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外傳 | 上頁 下頁 |
繫辭下傳第七章 |
|
時有常變,數有吉凶。因常而常,因變而變,宅憂患者每以因時為道,曰「此《易》之與時盈虛而行權」者也。夫因常而常,氣盈而放逸;因變而變,情虛而詭隨;則常必召變,而變無以複常。今夫月之有盈虛也,明之時為生死,而魄自貞其常度也,借明死而遂失其十有三度之節,則終古虛而不足以盈矣。而何雲「因變而變」邪?故聖人于常治變,于變有常,夫乃與時偕行,以待憂患。而其大用,則莫若以禮。 禮之興也於中古,《易》之興也亦於中古。《易》與禮相得以章,而因《易》以生禮。故周以禮立國,而道肇于《易》。韓宣子觀《易》象與《春秋》,而曰「周禮盡在魯矣」,殆有以見其然也。 《易》全用而無擇,禮慎用而有則。禮合天經地緯以備人事之吉凶,而于《易》則不敢泰然盡用之,於是而九卦之德著焉。《易》兼常變,禮惟貞常。《易》道大而無慚,禮數約而守正。故《易》極變而禮惟居常。 其以中古之天下已變矣,變不可與變,則莫若以常。是故謹於衣裳袺 ,慎於男女飲食而定其志,則取諸《履》;裒其多以為節,益其寡以為文,執平施之柄,則取諸《謙》;別嫌明微,克己而辨於其細,則取諸《複》;失位而必應,涉於雜亂而酌情理以不拂于人心,則取諸《恒》;柔以懲忿,剛以窒欲,三自反以待橫逆,則取諸《損》;因時制宜,如雷風之捷用而條理不窮,則取諸《益》;君子為小人所掩,守禮自盡,不競而辨,則取諸《困》;挹之於此,注之于彼,施敬於人而不孤恃其潔清,則取諸《井》;情之難格,行之以順,理之以正,出之以讓,權度情理,以入乎險阻,則取諸《巽》。 夫九卦者,聖人以之實其情,酌其理,束其筋骸以強固,通其志氣以聰明,岩岩乎其正也,折折乎其安也,若不知有憂患之故,而卒以之涉憂患,而道莫尚焉。蓋聖人反變以盡常,常立而變不出其範圍,豈必驚心耀魄於憂患之至,以與為波靡也哉? 故得輿如《剝》,中行如《夬》,在苦而甘如《節》,有積而必散如《渙》,乃至飛於天而如《乾》,行於地而如《坤》,非無以大治其變者而有所不敢用,則以智勇加物而己未敦,道義匡物而情未協,固不如禮之盡諸己而達於情,為能約陰陽之雜而使之整也。故晏子曰:「惟禮可以已亂。」劉康公曰:「威儀所以定命。」安危之理,生死之數,於此焉定矣。 夫禮,極情守經以用其盛,非與憂患謀,而若與憂患反。故世俗之言曰:「救焚拯溺而用鄉飲酒之禮。」誚其不相謀而相反也。而非然也,苟鄉飲酒之禮行焉,君子以敘,小人以睦,閭井相親,患難相恤,於以救焚拯溺也。固優為之,豈必求焦頭從井之功於飲博椎埋之攘臂者乎?變者其時,,常者其德。涉其跡者疑其迂,體其實者知其大。而奈何曰「因變而變,而奚禮為」也? 老子曰:「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因之以剖鬥折衡,而駔儈亂於市;因之以甘食美居,而嗜欲亂於堂。詐偽方興,而愚天下以乘其變,而天下亦起而愚之矣。文王因之,則無以事播惡之主;周公因之,則無以革淫酗之俗;孔子因之,則無以懼亂賊之黨。故三聖人者,本《易》以治禮,本禮以作《春秋》,所謂以禮存心而不憂橫逆之至者也。 且夫聖人之于禮,未嘗不因變矣。數盈則憂患不生,乃盈則必溢而變在常之中。數虛則憂患斯起,乃虛可以受而常亦在變之中。故天地必有紀,陰陽必有序,數雖至變,無有天下地上、夏寒冬暑之日也。聖人敦其至常而不憂,則忠信無往而不存,斯以厚其藏而物鹹受治,亦因乎理之有定者焉爾。 彼馳騁天下而喪其天則者:一為聃、周之徒,遊萬物而自匿,則以禮為薄;一為權謀之士,隨萬物而鬥智,則以禮為迂。此李斯之所以亡秦,而王衍諸人之所以禍晉也。而末世之憂患不瘳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