,拈個石子,手起喝聲,正中國寶面上,翻身落馬。關勝、林冲驅軍掩殺。番兵大敗而走。當時割下兩顆首級,奪了袍甲金牌並戰馬一千余疋,解到密雲縣來見,宋江大喜,賞勞三軍,書記董平、張清第二功。宋江令林冲、關勝引一隊軍馬,從東北上進發,自統中軍從東南上進兵。「只聽得炮響,一齊攻打。」 又差炮手凌振、李逵、樊瑞、鮑旭、牌手項充、李袞將帶滾牌軍一千,直去城下,施放號炮。至二更為期,水陸並進攻城。 卻說侍郎在檀州專望救兵,卻有皇侄敗殘人馬,入城告知。侍郎怒曰:「不爭又損了二位皇侄,教我有何面目回見郎主!」 番兵又報:「潞水河內,有七百號糧船,泊在兩岸。陸路又有軍馬來了。」 侍郎曰:「那廝不識水路,錯把糧船泊在那裡,陸路軍馬定是來尋糧船的。」 便差咬兒惟康引一千軍出城衝殺宋江人馬,又令:「楚明玉、曹名濟放開水門,放船出去,奪他糧船。便是汝等之功。」 有詩為證: 妙算從來迥不同,檀州城下列艨艟。 侍郎不識兵家意,反自開門把路通。 且說當晚黃昏左側,李逵、樊瑞引一千步軍攻城,咬兒惟康領軍馬出城衝殺。李逵、樊瑞、項充、李袞四將,引步軍都是勇力牌手,就吊橋邊沖住,番兵人馬那裡能勾出城。侍郎在城中,見軍馬衝突出去,急令楚明玉、曹名濟開水門搶船。此時宋江水軍頭領,已自先伏在船中,見他水門開了,絞起閘板,放出戰船來。凌振得了消息,便放起號炮來。宋軍戰船兩邊廝迎將來,左邊李俊、張橫、張順,右邊阮家三兄弟,各使戰船,沖入番船隊裡。楚明玉、曹名濟急待要回船,早被宋軍都跳過船來。六個頭領搶了水門,楚明玉、曹名濟各自上岸逃生。水門上一把火起,凌振又放一個車廂炮,那炮直上半天裡響。侍郎聽得火炮連天,唬得魂不附體。李逵等眾,直殺入城。侍郎和咬兒惟康見城門被奪,只得棄城,望北而走。未及三里,正撞著關勝、林冲兩將攔住去路,侍郎怎生奈何。正是:天羅密佈難移步,地網高張怎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