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周易外傳 | 上頁 下頁


  一

  《乾》《坤》胥行者也。使不診其行之往來,則《坤》下而《乾》上,久矣其為天地之定,位而惡得謂否?

  《乾》行健運,《坤》勢順承。承者,承命也。命有治命焉,有亂命焉。《乾》自四以放於上,位綦乎尊而行且不息,治將何所擬以為歸乎?自其可見者言之,其上無餘位也;自其不可見者言之,將偕入地之三陽,逆下而逼陰之都。上無餘位,既窮極而遁於虛;逼陰之都,又下侵而曠其應,皆命之亂者也。《坤》於此而順之,以隨行而躡其跡,於是乎幹上之勢成而無可止。是故陰陽有十二位焉,其向背相值也。《泰》,讓所背之三以處陰者也;《否》,侵所背之三以逼陰者也。得所處則退而自安,逼其遷則進而乘敝。《否》之成,非《乾》自貽而孰貽之哉!

  嗟乎!來者往之反也,而來之極則成往。欲其不往,則莫如止其方來。故志不可滿,欲不可縱。一志一欲,交生於動。天地且不能免,而況於人乎?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動」。則裁成輔相夫天地,亦慎用其動而已矣。

  老子曰:「反者道之動。」魏伯陽曰:「任畜微稚,老枯複榮;薺麥芽蘖,因冒以生。」則是已動而巧乘其間,覆稻舟于彭蠡,而求余粒於蚌蟹之腹也,豈不傎乎!

  然則《乾》之健行而君子法之以不息者,何也?彼自《乾》德之已成者言之也。以六位言之,純乎陽矣。以十二位言之,陰處乎背亦自得其居而可使安也。若夫霜冰蹢躅之方來,不可見而無容逆億之也。於所見不昧其幾,於所不見不憂其變,故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此之謂也。

  二

  人與人而相於,則未有可以漠然者矣。故上而不諂,所以交上也;下而不黷,所以交下也。不喪其節,不昵其情,止矣。絕己於天下則失義,絕天下於己則失仁。故《否》之道,無施而可。

  雖然,亦視所以用之者,天地且否,而君子豈無其否乎?夫君子之通天下者有二:所以授天下者德也,所受於天下者祿也。舍此,則固由己而不由人,無事拒物而自不與物通矣。德不流行,則絕天下於己;祿不屑以,則絕己於天下。故于田而懷納溝之恥,出疆而勤雉腒之載。不喪其節,不昵其情,亦未有不如是者也。

  乃不有其避難之時乎?避難者,全身者也;全身者,全道者也。道為公,德為私。君子之于道,甚乎其為德,而況祿乎?且夫祿以榮道,非榮身也;榮以辱身,斯辱道也。故儉德而固其一,祿不可榮而塞其情。固其一,他非吾德也;塞其情,道在不榮也。雖有不忍萬物之志,亦聽其自為生死而吝吾仁;雖恥以百畝不易為憂,亦安於降志辱身而屈吾義。故伊尹之有莘,避桀難也;伯夷之北海,避紂難也。桀、紂者,敷天率土之共主,神禹、成湯之胄胤。當其不可為龍逢,不可為鄂侯,則無寧塞仁錮義以全道。況乎其不但為桀、紂者乎?

  而或為之說曰:「惡不可與同,而德何可不富?吾有其不忍,則遇可憫而且仁。吾知其所宜,則遇可為而且義。吾有所不屈,則伸吾直。吾有其不昧,則施吾智。」是王猛之於苻氏也,崔浩之於拓跋也。啟其竇,發其機,漸牖其情,不知其入于利賴而以榮祿終。

  嗚呼!是將以為《泰》乎?如不以為《泰》也,則惡得而不用《否》也?吝吾仁義,如吝色笑焉。選擇於德之中而執其一,天地不能為吾欣,兄弟友朋不能為吾戚。如是而難猶不我違,而後安之若命。彼姝姝然以其德與其榮為避難之善術,曰「入於鳥獸之群而不亂,大浸稽天而不溺」,亦惡知與羽俱翔,與厹俱蹠,與流俱靡,其下游之必然乎?故君子有否,不但任天地之否也。

  三

  陽之擯陰,先之以怒,陰之幹陽,先之以喜。喜者氣升,怒者氣沉;升者親上,沉者親下;各從其類以相際。而反其氣以為用者,性之貞也。陽非期於擯陰,而當其行,不得不擯。怒者,擯之先見者也。陰非期於幹陽,而當其遇,必承以喜。幹者,喜之必至者也。既已有其性情,遂以有其功效。故陰之害,莫害於其喜也。

  六三陰進不已,而與陽遇矣。遇而得其配,則喜;遇而幸其往而必虛,則又喜。喜遝至而不戢,遂不恤其身之失也,故極性情之婉媚而不以為羞。不以為羞,則物羞之矣。彼往而不我爭,利之以為功;彼往而不我狎,奔之以為好;不倡而和,乘虛而入。凡此者,皆陰之懷慝而善靡者也。惟其懷慝,是以善靡。故曰:「名生於有餘,利生於不足。」

  或曰:「陰之為德,乃順承天。踵陽而繼之,以相陽之不逮,奚為其不可乎?」曰:《否》之《乾》老矣,其《坤》則壯也。以壯遇老,而先之以喜,其志不可問已。且陰陽之善者,動於情,貞於性。先之以剛克,其後不憂其不合。先之以柔進,則後反憂其必離矣。故君子不盡人之歡,而大正始。是以許陽之際陰,而戒之曰「勿恤其孚」;不許陰之際陽,而醜之曰「包羞」;所為主持其中,以分際陰陽,而故反其性情者也。反也者,行法以俟命者也。陽剛而獎之交,陰柔而戒其交,則性情歸於法矣。《詩》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其「艱貞」之謂與!《書》雲「巧言令色,孔壬」,其「包羞」之謂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